專利名稱:服裝及其編織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編織服裝,特別涉及一種由將無包覆彈性紗添紗 到底紗編織而成的筒狀衣料制成的服裝及其編織方法。
背景技術:
過去,檢測出針織大圓機的針筒的轉動狀態(tài),對應改檢測到的信 號,驅動供紗裝置的裝置是公知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l)。該裝置是 根據(jù)編織速度來驅動供紗裝置以解決供紗不足及供紗過度。
另外,檢測出底紗的使用量,與之相匹配地供給彈性紗的裝置也
是公知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該裝置是以相同供紗量供給底紗和 彈性紗(附加一定張力的狀態(tài))。
專利文獻1:特開2001-159056號公才艮
專利文獻2:特開平11-314840號公報
使用上述專利文獻1的供紗裝置供給底紗,使用上述專利文獻2 的裝置供給彈性紗以編織筒狀衣料時,在筒狀衣料的縱向方向的任何 位置,彈性紗的供紗量是隨附于底紗的供紗量,而非獨立的。
因此,使用上述裝置編織筒狀衣料時,制成的筒狀衣料的體寬與 彈性紗的供紗量成比例,但彈性紗的供紗量本身是隨附于底紗的供紗 量,因此存在不容易適應著裝者的體寬尺寸,也不易設定穿著壓力的 問題。
也就是說,有必要使底紗的供紗量大于著裝者的體寬,以便易于 穿脫。因此彈性紗的供紗量是隨附于該底紗的供紗量而被決定的。
本發(fā)明是借鑒上述問題而產(chǎn)生,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應著裝者的 體寬尺寸及易于設定穿著壓力,并且易于穿脫的服裝及其編織方法。
發(fā)明內容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服裝是一種由將無包覆彈性紗添紗到 底紗編織而成的筒狀衣料制成,且以所述筒狀衣料原樣為體寬的服裝, 特別是特征在于,與底紗相獨立設定控制無包覆彈性紗的供紗紗長, 且可自由設定控制體寬地進行編織,而且與其他體寬部分相比,較窄 的體寬部分的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短于底紗的周紗長編織而成。
此外,本發(fā)明中,所謂"無包覆彈性紗",指的是未被其他紗所覆 蓋的赤棵的彈性紗。
根據(jù)上述結構,可以得到易于適應著裝者的體寬,且易于設定穿 著壓力的服裝。
另外,特征在于,所述較窄體寬部分從其他體寬部分朝向該較窄 體寬部分,相對于底紗的周紗長,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在身高方向 逐漸減少,并且,從該較窄體寬部分朝向其他體寬部分,相對于底紗 的周紗長,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在身高方向逐漸增加。
此外,所謂"周紗長",指的是編織機針筒旋轉一周的供紗紗長。 根據(jù)上述結構,可以得到較窄體寬部分與其他體寬部分沒有極端 階梯差的服裝。
此外,特征在于,所述筒狀衣料相對身高方向的底紗的周紗長相 一致,與此相對的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是與人體的體型線條的身 高方向的體寬變化成比例地變化并編織的。
根據(jù)上述結構,可以得到適宜著裝者的體型線條,且穿著壓力適 宜的服裝。
此外,特征在于,所述筒狀衣料在任何體寬部分,無包覆彈性紗 的周紗長短于底紗的周紗長編織而成。
根據(jù)上述結構,易于得到在任何體寬部分,能以適宜的穿著壓力 與著裝者相密切接觸的服裝。
此外,本發(fā)明的服裝編織方法,是一種由將無包覆彈性紗添紗到 底紗編織而成的筒狀衣料制成,且以所述筒狀衣料原樣為體寬的服裝 的編織方法。特別是特征在于,具有與底紗相獨立可以設定控制供紗
紗長的無包覆彈性紗的供紗控制單元,且由可自由設定體寬的編織機 而編織,而且與其他體寬部分相比,較窄體寬部分的無包覆彈性紗的 周紗長短于底紗的周紗長編織而成。
根據(jù)上述結構,因為被設定控制為無包覆彈性紗的供紗紗長獨立 于底紗而編織制成,所以如果事先將無包覆彈性紗的供紗紗長設定為 匹配著裝者的體寬尺寸,則可易于使服裝的體寬匹配于著裝者的體寬, 而且也易于設定穿著壓力。
另外,特征在于,所述較窄體寬部分從其他體寬部分朝向該較窄
