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包括有一基座、多個高爾夫球梯以及一披覆層,基座上設(shè)置有一第一軌道,除了用以設(shè)置多個不同尺寸的高爾夫球梯外,通過該第一軌道的導引,也可將所選擇的其一尺寸的高爾夫球梯移動至擊球位置,并在其上放置高爾夫球,以達到擊出高爾夫球的目的。
【專利說明】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有關(guān)于一種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尤指一種同時具備有多種不同 尺寸高爾夫球梯的擊球平臺,以提供使用者可自行選擇所需的高爾夫球梯尺寸。 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
【背景技術(shù)】
[0002] 高爾夫球為目前全球所風行的運動之一,球員除了需攜帶多種不同功能的球桿 夕卜,在第一次擊球時,另需通過所謂的高爾夫球梯來置放高爾夫球,以通過不同高度的高爾 夫球梯來擊出高爾夫球不同的遠近程度,如圖1與圖2所示,為目前一般所較常使用的高爾 夫球梯1,其主要是在一基部1 1的兩端分別設(shè)置有一尖部1 2以及一平臺1 3,通過尖 部1 2將其插置于草地上后,以可將高爾夫球2放置于該平臺1 3進而進行擊球的動作, 然而,由于高爾夫球梯1的尺寸攸關(guān)于擊球的遠近程度,因此除了需同時攜帶多種不同的 尺寸的高爾夫球梯1,并且在每次擊球時均需將其插置于草地上,不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夕卜,在擊球的同時由于亦會擊觸到高爾夫球梯1使其飛離原處,因此必須撿拾高爾夫球梯 1,再者,由于高爾夫球梯1具有一尖部1 2,在擊球飛離時不僅有安全上的堪慮,且不利 于收藏。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當在選定高爾夫球梯后,借由第 一軌道的導引將其移動至打擊軌道上,并在其上放置高爾夫球以進行擊球的動作。
[0004]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包括:
[0005] 一基座,其上具有一第一軌道;
[0006] 多個高爾夫球梯,設(shè)置于基座的第一軌道內(nèi);
[0007] -披覆層,設(shè)置于基座上,該披覆層具有一第二軌道,該第二軌道對應(yīng)位于該第一 軌道上方,且該多個高爾夫球梯均穿透該第二軌道,同時,該多個高爾夫球梯均能夠滑動于 該第一軌道和該第二軌道內(nèi)。
[0008] 其中基座的第一軌道包括多個預(yù)備軌道、一擊球軌道以及一孔槽。
[0009] 其中該多個高爾夫球梯位于第一軌道的預(yù)備軌道,而被選定的高爾夫球梯則移動 至擊球軌道。
[0010] 其中高爾夫球梯具有一基部、一置球面與一底座。
[0011] 其中各高爾夫球梯分別具有不同的高度。
[0012]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
[0013] 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主要由一基座、多個高爾夫球梯與 一披覆層所組成,該多個高爾夫球梯位于基座的預(yù)備軌道上,當在選定高爾夫球梯后,借由 第一軌道的導引將其移動至打擊軌道上,并在其上放置高爾夫球以進行擊球的動作。
[0014] 本實用新型在基座的第一軌道一側(cè)還設(shè)置有一孔槽,除了可用以將高爾夫球梯卸 除于基座外,也可安裝上其他不同尺寸的高爾夫球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圖1為現(xiàn)有的立體外觀圖。
[0016] 圖2為現(xiàn)有的實施例圖。
[0017]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
[0018]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0019]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圖。
[0020]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高爾夫球梯移動的示意圖。
[0021]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0022] 圖8為高爾夫球梯至一擊球軌道的示意圖。
[0023] 圖9為高爾夫球梯和一基座的孔槽的分解示意圖。
[0024] 圖10為高爾夫球梯的動作路徑示意圖。
[0025] 圖11為高爾夫球梯和該孔槽組合后的剖面示意圖。
[0026] 圖中:
[0027] 1.....高爾夫球梯;
[0028] 11........基部;
[0029] 12........尖部;
[0030] 13........平臺;
[0031] 2......高爾夫球;
[0032] 3......擊球平臺;
[0033] 4........基座;
[0034] 4 0........第一軌道;
[0035] 4 0 1......預(yù)備軌道;
[0036] 4 0 2 ......擊球軌道;
[0037] 4 0 3 ........孔槽;
[0038] 5.....高爾夫球梯;
[0039] 5 1........基部;
[0040] 5 2........置球面;
[0041] 5 3........底座;
[0042] 6.......披覆層;
