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電飯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448462閱讀:202來源:國知局
電飯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電飯鍋,所提出的電飯鍋包括:上部殼體部10,其設置有排出壓力的閥門部80;內桶20,其設置于所述上部殼體部10的下部,并盛裝有烹調對象;隔熱外桶30,其設置為包裹所述內桶20的外側,并在與所述內桶20之間形成第一保溫空間31;下部殼體部40,其設置為包裹隔熱外桶30的外側,并具備多個空氣供給口41;下部加熱器部65,其設置于所述隔熱外桶30和所述內桶20之間,并產生熱;上部加熱器部60,其設置于所述上部殼體部10的內側,并與所述下部加熱器部65共同操作;真空密封部70,其設置于所述上部殼體部10和所述內桶20之間,并切斷空氣的移動;以及鉤掛凸起13,其沿著與所述內桶20相對的所述上部殼體部10的外圍形成有鉤掛槽14,并在所述鉤掛槽14插入并卡住有真空密封部70。
【專利說明】電飯鍋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電飯鍋,更為詳細地,涉及一種電飯鍋,其能夠易于調節(jié)內桶內部的烹 調壓力,并且在烹調后也能切斷外部空氣向內桶內部流入,并通過使內桶內部形成低壓狀 態(tài),從而可長期保管電飯鍋所保管的食物。

【背景技術】
[0002] -般地,電飯鍋是一種利用通過電阻產生的熱,從而對飯或者食物進行烹調的烹 調器具。
[0003] 在電飯鍋的本體部盛裝米等食物,并在蓋子關閉的狀態(tài)下,通過電對底面部進行 加熱,從而執(zhí)行烹調。
[0004] 如上所述的現有電飯鍋雖然具備用于排出蒸汽的閥門(valve),但是所述閥門單 純地操作為對蒸汽進行排出或對整蒸汽的排出進行中止的狀態(tài)。
[0005] 但是,根據在電飯鍋中所烹調的食物的種類,根據使用者的口味,需要調節(jié)電飯鍋 加熱烹調后所排出的蒸汽壓,但是現有的電飯鍋閥門具有無法滿足所述要求的缺點。
[0006] 并且,現有情況下,在蒸汽排出后,通過開放狀態(tài)的閥門,包括有細菌的外部空氣 流入至電飯鍋的內側,并且電飯鍋內側的空氣無法保持低壓狀態(tài),從而引起食物污染的可 能性變大,進而降低食物的儲藏性。由此,需要對此進行改善。
[0007] 本發(fā)明的【背景技術】在韓國公開專利公報2011-0095995號(2011. 08. 26公開,發(fā)明 名稱:電自動電飯鍋)中提出。


【發(fā)明內容】

[0008] 本發(fā)明根據所述必要性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飯鍋,能夠防止因為無法 根據使用者的口味或食物的種類等調節(jié)所排出的蒸汽壓而增加使用者的不便。
[0009] 此外,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飯鍋,其在電飯鍋中保管食物時,防止因為電 飯鍋外側的空氣流入內側以及電飯鍋內側的空氣無法保持低壓狀態(tài)所導致的食物的儲藏 度降低。
[0010] 根據本發(fā)明的電飯鍋1包括:上部殼體部(case) 10,其設置有排出壓力的閥門部 (valve) 80 ;內桶20,其設置于所述上部殼體部10的下部,并盛裝有烹調對象;隔熱外桶 30,其設置為包裹所述內桶20的外側,并在與所述內桶20之間形成第一保溫空間31 ;下部 殼體部(caSe)40,其設置為包裹隔熱外桶30的外側,并具備多個空氣供給口 41 ;下部加熱 器部65,其設置于所述隔熱外桶30和所述內桶20之間,并產生熱;上部加熱器部60,其設 置于所述上部殼體部的內側,并與所述下部加熱器部65共同操作;真空密封部70,其設置 于所述上部殼體部10和所述內桶20之間,并切斷空氣的移動;以及鉤掛凸起13,其沿著與 所述內桶20相對的所述上部殼體部10的外圍形成有鉤掛槽14,并在所述鉤掛槽14插入并 卡住有真空密封部70。并且所述真空密封部70包括:蓋脫離防止部件72,其插入并鉤掛于 鉤掛槽14 ;鍋體外側脫離防止部件74,其從所述蓋脫離防止部件72延長,從而鉤掛于所述 內桶20的外側;以及內側密封部件76,其連接于所述蓋脫離防止部件72和所述鍋體外側 脫離防止部件74,并延長至所述內桶20的內側,從而設置于所述內桶20和鉤掛凸起之間。 [0011] 此外,所述上部殼體部10包括:內側蓋11,其設置于所述內桶20的上部,并在外 圍具備有所述鉤掛凸起13 ;熱反射板16,其與所述內側蓋11相隔,從而形成第二保溫空間 15,并在下側設置有所述上部加熱器部60 ;隔熱板17,其設置為包裹所述熱反射板16的外 偵牝并切斷熱傳遞;以及蓋殼體18,其設置為包裹所述隔熱板17的外側。
[0012] 此外,優(yōu)選地,所述真空密封部70包括多個密封(sealing)凸起78,其設置為在與 所述內桶20相對的所述內側密封部件76的側面上凸出,從而相接于所述內桶20的側面。
[0013] 此外,優(yōu)選地,所述閥門部包括主閥門81,其設置為貫通所述上部殼體部,并通過 閥門把手86來旋轉外殼部件85,從而可對固定部件90的高度進行改變,進而調節(jié)蒸汽排出 壓力,并在一定的壓力排出后,第一密閉板124自動安裝于第二密閉板132并密閉,由此進 行氣密保持。
