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球推桿的桿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爾夫球推桿的桿頭,特別涉及該桿頭體積加大、重心下降,
整體結構穩(wěn)固牢靠,不需另行施工結合加重塊,降低生產制造成本。
背景技術:
現(xiàn)今高爾夫球已成為一普遍的運動,打高爾夫球的人口逐漸增多,高爾夫球最重 要莫過于將球推入果嶺的球洞內,而推球入洞成功與否則決定了比賽的輸贏,現(xiàn)階段所使 用的推桿,為了增加擊球的穩(wěn)定度,均會在桿頭加工結合加重塊;但是,由于加重塊分布于 桿頭局部位置,重心偏高使桿頭重心不穩(wěn),平衡度不佳,導致無法準確控制高爾夫球行進路 線,進而影響比賽成績,加上加重塊須另外加工結合于該桿頭上,生產制造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爾夫球推桿的桿頭,包括 —底座,具有一頂面及一第一凹入部; —連接件,固結于該底座的頂面,具有至少一貫穿該連接件的透孔;及 —本體,伸入卡掣該底座的第一凹入部及貫穿連結該連接件的至少一透孔,該底
座緊密地連結該本體。 上述的高爾夫球推桿的桿頭,其中,該底座具有一供該本體伸入連結的第二凹入 部,位于該第二凹入部中的該本體向上形成一連結桿。 上述的高爾夫球推桿的桿頭,其中,該底座為不銹鋼材質,該本體為鋁合金材質。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 通過該本體凝固后貫穿連結該至少一透孔,并使該底座與該本體之間為緊密連結 狀態(tài),可加大整體桿頭的體積,并降低桿頭重心,增加擊球的穩(wěn)定度及準確度,不需另外施 工結合加重塊,降低生產制造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桿頭的組合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底座與連接件之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底座與連接件之組合剖面圖,顯示連接件固結于底座頂面; 圖4為本實用新型桿頭之立體外觀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底座 11...............頂面 12……第一凹入部 13……第二凹入部 2............連接件 21...............透孔 3...............本體 31............連結桿 32...............凹槽 33.........打擊面板[0021] A...............桿頭
具體實施方式首先,如圖1、2、3和4所示,本實用新型高爾夫球推桿之桿頭A,包括一底座1、一 連接件2,及一連結該底座1與該連接件2的本體3。 該底座l,為不銹鋼材質,具有一頂面11、一第一凹入部12,及一第二凹入部13。 該連接件2,固結于該頂面11上,具有至少一貫穿該連接件2的透孔21。 該本體3,系由鋁合金溶液在一預定形狀凝固成型。 結合時,鋁合金溶液的本體3流入該底座1中并包覆該連接件2,凝固后的本體3 則伸入連結該第一凹入部12、該第二凹入部13及貫穿該至少一透孔21,使該底座1與該本 體3相互緊密牢固地連結,該本體3前側面形成的一凹槽32內并固接一打擊面板33,而組 成一桿頭A,位于該第二凹入部13中的本體3向上形成一連結桿31,用以連接一供擊球者 握拿的握桿(圖中未示)。 本實用新型的本體3為鋁合金材質,其比重較材質為不銹鋼的底座1比重為小,因 此,該本體3與該底座1的搭配組合,可調整出適當?shù)臈U頭A重心所在位置,以利擊球。 通過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構造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底座1的頂面11固結一連接件 2,使鋁合金溶液的本體3流入該底座1并包覆該連接件2,凝固后的本體3則伸入該第一凹 入部12、第二凹入部13及貫穿連結該至少一透孔21,使該底座1與該本體3之間為緊密連 結的狀態(tài),加大整體桿頭A的體積,降低桿頭A重心,增加擊球的穩(wěn)定度及準確度,不需另外 施工結合加重塊,降低生產制造成本。上述是為本創(chuàng)作的進步性。
權利要求一種高爾夫球推桿的桿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具有一頂面及一第一凹入部;一連接件,固結于該底座的頂面,具有至少一貫穿該連接件的透孔;及一本體,伸入卡掣該底座的第一凹入部及貫穿連結該連接件的至少一透孔,該底座緊密地連結該本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推桿的桿頭,其特征在于,該底座具有一供該本體 伸入連結的第二凹入部,位于該第二凹入部中的該本體向上形成一連結桿。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爾夫球推桿的桿頭,其特征在于,該底座為不銹鋼材質,該 本體為鋁合金材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爾夫球推桿的桿頭,包括一具有一頂面的底座、一固結于該頂面且具有至少一透孔的連接件,及一以鋁合金溶液凝結而成的本體。該本體凝固后貫穿連結該至少一透孔,該底座緊密地連結該本體,可使整體桿頭體積加大、重心下降,增加擊球的穩(wěn)定準確度,不需另外施工結合加重塊,降低生產制造成本。
文檔編號A63B53/04GK201510705SQ20092021674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18日
發(fā)明者葉美珠 申請人:葉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