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咖啡機的制作方法
咖啡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過滲濾由咖啡機壓榨的研磨咖啡來制造液體咖啡的咖啡機。對于從含有研磨咖啡的器皿來制備飲用咖啡的設備是已知的,該設備允許水(通常是加壓水)貫穿這些器皿,并因此提供飲用咖啡。這種設備在作為研磨咖啡選擇方面的缺陷在于其所能夠使用的器皿具有限制性。因此,現(xiàn)存的咖啡機能夠通過大量研磨咖啡來提供飲用咖啡,其優(yōu)勢在于在研磨咖啡方面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在于咖啡機的使用者可以不用從咖啡烘焙機來購買咖啡。 這種咖啡機包括用于輸送研磨咖啡的裝置、滲濾裝置以及咖啡渣收集托盤。顯然,這種咖啡機的缺陷在于其過于累贅,特別是包括用于壓榨大量研磨咖啡的壓榨裝置的滲濾裝置的存在,以及可能的用于為研磨咖啡輸送裝置供應咖啡的嵌入式咖啡容器的存在。因此,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主要在寬度(咖啡機正面的水平尺寸)方向上,以及可能的在長度(垂直于寬度方向的水平尺寸)方向上,并甚至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少量累贅的咖啡機。根據(jù)本發(fā)明,沿著水平平面剖開,咖啡機的研磨咖啡供應裝置、滲濾裝置以及咖啡渣收集托盤被布置在呈大致矩形形狀并彼此接連的三個區(qū)域內,即,容納咖啡渣收集托盤和第二容器的第一容器接收區(qū)域、容納滲濾裝置的第二滲濾區(qū)域、以及容納研磨咖啡供應裝置的第三附屬區(qū)域。這種咖啡機的寬度特別小。因此,反觀標準咖啡機具有至少等于230mm的寬度,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咖啡機的寬度則僅接近于200mm,如果根據(jù)三個矩形區(qū)域彼此之間的更加精確地布置,甚至僅接近170mm的寬度。通過以下作為非限制性示例給出的三個實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圖的繪示,本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清楚,附圖中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咖啡機(不帶主體元件)的側視立體圖;圖2是類似于圖1的視圖,其中示出了一些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咖啡機的主體元件;圖3是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咖啡機的俯視圖;圖4是類似于圖3的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咖啡機的俯視圖;以及圖5是類似于圖3和4的根據(jù)第三實施例的咖啡機的俯視圖。從多個附圖可以看出,咖啡機1包括水容器2、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適于從研磨咖啡制成飲用咖啡的滲濾裝置4以及咖啡渣收集托盤5。為了方便填充,水容器2為可拆卸的。此外,水容器被成形為能夠接收水處理濾芯。同樣,為了有助于其排卸,收集托盤5為可拆卸的。另外,在當前實施例中,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包括適于研磨咖啡豆并將大量的研磨咖啡輸送到滲濾裝置4的咖啡磨具6。盡管在這三個實施例中并未示出,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還包括用于容納咖啡豆的容器,該容器在此被布置在咖啡磨具之上,使得咖啡豆直接落入磨具6中。進一步,咖啡機1包括適用于通過重力將大量的研磨咖啡從咖啡磨具6輸送到滲濾裝置4的溜槽7。此外,在這些實施例中,滲濾裝置4包括適于加熱來自水容器2的水的加熱器、用于接收來自研磨咖啡輸送裝置3的研磨咖啡和來自加熱器的熱水以制成飲用咖啡的輸注室8、適于壓榨輸注室8中的研磨咖啡的壓榨裝置9以及用于將咖啡渣排出輸注室8外的排出裝置。