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619821閱讀:306來源:國知局
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強(qiáng)力糾正駝背,或輔以糾正含胸,并可進(jìn)一步塑造優(yōu)美頸背部曲線,其特征為以背部支架為支撐,頭部束罩束住人體頭部,通過牽引帶或牽引器連接頭部束罩與支架,向上向后牽引頭部;或者支架下部連接有凳子;或者以肩架為支撐,頭托托住人體頭部,通過肩架與頭托之間的支撐器向上向后牽引頭部;或者以背背佳為依托,通過頸部帶向后牽引頸部;本發(fā)明適用舒緩頸椎疲勞,預(yù)防、矯正和塑造體型。
【專利說明】
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美體矯形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美頸美背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現(xiàn)有矯正頸椎胸椎的技術(shù)很多,但多數(shù)是單獨的糾正頸椎或胸椎,或分別糾正頸椎和胸椎,這些技術(shù)對于糾正頸椎與胸椎間的彎曲幾乎沒有作用,進(jìn)一步綜合美頸美背的技術(shù)還未見到,現(xiàn)列舉和本技術(shù)最相近的技術(shù)逐一說明。最普遍的背背佳,其本身并沒有直接矯正脊椎的作用,如果說有效果,更多的是使用者自身努力矯正的結(jié)果。中國國家專利局1990年8月22日公告的882154702號《脊柱矯正頸椎牽引綜合治療保健器》實用新型專利,該技術(shù)實現(xiàn)了脊柱的矯正和頸椎的向上牽引,但對于駝背的矯正更需要的是頸椎向后牽引。中國國家專利局2012年12月19日公告的2012202247787號《一種可拆卸折疊的頸椎矯正裝置》實用新型專利,該技術(shù)主要是提醒使用者不要過度彎曲頸椎,向后矯正頸椎的作用較小,同時矯正作用需使用者頸部肌肉參與,這將對頸椎產(chǎn)生軸向壓力,不利于頸椎矯正。頸椎牽引器技術(shù)很多,但多數(shù)都不能控制牽引方向,因為其目的在于牽引而不是矯正,中國國家專利局2010年9月8日公布的申請?zhí)枮?01010172763.6號的駁回發(fā)明專利申請《頸椎牽引器》,能夠?qū)崿F(xiàn)有限的牽引方向調(diào)整,所謂有限是指調(diào)整范圍在使用者頭部可以前后移動的范圍內(nèi),這樣的牽引范圍更多的是向前向上,少有向后向上,這樣的牽引范圍更適于治療而不適于矯正。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直接矯正駝背,或兼顧糾正含胸,并可進(jìn)一步塑造優(yōu)美頸背部曲線的技術(shù)。
[0004]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支架1,腰部束帶2,支架I下部連接腰部束帶2,或者支架I中部兩側(cè)還連接有肩托3,或者支架I中部兩側(cè)還連接有肩部束帶4,其特征為還包括頭部束縛裝置和牽引帶,頭部束縛裝置通過牽引帶連接于支架I上部。本說明書中的牽引帶在人體頭部左右兩側(cè)對稱放置,共同對頭部施加一個牽引力,此對稱的兩條牽引帶為一組,本說明書出現(xiàn)的牽引帶實例都是指一組,例如之后出現(xiàn)的向上牽引帶6.1實為兩條向上牽引帶6.1 ;本說明書其它類似的對稱特征也都是指一組。參考圖 1一18、47、48。
[0005]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所述牽引帶包括向上牽引帶6.1、向后牽引帶6.2和連接帶6.6,連接帶6.6連接枕部束罩5.2和頜部束罩5.1,頜部束罩5.1和枕部束罩5.2共同通過向上牽引帶6.1與支架I連接,頜部束罩5.1通過向后牽引帶6.2與支架I連接。參考圖1。
