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紗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紡織機械,尤其是指一種應用于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紗裝置。
背景技術:
在傳統(tǒng)的細紗機紡紗工序中,經(jīng)牽伸的紗條以一定寬度并且在自由狀態(tài)下離開前羅拉后,就立即被加工成紗線,此時在紗線的形成區(qū)域會形成一個紡紗三角區(qū),由于紡紗三角區(qū)松散的纖維不能被很好的控制,從而使紗條外圍的許多纖維須頭會提前失散而不能集束,失散的纖維由于不能被抿入紗中而伸出紗外形成紡紗中出現(xiàn)的“毛羽”,嚴重影響了成紗質量,降低了纖維利用率。因此,須改善加捻前紗條的輸送形態(tài),即使紗條平行、伸直、緊密排列。目前,較常用的方法是在牽伸部件中加裝集合裝置,通過在細紗機的前羅拉輸出區(qū)設計一個負壓氣流通道,從而使紗條通過時由于負壓氣流的帶動使纖維須毛并入紗條一起加捻。如專利號為03228410.1的一種緊密紡紗裝置,通過設有兩端固定在相鄰兩羅拉座上帶吸風口和排氣口的吸氣管,套在吸氣管外且對應于吸風口位置的圓周方向上開有凝聚槽的凝聚套,卡在凝聚套內的張緊裝置,套在凝聚套上的透氣輸送圈和傳動加壓裝置,該緊密紡紗裝置能使前羅拉輸出的纖維束在抽風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負壓作用下,吸附在透氣輸送圈上,并在加壓傳動裝置及透氣輸送圈的作用下,纖維束被拉緊、伸直的狀態(tài)實現(xiàn)加捻成紗,該緊密紡紗裝置能較好的解決原有的“毛羽”的問題,提高成紗質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結構復雜,生產(chǎn)成本較高;且緊密紡紗裝置與羅拉分別屬于不同動力裝置驅動,易造成緊密紡紗裝置速度與羅拉速度不同步,從而形成堵紗和斷紗現(xiàn)象。不能消除加捻三角區(qū)而影響紗線質量。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能徹底消除下羅拉的三角紡紗區(qū),有效防止細紗機紡紗過程出現(xiàn)的“毛羽”現(xiàn)象,提高成紗質量的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紗裝置。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細紗機的下羅拉下方固設有彈性導紗盤片,彈性導紗盤片上開有圓周狀溝槽,圓周溝槽橫截面呈喇叭口形狀,槽頂端闊,槽底部窄,而且槽底是半圓形的。槽底尺寸根據(jù)紗線支數(shù)不同而作相應設置。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彈性盤片通過中心軸相聯(lián)接,中心軸安裝在聯(lián)接板上,聯(lián)接板安裝于下羅拉下方,彈性導紗盤片在聯(lián)接板上的排列位置因需要而異。
在彈性導紗盤片上的圓周溝槽在其槽底部皆開有若干負壓小孔,在中心軸上開有負壓通道,負壓通道與負壓小孔及安裝在中心軸上的負壓管聯(lián)成一個負壓系統(tǒng)。
所述彈性導紗盤片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是實心的;彈性導紗盤片還可以旋轉,彈性導紗盤片緊壓在羅拉上,它們之間產(chǎn)生靜磨擦力。轉動的羅拉通過這一靜磨擦力從而可帶動彈性導紗盤片作同步轉動。
工作時,將下羅拉與皮輥牽伸后吐出的紗條通過彈性導紗盤片上的圓周溝槽中,這樣隨著下羅拉動作和細紗錠子的卷繞拉動,紗條通過彈性導紗盤圓周溝槽移動,經(jīng)過轉過若干距離后,離開彈性導紗盤被加捻并卷繞在細紗錠子的紆管上,完成細紗加捻過程。在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從下羅拉出來的須條進入彈性導紗盤的圓周溝槽開始,圓周溝槽橫截面呈喇叭口形狀,槽頂端闊,槽底部窄,紗條被溝槽的狹窄的底部集束,從而將伸出紗條外面的纖維抿入紗條中,并繞著狹窄的圓周溝槽底部運動,經(jīng)槽底負壓小孔形成的負壓的吸咐后,直到快脫離最后彈性導紗盤的圓周溝槽時,這時須條在細紗錠子轉動的作用下加捻。所以紗條從下羅拉和皮輥牽伸后出來,到進入彈性導紗盤圓周溝槽為止這一階段為自由區(qū);從進入彈性導紗盤圓周溝槽開始,直到離開最后彈性導紗盤的圓周槽底止,這一階段為集束區(qū);紗條一旦離開最后彈性導紗盤的圓周溝槽槽底,由于失去拉緊的紗條對圓周溝槽的壓力和紗條被槽底負壓小孔吸咐力,紗條被細紗錠子因轉動而加捻,這一階段為加捻區(qū)。
