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爾夫木桿頭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爾夫木桿頭構造,特別是關于一桿頭本體在內面適當位置形成數個環(huán)形可撓部,以擴增彈性變形能力的木桿頭構造。
背景技術:
公知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包含一打擊面板及一桿頭本體。該打擊面板通常由高彈性系數的金屬材料制成。該桿頭本體選擇由金屬或碳纖維等非金屬材料制成,其包含頂部(crown)、底部(sole)、趾部(toe)、跟部(heel)或其它側面部(side)。藉此,在使用時,該打擊面板可用以打擊高爾夫球,而該桿頭本體則用以回傳擊球應力予該打擊面板,并適當吸收擊球后產生的余震。
另一公知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如日本專利特開2003-102879號及美國公開第2003-064823號“高爾夫桿頭(Golf Clubhead)”專利所示,其同樣包含一打擊面板及一桿頭本體,但該打擊面板的內面另形成環(huán)狀的厚度變化,以增加彈性變形能力。惟,在該桿頭本體未相對擴增彈性變形能力的前題下,該桿頭本體無法有效地回傳擊球應力予該打擊面板,且該桿頭本體易因承受過量擊球應力而造成永久性變形或裂痕。換言之,即使該打擊面板具有較高彈性變形能力,在該桿頭本體構造限制下,該打擊面板并無法充份利用擊球應力,而無法達到最佳擊球性能。基于上述因素,確實有必要進一步改進上述高爾夫木桿頭構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改進上述的缺點,提出一種嶄新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中一桿頭本體的內面適當位置形成數個環(huán)形可撓部,以提供較大彈性變形裕度,使本發(fā)明具有增加擊球性能、材料耐疲勞性及抗破裂強度的功效。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中一桿頭本體在內面適當位置形成數個環(huán)形可撓部,并在該環(huán)形可撓部上涂覆一彈性涂層,使本發(fā)明具有增加結構強度及吸震效果的功效。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包含一打擊面板、一桿頭本體及數個環(huán)形可撓部。該打擊面板設于該桿頭本體的正面。該桿頭本體具有一頂部、一底部、一趾部、一跟部及一側面部。該環(huán)形可撓部形成在該桿頭本體的內面的適當位置。
本發(fā)明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中一桿頭本體在內面適當位置形成數個環(huán)形可撓部,以便該桿頭本體形成較大彈性變形裕度。藉此,本發(fā)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確實能相對增加擊球性能、材料耐疲勞性及抗破裂強度,進而延長使用壽命。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的組合俯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沿圖1的2-2線的蓋板剖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的擊球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蓋板剖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蓋板剖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蓋板剖視圖。
附圖標號說明1、打擊面板2、桿頭本體20、蓋板 201、環(huán)形可撓部202、緩沖區(qū)20’、蓋板 201’、環(huán)形可撓部 202’、緩沖區(qū)
21、前開口 22、頂開口23、底開口 24、底板241、環(huán)形可撓部 242、緩沖區(qū) 3、套頸 4、彈性涂層9、高爾夫球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確被了解,下文將特舉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1及圖2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包含一打擊面板1、一桿頭本體2、一蓋板20及一套頸3。該打擊面板1通常由具高彈性系數(C.O.R.)的金屬或合金材料制成,其設于高爾夫木桿頭的正面,并可用以打擊高爾夫球。該桿頭本體2及蓋板20則可選擇金屬材料(等方性材料isotropic)或非金屬的高分子及其纖維復合(polymer or fiber reinforcedcomposite)材料(非等方性材料anisotropic)制成。該桿頭本體2具有一底部、一趾部、一跟部及一側面部,同時該桿頭本體2另于正面及頂部分別形成一前開口21及一頂開口22。該前開口21可供利用適當方式結合該打擊面板1,及該頂開口22則可供利用適當方式結合該蓋板20。上述結合方式可選自焊接、嵌入壓合、黏著、硬焊、一體鑄造、螺設等方式.