體寬部分,相對于底紗的周紗長,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在身高方向 逐漸減少,并且,從該較窄體寬部分朝向其他體寬部分,相對于底紗 的周紗長,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在身高方向逐漸增加。
根據(jù)上述結構,可以得到較窄體寬部分與其他體寬部分沒有極端 階梯差的服裝。
此外,特征在于,所述筒狀衣料相對身高方向的底紗的周紗長相 一致,與此相對的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是與人體的體型線條的身 高方向的體寬變化成比例地變化并編織的。
根據(jù)上述結構,可以得到適宜著裝者的體型線條,且穿著壓力適 宜的服裝。
此外,特征在于,所述筒狀衣料的在任何體寬部分,無包覆彈性 紗的周紗長短于底紗的周紗長編織而成。
根據(jù)上述結構,易于得到在任何體寬部分,能以適宜的穿著壓力 與著裝者相密切接觸的服裝。
根據(jù)本發(fā)明,可以提供一種適宜著裝者的體寬尺寸,并易于設定 穿著壓力,且易于穿脫的服裝及其編織方法。
圖l是本發(fā)明的服裝的l個實施例的編織設計圖。
圖2是顯示本發(fā)明的服裝的1個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編織方法所使用的編織機的概要圖。
圖4是為實施本發(fā)明的編織方法的編織機的控制單元的方框圖。
符號說明
1 摺邊部
2 下端側的基部
3 薄瘦部(較窄體寬部分)
4 上端側的基部
5 服裝
W 筒狀衣料
A 無包覆彈性紗
B 底紗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圖1顯示本發(fā)明的服裝的身片部的1片的編織設計圖的1個實施 例,是對應于圖2所示的運動衫服類的。
圖1中,l是成為服裝的下端邊緣的摺邊部,2是下端側的基部, 3是以為較窄體寬S的腰圍等的薄瘦部,4是上端側的基部,相對于 上下的基部2、 4,薄瘦部3是逐漸減少體寬L。
圖2顯示由根據(jù)圖1的編織設計圖而編織的筒狀衣料W制成的服 裝5,是在上端側的基部4裁剪形成袖口 6和領口部7,由連肩部8 將前后的身片衣料連接,成為運動衫服裝類的服裝。即,該服裝5是 筒狀衣料W原樣作為體寬。
圖3是本發(fā)明的編織方法所使用的編織機的概要圖,該編織機9 具有圓筒狀的針筒IO及設置在該針筒lO的上部的圓盤狀針盤ll。該 針筒10和針盤11是以其中心為轉動軸P,可一體旋轉,由編織機驅 動馬達(省略圖示)向一個方向旋轉驅動。
針筒10中,長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狀態(tài)下的多根針筒針12圍 繞排列在針筒10的全外周表面,并被保持為可各自自由上下運動。在
針筒10的周圍,以穩(wěn)定狀態(tài)設置有下部凸輪塊13,該下部凸輪塊13 的內周表面上,設置有使各針筒針12以規(guī)定時序產(chǎn)生上下運動的針筒 凸輪(省略圖示)。
此外,在針盤11中,長度方向朝向針盤11的徑向方向狀態(tài)下的 針盤針14以從其中心呈放射狀地配置在針盤11的上表面,并與針筒 針12同樣數(shù)量排列,并被保持為可各自自由橫向進退運動。在針盤 ll的上部,以穩(wěn)定狀態(tài)設置有上部凸輪塊15,在該上部凸輪塊15的 下表面,設置有使針盤針14進行進退動作的針盤凸輪(省略圖示)。
針筒針12和針盤針14處于相互交替交叉的位置關系。所以,針 筒10和針盤11轉動時,針筒針12及針盤針14也一起轉動,順從于 針筒凸輪的針筒針12的上下運動以及順從于針盤凸輪的針盤針14的 進退動作巧妙地組合起來,在針筒針12上升時和針盤針14前進時的 交叉位置,形成編織位置R。
在該編織位置R,無包覆彈性紗A和底紗B通過各自的積極供紗 裝置16, 17經(jīng)由切換器(供紗切換裝置)18而供紗,以該編織位置 R為起點編織筒狀衣料W。編織成的筒狀衣料W,經(jīng)由針筒10的內 部垂掛,通過經(jīng)由吊架19設置在針筒10下方的巻繞裝置20而被巻繞。
上述編織機9通過圖4所示編織機本體控制單元21和無包覆彈性 紗用供紗控制單元22進行控制驅動。
如圖4所示,編織機本體控制單元21具有編設計/整體控制CPU23 和由此控制的輔機控制CPU24以及選針/切換CPU25,這些被裝配在 主控制盤中,在驅動控制編織機本體26的同時,向無包覆彈性紗用供 紗控制單元22輸出切換信號27。
