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折疊跑步機的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跑步機的車架,尤其是關于一種電動折疊跑步機的車架。
背景技術:
為了節(jié)省收藏空間,電動跑步機的折疊機構,業(yè)者不斷推陳出新,以克服電動跑步機在折疊后所可能產生的嚴重限制。舉例而言,美國第5,782,723號專利申請雖已揭示出一電動折疊跑步機,但該折疊機構在電動跑步機于使用狀態(tài)時,需以支撐座鎖固各定位座至其相應的定位塊,方可使主車架于使用上維持穩(wěn)定且不搖晃;因此,在跑步機使用完成后,需先將前述支撐座、定位座及其相應的定位塊松開,方可進行折疊,收合使用上的步驟過度繁復,造成市場競爭力降低,且該折疊機構的設計,使得跑步機無法加裝自動升降的機構,產品的功能性亦大受影響。
中國臺灣第344261號專利中,雖然將前述的支撐座改采一卡掣機構,以保持跑步機臺的穩(wěn)定,但其仍未脫離卡掣及松脫的使用及收合的復雜程序,且其仍缺乏跑步機臺的升降機構,使用上的便利性及市場接受度仍低。
中國臺灣第493448號專利為求使用者對功能的強烈需求,雖已加裝跑步機臺的升降機構于可折疊的電動跑步機上,惟其在使用狀態(tài)時,仍不免需利用一組鎖扣件將跑步機臺與升降腳座結合,以保持跑步機臺于負重使用時的穩(wěn)定,亦同時確保腳座于升降時,得以帶動跑步機臺作同步升降,且使用者仍必需先行松開鎖扣件,才有將跑步機進行折疊的可能,此所造成使用上不便的缺點,似乎仍未見改善;況且,此類型的跑步機臺升降設計,并未達成握把及儀表桿組的同步升降,故當跑步機臺升起后,使用者上半身相對于握把及儀表桿組的位置,將不斷改變,設計上極不符合人體工學。
有鑒于此,提供一種或數(shù)種解決上述限制條件的問題,并同時達到低制造、組裝成本及高產品可靠度的電動跑步機將成為此一業(yè)界所急待解決,但仍遲遲無法解決的課題。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文詳細說明中所述具創(chuàng)新性的可升降的折疊電動跑步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折疊跑步機,借由其車架結構的改良,將升降機構采前腳架組及后腳架組互相滑動樞接的剪刀式無底座設計加以支撐,故在使用狀態(tài)下,無需再利用任何卡掣或鎖扣機構,即可保持跑步機臺穩(wěn)定不晃動,且在折疊上,可直接抬起后車架向上翻折,亦無額外卡掣或鎖扣機構的設置,非但收合上的便利性大幅增加,機臺的組裝成本,亦大幅下降。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還在于提供一折疊跑步機,借由其車架結構的改良,將前后車架于使用上,設計成剛性一體,當升降機構向上升起或下降時,整體前后車架將同步揚升或下降;故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及提供使用者運動信息的儀表桿組不論設于車架何處,皆將隨車架上揚或下降,與車架不會產生實質上的相對位移,故完全符合使用者人體工學的要求。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折疊跑步機的車架,其包含一前車架組,具有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相對于該第一端部區(qū)域的第二端部區(qū)域;一后車架組,具有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相對于該第一端部區(qū)域的第二端部區(qū)域,其中該第一端部區(qū)域與該前車架組的第二端部區(qū)域樞接;一升降機構,實質上設于該前車架組的下方,該升降機構包含一前腳架組,一后腳架組及一升降裝置,該前腳架組包含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第二端部區(qū)域,而該后腳架組亦包含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第二端部區(qū)域,其中該前腳架組的第一端部區(qū)域樞接于該前車架組的第二端部區(qū)域,而該后腳架組的第一端部區(qū)域則樞接于該前車架組的第一端部區(qū)域,且該前腳架組及后腳架組互呈滑動樞接,該升降裝置的一端樞接于該前車架組,而另一端則樞接于該前腳架組及后腳架組的其中的一。
借由本實用新型的折疊跑步機的車架,使跑步機在使用狀態(tài)下,無需再利用任何卡掣或鎖扣機構,即可保持跑步機臺穩(wěn)定不晃動,并且收合上的便利性大幅增加,機臺的組裝成本,亦大幅下降。另外本實用新型將前后車架于使用上,設計成剛性一體,當升降機構向上升起或下降時,整體前后車架將同步揚升或下降;故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及提供使用者運動信息的儀表桿組不論設于車架何處,皆將隨車架上揚或下降,與車架不會產生實質上的相對位移,故完全符合使用者人體工學的要求。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與圖1同,只是顯露出前后腳架桿的滑動樞接情形;圖3為本實用新型車架平放時的側視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車架微向上揚升時的側視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車架完全向上揚升時的側視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車架收合過程的側視示意圖;及圖7為本實用新型車架完全收合的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折疊跑步機1的較佳實施狀態(tài)參考圖。該折疊跑步機1包含一車架結構10,較佳者,該車架結構10,包含一前車架組20,一后車架組30,一升降機構40及一握把儀表組50。