這樣,紗條經(jīng)過自由區(qū)后,在集束區(qū)中,圓周溝槽底和紗條之間的壓力和負壓小孔所產(chǎn)生的負壓力的作用下被壓緊后,會以平行、伸直、緊密的狀態(tài)通過集束區(qū),進入加捻區(qū),在錠子的作用下加捻成紗線,從而有效地改善了加捻前纖維的輸送形態(tài),有效消除了原來的下羅拉出口處的三角區(qū),而且經(jīng)過集束區(qū)后能防止紗線形成過程中“毛羽”的產(chǎn)生,提高了成紗質量,且整套裝置的動作隨下羅拉的動作和錠子的卷繞作用同步進行,避免了堵紗和斷紗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為了清潔導紗盤上溝槽,在每片導紗盤的適當位置上放置上油污的擦凈片。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將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圖2所示,負壓管1與中心軸5相聯(lián),一組軸承2裝在中心軸5上,導紗盤體7裝在軸承2上,彈性導紗盤3裝在導紗盤體7上,導紗盤3上開有溝槽4,溝槽4槽底開有若干負壓孔8,中心軸5由聯(lián)接板6固定在細紗機上,中心軸5上開有負壓通道9,它與負壓孔8、負壓管11組成負壓系統(tǒng)。導紗盤3緊壓在羅拉10上,粗棉條12經(jīng)過羅拉10和皮輥11之間,被牽伸為細棉條13,細棉條13經(jīng)過彈性導紗盤3后,被加捻成紗線14,被卷到紆管上。
工作時,由負壓管1、中心軸5、軸承2、導紗盤體7和彈性導紗盤3組成一組可繞中心軸旋轉的彈性導紗盤3的結構,由聯(lián)接板6置于羅拉10下方,并使彈性導紗盤3緊壓在羅拉10圓周表面。這樣羅拉10與彈性導紗盤3之間產(chǎn)生靜磨擦力。羅拉10轉動就帶動彈性導紗盤3作同步轉動。圓周狀溝槽4的橫截面呈喇叭狀,槽頂闊,槽底窄,而且槽底呈半圓形的,槽底寬度根據(jù)所加工的紗線14的支數(shù)而定,為生產(chǎn)方便,可將彈性導紗盤3上的圓周狀溝槽4設置為不同寬度,這樣就能根據(jù)紗線14的支數(shù)來選擇相應的溝槽4。工作時,先將已牽伸的紗條13與錠子端伸延出來的紗線14相聯(lián)接,紗線14與其支數(shù)相匹配的彈性導紗盤3圓周光滑溝槽4內。在本實施例中,紗條13在彈性導紗盤3上,進入圓周溝槽4后的紗條13隨著下羅拉運動。到E點,被加捻成紗線14,這樣就形成了下羅拉10的A點出來到導紗盤3的圓周溝槽4上B點的自由區(qū);由進入導紗盤3的圓周溝槽4底部到E點為止的集束區(qū);紗條13被集束形成平行、伸直、緊密的狀態(tài),伸在紗條13外面的須條也會被抿入到紗條13中。紗條13從脫離彈性導紗盤3的圓周溝槽4底部的E點時,由于溝槽4底部和紗條13之間的壓力消失,紗條13會以平行、伸直、緊密的集束狀態(tài)下被細紗錠子由于高速旋轉,通過鋼領鋼絲圈而被加捻成紗線14。有效消除原來的加捻三角區(qū),消除了因三角區(qū)加捻而產(chǎn)生的三角區(qū)邊緣處的纖維向心壓力最大,在紗軸中心的纖維向心壓力最小,由于內外層纖維受力不同,在加捻三角區(qū)中就會產(chǎn)生纖維由內到外的和由外到內的反復轉移,纖維的兩端也常暴露在外面而形成毛羽的庇病。
這樣就能有效提高紗線14的質量。又因彈性導紗盤3僅讓紗條13被動通過,整個紗條13運動由下羅拉10運動同步進行,避免了原來緊密紗裝置的不同步運動產(chǎn)生的斷紗、堵紗現(xiàn)象。
權利要求
1.一種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彈性導紗盤片(3),彈性導紗盤片(3)安裝在細紗機的下羅拉(10)下方,在彈性導紗盤片(3)上開有一圓周的橫截面呈喇叭口形狀的圓周溝槽(4),圓周溝槽(4)的槽底為半圓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導紗盤片(3)設置為兩片并通過中心軸(5)相聯(lián)接,中心軸(5)安裝在聯(lián)接板(6)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性導紗盤片(3)的圓周溝槽(4)底部皆開有若干負壓小孔(8),中心軸(5)上開有負壓通道(9),負壓通道(9)與負壓小孔(8)及安裝在中心軸(5)上的負壓管(1)聯(lián)成一個負壓系統(tǒng)。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導紗盤片(3)是空心的。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導紗盤片(3)可以旋轉的,彈性導紗盤片(3)緊壓在羅拉(10)上,隨轉動的羅拉(10)作同步轉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彈性導紗盤片(3)的適當位置配置油污擦凈片。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細紗機的彈性盤片式立體緊密紡紗裝置,在下羅拉下方設置一彈性盤片狀導紗盤,彈性導紗盤上開有一圓周溝槽,圓周溝槽截面呈喇叭形狀,頂端闊、底部窄,而且槽底是半圓形的,溝槽底部有若干負壓小孔。當紗條從下羅拉出來進入到喇叭型圓周溝槽中時,由于溝槽為自進紗口逐步變窄的喇叭形,因此,可以將伸出紗條外的須條抿入紗中,且紗條在圓周槽中移動若干距離,并在槽底負壓小孔的吸咐作用下被壓緊后,會以平行、伸直、緊密的狀態(tài)在錠子的作用下加捻成紗線,徹底消除下羅拉的三角加捻區(qū),從而有效地防止紡紗過程中“毛羽”的產(chǎn)生,提高了成紗質量。
文檔編號D01H5/00GK1908263SQ200610052980
公開日2007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8月17日
發(fā)明者劉光容 申請人:朱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