更特別地,在這些實施例中,輸注室8布置在加熱器之上。輸注室8包括用于引入研磨咖啡并排出咖啡渣的上開口。這里,溜槽7從咖啡磨具6的輸出孔延伸到輸注室8的上開口。此外,排出裝置包括排出活塞,該排出活塞可在排出位置和進行咖啡輸注的輸注位置之間運動。在此,排出活塞由輸注室8的底壁(面對著上開口的壁)形成。在排出位置時,所述排出活塞位于該開口處。此外,排出裝置包括可在休止位置和排出位置之間運動的排出撥片。當排出活塞位于其排出位置時,排出撥片從其休止位置到其排出位置的移位能夠對排出活塞進行刮擦,并且將來自滲濾裝置4的咖啡渣排出。在這種情況下,咖啡機1 包括適于通過重力將咖啡渣從滲濾裝置4輸送到咖啡渣收集托盤5的排出滑道10 (更準確地,排出撥片適于將刮擦的咖啡渣帶到滑道10)。此外,壓榨裝置9包括壓榨活塞11,該壓榨活塞11活動組裝在輸入位置和壓榨位置之間,其中,在輸入位置時,研磨咖啡能夠被引入輸注室8內并且咖啡渣從其中排出;在壓榨位置時,研磨咖啡在其中壓榨。這里,壓榨活塞11布置在輸注室8的上開口上方并遠離該上開口。另外,壓榨裝置9還包括適于驅動壓榨活塞11從其位置之一運動到另一位置并進而壓榨研磨咖啡的液壓千斤頂12。這里,液壓千斤頂12布置在輸注室8旁邊。在這種情況下,壓榨活塞11通過連接桿13牢牢地附接到液壓千斤頂12的軸桿。因此,當該軸桿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壓榨活塞11位于輸入位置,而當其在處于回縮到液壓千斤頂12的圓筒內的狀態(tài)時,壓榨活塞11位于壓榨位置。在這種情況下,液壓千斤頂12沿回縮軸桿的方向 (并因此沿壓榨研磨咖啡的方向)具有單效,咖啡機1包括將連接圓筒13和軸桿的返回裝置,從而一旦圓筒內的壓力降到極限數(shù)值以下則使得展開狀態(tài)下的軸返回。在當前實施例中,液壓千斤頂12通過水容器2內所含的水致動。為此,咖啡機1 包括用于選擇性地將水分配到加熱器和液壓千斤頂12的水輸送裝置14。此外,咖啡機1還包括收集容器15,該收集容器15用于接收加熱器的水回路內所含的殘余水。最后,咖啡機1還包括泵16,該泵16用于從水容器2抽取水并通過水輸送裝置14 將加壓水輸送到輸注室8 (以及液壓千斤頂1 。它還包括用于調節(jié)引入到輸注室8內的水量的流量計17以及用于控制咖啡機的各種部件的電路板18。在使用時,在咖啡機1啟動并在將杯子放在由收集容器15的上表面形成的杯子保持架19上(參考圖2、之后,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將一定量的研磨咖啡(根據(jù)所選配額通常在6到12g之間)提供給滲濾裝置4。更具體地,咖啡磨具6研磨一定量的咖啡豆,研磨咖啡接著通過重力經由溜槽7被帶到輸注室8 (此時壓榨活塞11位于其輸入位置,而上開口未閉塞)。接著,泵16通過水輸送裝置14將加壓水(高達15巴,甚至更多)提供給液壓千斤頂12,其中,該水輸送裝置14的只有連接到千斤頂?shù)耐ǖ辣淮蜷_。由此,軸桿縮回到圓筒13內,同時壓榨活塞11在輸注室8內向下降并壓榨其中的研磨咖啡。一旦開始壓榨,水輸送裝置14被觸發(fā)從而其連接到千斤頂?shù)耐ǖ狸P閉(因此保持圓筒13內的壓力)并且其連接到加熱器的通道打開。結果,加壓水被加熱并且被注入到輸注室8內(在其底壁處), 該加壓水與研磨咖啡交匯并通過設置在壓榨活塞11中的排放管道20來到位于杯子保持架 19上方的咖啡噴嘴21。一旦飲品制備完畢,泵16停止,水輸送裝置14的狀態(tài)再次變化,以允許加熱器水回路朝著收集容器15沖洗。幾秒鐘之后,水輸送裝置14的狀態(tài)又一次改變, 并且允許液壓千斤頂12內所含的水返回到水容器2。通過一組凸輪,壓榨活塞11的上升還引起排出活塞上升到其排出位置、以及接著的排出撥片的位移,該排出撥片經由排出滑道 10將咖啡渣推入收集托盤5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為了使得咖啡機1的累贅最少,沿著水平平面剖開,水容器2、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滲濾裝置4以及收集托盤5被布置在呈大致矩形形狀并彼此接連的三個區(qū)域內,即適用于收集托盤5(以及在這些示例中適用于收集容器15和在第一和第三示例中的水容器幻的第一容器區(qū)域22、適用于滲濾裝置4(即加熱器、輸注室8、壓榨裝置9以及排出裝置)的第二滲濾區(qū)域23和適用于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 (以及在這些示例中適用于水輸送裝置14、泵16、流量計17以及電路板18)的第三附屬區(qū)域M。