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遙控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遙控器。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遙控器在各個領域中越來越普及,對于一些飛行器(例如固定翼飛機器、包括直升機在內(nèi)的旋翼飛行器),其操縱通常由用戶通過遙控器來實現(xiàn)。但是相關技術公開的遙控器還存在著結構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申請旨在至少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遙控器,該遙控器的結構穩(wěn)定性好。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遙控器,所述遙控器包括第一外殼、第二外殼及環(huán)圈件,所述第一外殼包括第一握持部,所述第二外殼包括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第二握持部,所述環(huán)圈件套設于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的外側。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通過將第一外殼和第二外殼形成把手的部分處外套上環(huán)圈件,能加強所述遙控器的結構穩(wěn)定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環(huán)圈件的外表面設有防滑凸包或防滑槽。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遙控器還包括套環(huán),所述第一握持部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握持部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一端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二端相對設置,所述套環(huán)套設于所述第一握持部和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一端處。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一端設有安裝凹槽,所述套環(huán)套設于所述安裝凹槽處,所述套環(huán)抵接所述環(huán)圈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遙控器還包括鎖持件,所述鎖持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二端,所述鎖持件抵頂所述環(huán)圈件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二端的內(nèi)壁之間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二端的內(nèi)壁之間設有固定部及連接件,所述鎖持件通過緊固螺釘穿過所述固定部后鎖持在所述連接件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鎖持件的外側設有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抵接所述第一握持部的第二端的內(nèi)壁之間和/或所述第二握持部的第二端的內(nèi)壁之間。
具體地,所述固定部上設有定位柱,所述鎖持件上設有用于供所述定位柱插入的定位孔。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握持部的截面呈第一弓形,所述第二握持部的截面呈第二弓形,所述第一弓形和第二弓形能組合形成圓形;或所述第一握持部的截面呈第一方形,所述第二握持部的截面呈第二方形,所述第一方形和第二方形能組合形成方形。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外殼包括第一主體部,所述第二外殼包括第二主體部,所述第一主體部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第二主體部,所述第一握持部連接于所述第一主體部的一側,所述第二握持部連接于所述第二主體部的一側。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yōu)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的立體裝配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部分零件的一個立體裝配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部分零件的另一個立體裝配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的第一外殼的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的第二外殼的立體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的套環(huán)的立體結構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的鎖持件的立體結構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的導熱件的立體結構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的散熱件的一個立體結構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的散熱件的另一個立體結構圖。
附圖標記:
遙控器100、