上述編設計/整體控制CPU23通過以將裝配在主控制盤的顯示器 畫面和鍵盤等被組合,可以通過簡單鍵盤操作等輸入所需輸入事項的 方式被編程的輸入單元,輸入所需輸入事項,例如編織衣料的尺寸、 組織量、紗距、編織組織等編織條件,根據(jù)該輸入信息,上述輔機控 制CPU24以及選針/切換CPU25被控制。上述輔機控制CPU24被上 述編設計/整體控制CPU23控制,并控制顯示器畫面和鍵盤等輸入單
元。此外,選針/切換CPU25被上述編設計/整體控制CPU23控制, 并控制輔機控制CPU24及編織機本體26,且在規(guī)定時候輸出切換信 號27,控制無包覆彈性紗用供紗控制單元22。
無包覆彈性紗用供紗控制單元22具有周紗長設定器28、控制 CPU29、供紗ON/OFF控制器30以及供紗馬達控制器31,裝配在供 紗控制盤上。
在編織本實施例的服裝5的時候,上述周紗長設定器28將圖1 所示圖案的供紗條件作為無包覆彈性紗A的周紗長而設定。據(jù)此,在 接收到來自上述選針/切換CPU25的切換信號27時,控制CPU29通 過供紗ON/OFF控制器30,斷開無包覆彈性紗A的積極供紗裝置16 的聯(lián)軸器32,通過供紗馬達控制器31以上述設定條件旋轉驅動無包 覆彈性紗A的積極供紗裝置16的供紗馬達33。此外,通過旋轉數(shù)檢 測器34檢測出編織機本體26的針筒的旋轉數(shù),該旋轉數(shù)檢測值被輸 入供紗馬達控制器31,作為相對于該針筒旋轉數(shù)的差分,供紗馬達33 被旋轉驅動。
本發(fā)明的服裝5,通過圖3所示編織機9,由將無包覆彈性紗A 添紗到底紗B編織而成的筒狀衣料W制成,且以所述筒狀衣料W原 樣為體寬,特別是,與底紗B相獨立設定控制無包覆彈性紗A的供紗 紗長,且可自由設定控制體寬而編織,而且,較窄體寬部分即本實施 例的薄瘦部3與其他體寬部分即本實施例的上下基部2、 4相比,無包 覆彈性紗A的周紗長短于底紗B的周紗長編織而成。
另外,上述較窄體寬部分即本實施例的薄瘦部3是,從其他體寬 部分即本實施例的上下基部2、4朝向該較窄體寬部分即本實施例的薄 痩部3,相對于底紗B的周紗長,無包覆彈性紗A的周紗長在身高方 向逐漸減少,并且,從較窄體寬部分即本實施例的薄瘦部3朝向其他 體寬部分即本實施例的上下基部2、 4,相對于底紗B的周紗長,無包 覆彈性紗A的周紗長在身高方向逐漸增加(參照圖1)。
另外,所述筒狀衣料W,相對身高方向的底紗B的周紗長相一致, 與此相對的無包覆彈性紗A的周紗長,是與人體(省略圖示)的體型
線條的身高方向的體寬變化成比例地變化并編織的。
另外,所述筒狀衣料W是在任何體寬部分,無包覆彈性紗A的 周紗長短于底紗B的周紗長編織而成的。
此外,較窄體寬部分即本實施例的薄瘦部3的無包覆彈性紗A的 周紗長是,該無包覆彈性紗A的自然狀態(tài)的較窄體寬部分即對應于本 實施例的薄瘦部3的紗長。
另外,本發(fā)明的服裝5的編織方法中,由將無包覆彈性紗A添紗 到底紗B編織而成的筒狀衣料W制成,且以所述筒狀衣料W原樣為 體寬,特別是,具有與底紗B相獨立可以設定控制供紗紗長的無包覆 彈性紗A的供紗控制單元21 (參照圖4),且由可自由設定體寬的編 織機9 (參照圖3)而編織,而且,較窄體寬部分即本實施例的薄瘦部 3與其他體寬部分即本實施例的上下基部2、 4相比,無包覆彈性紗A 的周紗長短于底紗B的周紗長編織而成。
另外,作為無包覆彈性紗A,使用的是聚氨酯無包覆彈性紗,使 用其他無包覆彈性紗也可以,底紗B使用任何紗都可以。
在摺邊部1,也可以使用與基部不同的紗。不論如何,通過編織 機9,反復連續(xù)進行圖1的圖案編織成筒狀,也可墊紗用于切割各片 的紗。
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如上,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形式, 也可以在專利權利要求范圍記載的事項范圍內自由變更實施。例如, 本發(fā)明對象的服裝,可適用于上下內衣、毛衣類、腹帶、襪子類、固 定類、矯正體形服裝等全部編織類服裝,根據(jù)各種對象服裝制作編織 設計圖,并根據(jù)其進行編織即可。
產(chǎn)業(yè)利用可能性
本發(fā)明的服裝及其編織方法,可以利用于上下內衣、毛衣類、腹 帶、襪子類、固定類、矯正體形服裝等全部編織類服裝。
權利要求