[0014] 此外,所述主閥門81包括:高低調節(jié)部88,其在所述外殼部件85的內側所形成的 齒形高度逐漸增加,以便所述閥門把手86凸出形成于其一側,從而調節(jié)壓力;固定凸起94, 其在所述固定部件90上凸出形成,以便設置于所述外殼部件85的內側,從而與所述高低調 節(jié)部88的齒形相嚙合;加壓部件105,其具備有支撐板107和垂直桿(bar) 109,所述支撐板 107通過所述固定部件90內側所具備的彈簧(spring)部件100來向下側加壓,所述垂直 桿109在所述支撐板107的中央向上側凸出,從而貫通所述固定部件90的中央,進而表示 壓力狀態(tài)信號;移動部件110,所述加壓部件105安裝于其內側,從而傳遞通過所述彈簧部 件100的壓力,并且其設置于所述外殼部件85的內側;上側密閉部件120,其固定于所述移 動部件110的下側,從而根據所述移動部件110的上下移動進行聯動,并且所述第一密閉板 124具備于其下側;以及下側密閉部件130,其位于所述上側密閉部件120的下側,并且具備 有與所述內桶20的內側相連通的壓力排出孔134。
[0015] 優(yōu)選地,通過所述壓力排出孔134所排出的蒸汽依次通過側面蒸汽排出孔170、第 一中央蒸汽排出孔171、第二中央蒸汽排出孔172并排出,所述側面蒸汽排出孔170具備于 所述移動部件110,所述第一中央蒸汽排出孔171具備于所述固定部件90,所述第二中央蒸 汽排出孔172具備于所述外殼部件85。
[0016] 此外,優(yōu)選地,所述閥門部包括副閥門140,所述副閥門140當達到超過主閥門81 的排出壓力的設定壓力以上時,實現蒸汽的自動排出,并且所述副閥門140包括:軀干部件 141,其包括蒸汽流入孔144、排出孔146、操作空間148,所述蒸汽流入孔144固定于所述上 部殼體部,從而與所述內桶20的內側連通,所述排出孔146與所述上部殼體部的外側連通, 所述操作空間148與所述蒸汽流入孔144和排出孔146連通;氣缸(cylinder)部件150, 其根據蒸汽壓力沿著所述操作空間148進行滑動移動;以及彈力部件155,其兩側支撐于軀 干部件141和所述氣缸部件150,并通過所設定的彈力將所述氣缸部件150向形成有所述蒸 汽流入孔144的下側進行加壓。
[0017] 此外,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進一步包括:連接孔,其在所述隔熱外桶30上通孔為多個; 以及雙金屬(bimetal)部件33,其隨著第一保溫空間31的溫度變化使得長度發(fā)生變化,從 而對所述連接孔進行開閉。
[0018] 此外,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進一步包括熱板部件50,其設置于所述下部加熱器部65和 所述內桶20之間,并且對所述下部加熱器部65的熱進行分散,從而對所述內桶20的下側 進行加熱。
[0019] 根據本發(fā)明的電飯鍋,可通過旋轉閥門把手來調節(jié)所排出的蒸汽壓,并且由此可 根據使用者的口味或食物的種類等提供各種烹調狀態(tài)。
[0020] 此外,本發(fā)明在電飯鍋中保管食物時,通過用于排出蒸汽的主閥門或副閥門,從而 切斷電飯鍋內外側的空氣流動,與此同時電飯鍋內側的空氣保持低真空狀態(tài),因此可提高 食物的儲藏度,所述低真空狀態(tài)為通過高溫狀態(tài)下變涼所形成的低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 圖1是表示對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電飯鍋進行簡略示出的截面圖。
[0022] 圖2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主閥(main valve)的分解立體圖。
[0023] 圖3是表示在圖2所示的主閥中,對彈簧(spring)部件的加壓前狀態(tài)進行示出的 側截面圖。
[0024] 圖4是表示在圖2所示的主閥中,對彈簧(spring)部件的加壓后狀態(tài)進行示出的 側截面圖。
[0025] 圖5是表示將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主閥進行推起,并對電飯鍋內部蒸汽排 出至外側的狀態(tài)進行示出的截面圖。
[0026] 圖6是表示對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設置有真空密封部的狀態(tài)進行簡略示 出的截面圖。
[0027] 圖7是表示對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雙金屬(bimetal)部件操作狀態(tài)進行簡 略不出的截面圖。