優(yōu)選地,為了方便使用各種容器,容器區(qū)域22在咖啡機1的正面開放,并且附屬區(qū)域24 (特別是包括尤其具有噪音的咖啡磨具6)在后側開放。在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容器區(qū)域占據(jù)了咖啡機1的整個正面。此容器區(qū)域22被定向成使得其兩個最長邊25、26中的第一邊25沿著正面延伸。接著,滲濾區(qū)域23位于容器區(qū)域22之后,并且被定向成使得其兩個最長邊27、28中的第一邊27沿著容器區(qū)域22的兩個最長邊25、26中的第二邊沈延伸。最后,附屬區(qū)域M位于滲濾區(qū)域23之后,并且被定向成使得其兩個最長邊四、30中的第一邊四沿著滲濾區(qū)域23的兩個最長邊27J8的第二邊觀延伸。因此,三個矩形區(qū)域22、23、M沿著相同的方向彼此接連(其相同的長度等于咖啡機1的寬度)。此外,在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中,水容器2布置在容器區(qū)域22中,位于收集托盤5上方。在此實施例中,附屬區(qū)域M的兩個最長邊四、30的第二邊30沿著咖啡機1的背面延伸。因此,三個區(qū)域的三個寬度的總和等于咖啡機1的長度。在此實施例中,咖啡機1的寬度小于170mm,并且其長度小于310mm。在第二實施例中,出于美觀原因,水容器2被布置在附屬區(qū)域M之后的第四專用區(qū)域中。在此實施例中,咖啡機的寬度依然小于170mm,但是與第一實施例相比,其長度增加了 30mm。在第三實施例中,容器區(qū)域22和滲濾區(qū)域23各占咖啡機1的正面的大約一半。這兩個區(qū)域22、23被定向成使得對于每個區(qū)域22、23,其兩個最長邊的第一邊25、27沿著咖啡機1的兩個側面延伸。附屬區(qū)域M位于容器區(qū)域22和滲濾區(qū)域23之后,并且被定向使得其兩個最長邊中的一邊30沿著咖啡機的背面延伸。在此實施例中,咖啡機的長度依然小于 310mm,但是相對于第一和第二實施例,其寬度增加了 30mm。 本發(fā)明不限于這三個實施例。 例如,研磨咖啡輸送裝置并不包括與咖啡豆托盤關聯(lián)的磨具,而是由研磨咖啡托盤而形成,該托盤的咖啡排出開口可以通過咖啡機的計算機系統(tǒng)來控制從而輸送一定量的咖啡。
權利要求
1.一種咖啡機(1),包括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滲濾裝置以及咖啡渣收集托盤 (5),其特征在于,沿著水平平面剖開可以看出,所述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所述滲濾裝置 (4)以及所述咖啡渣收集托盤( 被布置在呈大致矩形形狀并彼此接連的三個區(qū)域02、 23,24)中,即,適用于所述咖啡渣收集托盤(5)和第二容器(15)的第一容器區(qū)域(22)、適用于所述滲濾裝置的第二滲濾區(qū)域03)以及適用于所述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的第三附屬區(qū)域0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15)由廢水收集容器(15)形成。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區(qū)域02)中安置有第三容器(2)。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器(2)由水容器(2)形成。
5.如權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屬區(qū)域04)展現(xiàn)在所述咖啡機(1)的背面。