1.一種服裝,是由將無包覆彈性紗添紗到底紗編織而成的筒狀衣料制成,且以所述筒狀衣料原樣為體寬的服裝,特別是特征在于,與底紗相獨立設定控制無包覆彈性紗的供紗紗長,且可自由設定控制體寬而編織,而且較窄體寬部分與其他體寬部分相比,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短于底紗的周紗長編織而成。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服裝,其特征在于,所述較窄體寬 部分是,從其他體寬部分朝向該較窄體寬部分,相對于底紗的周 紗長,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在身高方向逐漸減少,并且,從較 窄體寬部分朝向其他體寬部分,相對于底紗的周紗長,無包覆彈 性紗的周紗長在身高方向逐漸增加。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服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狀 衣料是,相對身高方向的底紗的周紗長相一致,與此相對的無包 覆彈性紗的周紗長,是與人體的體型線條的身高方向的體寬變化 成比例地變化并編織而成的。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其特征在于,所 述筒狀衣料是在任何體寬部分,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短于底紗 的周紗長編織而成的。
5、 一種服裝編織方法,是由將無包覆彈性紗添紗到底紗編織 而成的筒狀衣料制成,且以所述筒狀衣料原樣為體寬的服裝的編 織方法,特別是特征在于,具有與底紗相獨立可以設定控制供紗 紗長的無包覆彈性紗的供紗控制單元,且由可自由設定體寬的編 織機而編織,而且較窄體寬部分與其他體寬部分相比,無包覆彈 性紗的周紗長短于底紗的周紗長編織而成。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服裝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較窄體寬部分是,從其他體寬部分朝向該較窄體寬部分,相對于 底紗的周紗長,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在身高方向逐漸減少,并 且,從該較窄體寬部分朝向其他體寬部分,相對于底紗的周紗長, 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在身高方向逐漸增加。
7、 根據(jù)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服裝編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狀衣料是,相對身高方向的底紗的周紗長相一致,與此相 對的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是與人體的體型線條的身高方向的 體寬變化成比例地變化并編織而成的。
8、 根據(jù)權利要求5-7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編織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筒狀衣料在任何體寬部分,無包覆彈性紗的周紗長短 于底紗的周紗長編織而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應著裝者的體寬尺寸及易于設定穿著壓力,并且易于穿脫的服裝及其編織方法。本發(fā)明的服裝及其編織方法是,由無包覆彈性紗A添紗到底紗B編織而成的筒狀衣料W制成,且以所述筒狀衣料W原樣為體寬,特別是,與底紗B相獨立設定控制無包覆彈性紗A的供紗紗長,且可自由設定控制體寬地進行編織,而且,較窄的體寬部分3與其他體寬部分2、4相比,無包覆彈性紗A的周紗長短于底紗B的周紗長編織而成。
文檔編號D04B1/24GK101374985SQ20078000393
公開日2009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3月8日
發(fā)明者佐藤彰洋, 由井美也, 船岡正幸 申請人:郡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