[0043] 6 0........第二軌道;
[0044] 7......高爾夫球。
【具體實施方式】
[0045] 請參閱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圖9、圖1 0與圖1 1所示,為本實用 新型的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局部示意圖與較佳實施例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擊球平 臺3包括有:
[0046] -基座4 ,其上具有一第一軌道4 0 ,該第一軌道4 0包含有多個預(yù)備軌道 4 0 1、一擊球軌道4 0 2以及一孔槽4 0 3 ;
[0047] 多個高爾夫球梯5,設(shè)置于基座4 0的第一軌道內(nèi),該高爾夫球梯5具有一基部 5 1、一置球面5 2與一底座5 3,且該多個高爾夫球梯5均為不同高度;
[0048] 一披覆層6,具有一第二軌道6 0并設(shè)置于基座4上,且披覆層6的第二軌道 6 0與基座4的第一軌道4 0于相對應(yīng)的位置上;
[0049] 其中,該多個高爾夫球梯5在使用前,均位于第一軌道4 0的各預(yù)備軌道4 0 1 內(nèi),當使用者在選定所需尺寸高度的高爾夫球梯5后,通過第一軌道4 0的導引將其移動 至擊球軌道4 0 2上,并在高爾夫球梯5的置球面5 2上放置高爾夫球7,以進行擊發(fā)高 爾夫球7的動作,而若需其他尺寸的高爾夫球梯5時,則僅需將其移動退回至預(yù)備軌道 4 0 1,再移動其他尺寸的高爾夫球梯5至擊球軌道4 0 2的位置上即可;
[0050] 承上述,其中在基座4上所設(shè)置的披覆層6,除了其第二軌道6 0與基座4的第 一軌道4 0于相對應(yīng)的位置上外,第二軌道6 0的型式與態(tài)樣與第一軌道4 0相同,僅是 第二軌道6 0的尺寸與寬度略小于第一軌道4 0 (第圖7所示),且第二軌道6 0的寬度約 略等于高爾夫球梯5的基部5 1寬度,而第一軌道4 0的寬度約略等于高爾夫球梯5的底 座5 3寬度,借此以限制高爾夫球梯5的底座5 3僅可在基座4的第一軌道4 0內(nèi)移動, 另外,由于高爾夫球梯5的底座5 3受到披覆層6的限制,因此在擊出高爾夫球7后,高爾 夫球梯5并不會產(chǎn)生飛離的狀況;
[0051] 另外,在第一軌道4 0的一側(cè)另設(shè)置有一孔槽4 0 3,除了可用以卸除該多個高 爾夫球梯5外,若需更換其他不同尺寸高度的高爾夫球梯5 (如圖9、圖1 0與圖1 1所 示),也可借由該孔槽4 0 3安裝,并將安裝上的高爾夫球梯5移動至預(yù)備軌道4 0 1內(nèi)置 放;
[0052] 綜上所述,相較于現(xiàn)有需攜帶多個不同尺寸的高爾夫球梯,所帶來諸多的不便與 缺失,本實用新型的擊球平臺3借由第一軌道4 0的設(shè)計,可同時具備多個不同尺寸的高 爾夫球梯5,以提供使用者在進行不同遠近程度的擊球時,能夠選擇且快速的設(shè)置不同尺 寸的高爾夫球梯5,并且在擊球后,高爾夫球梯5也不會如同現(xiàn)有技術(shù)因飛離而造成需撿 拾的不便,再者,通過擊球平臺3可同時具備多個高爾夫球梯5,也可達到便于攜帶與利于 收納的目的。
[0053]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是為充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所舉的較佳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本【技術(shù)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本實用新型基礎(chǔ)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變 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quán)利要求書為準。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其上具有一第一軌道; 多個高爾夫球梯,設(shè)置于基座的第一軌道內(nèi); 一披覆層,設(shè)置于基座上,該披覆層具有一第二軌道,該第二軌道對應(yīng)位于該第一軌道 上方,且該多個高爾夫球梯均穿透該第二軌道,同時,該多個高爾夫球梯均能夠滑動于該第 一軌道和該第二軌道內(nèi)。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其特征在于,其中基座的第一軌 道包括多個預(yù)備軌道、一擊球軌道以及一孔槽。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多個高爾夫 球梯位于第一軌道的預(yù)備軌道,而被選定的高爾夫球梯則移動至擊球軌道。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其特征在于,其中高爾夫球梯具 有一基部、一置球面與一底座。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復(fù)合式高爾夫球擊球平臺,其特征在于,其中各高爾夫球梯 分別具有不同的高度。
【文檔編號】A63B57/00GK203874409SQ201420178079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4月14日
【發(fā)明者】梁哲銘 申請人:梁哲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