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殺蟲滅菌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包括設有儲物腔Ⅰ的主袋體,還包括連接于主袋體的副袋體,所述副袋體設有與儲物腔Ⅰ連通的儲物腔Ⅱ;所述主袋體或者副袋體上設有用于阻斷儲物腔Ⅰ與儲物腔Ⅱ之間的連通性的第一密封件;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制造,適于在日常生活及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推廣應用,同時易于攜帶,便于在戶外工作環(huán)境中使用,以及時地對戶外新發(fā)現(xiàn)的文物進行殺蟲滅菌保護。
【專利說明】
便攜式殺蟲滅菌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殺蟲滅菌工具,特別涉及一種便攜式殺蟲滅菌袋。
【背景技術】
[0002]對物件進行殺蟲除菌是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份,以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為例;蟲菌病害是館藏文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對于館藏文物,包括已遭受蟲霉病害的文物和入庫前文物的安全、無公害的消毒技術的研究,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科技工作中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廣泛用于文物除菌的方法主要為充氣(氮氣或者二氧化碳)降氧物理殺蟲法以及采用環(huán)氧乙烷、溴甲烷、硫酰氟等熏蒸劑進行化學法防治;現(xiàn)有的文物除蟲滅菌裝置一般采用金屬除菌箱的結構,除蟲滅菌箱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出氣口與氣源設備的相應氣管連接,從兩氣口中抽離原氣體及充填除菌氣體(氮氣或者二氧化碳或者其它熏蒸劑等),當氣體濃度達到標準時進行密閉,可抑制蟲菌的生長,從而殺滅蟲菌;然而,金屬除菌箱的結構復雜、價格昂貴,在小規(guī)模博物館中難以推廣應用;而且金屬除菌箱的重量較大,便攜性不足,難以在戶外工作環(huán)境中使用,無法及時地對戶外新發(fā)現(xiàn)的文物進行除蟲滅菌,這也限制了其應用。
[0003]因此,就需要一種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制造,適于在日常生活及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推廣應用,同時易于攜帶,便于在戶外工作環(huán)境中使用,以及時地對戶外新發(fā)現(xiàn)的文物進行殺蟲滅菌保護。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制造,適于在日常生活及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推廣應用,同時易于攜帶,便于在戶外工作環(huán)境中使用,以及時地對戶外新發(fā)現(xiàn)的文物進行殺蟲滅菌保護。
[0005]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包括設有儲物腔I的主袋體,還包括連接于主袋體的副袋體,所述副袋體設有與儲物腔I連通的儲物腔Π;所述主袋體或者副袋體上設有用于阻斷儲物腔I與儲物腔Π之間的連通性的第一密封件。
[0006]進一步,所述副袋體與主袋體一體成型。
[0007]進一步,所述副袋體設有副袋口,所述副袋口處設有用于密封儲物腔Π的第二密封件。
[0008]進一步,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為密封條結構。
[0009]進一步,所述副袋體包括用于存放殺蟲滅菌藥劑的第一副袋及用于放置檢驗蟲菌的第二副袋。
[0010]進一步,所述主袋體上設有氣孔,所述儲物腔I通過氣孔與外界連通。
[0011]進一步,所述主袋體上還以可拆卸方式連接有用于密封氣孔的氣帽。
[0012]進一步,所述主袋體上設有主袋口,所述主袋口處設有用于密封儲物腔I的密封結構。
[0013]進一步,所述密封結構包括設在袋體的主袋口內側以凹凸配合實現(xiàn)密封的密封條和/或封口夾。
[0014]進一步,所述主袋體與副袋體采用塑料或者橡膠材料制成。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副袋體可預先放置殺菌藥劑,使用時,通過第一密封件保持儲物腔I與儲物腔Π的密封隔離,將待殺蟲滅菌物品放置入儲物腔I后手動擠壓主袋體以盡量將儲物腔I內空氣排出,然后密封儲物腔I并使儲物腔I與儲物腔Π連通,儲物腔Π內的殺菌氣體即可進入儲物腔I,從而殺滅蟲菌;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袋狀結構,結構簡單、價額低廉、便于生產制造,適于在日常生活及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推廣應用,同時易于攜帶,便于在戶外工作環(huán)境中使用,以及時地對戶外新發(fā)現(xiàn)的文物進行殺蟲滅菌;當然,本實用新型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對生活用品進行殺蟲滅菌。