殼體10、第一外殼11、第一主體部111、第一連接部112、第一握持部113、防水槽114、第二外殼12、第二主體部121、第二連接部122、第二握持部123、防水凸起124、通孔125、透氣孔126、限位筋條127、限位腔128、卡位部129、上腔體131、下腔體132、主體14、第一外殼上螺孔141、第二外殼上螺孔142、第一外殼上安裝凹槽143、第二外殼上安裝凹槽144、限位凸起145、第一外殼上固定部146、第二外殼上固定部147、第一外殼上的定位柱148、第二外殼上定位柱149、把手15、連接端151、自由端152、套環(huán)16、限位凹槽161、環(huán)圈件17、鎖持件18、鎖持腔181、防滑凸起182、定位孔183、安裝通孔184、緊固螺釘19、安裝孔193、操縱桿安裝孔194、第一外殼上連接件安裝槽195、第二外殼上連接件安裝槽196、連接件197、
天線組件20、傳輸模塊30、供電模塊40、
散熱模塊50、導熱件51、固定板511、導熱部512、導熱孔5121、散熱件52、散熱板521、凸起522、連接腔523、凹槽524、刻鍍區(qū)53、
功能按鍵60、操縱桿7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參考附圖描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100。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100,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遙控器100包括第一外殼11、第二外殼12及環(huán)圈件17,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外殼11包括第一握持部113,如圖5所示,所述第二外殼12包括第二握持部123,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第二握持部123,所述第一握持部113與所述第二握持部123構成所述遙控器100的把手15,所述環(huán)圈件17套設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外側。
也就是說,遙控器100的殼體10至少由兩個外殼件對接合成,遙控器100的把手15也是由這兩個外殼件對接后合成,這樣形成把手15加工較容易,能節(jié)省成本。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設置環(huán)圈件17,且用環(huán)圈件17套設于把手15的外側,環(huán)圈件17將第一外殼11和第二外殼12圈住避免兩個外殼件拆開,避免遙控器100摔落時把手15處炸裂的問題。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100,通過將第一外殼11和第二外殼12形成把手15的部分處外套上環(huán)圈件17,結構簡單、操作便利;遙控器100的結構強度大,可以提高遙控器100的耐用耐摔性能,進而可以延長基站遙控器100的使用壽命,可以提高遙控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下面結合圖1-圖10,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遙控器100作詳細說明,該遙控器100可以通過輸入遙控命令的操縱桿70以及多個功能按鍵60,實現(xiàn)對無人機的操作,例如,操控農(nóng)業(yè)植保無人機的精細作業(yè)、航拍無人機航拍作業(yè)等。
請參閱圖1至圖3,該實施例的遙控器100可以包括殼體10、天線組件20、傳輸模塊30、供電模塊40和散熱模塊50,所述傳輸模塊30、所述供電模塊40和所述散熱模塊50設置在所述殼體10內(nèi)部,所述傳輸模塊30與所述供電模塊40電連接,所述天線組件20與所述殼體10相連接。
請參閱圖1和圖2,所述殼體10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外殼11和第二外殼12,第一外殼11和第二外殼12固定連接,而且第一外殼11和第二外殼12之間夾設有防水墊圈(圖未示出)。其中,如圖4所示,第一外殼11上設置有螺孔141,如圖5所示,第二外殼12上設置有螺孔142,這樣緊固件可以依次穿過第一外殼11的螺孔141和第二外殼12的螺孔142以將二者固定連接。
請參閱圖4,所述第一外殼11包括第一主體部111,所述第一主體部111的兩側面的一端沿左右兩側延伸形成兩個第一連接部112,兩個第一連接部112分別沿平行于第一主體部111側面方向延伸形成兩個第一握持部113,所述第一主體部111和第一連接部112內(nèi)側形成上腔體131,所述上腔體131的周側壁上設置有防水槽114,所述防水墊圈適于安裝在所述防水槽114內(nèi)。
所述第一主體部111上設有用于安裝功能按鍵60的安裝孔193,所述第一連接部112表面設有用于供用戶輸入遙控命令的操縱桿安裝孔194,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為呈半圓柱形殼體。
參照圖4,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112,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相當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自由端。
參照圖2和圖4,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一端的殼體壁向內(nèi)凹入形成安裝凹槽143,所述安裝凹槽143內(nèi)設有限位凸起145,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的內(nèi)壁之間設有固定部146,所述固定部146上設有定位柱148。如圖4所示,所述固定部146的內(nèi)側設有連接件安裝槽195。
