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網(wǎng)球撿球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動項目的附屬物品,詳而言之,指一種用以撿拾網(wǎng)球的網(wǎng)球撿球籃。
背景技術:
圖1所示,為習知一種網(wǎng)球撿球籃10,其具有一籃體12,由復數(shù)金屬細桿13所連接而成。于該籃體的正面及背面均橫向設一管體14;二定位桿16,分別設于籃體正、背面,且位于各管體14下方。二支桿18,概呈U形,各支桿18二端分別插接于一管體14二端,并可轉動。
該撿球籃10的使用方式具有二種形態(tài),如圖1所示,將支桿18轉動至籃體12上方而并合時,支桿即形成提把的作用,可供使用者攜行該撿球籃。于網(wǎng)球場中,將撿球籃提至一網(wǎng)球19上方,接著將籃體下壓,使該網(wǎng)球受壓迫而變形,并自籃體底面的二細桿13間滑入籃體12中而收容于籃體內(nèi),產(chǎn)生撿球的效果,如此反復操作,可將散落于網(wǎng)球場的網(wǎng)球全部撿入籃體中。
俟網(wǎng)球撿拾完畢后,可如圖2所示,將該二支桿18往下轉動,使各支桿卡住于各定位桿16,如此,支桿即形成腳架,使撿球籃站立,使用者即可一一取出網(wǎng)球,進行揮擊網(wǎng)球的練習。
于一般狀態(tài)下,支桿18的二側桿部181于內(nèi)端間的間距小于定位桿16的長度,因此,當支桿往下轉動到達定位桿16的位置時,如圖3,會受到定位桿擋住,此時,使用者即需如圖4假想線所示,將該二側桿部181外扳,使其間距大于定位桿16的長度,始能令該二桿部181通過定位桿。俟該二桿部通過定位桿后,釋放外扳的施力,支桿的二側桿部即彈性回復于正常間距,而完成圖2的卡定于定位桿的狀態(tài)。同樣之,欲將支桿自圖2的狀態(tài)變換成圖1時,亦需將該二桿部181外扳,使桿部得通過定位桿,支桿才得以往上轉動。
由上說明可知,欲使支桿卡定于定位桿、以及解除其卡定狀態(tài)的操作均十分不便,且一般而言,操作上需二人配合,一人握住籃體12,另一人則用以操作支桿,相當不經(jīng)濟。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的網(wǎng)球撿球籃。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設計方案一種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籃體,由多數(shù)縱、橫向的細桿所連接而成,于內(nèi)部具一開口向上的收容空間;四穿接部位,分別設于該籃體的正面及背面,位于籃體每一端面的二穿接部位水平并列,具有適當間隔;四卡定體,兩兩分別設于該籃體的正、背面,位于籃體每一端面的二卡定體亦具有適當間隔,該等卡定體位于該等穿接部位下方;各該卡定體的外端系形成一導引端,該導引端于中央具有最大凸出長度,自中央往前后二側,其凸出長度則逐漸縮減;二支桿,呈U形,每一支桿具有可彈性外張的二側桿部,該二側桿部內(nèi)端各設一軸部;各該支桿以其軸部分別穿接于籃體一端面的二穿接部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網(wǎng)球撿球籃,其具有一籃體及二分別裝設于該籃體正、背面并可轉動的支桿,該二支桿可向上轉動形成提把,亦可向下轉動定位成腳架。而本實用新型系使該二支桿往下轉動時可自動定位,無需人員操作,使用相當方便。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以及所達成的功效,以下茲舉本實用新型的若干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詳細說明于后。
圖1習知一種網(wǎng)球撿球籃的立體圖。
圖2圖1的另一種使用狀態(tài)。
圖3、圖4顯示欲使圖2的支桿卡定于定位桿的操作過程。
圖5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大部分解立體圖。
圖6本較佳實施例呈站立的使用狀態(tài)。
圖7圖6的局部放大圖。