[0006]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面部束罩5.3,所述牽引帶包括上向后牽引帶6.3和下向后牽引帶6.4,面部束罩5.3上部通過上向后牽引帶6.3與支架I連接,面部束罩5.3下部通過下向后牽引帶6.4與支架I連接。參考圖2。
[0007]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頸部束罩5.6,枕部束罩5.2,所述牽引帶包括向上牽引帶6.1,向后牽引帶6.2,頜部頸部束罩5.6和枕部束罩5.2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向上牽引帶6.1,向上牽引帶6.1與支架I連接,頜部頸部束罩5.6還通過向后牽引帶6.2與支架I連接。參考圖47。
[0008]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頸部束罩5.7,所述牽引帶為向后牽引帶6.2,頸部束罩5.7通過向后牽引帶6.2與支架I連接。參考圖48。
[0009]所述頭部束縛裝直包括頌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所述牽引帶為向上牽引帶6.1,頜部束罩5.1和枕部束罩5.2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向上牽引帶6.1,向上牽引帶6.1與支架I連接。參考圖6。
[0010]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額部束罩5.4,所述牽引帶為全向牽引帶6.6,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和額部束罩5.4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全向牽引帶6.6,全向牽引帶6.6與支架I連接。參考圖7。
[0011]所述頭部束縛裝直包括頌部束罩5.1、額部束罩5.4,所述牽引帶為向后牽引帶6.2,頜部束罩5.1和額部束罩5.4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向后牽引帶6.2,向后牽引帶6.2與支架I連接。參考圖8。
[0012]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可調(diào)節(jié)面罩,包括頜部架5.5.1、頜部墊5.5.2、調(diào)節(jié)桿
5.5.3、額部架5.5.4、額部墊5.5.5,頜部架5.5.1通過調(diào)節(jié)桿5.5.3連接額部架5.5.4,頜部架5.5.1上有柔彈性材料的頜部墊5.5.2,額部架5.5.4上有柔彈性材料的額部墊
5.5.5,頜部架5.5.1與額部架5.5.4分別連接牽引帶,或者頜部架5.5.1與額部架5.5.4分別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到同一牽引帶。參考圖9。
[0013]所述牽引帶與支架I的連接為牽引帶通過粘扣與支架I連接,或牽引帶繞過支架I通過粘扣與自身連接,或牽引帶繞過支架I上的連接孔通過粘扣與自身連接,或牽引帶通過自鎖器與支架I連接。參考圖1、圖2、圖3、圖14、圖15、圖16、圖18。
[0014]所述自鎖器為活動式吸輥自鎖器或者為楔塊式自鎖器;
所述活動式吸棍自鎖器包括活動套6.0.1,活動套6.0.1上連接有緊定螺釘6.0.7,活動套6.0.1套接于支架1,活動套6.0.1上連接有吸輥式自鎖器,所述吸輥式自鎖器包括支撐架6.0.2,銷軸6.0.3,扳手6.0.4,擺臂6.0.5,吸輥6.0.6,磁鐵6.0.8,吸輥6.0.6上有磁鐵6.0.8,吸輥6.0.6與擺臂6.0.5固定連接,擺臂6.0.5與銷軸6.0.3固定連接,銷軸