[0028] 圖8是表示對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副閥(sub valve)的操作狀態(tài)進行簡略 示出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 以下,參照附圖,對根據本發(fā)明的電飯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說明。為了便于說明, 以家庭用電飯鍋為例進行說明。在此過程中,附圖中所示出的線的厚度或構成要素的大小 等為了說明的明了性和方便起見,可能夸張地進行示出。此外,下文將要出現的術語作為考 慮本發(fā)明的功能所定義的術語,其可能不同于使用者、運用者的所想或通常慣例。因此,對 所述術語的定義以本說明書前半部分的內容為基礎來進行。
[0030] 圖1是表示對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電飯鍋進行簡略示出的截面圖,并且圖 2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主閥(main valve)的分解立體圖,并且圖3是表示 在圖2所示的主閥中,對彈簧(spring)部件的加壓前狀態(tài)進行示出的側截面圖,并且圖4 是表示在圖2所示的主閥中,對彈簧(spring)部件的加壓后狀態(tài)進行示出的側截面圖,并 且圖5是表示將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主閥進行推起,并對電飯鍋內部蒸汽排出至外 側的狀態(tài)進行示出的截面圖,并且圖6是表示對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設置有真空密 封部的狀態(tài)進行簡略示出的截面圖,并且圖7是表示對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雙金屬 (bimetal)部件操作狀態(tài)進行簡略示出的截面圖,并且圖8是表示對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 施例的副閥(sub valve)的操作狀態(tài)進行簡略示出的截面圖。
[0031] 如圖1至圖8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電飯鍋1包括:上部殼體部 (case) 10,其設置有排出壓力的閥門部(Valve)80 ;內桶20,其設置于上部殼體部10的下 部,并盛裝有烹調對象;隔熱外桶30,其設置為包裹內桶20的外側,并在與內桶20之間形 成第一保溫空間31 ;下部殼體部(case)40,其設置為包裹隔熱外桶30的外側,并具備多個 空氣供給口 41 ;下部加熱器部65,其設置于隔熱外桶30和內桶20之間,并產生熱;上部加 熱器部6〇,其設置于上部殼體部10的內側,并與下部加熱器部65共同操作;真空密封部 70,其設置于上部殼體部10和內桶20之間,并切斷空氣的移動;以及鉤掛凸起13,其沿著 與內桶相對的上部殼體部10的外圍形成鉤掛槽14,并在鉤掛槽14插入并卡住有真空密封 部70。
[0032] 形成電飯鍋1上部的上部殼體部10包括:內側蓋11,其設置于內桶20的上部,并 在外圍具備有鉤掛凸起13 ;熱反射板16,其與內側蓋11相隔,,從而形成第二保溫空間15, 并在下側設置有上部加熱器部60 ;隔熱板17,其設置為包裹熱反射板16的外側,并切斷熱 傳遞;以及蓋殼體18,其設置為包裹隔熱板17的外側。
[0033] 內側蓋11設置為與內桶20的上側相接,并且為了易于將上部加熱器部60的熱傳 遞至內桶20的內側,可由導熱性高的材料來形成。
[0034] 所述內側蓋11上具備有第一緊固孔12和第二緊固孔(省略示出),所述第一緊固 孔用于設置主閥(main valve)81,所述第二緊固孔用于設置副閥(sub valve)。
[0035] 具備有鉤掛凸起13,其沿著內側蓋11的外圍,向上側開口,從而形成鉤掛槽14,并 在鉤掛凸起13插入有真空密封部70的一部分。
[0036] 內側蓋11的上側設置有熱反射板16,并且所述熱反射板16的下部設置有上部加 熱器部16。
[0037] 上部加熱器部60包括:上部加熱器61,其通過電供應而產生熱;以及加熱器支架 (heater bracket) 62,其將所述上部加熱器61固定于熱反射板16。
[0038] 熱反射板16將上部加熱器61所產生的熱向設置有內桶20的下側方向反射,從而 提高上部加熱器部60的熱效率。
[0039] 熱反射板16的上側設置有隔熱板17,從而切斷上部加熱器部60的熱傳遞至塑料 (plastic)材料的蓋殼體18。
[0040] 設置為包裹熱反射板16的外側的蓋殼體18形成有上部殼體部10外形。
[0041] 上部殼體部10的一側形成有開閉按鈕19,并且使用者操作開閉按鈕19后,對上部 殼體部10進行移動。
[0042] 所述上部殼體部10的開閉結構是從業(yè)者不說自明的技術思想,因此省略對其的 詳細說明。
[0043]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電飯鍋1在下部殼體部40的內側設置有隔熱外桶30, 并且在隔熱外桶30的內側設置有用于盛裝烹調對象的內桶20。
[0044] 在內桶20的上側設置有上部殼體部10,從而對內桶20的上側進行開閉,并且所述 上部殼體部10鉸鏈(hinge)連接于下部殼體部40。