圖8顯示由圖5的狀態(tài)變換成圖6的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9顯示支桿完成卡定狀態(tài)的動作參考圖。
圖10本實用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1圖10的局部放大圖。
圖12本實用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5,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撿球籃20,其包含有一籃體30,由復數(shù)縱、橫向的金屬細桿32、33所焊接而成,籃體30內(nèi)部形成一開口向上的收容空間34。籃體底面每二個縱向細桿32間的間距略小于網(wǎng)球的直徑,使得網(wǎng)球被壓迫時,網(wǎng)球得略微變形而自二細桿間穿入籃體中。一網(wǎng)架狀的蓋體35,樞設于該籃體一側,可蓋合于籃體或掀開。
二樞接桿40,為管體,以橫向分別設于該籃體30的正面與背面。各樞接桿的二端形成二穿接部位42。二定位桿45,亦以橫向分別固設于籃體的前、后二端面,且分別位于該二管體40下方適當距離。
四卡定體50,每二個卡定體50分別固接于一定位桿45二端,使得該四卡定體50分別固設于該籃體正、背面,位于同一端面的該二卡定體保持適當間隔。各卡定體具有一特色卡定體的外端形成一導引端52,如圖9,該導引端52的中央具有最大凸出長度,自中央往前后二側,其凸出長度則逐漸縮減。為達成此一結構上的特點,于本實施例中,各卡定體50呈圓珠狀,該導引端52呈球面。各卡定體固設于一筒部54,復通過該筒部54固設于各定位桿45一端。此外,各該定位桿45二端往外傾斜,使得各卡定體50略微朝外偏出。
二支桿60,呈U形,使其二側桿部62可彈性外張。各支桿的二側桿部62內(nèi)端各往內(nèi)彎折成一軸部64。支桿的結構與習知構造同,容不贅述。各支桿以其二軸部62分別穿接于一樞接桿40二端的穿接部位42,而得以其軸部為轉動支點而轉動。同時,支桿的軸部64與穿接部位42為活動穿接狀態(tài),故該二側桿部62受外力而外開時,軸部62與穿接部位42仍保持樞接狀態(tài)。
使用時,如圖5所示,將該二支桿60往上轉動而并合時,支桿形成提把,可供使用者如同圖1所示的狀態(tài)撿拾網(wǎng)球,使每一網(wǎng)球自籃體30底面的二縱向細桿32間穿入于籃體的收容空間34中。
于網(wǎng)球撿拾完畢后,可將該二支桿60往下轉動,令支桿受該等卡定體50所卡定,如圖6所示,使撿球籃20站立,使用者即可掀開蓋體35而取出網(wǎng)球。
復請參閱圖8,使用者轉動支桿60使之由上往下垂落時,支桿的二側桿部62轉動至假想線所示的位置A時,將觸接于二卡定體50的導引端52,如圖9,由于支桿重力下落時具有動能,因此,當側桿部62觸接于導引端52時,將受到導引端的引導而外張,并順著導引端滑動。側桿部于滑越導引端的最大凸出位置后,該二側桿部繼續(xù)往下轉動,且自動彈性往內(nèi)閉合,進而到達圖8、圖9實線所示的定位位置,側桿部62受卡定體50所卡住而定位。完成圖6所示的卡定狀態(tài)。
反之,欲將支桿自圖6回復至圖5的狀態(tài)時,使用者僅需施以適當力量,將支桿往上扳轉,使支桿由圖8的實線位置順著導引端52往外滑動而滑離卡定體50,即可完成。
圖10、圖11,本實用新型的撿球籃70的另一較佳實施例,其同樣包含有一籃體72、二樞接桿74、二定位桿75、四卡定體76及二支桿78等構造。本實施例的差異處在于各該卡定體76由金屬細桿所彎折成的圓弧狀,其導引端77同樣于中央位置具有最大的凸出部位,自中央往前、后二側的凸出長度則遞減。各卡定體可直接由定位桿75之端彎折成型。
圖12,本實用新型的撿球籃的又一較佳實施例,主要顯示卡定體的構造。本實施例的各卡定體80固接于一筒部82,復通過筒部82固設于撿球籃的籃體一端面。同樣之,卡定體80于導引端84于中央a具有最大的凸出長度,其凸出長度復自中央往前、后二側b、c遞減。其前后二側面b、c均呈斜面狀。
圖10及圖12的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均與圖5所示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容不贅述。由上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于使用時,只需直接使支桿往下垂落,支桿即可自動地卡定于卡定體,而完成使撿球籃站立的狀態(tài)同樣地,欲解除支桿的卡定狀態(tài)時,亦只需將支桿向上扳動即可,完全無需借助人員來扳開支桿,使用上相當便利。且本實用新型于操作上,一個人即可完成,無需二個人操作,故具經(jīng)濟效益。