6.0.3與支撐架6.0.2鉸接,銷軸6.0.3 一端與扳手6.0.4固定連接,支撐架6.0.2固定連接于活動套6.0.1,牽引帶由活動套6.0.1與吸輥6.0.6之間的間隙穿過,活動套6.0.1為普鋼材質(zhì);
所述楔塊式自鎖器包括自鎖支架6.01,壓板6.02,楔塊6.03,彈簧6.04,底座6.05,自鎖支架6.01連接底座6.05,底座6.05連接于支架1,自鎖支架6.01上連接壓板6.02,在壓板6.02與底座6.05之間的楔形空間有楔塊6.03,楔塊6.03與自鎖支架6.01之間有彈簧
6.04;牽引帶由楔塊6.03與底座6.05之間的間隙穿過。參考圖10、圖11、圖12、圖13。
[0015]所述支架I上有背部墊1.5,或支架I下端向后傾斜,傾斜角度α為O —15°,優(yōu)選為5 —10°。支架I使用時容易向前傾斜,本技術(shù)方案更易于調(diào)整支架I的角度。參考圖5、圖15、圖16、圖17。
[0016]所述支架I為可拆卸支架或可折疊支架; 所述支架I為可折疊支架,支架I分為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通過銷軸1.0.1鉸接;所述支架I為可拆卸支架,支架I包括兩根豎梁1.1,兩根前梁1.4和一個背部墊1.5,豎梁1.1上端與前梁1.4固定連接,豎梁1.1與背部墊1.5螺紋連接,兩個肩托3與背部墊1.5螺紋連接。參考圖14、15、16。
[0017]所述肩部束帶4下端通過三角環(huán)4.2轉(zhuǎn)接繩帶4.1,繩帶4.1與支架I系扣連接;所述肩部束帶4上端繞過三角環(huán)4.3與自身通過粘扣連接,三角環(huán)4.3連接繩帶4.4,繩帶
4.4與支架I通過系扣連接,或者所述肩部束帶4上端與肩托3的連接為通過自鎖器連接,或者所述肩部束帶4上端與肩托3的連接為肩部束帶4上端繞過肩托3上的連接孔3.2與自身通過粘扣連接。自鎖器連接參考圖14、圖15、圖16,系扣連接參考圖17,繞過連接孔連接。參考圖3、圖18。
[0018]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支架1,腰部束帶2,或者還包括肩托3,或者還包括肩部束帶4,還包括頭部束縛裝置和牽引器,其特征為權(quán)I一9、14、15、18、19、22、23、26、27、30、32各項之一的牽引帶替換為牽引器。參考圖19一28。
[0019]所述牽引器為絲杠牽引器或齒輪齒條牽引器或氣動牽引器或液動結(jié)構(gòu)或閘線牽引器,上述所有牽弓I器均為手動或電動。
[0020]所述牽引器與支架I的連接為通過活動套連接,所述牽引器為牽引器7,所述活動套包括活動套7.0.1和緊定螺釘7.0.2,活動套7.0.1套接于支架1,牽引器7連接于活動套7.0.1,牽引器7與活動套7.0.1的連接位置有兩種;
牽引器7連接于活動套7.0.1 一側(cè),牽引器7與活動套7.0.1的連接方式為固定連接,或通過銷軸7.03鉸接;
牽引器一端連接于活動套7.0.1,牽引器7與活動套7.0.1的連接方式為固定連接,或通過銷軸7.03鉸接。參考圖23、圖24、圖25、圖26。
[0021]所述牽引器與支架I的連接為通過卡環(huán)凹槽連接,所述牽引器為牽引器7,所述卡環(huán)凹槽包括凹槽板7.0.3,卡環(huán)7.0.4,擋板7.0.5和彈簧7.0.6,凹槽板7.0.3連接于支架1,卡環(huán)7.0.4套接于凹槽板7.0.3和支架1,卡環(huán)7.0.4內(nèi)有擋板7.0.5,卡環(huán)7.0.4與擋板7.0.5之間有彈簧7.0.6,擋板7.0.5另一端與支架I彈性接觸,牽引器7與卡環(huán)7.0.4鉸接。參考圖27、圖28。
[0022]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凳子8、支架1、頭部束縛裝置、牽引帶或牽引器,支架I下部連接于凳子8,頭部束縛裝置通過牽引帶或牽引器連接于支架I上部,其特征為所述支架1、頭部束縛裝置、牽引帶或牽引器被權(quán)I一 13、34—37各項之一的支架1、頭部束縛裝置、牽引帶或牽引器所替換。參考圖29。