[0045] 下部殼體部40雖然可以用作僅具備有內桶20的單一結構,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并 且如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示,包括結合有隔熱外桶30和內桶20的雙重結構,從而三重結 構及其以上的多重結構也可以構成根據本發(fā)明的下部殼體部40。
[0046] 下部殼體部40形成為雙重結構時,隔熱外桶30和內桶20之間形成有第一保溫空 間31。
[0047] 通過如上所述的第一保溫空間31,下部加熱器部65所產生的熱不會直接傳遞給 食物,而是通過熱板部件50和第一保溫空間31來傳遞給食物,從而電飯鍋1內的食物上側 和下側達到熱平衡狀態(tài)。
[0048] 第一保溫空間31形成于隔熱外桶30和內桶20之間,并且所述第一保溫空間31 包括在內桶20的底面下部形成有一定空間,從而內桶20的外側側面一部分上也形成有第 一保溫空間31。
[0049] 換句話說,內桶20的下部直接相接加熱器,從而進行熱傳遞時,具有熱源的內桶 20的下側處于比較高溫狀態(tài),相反地,與熱源較遠的內桶20的上側處于比較低溫的狀態(tài), 因此內桶20的上側與下側間無法達到熱平衡。
[0050] 但是,電飯鍋1的隔熱外桶30和內桶20之間形成有第一保溫空間31時,則下部 加熱器部65所產生的熱在給熱板部件50加熱的同時,對第一保溫空間31內側的空氣進行 加熱。
[0051] 熱板部件50和第一保溫空間31的熱因為對內桶20進行均勻加熱,所以內桶20 內側的食物的上側和下側可實現熱平衡,從而形成較為良好的烹調狀態(tài)。
[0052] 優(yōu)選地,內桶20由含有導熱效果好的銅的金屬形成,并且如上所述,通過使用含 有銅的內桶20,更能保持內桶20的上側和下側的熱平衡狀態(tài)。
[0053] 隔熱外桶30的下部具備有通孔為多個的連接孔32,并且所述連接孔32通過雙金 屬(bimetal)部件33進行開閉。
[0054] 雙金屬部件33隨著第一保溫空間31的溫度變化使得長度發(fā)生變化,從而對連接 孔32進行開閉,并且所述雙金屬部件33通過雙金屬緊固螺栓(bolt) 34固定于隔熱外桶 30 〇
[0055] 隔熱外桶30的外側設置有隔熱部件52,從而切斷向隔熱外桶30的外側移動的熱 傳遞至下部殼體部40,與此同時減少隔熱外桶30的熱損失。
[0056] 所述隔熱部件52形成為圓桶形狀,并且包裹隔熱外桶30的外側,并固定于下部殼 體部40的底面。
[0057] 設置為包裹隔熱外桶30或者隔熱部件52的外側的下部殼體部40形成有電飯鍋 1的下部。
[0058] 所述下部殼體部40的底面形成有多個空氣供給口 41,并且移動至空氣供給口 41 的外部空氣通過隔熱外桶30所具有的連接孔32,可移動至第一保溫空間31。
[0059] 下部殼體部40可形成為單一形狀,并且區(qū)分為下部上板42和下部下板43,并也可 通過固定裝置結合。
[0060] 下部加熱器部65和內桶20之間所設置的熱板部件50可在以下技術思想范圍內 形成為各種形狀,所述技術思想為對下部加熱器部65的熱進行分散,并對內桶20的下側進 行加熱。
[0061] 根據一個實施例的熱板部件50設置為與內桶20下部相隔的狀態(tài),并且連接于下 部加熱器部65。
[0062] 下部加熱器部65因為固定于隔熱外桶30的底面,所以隔熱外桶30與內桶20之 間固定有熱板部件50和下部加熱器部65。
[0063] 下部加熱器部65包括:下部加熱器支撐板67,其固定于隔熱外桶30 ;以及加熱器 支架62,其將下部加熱器66固定于下部加熱器支撐板67。
[0064] 下部加熱器部65在給熱板部件50進行加熱的同時,對第一保溫空間31內的空氣 進行加熱,從而通過輻射熱和對流熱對內桶進行加熱。
[0065] 結合于上部殼體部10的內側蓋11的真空密封部70形成為環(huán)(ring)形狀,并且 真空密封部70的一側(圖1的右側)鉤掛于內側蓋11并支撐,并且另一側(圖1的左側) 鉤掛于內桶20的外側外圍并固定。
[0066] 根據一個實施例的真空密封部70包括:蓋脫離防止部件72,其插入并鉤掛于鉤掛 槽14 ;鍋體外側脫離防止部件74,其從蓋脫離防止部件72延長,從而鉤掛于內桶20的外 偵h以及內側密封部件76,其連接于蓋脫離防止部件72和鍋體外側脫離防止部件74,并延 長至內桶20的內側,從而設置于內桶20和鉤掛凸起13之間。
[0067] 在與內桶20相對的內側密封部件76的側面上凸出的多個密封(sealing)凸起 78,因為設置為與內桶20的側面相接,所以切斷內桶20的內外側中的空氣移動。
[0068] 密封凸起78形成為三角形截面形狀,但是并非限定于此,可使用各種截面形狀。
[0069] 蓋脫離防止部件72插入于鉤掛凸起13并鉤掛的同時,因為鍋體外側脫離防止部 件74鉤掛于內桶20的外圍,所以內桶20的內側形成有低壓時,防止真空密封部70移動至 內桶20的內側,從而可提高電飯鍋1的氣密性和烹調對象的低張性(hypotonic)。
[0070] 設置于上部殼體部10的閥門部80包括:主閥門81,其通過旋轉閥門把手86的旋 轉來調節(jié)蒸汽的排出壓力;以及副閥門140,其當達到設定壓力以上時實現蒸汽的自動排 出。
[0071] 主閥門81可對所排出的蒸汽的壓力進行調節(jié),并且由此可提供根據各種食物或 個人的口味的烹調環(huán)境。