該前車架組20,具有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相對于該第一端部區(qū)域的第二端部區(qū)域;該后車架組30,亦具有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相對于該第一端部區(qū)域的第二端部區(qū)域,其中該第一端部區(qū)域與該前車架組的第二端部區(qū)域樞接;前述各端部區(qū)域的相對關系,更具體言之,該后車架組30包含二并列的后車架桿31,而該前車架組20包含二并列的前車架桿21及一前車架橫桿22,連設于該二相對的前車架桿21間,各該后車架桿31的前端與各該前車架桿21的后端樞接。該二后車架桿31之間,則鋪設有一循環(huán)跑帶裝置60,供使用者踏乘于其上方進行跑步鍛練,由于此跑帶的設構方式屬常用的技術,在此不另行贅述。
該升降機構40,實質上設于該前車架組20的下方,該升降機構40包含一前腳架組42,一后腳架組44及一升降裝置46,該前腳架組42包含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第二端部區(qū)域,而該后腳架組44亦包含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第二端部區(qū)域,其中該前腳架組42的第一端部區(qū)域樞接于該前車架組20的第二端部區(qū)域,而該后腳架組44的第一端部區(qū)域則樞接于該前車架組20的第一端部區(qū)域,且該前腳架組42及后腳架組44互呈滑動樞接,該升降裝置46的一端樞接于該前車架組20,而另一端則樞接于該前腳架組42及后腳架組44的其中的一。前述各端部區(qū)域的相對連接關系,更具體言之,該升降機構40的前腳架組42包含二相對的前腳架桿421,該后腳架組44則包含二相對的后腳架桿441,各該前腳架桿421的后端系樞接于各該前車架桿21的后端,而各該后腳架桿441的前端樞接于各該前車架桿21的前端。而其中各該前腳架桿421及各該后腳架桿441的可滑動樞接設計,如圖2的剖面示意圖所示,采將各該前腳架桿421的外側設有一滾輪422,而各該后腳架桿441的內部界定出一滑動空間442,此一滑動空間442亦可視滾輪422的大小及實際需要滑動的路徑距離,而如圖2所示于二片凸緣導引片443間,使得各該前腳架桿421的滾輪422恰可于各該后腳架桿441的滑動空間442滾動,而使各該前腳架桿421及各該后腳架桿441呈可滑動樞接。
該升降裝置46的一端樞接于該前車架組20,而另一端則樞接于該前腳架組42。較佳者,該前腳架組42另包含一前腳架橫桿423,連設于該二相對的前腳架桿421的間;該升降裝置46的一端樞接于該前車架橫桿22,而另一端則樞接于該前腳架橫桿423。更佳者,若此實施例為電動跑步機,該升降裝置46可包含一動力裝置461及一升降桿462,該動力裝置461固設于該前車架橫桿22上,該升降桿462的一端固設于該動力裝置461上,由該動力裝置461代動升降,而另一端則樞接于該前腳架橫桿22。
為使前后腳架組42、44于使用中滑動樞接順暢起見,該升降機構40另包含一前腳架滑動裝置(本實施例以滑動滾輪424設之)及一后腳架滑動裝置(本實施例以滑動滾輪444設之),該前腳架滑動滾輪424設于該前腳架組42的第二端部區(qū)域,而該后腳架滑動滾輪444則設于該后腳架組44的第二端部區(qū)域。更具體而言,該前腳架滑動滾輪424分設于各該前腳架桿421的前端,而該后腳架滑動滾輪444則分設于各該后腳架桿441的后端。
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作動示意,可配合參閱圖3至圖7。當該升降裝置46經由該動力裝置461帶動,使該升降桿462縮至最短情況時,整體跑步機的車架,可處于幾乎水平的狀態(tài),當該升降桿462經由該動力裝置461帶動而緩緩伸長時,該升降桿462二端將分別撐離該前車架橫桿22及前腳架橫桿423,進而連續(xù)帶動該前腳架桿421上所設該滾輪422沿該后腳架桿441中所界定的空間442中滑動,順而帶動前后腳架桿421及441上所設的滑動滾輪424及444互相趨近,因而以剪刀原理,迫使前腳架桿421的后端及后腳架桿441的前端亦互相逼近,帶動前車架組20及后車架組30整體一致?lián)P升。由于握把儀表組50系固設于前車架組20之上,故此揚升動作將連同該握把儀表組50一并托高,使用者將不會有該握把儀表組50因機臺揚升或下降而忽低忽高的感受。
當使用者欲將此跑步機1折疊收合,僅需先將此前后車架組20及30放平(參圖3),直接將后車架組30向上方沿著其與前車架組20的樞轉位置33翻折即可(參圖6及7),完全毋需借助任何事前的卡掣松脫動作及事后的卡掣鎖緊動作。