請參照圖1及圖2所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蓋板20構成高爾夫木桿頭的頂部,其大致具有均勻厚度,并在內面形成數個環(huán)形可撓部201及一緩沖區(qū)202。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由該蓋板20的中央向外周緣形成同心圓的擴張(spread)排列。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為呈封閉環(huán)狀的凹槽,其形狀較佳對應于該蓋板20的外周緣形狀,亦即對應于該頂開口22的形狀。同時,該緩沖區(qū)202形成在該蓋板20內面的中央位置,以提供彈性變形的緩沖作用。再者,該套頸3另適當結合在該打擊面板1一側的桿頭本體2上,以供結合高爾夫木桿頭的一桿身。上述結合方式同樣可選自焊接、嵌入壓合、黏著、硬焊、一體鑄造、螺設等方式。
請參照圖3的實線部份所示,在完成組裝時,該打擊面板1、桿頭本體2、蓋板20及套頸3共同組成一高爾夫木桿頭。請再參照圖3的虛線部份所示,當高爾夫木桿頭進行擊球時,該打擊面板1觸擊一高爾夫球9,并因擊球應力造成該打擊面板1向后方彈性變形。此時,擊球應力向后傳遞至該桿頭本體2及蓋板20,特別是在構造上,位于頂部的蓋板20通常承受最大擊球應力作用。由于該蓋板20的內面設有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及緩沖區(qū)202,其適當改變該蓋板20的斷面模數(section modulus),因此使該蓋板20形成較高的彈性變形系數,以提供較大的彈性變形裕度,并相對增加材料耐疲勞性。同時,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的封閉環(huán)狀設計有利于將擊球應力作規(guī)則性的消散(disperse),因此能增益該蓋板20的可控均勻性(uniform deformed ability)。簡言之,在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及緩沖區(qū)202的輔助下,該蓋板20可進行大幅度的彈性變形,并將擊球應力回傳予該打擊面板1,以便該打擊面板1充份利用擊球應力,進而提升擊球性能。同時,隨著該蓋板20的彈性變形能力提升,亦相對減少該蓋板20產生永久性變形或破裂的機率。
再者,如圖3所示,該桿頭本體2亦可在底部開設一底開口23,以結合一底板24。該底板24可選擇由相同或不同于該桿頭本體2的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制成。該底板24的內面同樣可設置數個環(huán)形可撓部241及一緩沖區(qū)242,以增益底部的彈性變形能力。同理,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241的構造亦可形成在趾部、跟部或側面部等位置的桿頭本體2的內面,以增益各部位的彈性變形能力。
請參照圖4所示,其揭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相較于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在一桿頭本體2的內面,特別是該蓋板20的內面,形成數個環(huán)形可撓部201及一緩沖區(qū)202,但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是呈封閉環(huán)狀的凸肋。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亦由外而內形成同心圓的擴張(spread)排列于該蓋板20的內面,且對應于該蓋板20的外周緣形狀。藉此,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同樣可用以提升該蓋板20’的彈性變形裕度。再者,本發(fā)明的蓋板20、20’交互排列凹槽狀的環(huán)形可撓部201及凸肋狀的環(huán)形可撓部201,以提供不同的彈性變形能力選擇。
請參照圖5所示,其揭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相對于第一實施例,第三實施例是在該蓋板20的內面另涂覆一彈性涂層4。該彈性涂層4由PU等彈性材料制成,其覆蓋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及一緩沖區(qū)202。由于該彈性涂層4厚度極薄,因此不致影響該蓋板20的彈性變形能力。該彈性涂層4不但可用以進一步強化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的結構強度,同時亦可在擊球后適當吸收擊球余震,以增加球桿握把(未繪示)的握持舒適度。
請參照圖6所示,其揭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相較于第二實施例,第四實施例是在該蓋板20’的內面另涂覆一彈性涂層4。該彈性涂層4同樣覆蓋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及一緩沖區(qū)202’,且可用以進一步強化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的結構強度,并適當吸收擊球余震,以增加球桿握把的握持舒適度。
如上所述,相較于公知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并未改進桿頭本體,以致桿頭本體與打擊面板產生彈性變形能力差異而容易破裂等缺點,本發(fā)明藉由在該桿頭本體2的內面,特別是該蓋板20的內面,設置該環(huán)形可撓部201,其確實可相對增加擊球性能、材料耐疲勞性及抗破裂強度進而延長使用壽命。
雖然本發(fā)明已利用前述較佳實施例詳細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桿頭本體,其具有頂部、底部、趾部、跟部及側面部;一打擊面板,其設于該桿頭本體的正面;及數個環(huán)形可撓部,其選擇形成在該桿頭本體的內面的適當位置,該環(huán)形可撓部用以增加該桿頭本體的彈性變形能力。
2.如權利要求1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該桿頭本體的頂部形成一頂開口,以結合一蓋板,而該環(huán)形可撓部形成在該蓋板的內面。
3.如權利要求2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環(huán)形可撓部由該蓋板的中央向外周緣形成同心圓的擴張排列。
4.如權利要求3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每個該環(huán)形可撓部的形狀對應于該蓋板的外周緣形狀。
5.如權利要求2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該蓋板內面的中央位置另形成一緩沖區(qū),以提供彈性變形的緩沖作用。
6.如權利要求1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該桿頭本體的底部形成一底開口,以結合一底板,而該環(huán)形可撓部形成在該底板的內面。
7.如權利要求6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該環(huán)形可撓部是由該底板的中央向外周緣形成同心圓的擴張排列。
8.如權利要求7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各環(huán)形可撓部的形狀是對應于該底板的外周緣形狀。
9.如權利要求6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底板內面的中央位置另形成一緩沖區(qū),以提供彈性變形的緩沖作用。
10.如權利要求1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該桿頭本體的環(huán)形可撓部為呈封閉環(huán)狀的凹槽。
11.如權利要求1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該桿頭本體的環(huán)形可撓部為呈封閉環(huán)狀的凸肋。
12.如權利要求1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該桿頭本體的環(huán)形可撓部為交互排列且呈封閉環(huán)狀的凹槽及凸肋。
13.如權利要求1的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特征在于,該蓋桿頭本體的內面另涂覆一彈性涂層,以強化該環(huán)形可撓部的結構,并用以吸收擊球余震。
全文摘要
一種高爾夫木桿頭構造,其包含一打擊面板、一桿頭本體及數個環(huán)形可撓部。該打擊面板設于該桿頭本體的正面。該桿頭本體具有一頂部、一底部、一趾部、一跟部及一側面部。該環(huán)形可撓部形成在該桿頭本體的內面的適當位置。藉此,該環(huán)形可撓部增加該桿頭本體的彈性變形能力。
文檔編號A63B53/04GK1748819SQ20041007789
公開日2006年3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16日
發(fā)明者呂源彬 申請人:復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