[0072] 并且,當達到超過主閥門81的排出壓力的設定壓力以上時,通過形成蒸汽的自動 排出的副閥門140,從而預防電飯鍋1的爆炸或安全事故。
[0073] 可在技術思想內對所設置的位置及構成等進行各種變化,所述技術思想為主閥門 81和副閥門140設置于上部殼體部10,從而將電飯鍋1內側的蒸汽自動排出至外側。
[0074] 主閥門81設置為貫通上部殼體部10,并通過閥門把手86旋轉外殼(housing)部 件85,從而可改變固定部件90的高低,從而調節(jié)蒸汽的排出壓力,并且排出一定的壓力后, 第一密閉板124自動安裝于第二密閉板132并進行密閉,由此對加熱烹調對象的內桶20進 行氣密保持。
[0075] 所述主閥門81向上部主體87的一側凸出形成有閥門把手86,并且使用者在調節(jié) 電飯鍋1的壓力時,握住閥門把手86來旋轉。
[0076] 與閥門把手86連接的圓筒形狀的上部主體87的另一側具備有下部鉤部 (hook) 89,并且外殼部件85的內側具備有齒形高度逐漸增加的高低調節(jié)部88。
[0077] 高低調節(jié)部88在技術思想內可形成為各種形狀,所述技術思想為通過外殼部件 85的旋轉而齒形所形成的高度逐漸增加或減少。
[0078] 設置于外殼部件85的內側的固定部件90包括:固定主體92,其位于上部主體87 的內側;固定凸起94,其向固定主體92的上側凸出,從而與高低調節(jié)部88相接;以及側面 凸起96,其向固定主體92的下側凸出。
[0079] 固定凸起94在技術思想內可形成為各種形狀,所述技術思想為與高低調節(jié)部88 的齒形相嚙合,并與固定主體92共同進行上下位置移動。
[0080] 固定主體94凸出形成于固定部件90的上部兩側,并且用于鉤掛固定凸起94的高 低調節(jié)部88也在固定凸起94旋轉的操作范圍內具備于兩側。
[0081] 換句話說,固定凸起94設置于左右兩側時,高低調節(jié)部88在固定凸起94旋轉的 左右兩側區(qū)間隨著圓弧形狀進行設置。
[0082] 高低調節(jié)部88的高度逐漸變高或變低,以便兩側的固定凸起94具有相同的高度。
[0083] 形成于高低調節(jié)部88的齒形形成有多個三角截面形狀的凸起,并且用于鉤掛于 高低調節(jié)部88的固定凸起94的形狀也形成為楔子形狀。
[0084] 固定部件90的下部內側具備有彈簧(spring)部件100,并且通過彈簧部件100, 從而加壓部件105彈力加壓至下側。
[0085] 根據一個實施例的加壓部件105包括:支撐板107,其為加壓至下側的圓形板形 狀;垂直桿(bar) 109,其在支撐板107的中央向上側凸出,從而貫通固定部件90和外殼部 件85的中央,進而表不壓力狀態(tài)信號。
[0086] 垂直桿109向外殼部件85的外側凸出,因此表不電飯鍋1的壓力狀態(tài)信號,以便 向使用者顯示。
[0087] 垂直桿109的內側為中空,由此防止注塑時的變形等,并節(jié)省材料費。
[0088] 用于彈力支撐固定部件90的彈簧部件100設置于固定部件91與支撐板107之間。
[0089] 與固定部件90共同位于上部主體87的內側的移動部件110在技術思想內形成為 各種形狀,所述技術思想為加壓部件105的支撐板107安裝于內側,從而傳遞有通過彈簧部 件100的加壓力,進而對上側密閉部件120進行加壓。
[0090] 用于安裝加壓部件105的支撐板107的移動部件110具備上側開放的圓筒形狀的 移動主體112。
[0091] 固定部件90的側面凸起96安裝為鉤掛于移動部件110內側面所形成的導向槽 114,由此固定部件90的旋轉受到約束,并只能進行上下方向的移動。
[0092] 并且,移動部件110和外殼部件85的相對面也形成有導向凸起(省略示出)和導 向軌道(省略示出),從而移動部件110的旋轉受到約束,并只能進行上下方向的移動。
[0093] 移動主體112的下部具備有鉤掛凸部116,所述鉤掛凸部116插入有上側密閉部件 120的內側凸起122并鉤掛。
[0094] 鉤掛凸部116的內側形成有中空,并且所述鉤掛凸部116插入有內側凸起122并 鉤掛,因此上側密閉部件120與移動部件110共同進行上下移動。
[0095] 上側密閉部件120的下側具備有第一密閉板124,并且下側密閉部件130具備有與 第一密閉板124相對應的第二密閉板132。
[0096] 第一密閉板124向下側形成為凹陷的形狀,并且在第一密閉板124的中心開閉凸 起126凸出為球形狀。
[0097] 與第一密閉板124相接的第二密閉板132向上側形成為凹陷的形狀,并且第一密 閉板124的兩側與第二密閉板132的兩側相接并壓縮,由此進行第一氣密保持。
[0098] 與此同時,開閉凸起126也對下側密閉部件130所具備的壓力排出孔134進行遮 擋,從而進行第二氣密保持。
[0099] 位于壓力排出孔134的上側周圍的下側密閉部件130形成有棱角形狀的密閉凸起 133,并且在所述密閉凸起133的上側與球形狀的開閉凸起126相接從而進行線接觸,因此 可有效地切斷空氣的移動。
[0100] 上側密閉部件120和下側密閉部件130由橡膠材料或硅(silicone)材料等形成, 并且除所述材料以外的具有彈力的材料可用作上側密閉部件120和下側密閉部件130的材 料。
[0101] 下側密閉部件130安裝于上部殼體部10的內側蓋11,并且與內桶20的內側連通 的壓力排出孔134具備于其中。