[0023]所述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還包括背部墊1.5、滑套1.6、緊定螺釘1.7和肩部束帶4,滑套1.6連接于背部墊1.5,滑套1.6套接于支架1,滑套1.6上有緊定螺釘1.7,背部墊
1.5上連接肩部束帶4。背部墊1.5及肩部束帶4可沿支架I上下移動,由緊定螺釘1.7鎖定。參考圖30。
[0024]所述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還包括腰部束帶2,腰部束帶2連接于支架I。參考圖30。
[0025]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肩架11、支撐器、頭托、肩架11連接支撐器,支撐器連接頭托,其特征為還包括背架14、腰部束帶2,或者還包括肩部束帶4,背架14上部與肩架11連接,背架14下部連接腰部束帶2,或者還有肩部束帶4連接背架14和肩架11。參考圖31—38。
[0026]所述頭托為前拆分頭托,包括枕托13.1.1、底架13.1.2、頜托13.1.5、導(dǎo)板13.1.6、棘爪13.1.7,枕托13.1.1固定連接于底架13.1.2,底架13.1.2上有導(dǎo)槽13.1.3,導(dǎo)槽13.1.3加工有棘齒13.1.4,頜托13.1.5固接于導(dǎo)板13.1.6,棘爪13.1.7鉸接于導(dǎo)板13.1.6,導(dǎo)板13.1.6插入導(dǎo)槽13.1.3中,棘爪13.1.7與棘齒13.1.4嚙合止退。棘爪13.1.7因自重自動嚙合,參考圖31。
[0027]所述支撐器包括前支撐器12.1和后支撐器12.2,在底架13.1.2上開有長形孔13.1.2.1,前支撐器12.1上端通過位移鎖定螺釘12.1.1與長形孔13.1.2.1鉸接,后支撐器12.2上端與底架13.1.2鉸接,前支撐器12.1和后支撐器12.2下端分別與肩架11鉸接。位移鎖定螺釘12.1.1鎖定位移,允許旋轉(zhuǎn),參考圖32、圖33。
[0028]所述支撐器包括前支撐器12.1,后支撐器12.2和輔助支撐器12.3,在底架13.1.2上開有長形孔13.1.2.1和長形孔13.1.2.2,前支撐器12.1上端通過位移鎖定螺釘12.1.1與長形孔13.1.2.1鉸接,后支撐器12.2上端通過位移鎖定螺釘12.1.2與長形孔13.1.2.2鉸接,前支撐器12.1和后支撐器12.2下端分別與肩架11鉸接,輔助支撐器12.3上端與前支撐器12.1鉸接,輔助支撐器12.3下端與底架13.1.2鉸接。參考圖34。
[0029]所述支撐器包括獨立支撐器12.4和輔助支撐器12.3,在底架13.1.2上開有長形孔13.1.2.4,獨立支撐器12.4上端通過緊定螺釘12.4.1與長形孔13.1.2.4鉸接,獨立支撐器12.4下端與肩架11鉸接,輔助支撐器12.3上端與獨立支撐器12.4鉸接,輔助支撐器
12.3下端與底架13.1.2鉸接。參考圖35。
[0030]所述頭托為前后拆分頭托,包括枕托13.2.1、枕托導(dǎo)板13.2.2、枕托棘爪13.2.3、底架13.2.4、頜托棘爪13.2.6、頜托導(dǎo)板13.2.7、頜托13.2.8,枕托13.2.1固定連接于枕托導(dǎo)板13.2.2,枕托棘爪13.2.3鉸接于枕托導(dǎo)板13.2.2,頜托13.2.8固定連接于頜托導(dǎo)板13.2.7,頜托棘爪13.2.6鉸接于頜托導(dǎo)板13.2.7,底架13.2.4上有導(dǎo)槽13.2.9,導(dǎo)槽13.2.9加工有前棘齒13.2.5和后棘齒13.2.10 ;頜托導(dǎo)板13.2.7由前向后插入導(dǎo)槽