前述實施方式,以一較佳的結構概念,將跑步機車架改采剪刀式支撐及揚升機構,使跑步機無論處于使用或收折狀態(tài),皆毋需額外及復雜的拆裝程序,且其設計概念,完全無損于跑步機原有功能及符合人體工學。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當可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原理的情況下做各種變化及修飾,例如將升降裝置46的一端,改設于后腳架組44的上,或是將滾輪422改設于后腳架桿441上,而將容置空間改設于前腳架桿421的相反措施等相對應滑動樞接方式進行變更等做法,甚至增設輔助撐桿80,81于后車架組30及后腳架組44之間,以圖達成等同或類似的效果。但這些變化及修改,都應包含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范疇中。
權利要求1.一種折疊跑步機的車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前車架組,具有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相對于該第一端部區(qū)域的第二端部區(qū)域;一后車架組,具有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相對于該第一端部區(qū)域的第二端部區(qū)域,其中該第一端部區(qū)域與該前車架組的第二端部區(qū)域樞接;一升降機構,實質上設于該前車架組的下方,該升降機構包含一前腳架組,一后腳架組及一升降裝置,該前腳架組包含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第二端部區(qū)域,而該后腳架組亦包含一第一端部區(qū)域及一第二端部區(qū)域,其中該前腳架組的第一端部區(qū)域樞接于該前車架組的第二端部區(qū)域,而該后腳架組的第一端部區(qū)域則樞接于該前車架組的第一端部區(qū)域,且該前腳架組及后腳架組互呈滑動樞接,該升降裝置的一端樞接于該前車架組,而另一端則樞接于該前腳架組及后腳架組的其中的一。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跑步機的車架,其特征在于該后車架組包含二并列的后車架桿,而該前車架組包含二并列的前車架桿,各該后車架桿的前端與各該前車架桿的后端樞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折疊跑步機的車架,其特征在于該升降機構的前腳架組包含二相對的前腳架桿,該后腳架組則包含二相對的后腳架桿,各該前腳架桿的后端樞接于各該前車架桿的后端,而各該后腳架桿的前端樞接于各該前車架桿的前端,且其中各該前腳架桿及各該后腳架桿呈可滑動樞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折疊跑步機的車架,其中各該前腳架桿的外側設有一滾輪,而各該后腳架桿的內部界定出一滑動空間,使得各該前腳架桿的滾輪恰可于各該后腳架桿的滑動空間滾動,而使各該前腳架桿及各該后腳架桿呈可滑動樞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折疊跑步機的車架,其特征在于該升降裝置的一端樞接于該前車架組,而另一端則樞接于該前腳架組。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折疊跑步機的車架,其特征在于該前車架組另包含一前車架橫桿,連設于該二相對的前車架桿之間;而該前腳架組則另包含一前腳架橫桿,連設于該二相對的前腳架桿之間;該升降裝置的一端樞接于該前車架橫桿,而另一端則樞接于該前腳架橫桿。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折疊跑步機的車架,其特征在于該升降裝置包含一動力裝置及一升降桿,該動力裝置固設于該前車架橫桿上,該升降桿的一端固設于該動力裝置上,另一端則樞接于該前腳架橫桿。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跑步機的車架,其特征在于該升降機構另包含一前腳架滑動裝置及一后腳架滑動裝置,該前腳架滑動裝置設于該前腳架組的第二端部區(qū)域,而該后腳架滑動裝置則設于該后腳架組的第二端部區(qū)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跑步機的車架,尤其是關于一種電動折疊跑步機的車架。該車架,包含一前車架組,一后車架組及一設于該前車架組下方的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包含一前腳架組,一后腳架組及一升降裝置,該前腳架組及后腳架組互呈滑動樞接,使升降機構采剪刀式無底座設計加以支撐該前后車架組,故在使用狀態(tài)下,無需再利用任何卡掣或鎖扣機構,即可保持跑步機臺穩(wěn)定不晃動,且在折疊上,可直接抬起后車架向上翻折,亦無額外卡掣或鎖扣機構的設置,使收合上的便利性大幅增加,機臺的組裝成本,亦大幅下降。
文檔編號A63B22/00GK2629761SQ0320609
公開日2004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羅崑泉, 廖宏茂, 劉進加 申請人:喬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