[0102] 所述下側密閉部件130的上側周圍具備有螺絲緊固部件136,并且所述螺絲緊固 部件136緊固于內側蓋11的上側所固定的遮擋(cover)部件160,因此下側密閉部件130 設置于內側蓋11所形成的第一緊固孔12。
[0103] 設置于上部殼體部10的內側的遮擋部件160設置為包裹外殼部件85的外側,因 此導向為使得外殼部件85的旋轉穩(wěn)定地實現。
[0104] 所述遮擋部件160包括:遮擋主體162,其為設置于內側蓋11和蓋殼體18之間的 管體(pipe)形狀;內偵彳支撐部件164,其向遮擋主體162的內側凸出;以及旋轉導向孔166, 其在內側支撐部件164上形成圓弧形狀的洞(hole)。
[0105] 旋轉導向孔166形成為圓弧形狀,以便插入外殼部件85的下部鉤部(hook)89并 旋轉,并且分別具備于內側支撐部件164的兩側。
[0106] 電飯鍋1內側的蒸汽達到所設定的壓力之上時,將上側密閉部件120向上側提升, 并向主閥門81的外側排出。
[0107] 為了排出通過主閥門81的蒸汽,移動部件110的移動主體112上形成有上下方向 的側面蒸汽排出孔170。
[0108] 所述側面蒸汽排出孔170在技術思想內形成為多個,所述技術思想為不干擾加壓 部件105的支撐板107。
[0109] 固定部件90的固定主體92上也形成有用于排出蒸汽的第一中央蒸汽排出孔171。
[0110] 第一中央蒸汽排出孔171沿著設置有垂直桿109的內側通孔的周圍形成有槽部, 并且所述第一中央蒸汽排出孔171在垂直桿109的外側和固定主體92之間形成用于空氣 移動的通路。
[0111] 外殼部件85的上部主體87上也形成有用于排出蒸汽的第二中央蒸汽排出孔172。
[0112] 第二中央蒸汽排出孔172沿著設置有垂直桿109的洞的周圍形成有槽部,并且所 述第二中央蒸汽排出孔172在垂直桿109的外側和上部主體87之間形成用于空氣移動的 通路。
[0113] 通過壓力排出孔134所排出的蒸汽依次通過側面蒸汽排出孔170、第一中央蒸汽 排出孔171、第二中央蒸汽排出孔172并排出,所述側面蒸汽排出孔170具備于所述移動部 件110,所述第一中央蒸汽排出孔171具備于所述固定部件90,第二中央蒸汽排出孔172具 備于所述外殼部件85。
[0114] 另外,副閥門140在技術思想內可使用各種閥門裝置,所述技術思想為超過主閥 門81的排出壓力的設定壓力以上時實現蒸汽的自動排出。
[0115] 所述副閥門140包括:軀干部件141,其固定于上部殼體部10 ;氣缸(cylinder)部 件150,其在軀干部件141的內側進行上下移動;以及彈力部件155,其將氣缸部件150加壓 至下側,從而切斷通過軀干部件141的空氣移動。
[0116] 軀干部件141包括:蒸汽流入孔144,其與內桶20的內側連通;排出孔146,其與上 部殼體部10的外側連通;以及操作空間148,其與蒸汽流入孔144和排出孔146連通。
[0117] 軀干部件141可形成為單一部件,并且根據需要可變形為各種形狀。
[0118] 根據一個實施例的軀干部件141包括:螺母(nut)兼用閥門(valve) 142,其具 備排出孔146和操作空間148,并與上部殼體部10的上側連通;以及密閉兼用緊固螺栓 (bolt) 143,其螺絲緊固于螺母兼用閥門142,并與上部殼體部10的上側連通。
[0119] 密閉兼用緊固螺栓143中,內側形成有蒸汽流入孔144,并且在內側蓋11鉤掛有密 閉兼用緊固螺栓143的下側,并且密閉兼用緊固螺栓143的上側貫通有內側蓋11,從而螺絲 緊固于螺母兼用閥門142。
[0120] 設置于操作空間148的氣缸部件150在技術思想內可形成為各種形狀,所述技術 思想為根據電飯鍋1的蒸汽壓力,沿著操作空間148進行滑動移動,并且對蒸汽流入孔144 進行開閉。
[0121] 所述氣缸部件150通過彈力部件155向朝向內桶20的下側加壓,所述彈力部件 155兩側支撐于軀干部件141和氣缸部件150。
[0122] 彈力部件155根據所設定的彈力,將氣缸部件150向形成有蒸汽流入孔144的下 側加壓,并且在所述技術思想內可使用各種種類的加壓裝置。
[0123] 以下,參照附圖對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電飯鍋1的操作狀態(tài)進行詳細說 明。
[0124] 在下部殼體部40上側結合上部殼體部10后,同時操作上部加熱器部60和下部加 熱器部65,從而對內桶20的內側進行加熱。
[0125] 上部加熱器部60和下部加熱器部65根據烹調對象加熱溫度范圍不同,并且對烹 調對象的上部和下部進行均勻加熱,從而縮短烹調時間。
[0126] 上部加熱器部60的加熱溫度超過100度,因此抑制內桶20內側的烹調對象及空 氣的對流,從而防止烹調對象翻涌至內桶20的外側。
[0127] 下部加熱器部65在對第一保溫空間31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同時對熱板部件50進 行加熱。
[0128] 第一保溫空間31的空氣對內桶20的外側進行均勻地加熱,并且熱板部件50對內 桶20的外側進行額外地加熱,從而縮短烹調時間。
[0129] 第一保溫空間31的空氣加熱至所設定的溫度以上時,設置于隔熱外桶30的雙金 屬部件33進行操作,從而對連接孔32進行開口。