13.2.9,頜托棘爪13.2.6與前棘齒13.2.5嚙合止退,枕托導(dǎo)板13.2.2由后向前插入導(dǎo)槽13.2.9,枕托棘爪13.2.3與后棘齒13.2.10嚙合止退。參考圖36。
[0031]所述支撐器為權(quán)45或46的支撐器,所述支撐器與底架13.2.4的連接方式為鉸接。參考圖37。
[0032]所述支撐器包括獨立支撐器12.4和輔助支撐器12.3,獨立支撐器12.4上端通過緊定螺釘12.4.1與底架13.2.4鉸接,獨立支撐器12.4下端與肩架11鉸接,輔助支撐器
12.3上端與獨立支撐器12.4鉸接,輔助支撐器12.3下端與底架13.1.2鉸接。參考圖38。
[0033]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肩架11、支撐器、頭托、肩架11連接支撐器,支撐器連接頭托,其特征為支撐器的支撐方向為大范圍向后向上。所謂向后向上指方向范圍,大范圍是指超出類似【背景技術(shù)】201010172763.6號專利申請的“有限的牽引方向”的范圍,參考圖39、圖 40。
[0034]所述支撐器的支撐方向可調(diào)。參考圖39、圖40。
[0035]所述支撐器、頭托被權(quán)41 一48各項之一的支撐器、頭托所替換。參考圖39、圖40,參考實施例21。
[0036]所述肩架11兩端連接有肩部束帶4。參考圖41,參考實施例22。
[0037]所述肩架11為開口向后肩架11.1。參考圖42、圖43、圖44。
[0038]所述頭托為底架開口向后頭托,包括枕托13.3.1、枕托導(dǎo)板13.3.2、枕托棘爪13.3.3、底架13.3.4、頜托棘爪13.3.6、頜托導(dǎo)板13.3.7、頜托13.3.8,枕托13.3.1固定連接于枕托導(dǎo)板13.3.2,枕托棘爪13.3.3鉸接于枕托導(dǎo)板13.3.2,頜托13.3.8固定連接于頜托導(dǎo)板13.3.7,頜托棘爪13.3.6鉸接于頜托導(dǎo)板13.3.7,底架13.3.4上有導(dǎo)槽13.3.9,導(dǎo)槽13.3.9加工有前棘齒13.3.5和后棘齒13.3.10 ;頜托導(dǎo)板13.3.7由前向后插入導(dǎo)槽13.3.9,頜托棘爪13.3.6與前棘齒13.3.5嚙合止退,枕托導(dǎo)板13.3.2由后向前插入導(dǎo)槽13.3.9,枕托棘爪13.3.3與后棘齒13.3.10嚙合止退。參考圖45、圖46。
[0039]—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主體為背背佳8.1,其特征為在背背佳8.1上連接有頸部帶8.2。通過頸部帶8.2強(qiáng)制向后牽引頸部,增強(qiáng)矯正駝背、塑造美體的能力。參考圖49。
[0040]所述頸部帶8.2由左右兩段組成,分別連接于左右兩側(cè)肩帶,中間通過粘扣8.3自相連接。參考圖49。
[0041]所述頸部帶8.2—端連接于一側(cè)肩帶,另一端通過粘扣8.4與另一側(cè)肩帶連接。參考圖50。
[004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結(jié)構(gòu)簡單,作用直接,便于調(diào)整牽引方向和頭部俯仰角度,強(qiáng)力矯正駝背含胸,進(jìn)一步塑造優(yōu)美頸背部曲線。
[0043]【附圖說明】。
[0044]圖1,牽引帶類整體示意圖,頜部罩、枕部罩、肩部束帶,無肩托。
[0045]圖2,牽引帶類整體示意圖,面罩、肩托,無肩部束帶,支架下端達(dá)到人體骶部。
[0046]圖3,牽引帶類整體示意圖,面罩,肩部束帶與肩托連接。
[0047]圖4,牽引帶類整體示意圖,頜部罩,無枕部束罩,肩部束帶交叉連接。
[0048]圖5,牽引帶類整體示意圖,無肩托、肩部束帶,背部墊,頜部束罩、額部束罩分別向后牽引。
