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星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科引流管,尤其是一種三叉星引流管,屬于醫(y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引流管引流效果為臨床普遍接受的應屬十字型引流管,但是字型引流管也存在較為明顯的缺陷名為臨床醫(yī)師觀察到并提出更高要求。
[0003]十字型引流管的管腔用于引流的頭部被分隔成四個引流腔道,在相同的引流外徑下,引流腔道越大越好,但外形最好保留穩(wěn)定的圓管狀外形,四個引流腔道并不是最佳選擇。
[0004]十字型引流管的引流口為狹窄的長條形,雖然解決了引流部位的組織(主要是大網(wǎng)膜)通過引流孔鉆進引流管導致拔管使損傷的風險,同時較長的引流口增加了引流范圍,但狹窄細長的引流開口只能對液態(tài)物質(zhì)引流,稍稍成形的血塊、食物或糞便殘渣、手術部位脫落的組織碎肩均難以被引流出。
[0005]十字型引流管雖然引流口為開放性凹槽,較少發(fā)生引流周圍組織的嵌卡,但拔管時也有一定阻力,可能對拔管周圍組織照成損傷。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三叉星引流管,能對顆粒狀固體物有效引流,拔出時阻力小,結構簡單緊湊,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0007]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一種三叉星引流管,包括依次連接為一體的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和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所述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及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內(nèi)均設置三個支撐軸,所述三個支撐軸在所述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及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的中心位置匯聚。所述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在三支撐軸的開放側分別設置類圓弧型吸引外壁,相鄰兩支撐軸上設置的類圓弧型吸引外壁邊緣之間斷離不相連接形成側吸式引流口,相鄰兩支撐軸及兩類圓弧型吸引外壁間形成側吸式引流凹槽。所述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被三個支撐軸分割成三個互相隔離的分支引流腔分別與對應位置的側吸式引流凹槽連通。
[0008]所述形成側吸式引流口的兩相鄰的類圓弧型吸引外壁邊緣設置為若干個凸出部和凹陷部依次交替排列的波紋形邊緣。所述兩相鄰的波紋形邊緣的凸出部對應凸出部且凹陷部對應凹陷部,兩對應凸出部之間間距小于兩對應凹陷部之間間距,使側吸式引流口形成狹窄裂隙與寬大裂口交替排列的結構。
[0009]所述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的外側壁及三個側吸式引流凹槽內(nèi)側壁均涂設親水涂層。
[0010]所述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內(nèi)的分支引流腔內(nèi)側壁及臨近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的前半部外側壁均涂設親水涂層。
[0011]所述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以中心軸為中軸線做螺旋處理。
[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三叉星型的結構最大程度增加了引流腔的面積;波紋口型引流口設計能對碎血塊、食物或糞便殘渣、手術部位脫落的組織碎肩進行引流清理;親水涂層的設置最大限度減少引流周圍組織和引流管的摩擦力,減少拔管損傷,同時,減少了引流時引流物和引流腔的摩擦力,使引流物更容易被引流出傷口,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
A+-.與巨O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不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的截面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的截面圖;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外側表面以其中一條側吸式引流口為中線展開后示意圖;
[0017]圖5為本實用新型做螺旋處理后示意圖。
[0018]標記說明:1_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2-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3-支撐軸、4-類圓弧型吸引外壁、5-側吸式引流口、6-側吸式引流凹槽及7-分支引流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0]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所述一種三叉星引流管包括依次連接為一體的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I和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2。所述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I及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2內(nèi)均設置三個支撐軸3,所述三個支撐軸3在所述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I及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2的中心位置匯聚。所述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I在三支撐軸3的開放側分別設置類圓弧型吸引外壁4,相鄰兩支撐軸3上設置的類圓弧型吸引外壁4之間斷離不相連接形成側吸式引流口 5,相鄰兩支撐軸3及兩類圓弧型吸引外壁4間形成側吸式引流凹槽6。所述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2被三個支撐軸3分割成三個互相隔離的分支引流腔7分別與對應位置的側吸式引流凹槽6連通。所述形成側吸式引流口 5的兩相鄰的類圓弧型吸引外壁4邊緣設置為若干個凸出部和凹陷部依次交替排列的波紋形邊緣。所述兩相鄰的波紋形邊緣的凸出部對應凸出部且凹陷部對應凹陷部,兩對應凸出部之間間距小于兩對應凹陷部之間間距,使側吸式引流口 5形成狹窄裂隙與寬大裂口交替排列的結構。
[0021]所述三叉星引流管的前半部分即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I在使用時植入人體內(nèi)引流部位,如腹腔、胸腔或傷口內(nèi),用于將引流部位的體液引流出。所述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2是引流液的流通管道,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I的側吸式引流凹槽6的尾端與相應部位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2的分支引流腔7連通。引流液經(jīng)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I流出傷口后經(jīng)三叉星型三腔道引流管段2排出到連通的引流袋內(nèi)或弓I流瓶內(nèi)。
[0022]使用時,引流部位的氣體或液體經(jīng)三叉星型三凹槽側吸式引流管段I外側表面的偵販式引流口 5進入側吸式引流凹槽6,并經(jīng)與側吸式引流凹槽6連通的分支引流腔7排出體夕卜。因側吸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