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包括設有儲物腔Ill的主袋體I,還包括連接于主袋體I的副袋體2,所述副袋體2設有與儲物腔I11連通的儲物腔Π 21;所述主袋體I或者副袋體2上設有用于阻斷儲物腔Ill與儲物腔Π 21之間的連通性的第一密封件3;副袋體2可設在主袋體I的任何部位例如底部或者側面,只要能起到相關作用即可;第一密封件3可設在主袋體I上或者副袋體2上或者主袋體I與副袋體2的連接處;副袋體2可預先放置殺蟲滅菌藥劑,使用時,通過第一密封件3保持儲物腔111與儲物腔Π 21的密封隔離,將待殺菌物品放置入儲物腔Ill后手動擠壓主袋體I以盡量將儲物腔111內空氣排出,然后密封儲物腔111并使儲物腔111與儲物腔Π 21連通,儲物腔Π 21內的殺菌氣體即可進入儲物腔111,從而殺滅蟲菌;本殺蟲滅菌袋由于采用袋狀結構,結構簡單、價額低廉、便于生產制造,適于在日常生活及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推廣應用,同時易于攜帶,便于在戶外工作環(huán)境中使用,以及時地對戶外新發(fā)現(xiàn)的文物進行殺蟲滅菌。
[0019]本實施例中,所述副袋體2與主袋體I一體成型,不僅提高了本殺蟲滅菌袋的結構強度,而且進一步簡化了生產加工工藝,降低生產成本;主袋體I與副袋體2均可采用塑料或者橡膠材料制成;在閑置的狀態(tài)下,副袋體2與主袋體I可一同折疊,便于收納。
[0020]本實施例中,所述副袋體2設有副袋口22,所述副袋口 22處設有用于密封儲物腔Π21的第二密封件4;副袋口 22為儲物腔Π 21與外界連通的部位;通過副袋口 22,可往儲物腔Π 21中根據(jù)需要補充殺蟲滅菌藥劑或其它物質,提高殺蟲滅菌效果;所述第一密封件3和第二密封件4均為密封條結構,技術成熟,密封效果顯著。
[0021]本實施例中,所述副袋體2包括用于存放殺蟲滅菌藥劑的第一副袋及用于放置檢驗蟲菌的第二副袋;副袋體2的數(shù)量可根據(jù)需要而定,其內部結構可根據(jù)使用需要而具有差異,如檢驗蟲菌一般是預先放置在試管內,此時第二副袋則可為與試管適配的形狀,以節(jié)省材料;此外,除了如圖所示的第一副袋和第二副袋,同理還可設置用于放置其它物品或物質的第三副袋、第四副袋等。
[0022]本實施例中,所述主袋體I上設有氣孔12,所述儲物腔111通過氣孔12與外界連通;氣孔12的設置方便了主袋體I的排氣操作;氣孔12的數(shù)量及位置不限,可根據(jù)需要而定;本實施例中,所述主袋體I上還以可拆卸方式連接有用于密封氣孔12的氣帽5;氣帽5可通過螺紋副與氣孔12相連,便于安裝和拆卸,且密封效果較佳。
[0023]本實施例中,所述主袋體I上設有主袋口 13,所述主袋口 13處設有用于密封儲物腔111的密封結構;所述密封結構包括設在主袋口 13內側內側以凹凸配合實現(xiàn)密封的密封條61;密封結構能夠密閉主袋口 13以防止儲物腔Ill漏氣;主袋體I由正反袋面連接而成,兩袋面之間即為儲物腔Ill和袋主袋口 13,靠近儲物腔Ill的一側為內側;密封條61包括分別設在正反袋面的凹條和凸條,人力按壓后凹條和凸條相嚙合而實現(xiàn)密封;為提高密封效果,所述密封結構還包括設在密封條61上方(或者下方)的封口夾62 ;封口夾62包括分別設在正反袋面的左夾片和右夾片,左夾片與右夾片的一端相鉸接,另一端通過卡接、扣接等方式相連,可對主袋口 13部位的正反袋面形成壓緊作用,防止漏氣。
[0024]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包括設有儲物腔I的主袋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于主袋體的副袋體,所述副袋體設有與儲物腔I連通的儲物腔Π;所述主袋體或者副袋體上設有用于阻斷儲物腔I與儲物腔Π之間的連通性的第一密封件。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袋體與主袋體一體成型。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袋體設有副袋口,所述副袋口處設有用于密封儲物腔Π的第二密封件。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為密封條結構。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袋體包括用于存放殺蟲滅菌藥劑的第一副袋及用于放置檢驗蟲菌的第二副袋。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體上設有氣孔,所述儲物腔I通過氣孔與外界連通。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體上還以可拆卸方式連接有用于密封氣孔的氣帽。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體上設有主袋口,所述主袋口處設有用于密封儲物腔I的密封結構。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結構包括設在袋體的主袋口內側以凹凸配合實現(xiàn)密封的密封條和/或封口夾。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殺蟲滅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袋體與副袋體采用塑料或者橡膠材料制成。
【文檔編號】A61L2/20GK205659171SQ201620398935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5月5日
【發(fā)明人】王春, 周理坤, 范文奇, 唐歡
【申請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