[0049]圖6,牽引帶類牽引方式示意圖,向上偏后牽引,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圖7,牽引帶類牽引方式示意圖,向上向后牽引,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圖8,牽引帶類牽引方式示意圖,向后偏上牽引,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
[0050]圖9,牽引帶類可調(diào)節(jié)面罩示意圖。
[0051]圖10,牽引帶類連接方式示意圖,活動式吸輥自鎖器。
[0052]圖11,牽引帶類連接方式示意圖,圖10的A— A剖面圖。
[0053]圖12,牽引帶類連接方式示意圖,楔塊式自鎖器。
[0054]圖13,牽引帶類連接方式示意圖,圖12的A— A剖面圖。
[0055]圖14,牽引帶類整體示意圖,折疊式支架,可調(diào)節(jié)面罩,牽引帶與支架通過自鎖器連接。
[0056]圖15,牽引帶類整體示意圖,可拆卸支架,肩部束帶與肩托通過自鎖器連接,牽引帶與支架通過自鎖器連接。
[0057]圖16,牽引帶類整體示意圖,圖15左視圖。
[0058]圖17,牽引帶類連接方式示意圖、支架類型,支架下部傾斜示意圖,系扣連接。
[0059]圖18,牽引帶類連接方式示意圖,圖3A向視圖,肩托連接孔。
[0060]圖19,牽引器類整體示意圖,閘線牽引器。
[0061]圖20,牽引器類示意圖,閘線牽引器結(jié)構(gòu)。
[0062]圖21,牽引器類整體示意圖,絲杠牽引器。
[0063]圖22,牽引器類示意圖,可拆分頸托示意圖,閘線牽引器。
[0064]圖23,牽引器類示意圖,牽引器與支架活動連接,側(cè)面連接。
[0065]圖24,牽引器類示意圖,圖23左視圖。
[0066]圖25,牽引器類示意圖,牽引器與支架活動連接,一端連接。
[0067]圖26,牽引器類示意圖,圖25左視圖。
[0068]圖27,牽引器類示意圖,牽引器與支架卡環(huán)凹槽連接。
[0069]圖28,牽引器類示意圖,圖27左視圖。
[0070]圖29,竟子類整體示意圖。
[0071]圖30,凳子類整體示意圖,肩托和肩部束帶。
[0072]圖31,支撐器類示意圖,前拆分頭托結(jié)構(gòu)。
[0073]圖32,支撐器類整體示意圖,前拆分頭托,前后支撐器,前長形孔。
[0074]圖33,支撐器類整體示意圖,圖32左視圖。
[0075]圖34,支撐器類整體示意圖,前拆分頭托,前后支撐器,前后長形孔。
[0076]圖35,支撐器類整體示意圖,前拆分頭托,獨立支撐器,長形孔。
[0077]圖36,支撐器類示意圖,前后拆分頭托結(jié)構(gòu)。
[0078]圖37,支撐器類整體示意圖,前后拆分頭托,前后支撐圖38,支撐器類整體示意圖,前后拆分頭托,獨立支撐。
[0079]圖39,肩架類整體示意圖。
[0080]圖40,肩架類整體示意圖,圖38左視圖。
[0081]圖41,肩架類整體示意圖,有肩部束帶。
[0082]圖42,肩架類整體示意圖,開口向后肩架。
[0083]圖43,肩架類整體示意圖,開口向后肩架,圖42左視圖。
[0084]圖44,肩架類示意圖,開口向后肩架,圖42肩架府視圖。
[0085]圖45,肩架類示意圖,底架開口向后肩托。
[0086]圖46,肩架類示意圖,圖45的底架。
[0087]圖47,牽引帶類示意圖,頜部頸部罩。
[0088]圖48,牽引帶類示意圖,頸部罩。
[0089]圖49,背背佳類整體示意圖,中間粘扣連接。
[0090]圖50,背背佳類整體示意圖,一端粘扣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