請參閱圖5,所述第二外殼12包括第二主體部121,所述第二主體部121兩側面的一端沿左右兩側延伸形成第二連接部122,第二連接部122沿平行于第二主體部121側面的方向向下延伸形成第二握持部123,所述第二主體部121和第二連接部122內(nèi)側形成下腔體132,所述下腔體132周側壁上設置有防水凸起124,所述防水凸起124適于與所述防水槽114匹配,所述下腔體132底壁設置有透氣孔126和通孔125,所述透氣孔126處適于貼合透氣膜。
參照圖5,所述第二主體部121上設有限位筋條127,所述限位筋條127環(huán)繞所述通孔125設置,所述限位筋條127大體形成為方形,所述限位筋條127環(huán)繞的部分形成限位腔128,所述限位腔128呈方形,所述限位筋條127的一部分朝向所述限位腔128的內(nèi)部凹入形成卡位部129。
參照圖5,所述第二握持部123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連接部122,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相當于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一端的殼體壁向內(nèi)凹入形成安裝凹槽144,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的內(nèi)壁之間設有固定部147,所述固定部147上設有定位柱149。如圖5所示,所述固定部147的內(nèi)側設有連接件安裝槽196。
下面先參照圖1和圖2描述遙控器100的殼體部分的裝配關系。
所述第一外殼11的第一主體部111、第一連接部112和第一握持部113分別與所述第二外殼12的第二主體部121、第二連接部122和第二握持部123相對設置,所述的上腔體131和所述下腔體132形成安裝內(nèi)腔。所述第一主體部111可拆卸地連接于所述第二主體部121以形成主體14,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連接于所述主體14的一側。
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一端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相對設置,第一握持部113可拆卸地連接于第二握持部123,第一握持部113與第二握持部123構成遙控器100的把手15。所述的第一握持部113和第二握持部123形成圓柱形把手15,所述把手15具有連接端151和自由端152。
其中,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安裝凹槽143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安裝凹槽144合并形成圓環(huán)形的安裝凹槽,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固定部146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固定部147合并形成圓形板,所述第一外殼11上的連接件安裝槽195和第二外殼12上的連接件安裝槽196共同限定出連接件安裝腔。
該實施例中連接件安裝腔內(nèi)設置有連接件197,連接件197形成為方形螺母。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遙控器100的把手15上的各部件結構。
參照圖1和圖2,在該實施例中,遙控器100還包括套環(huán)16、環(huán)圈件17和鎖持件18。
如圖6所示,所述的套環(huán)16整體呈圓環(huán)形,所述套環(huán)16的內(nèi)周壁上設有限位凹槽161,所述限位凹槽161為兩個且呈中心對稱分布。所述的套環(huán)16適于套設在把手15的連接端151處,即所述套環(huán)16套設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一端處,其中,所述套環(huán)16套設于所述安裝凹槽143、144處,所述第一握持部113和所述第二握持部123上的限位凸起145與所述套環(huán)16上的限位凹槽161相配合。
如圖2所示,所述環(huán)圈件17外套在所述把手15上,所述鎖持件18固定在所述把手15的自由端152上,這樣所述環(huán)圈件17的一端抵接所述套環(huán)16,所述環(huán)圈件17的另一端抵頂所述鎖持件18,以達到完全限位所述環(huán)圈件17的目的。
參照圖1,所述環(huán)圈件17的外表面設有防滑凸包或防滑槽,所述環(huán)圈件17可以為硅膠材料或橡膠材料或棉材料,環(huán)圈件17這樣設置,可防止在握持把手15時打滑,此時所述環(huán)圈件17相當于防滑件,這種設計符合人體工程設計,有利于緩解手持疲勞,實現(xiàn)靈活支撐,操作便利。
在所述鎖持件18設于所述把手15的第二端152時,所述鎖持件18可固定于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也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如圖7所示,所述鎖持件18一端面向內(nèi)形成圓柱形的鎖持腔181,所述鎖持件18的外側設有防滑凸起182,所述鎖持腔181內(nèi)設有定位孔183和安裝通孔184。所述鎖持件18的外側設有防滑凸起182,可防止在握持把手15時脫手。
參照圖4和圖5,在該實施例中,由于所述把手15的自由端152在內(nèi)側設置有連接件197,所述鎖持件18通過緊固螺釘19鎖持在所述連接件197上。
下面參照圖2描述把手15上各部件的裝配過程:當所述殼體10裝配完成后,可先將所述套環(huán)16套在所述把手15上,所述套環(huán)16卡在安裝凹槽143、144內(nèi),且所述套環(huán)16要轉動至所述限位凸起145卡在所述限位凹槽161內(nèi)的位置;
然后將所述環(huán)圈件17套在所述把手15上,且將所述環(huán)圈件17抵在所述套環(huán)16上;
之后,將所述鎖持件18頂在把手15的自由端152上,調(diào)整所述鎖持件18位置,將所述把手15上的定位柱148、149一一對應地插入到所述鎖持件18的多個定位孔183內(nèi),此時,所述自由端152的端部恰好配合在所述鎖持腔181內(nèi),所述鎖持件18端壁與所述環(huán)圈件17止抵。