此外,于本說明書中,籃體二端面均設一定位桿,使得該四卡定體藉由固接于定位桿的方式而設于籃體二端。惟需說明的是,實施上可將該四卡定體直接固設于籃體的端面,并不以設置定位桿為必要。
綜上所陳,本實用新型系同類物品所首創(chuàng)的結構,并具實用功效的增進。
權利要求1.一種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籃體,由多數(shù)縱、橫向的細桿所連接而成,于內(nèi)部具一開口向上的收容空間;四穿接部位,分別設于該籃體的正面及背面,位于籃體每一端面的二穿接部位水平并列,具有適當間隔;四卡定體,兩兩分別設于該籃體的正、背面,位于籃體每一端面的二卡定體亦具有適當間隔,該等卡定體位于該等穿接部位下方;各該卡定體的外端系形成一導引端,該導引端于中央具有最大凸出長度,自中央往前后二側,其凸出長度則逐漸縮減;二支桿,呈U形,每一支桿具有可彈性外張的二側桿部,該二側桿部內(nèi)端各設一軸部;各該支桿以其軸部分別穿接于籃體一端面的二穿接部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各該卡定體的導引端呈弧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各該卡定體的導引端自中央往前后二側均呈斜面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二定位桿,分別橫向設于該籃體的前、后端面;該四卡定體分別設于該二定位桿二端。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各該卡定體內(nèi)端設一筒部,該筒部固接于各該定位桿一端。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各該定位桿二端往外傾斜。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各該卡定體由細桿所彎折成的圓弧狀。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二定位桿,橫向分別固設于該籃體前、后端面;各該卡定體系直接自各該定位桿一端所彎折成型。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另包含有二樞接桿,橫向分別固設于該籃體正、背面;各該樞接桿每一端形成各該穿接部位。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網(wǎng)球撿球籃,其特征在于各該樞接桿系一中空管體;各該支桿的二內(nèi)端往內(nèi)彎折成二上述的軸部,該二軸部分別穿接各該樞接桿二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網(wǎng)球撿球籃,包含有一籃體,由多數(shù)縱、橫向的細桿所連接而成,于內(nèi)部具一開口向上的收容空間;四穿接部位,分別設于該籃體的正面及背面,位于籃體每一端面的二穿接部位水平并列,具有適當間隔;四卡定體,兩兩分別設于該籃體的正、背面,位于籃體每一端面的二卡定體亦具有適當間隔,該等卡定體位于該等穿接部位下方;各該卡定體的外端系形成一導引端,該導引端于中央具有最大凸出長度,自中央往前后二側,其凸出長度則逐漸縮減;二支桿,呈U形,每一支桿具有可彈性外張的二側桿部,該二側桿部內(nèi)端各設一軸部;各該支桿以其軸部分別穿接于籃體一端面的二穿接部位。本實用新型網(wǎng)球撿球籃具有操作方便的特點。
文檔編號A63B69/00GK2671637SQ20032012816
公開日2005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2月18日
發(fā)明者宋蘭忠 申請人:豐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