[0091]實施例1,參考圖1,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支架1、腰部束帶2、肩部束帶4、頭部束縛裝置和牽引帶,所述支架I包括兩根豎梁1.1和一根下橫梁1.2,一根上橫梁1.3和兩根前梁1.4,上述各梁之間的連接為固定連接,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和枕部束罩5.2,所述牽引帶包括向上牽引帶6.1、向后牽引帶6.2和連接帶6.6 ;腰部束帶2后端連接于豎梁1.1的下部,前端通過插扣2.1連接,肩部束帶4下端通過粘扣與下橫梁1.2連接,連接帶6.6后端連接枕部束罩5.2,前端通過粘扣與頜部束罩5.1連接;頜部束罩5.1和枕部束罩5.2共同連接向上牽引帶6.1,向上牽引帶6.1通過粘扣與前梁1.4連接,頜部束罩5.1連接向后牽引帶6.2,向后牽引帶6.2繞過豎梁1.1通過粘扣與自身連接。使用時將支架I置于人體后部,首先調(diào)整肩部束帶4的下端與下橫梁1.2的連接位置,使之對準(zhǔn)人體腋部,將肩部束帶4束于人體兩肩,適度收緊肩部束帶4并與支架I通過粘扣連接,將腰部束帶2束于腰部,適度收緊;將頜部束罩5.1兜住人體頜部,枕部束罩5.2兜住人體枕部,連接連接帶6.6,兩側(cè)向上牽引帶6.1各自繞過前梁1.4向下拉緊后通過粘扣連接;兩側(cè)向后牽引帶6.2各自繞過豎梁1.1向前拉緊后與自身連接;調(diào)整向上牽引帶6.1與前梁
1.4的連接位置及拉緊程度,調(diào)整向后牽引帶6.2的拉緊程度,得到適宜的牽引方向和適度的牽引力,向上牽引帶6.1和向后牽引帶6.2共同作用實現(xiàn)需要的牽引合力。此時,支架I抵住人體背部,肩部束帶4拉住人體肩部,前述牽引合力強(qiáng)力糾正駝背,并進(jìn)一步任意塑造脊椎曲度,同時支架I和肩部束4帶共同作用糾正含胸。如同人們練習(xí)壓腿和彎腰,循序漸進(jìn),堅持經(jīng)常,美頸美背。實施例2,參考圖2,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支架1、腰部束帶
2、肩托3、頭部束縛裝置和牽引帶,所述支架I下端達(dá)到人體骶部,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面部束罩5.3,所述牽引帶包括上向后牽引帶6.3,下向后牽引帶6.4,面部束罩5.3上部連接上向后牽引帶6.3,上向后牽引帶6.3通過粘扣與支架I連接;面部束罩5.3下部連接下向后牽引帶6.4,下向后牽引帶6.4通過粘扣與支架I連接。使用時將支架I置于人體后部,肩托3搭于人體兩肩,將腰部束帶2束于腰部,適度收緊,將面部束罩5.3兜住人體面部,分別拉緊上向后牽引帶6.3和下向后牽引帶6.4,通過粘扣與支架I連接,可向上調(diào)整上向后牽引帶6.3和下向后牽引帶6.4與支架I的連接位置,產(chǎn)生向后向上的牽引力。
[0092]實施例3,參考圖3、圖18,參考實施例1、2,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面部束罩5.3,所述牽引帶包括上向后牽引帶6.3,下向后牽引帶6.4和向上向后牽引帶6.5,面部束罩5.3上部連接上向后牽引帶6.3,上向后牽引帶6.3通過粘扣與支架I連接;面部束罩5.3下部連接下向后牽引帶6.4,下向后牽引帶6.4通過粘扣與支架I連接,面部束罩5.3下部還連接向上向后牽引帶6.5,向上向后牽引帶6.5通過粘扣與支架I連接;支架I上連接有肩托
3和肩部束帶4,肩部束帶4下端與支架I連接,肩部束帶4上端穿過肩托3上的連接孔3.2通過粘扣與自身連接。
[0093]實施例4,參考圖4,參考實施例1、2,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頜部束罩5.1,牽引帶包括向上牽引帶6.1、向后牽引帶6.2,頜部束罩5.1通過向上牽引帶6.1、向后牽引帶6.2與支架I連接;肩部束帶4與支架I左右交叉連接。