[0130] 第一保溫空間31的加熱空氣通過隔熱外桶30的連接孔32和下部殼體部40的空 氣供給口 41排出至外側,此外電飯鍋1外側的空氣也流入至第一保溫空間31的內側。
[0131] 第一保溫空間31內側的空氣低于所設定的溫度以下時,雙金屬部件33復原至初 期位置,從而遮蔽隔熱外桶30的連接孔32。
[0132] 通過上部加熱器部60對位于內側蓋11上側的第二保溫空間15的空氣進行加熱, 所述上部加熱器部60所設置的熱反射板16也可以設置雙金屬,所述雙金屬將加熱至所設 定的溫度以上的空氣進行自動排出。
[0133] 電飯鍋1的上部殼體部10關閉的同時,真空密封部70的內側鉤掛凸起部件設置 為與鉤掛凸起13和內桶20相接。
[0134] 蓋脫離防止部件72在插入于鉤掛凸起13并鉤掛的同時,因為鍋體外側脫離防止 部件74鉤掛于內桶20的外側周圍,所以內桶20的內側壓力為低壓時,也能夠防止真空密 封部70向內桶20的內側脫離。
[0135] 并且,旋轉閥門把手86所調節(jié)的彈簧部件100的彈力通過加熱部件105傳遞至移 動部件110,并且對與移動部件110連接的上側密閉部件120按壓至下側的程度進行調節(jié)。
[0136] 副閥門140的氣缸部件150也通過彈力部件155向下側方向按壓,在設定壓力以 下時,可切斷所述電飯鍋1內側的蒸汽排出至外側。
[0137] 通過主閥門81所排出的蒸汽的壓力可通過旋轉閥門把手86來調節(jié)。
[0138] 旋轉閥門把手86時,則鉤掛于高度逐漸變高或變低的高低調節(jié)部88的固定凸起 94移動至上側或下側。
[0139] 因為固定部件90進行上下移動,所以將彈簧部件100壓縮至設定值以上,或解除 壓縮至設定值以上。
[0140] 由此,對上側密閉部件120壓縮于下側密閉部件130的程度進行調節(jié),并且如圖3 所示,固定部件90移動為接近外殼部件85,從而將彈簧部件100未加壓至設定值以上時,如 圖5所示,通過電飯鍋1內側的蒸汽壓力,將上側密閉部件120向上側提起的蒸汽排出至外 側。
[0141] 并且,如圖4所示,固定部件90向遠離外殼部件85的方向移動,從而將彈簧部件 100加壓至設定值以上時,彈簧部件100的施加壓力大于電飯鍋1內側的蒸汽壓力,因此切 斷電飯鍋1內側的蒸汽或空氣排出至外側,并且也切斷外側的空氣流入至電飯鍋1內側。
[0142] 并且副閥門140在主閥門81異常操作時,為了阻止超過設定值以上的壓力所導致 的電飯鍋1損壞或發(fā)生安全事故,當壓力超過設定值以上時,則氣缸部件150通過蒸汽壓向 上側移動,從而排出蒸汽。
[0143] 通過所述構成,根據一個實施例的電飯鍋1可通過旋轉閥門把手86調節(jié)所排出的 蒸汽壓,并由此根據使用者的口味或食物的種類等,可提供各種烹調狀態(tài)。
[0144] 此外,在電飯鍋1中保管食物時,通過用于排出蒸汽的主閥門81或副閥門140,從 而切斷電飯鍋1內外側的空氣流動,與此同時電飯鍋1內側的空氣保持低真空狀態(tài),因此可 提高食物的儲藏度,所述低真空狀態(tài)為通過高溫狀態(tài)下變涼所形成的低壓。
[0145] 本發(fā)明參照附圖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是應理解為這僅僅是示例,該技術所屬的 領域內具有通常知識的人可由此實施各種變形及均等的其他實施例。
[0146] 此外,舉例說明家庭用電飯鍋,但是這僅僅是示例,企業(yè)用或產業(yè)用等各種種類的 電飯鍋也可以使用根據本發(fā)明的電飯鍋。
[0147] 由此,本發(fā)明的真正技術保護范圍應根據專利請求范圍來決定。
【權利要求】
1. 一種電飯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部殼體部(10),其設置有排出壓力的閥門部(80);內桶(20),其設置于所述上部殼 體部(10)的下部,并盛裝有烹調對象;隔熱外桶(30),其設置為包裹所述內桶(20)的外 偵牝并在與所述內桶(20)之間形成第一保溫空間(31);下部殼體部(40),其設置為包裹所 述隔熱外桶(30)的外側,并具備多個空氣供給口(41);下部加熱器部(65),其設置于所述 隔熱外桶(30)和所述內桶(20)之間,并產生熱;上部加熱器部¢0),其設置于所述上部殼 體部(10)的內側,并與所述下部加熱器部(65)共同操作;真空密封部70,其設置于所述上 部殼體部(10)和所述內桶(20)之間,并切斷空氣的移動;以及鉤掛凸起(13),其沿著與所 述內桶(20)相對的所述上部殼體部(10)的外圍形成鉤掛槽(14),并在所述鉤掛槽(14)插 入并卡住有所述真空密封部(70), 所述真空密封部(70)包括: 蓋脫離防止部件(72),其插入并鉤掛于所述鉤掛槽(14);鍋體外側脫離防止部件 (74),其從所述蓋脫離防止部件(72)延長,從而鉤掛于所述內桶(20)的外側;以及內側密 封部件(76),其連接于所述蓋脫離防止部件(72)和所述鍋體外側脫離防止部件(74),并延 長至所述內桶(20)的內側,從而設置于所述內桶(20)和鉤掛凸起(13)之間。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殼體部(10)包括: 內側蓋(11),其設置于所述內桶(20)的上部,并在外圍具備有所述鉤掛凸起(13); 熱反射板(16),其與所述內側蓋(11)相隔,從而形成第二保溫空間(15),并在下側設 置有所述上部加熱器部(60); 隔熱板(17),其設置為包裹所述熱反射板(16)的外側,并切斷熱傳遞;以及 蓋殼體(18),其設置為包裹所述隔熱板(17)的外側。