最后,用緊固螺釘19穿過所述鎖持件18的安裝通孔184和固定部146、147,將所述鎖持件18固定在連接件197上,從而將鎖持件18鎖持在所述把手15的自由端152,防止所述環(huán)圈件17脫落。
當然,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防滑凸起182也可以抵接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的內(nèi)壁,所述防滑凸起182也可以抵接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的內(nèi)壁,所述防滑凸起182還可以與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第二端的內(nèi)壁、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第二端的內(nèi)壁均相抵接,這樣能避免鎖持件18掉落。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遙控器100的散熱組件的結構。
參照圖3,所述散熱模塊50包括導熱件51和散熱件52,在該實施例中,遙控器100里的傳輸模塊30主要由各電子元件組成,因此該實施例中采用散熱模塊50主要用于對傳輸模塊30進行散熱。
參照圖8,所述導熱件51包括導熱部512,所述導熱部512上設有多個所述導熱孔5121,每一所述導熱孔5121貫穿所述導熱部512的相對兩側。具體地,導熱部512形成為長方體形,所述導熱部512內(nèi)設置有若干貫穿于左右兩側面且呈腰圓形截面的導熱孔5121,所述導熱孔5121的設置可以增加導熱件51的導熱效果。導熱件51還包括自所述導熱部512兩側延伸出的兩固定板511,固定板511與導熱部512上導熱孔5121所在的側面相垂直。
參照圖9和圖10,所述散熱件52包括散熱板521,所述散熱板521上設有凸起522,所述凸起522的一端設有刻鍍區(qū)53,所述刻鍍區(qū)53露出于所述通孔125。具體地,所述散熱板521呈方形,所述散熱板521的外周壁上設有凹槽524,所述散熱板521中間位置向后凹陷形成連接腔523,相應的,所述連接腔523的底壁和側壁相對于散熱板521向后突出形成所述凸起522。
所述散熱模塊50適于安裝在所述傳輸模塊30后方且與其相接觸,下面具體參照圖3和圖5,描述散熱模塊50在殼體10內(nèi)的安裝過程:
1)將所述導熱件51連接在傳輸模塊30后方且與所述傳輸模塊30相接觸,將每一所述固定板511連接于所述殼體10上,這樣,所述導熱部512的一端就能導熱地連接于所述傳輸模塊30;
2)將所述散熱件52連接在所述導熱件51后方,其中,將所述散熱件52的設有連接腔523的一側朝向?qū)峒?1,所述散熱件52扣在導熱部512上,所述導熱部512的端部配合在所述連接腔523內(nèi)且導熱部512的端面貼合在所述連接腔523底壁內(nèi)側,這樣所述導熱部512的另一端就能導熱地連接于所述凸起522;
3)在將第二外殼12安裝至第一外殼11上時,由于所述第二外殼12在鄰近于所述導熱部512處設置有限位筋條127,所述散熱板521的邊緣卡接于所述限位筋條127,所述散熱板521位于所述限位腔128內(nèi),所述限位筋條127上的卡位部129卡在所述凹槽524內(nèi);另外所述凸起522的外表面上的刻鍍區(qū)53可以露出所述通孔125,可以用于篆刻商標或者其他文字、圖案等。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遙控器100,可達到如下有益效果:
1)符合人體工程設計,有利于緩解手持疲勞實現(xiàn)靈活支撐,操作便利;
2)結構簡單、操作便利;
3)遙控器100的結構強度大,可以提高遙控器100的耐用耐摔性能,進而可以延長基站遙控器100的使用壽命,可以提高遙控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4)遙控器100的散熱效果好,工作性能穩(wěn)定。
當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遙控器100的各部件結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
例如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遙控器100的主體14上可連接四個把手15,也可以是一個或者三個等。
例如,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環(huán)圈件17可設置成橡膠等材料以增加摩擦。
例如,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將所述套環(huán)16用緊固螺釘固定在所述把手15上。
例如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截面呈第一弓形,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截面呈第二弓形,所述第一弓形和第二弓形能組合形成圓形;或所述第一握持部113的截面呈第一方形,所述第二握持部123的截面呈第二方形,所述第一方形和第二方形能組合形成方形。與之配套的套環(huán)16、環(huán)圈件17及鎖持件18也隨之形成其他方形。當然,第一握持部113和第二握持部123的截面也可以形成為其他形狀,這里不作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散熱模塊50也可以對遙控器100內(nèi)其他電子元件進行散熱,這里不作具體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散熱模塊50為一體成型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實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