6.如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區(qū)域0 展現(xiàn)在所述咖啡機(1)的正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區(qū)域02)和所述滲濾區(qū)域 (23)各占所述咖啡機(1)的正面的大約一半,這兩個區(qū)域02、23)中的每一個區(qū)域被定向成與另一區(qū)域彼此鄰接,并且使它們的兩個最長邊05、27)中的一邊沿著所述咖啡機(1) 的側面延伸。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屬區(qū)域04)位于所述容器區(qū)域0 和所述滲濾區(qū)域之后,并且被定向成使其兩個最長邊中的一邊(30)沿著所述咖啡機(1)的背面延伸。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咖啡機(1)的整個正面被所述容器區(qū)域0 占據(jù),該容器區(qū)域0 被定向成使其兩個最長邊0536)中的第一邊05)沿著所述咖啡機的正面延伸。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濾區(qū)域05)位于所述容器區(qū)域0 之后,并被定向成使其兩個最長邊07、觀)中的第一邊(XT)沿著所述容器區(qū)域(22)的兩個最長邊中的第二邊06)延伸。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屬區(qū)域04)位于所述滲濾區(qū)域之后,并被定向成使其兩個最長邊O9、30)中的第一邊09)沿著所述滲濾區(qū)域(23)的兩個最長邊中的第二邊08)延伸。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屬區(qū)域04)的兩個最長邊中的第二邊(30)沿著所述咖啡機(1)的背面延伸。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該咖啡機包括與所述附屬區(qū)域04) 的兩個最長邊中的第二邊(30)連在一起的水容器0)。
14.如權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該咖啡機包括泵(16),該泵(16)布置在所述附屬區(qū)域04)中,并適于將加壓水輸送到所述滲濾裝置中。
15.如權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該咖啡機包括流量計(17), 該流量計(17)布置在所述附屬區(qū)域04)中,并適于控制引入到所述滲濾裝置內的水量。
16.如權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該咖啡機包括電路板(18), 該電路板(18)布置在所述附屬區(qū)域04)中,并用于控制所述咖啡機(1)的各種部件。
17.如權利要求1-16之一所述的咖啡機(1),其特征在于,該咖啡機包括水輸送裝置 (14),該水輸送裝置(14)布置在所述附屬區(qū)域04)中,并適于選擇性地將水輸送到加熱器和朝液壓千斤頂(1 輸送水,其中,所述加熱器作為所述滲濾裝置(4) 一部分并適于在將水引入所述滲濾裝置(4)的輸注室(8)之前加熱水;所述液壓千斤頂(1 形成了所述滲濾裝置的一部分并適于壓榨所述輸注室(8)中的研磨咖啡。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咖啡機(1),包括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滲濾裝置(4)以及咖啡渣回收托盤(5)。根據(jù)本發(fā)明,沿著水平平面剖開可以看出,所述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所述滲濾裝置(4)以及所述回收托盤(5)被布置在呈大致矩形形狀并彼此鄰接的三個區(qū)域(22、23、24)中,即,適用于回收托盤(5)和第二容器(15)的第一容器區(qū)域(22)、適用于所述滲濾裝置(4)的第二滲濾區(qū)域(23)以及適用于所述研磨咖啡供應裝置(3)的第三附屬區(qū)域(24)。
文檔編號A47J31/36GK102202548SQ200980142286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吉爾·莫蘭 申請人:Seb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