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密封部(70)包括: 多個密封凸起(78),其設置為在與所述內桶(20)相對的所述內側密封部件(76)的側 面上凸出,從而相接于所述內桶(20)的側面。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 所述閥門部(80)包括主閥門(81),其設置為貫通所述上部殼體部(10),并通過閥門把 手(86)來旋轉外殼部件(85),從而可對固定部件(90)的高度進行改變,進而調節(jié)蒸汽排出 壓力,并在一定的壓力排出后,第一密閉板(124)自動安裝于第二密閉板(132)并密閉,由 此進行氣密保持。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門(81)包括: 高低調節(jié)部(88),其在所述外殼部件(85)的內側所形成的齒形高度逐漸增加,以便所 述閥門把手(86)凸出形成于其一側,從而調節(jié)壓力; 固定凸起(94),其在所述固定部件(90)上凸出形成,以便設置于所述外殼部件(85)的 內側,從而與所述高低調節(jié)部(88)的齒形相嚙合; 加壓部件(105),其具備有支撐板(107)和垂直桿(109),所述支撐板(107)通過所述 固定部件(90)內側所具備的彈簧部件(100)來向下側加壓,所述垂直桿(109)在支撐板 (107)的中央向上側凸出,從而貫通所述固定部件(90)的中央,進而表示壓力狀態(tài)信號; 移動部件(110),其內側安裝有所述加壓部件(105),從而傳遞通過所述彈簧部件 (100)的壓力,并且設置于所述外殼部件(85)的內側; 上側密閉部件(120),其固定于所述移動部件(110)的下側,從而根據所述移動部件 (110)的上下移動進行聯動,并且所述第一密閉板(124)具備于其下側;以及 下側密閉部件(130),其位于所述上側密閉部件(120)的下側,并且具備有與所述內桶 (20)的內側相連通的壓力排出孔(134), 通過所述壓力排出孔(134)所排出的蒸汽依次通過側面蒸汽排出孔(170)、第一中央 蒸汽排出孔(171)、第二中央蒸汽排出孔(172)并排出,所述側面蒸汽排出孔(170)具備于 所述移動部件(110),所述第一中央蒸汽排出孔(171)具備于所述固定部件(90),所述第二 中央蒸汽排出孔(172)具備于所述外殼部件(85)。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 所述閥門部(80)包括副閥門(140),所述副閥門(140)當達到超過主閥門(81)的排出 壓力的設定壓力以上時,實現蒸汽的自動排出, 所述副閥門140包括:軀干部件(141),其包括蒸汽流入孔(144)、排出孔(146)、操作 空間(148),所述蒸汽流入孔(144)固定于所述上部殼體部(10),從而與所述內桶(20)的 內側連通,所述排出孔(146)與所述上部殼體部(10)的外側連通,所述操作空間(148)與 所述蒸汽流入孔(144)和所述排出孔(146)連通;氣缸部件(150),其根據蒸汽壓力沿著所 述操作空間(148)進行滑動移動;以及彈力部件(155),其兩側支撐于軀干部件(141)和所 述氣缸部件(150),并通過所設定的彈力將所述氣缸部件(150)向形成有所述蒸汽流入孔 (144)的下側進行加壓。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 連接孔(32),其在所述隔熱外桶(30)上通孔為多個;以及 雙金屬部件(33),其隨著所述第一保溫空間(31)的溫度變化使得長度發(fā)生變化,從而 對所述連接孔(32)進行開閉。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飯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 熱板部件(50),其設置于所述下部加熱器部(65)和所述內桶(20)之間,并且對所述下 部加熱器部(65)的熱進行分散,從而對所述內桶(20)的下側進行加熱。
【文檔編號】A47J27/62GK104114066SQ201380008405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7日
【發(fā)明者】金且植, 鄭光順, 金東鉉 申請人:金且植, 鄭光順, 金東鉉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肃南| 武胜县| 肥西县| 平阳县| 九龙坡区| 汉沽区| 台东县| 沽源县| 衡东县| 合水县| 潞西市| 大埔区| 桐柏县| 潞西市| 博罗县| 葫芦岛市| 宣城市| 德惠市| 紫金县| 天长市| 乐山市| 丰都县| 墨脱县| 钦州市| 宝坻区| 桐柏县| 乌兰浩特市| 平乡县| 宜春市| 紫云| 松桃| 博白县| 讷河市| 方山县| 华宁县| 宜黄县| 麻阳| 竹溪县| 张掖市| 唐河县|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