[0094]實施例5,參考圖5,參考實施例1、2,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額部束罩5.4,所述牽引帶包括上向后牽引帶6.3,下向后牽引帶6.4,額部束罩5.4通過上向后牽引帶6.3與支架I連接,頜部束罩5.1通過下向后牽引帶6.4與支架I連接,支架I中部連接有背部墊1.5,背部墊1.5抵住人體背部,支架I下部連接腰部束帶2,束于人體腰部;支架I使用時容易向前傾斜,本技術(shù)方案更易于調(diào)整支架I的角度。實施例6,更多的牽引方式,參考圖6,參考實施例1、2,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所述牽引帶為向上牽引帶6.1,頜部束罩5.1和枕部束罩5.2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向上牽引帶
6.1,向上牽引帶6.1與支架I連接。
[0095]實施例7,更多的牽引方式,參考圖7,參考實施例1、2,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額部束罩5.4,所述牽引帶為全向牽引帶6.6,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和額部束罩5.4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全向牽引帶6.6,全向牽引帶6.6與支架I連接。
[0096]實施例8,更多的牽引方式,參考圖8,參考實施例1、2,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額部束罩5.4,所述牽引帶為向后牽引帶6.2,頜部束罩5.1和額部束罩5.4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向后牽引帶6.2,向后牽引帶6.2與支架I連接。
[0097]實施例9,頭部束縛裝置實施例,參考圖9,參考實施例1、2,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可調(diào)節(jié)面罩,包括頜部架5.5.1、頜部墊5.5.2、調(diào)節(jié)桿5.5.3、額部架5.5.4、額部墊5.5.5,頜部架5.5.1通過調(diào)節(jié)桿5.5.3連接額部架5.5.4,頜部架5.5.1上有柔彈性材料的頜部墊5.5.2,額部架5.5.4上有柔彈性材料的額部墊5.5.5,頜部架5.5.1上連接牽引帶,額部架5.5.4上連接牽引帶。使用時先將頜部墊5.5.2與人體頜部貼合,通過調(diào)節(jié)桿5.5.3調(diào)節(jié)額部墊5.5.5上下位置與人體額部貼合。
[0098]實施例10,連接方式實施例,參考圖10、圖11,所述活動式吸棍自鎖器包括活動套
6.0.1,活動套6.0.1上連接有緊定螺釘6.0.7,活動套6.0.1套接于支架I,活動套6.0.1上連接有吸輥式自鎖器,所述吸輥式自鎖器包括支撐架6.0.2,銷軸6.0.3,扳手6.0.4,擺臂
6.0.5,吸輥6.0.6,磁鐵6.0.8,吸輥6.0.6上有磁鐵6.0.8,吸輥6.0.6與擺臂6.0.5固定連接,擺臂6.0.5與銷軸6.0.3固定連接,銷軸6.0.3與支撐架6.0.2鉸接,銷軸6.0.3 —端與扳手6.0.4固定連接,支撐架6.0.2固定連接于活動套6.0.1,牽引帶由活動套6.0.1與吸輥6.0.6之間的間隙穿過,活動套6.0.1為普鋼材質(zhì),磁鐵6.0.8與活動套6.0.1產(chǎn)生磁性吸引力并給予牽引帶初始壓力,拉緊牽引帶后吸輥6.0.6自動鎖緊牽引帶,解鎖時在拉動牽引帶的同時扳開扳手6.0.4。
[0099]實施例11,連接方式實施例,參考圖12、圖13,所述楔塊式自鎖器包括自鎖支架
6.01,壓板6.02,楔塊6.03,彈簧6.04,底座6.05,自鎖支架6.01連接底座6.05,底座6.05連接于支架1,自鎖支架6.01上連接壓板6.02,在壓板6.02與底座6.05之間的楔形空間有楔塊6.03,楔塊6.03與自鎖支架6.01之間有彈簧6.04 ;牽引帶由楔塊6.03與底座6.05之間的間隙穿過。拉緊牽引帶后楔塊6.03自動鎖緊牽引帶,解鎖時在拉動牽引帶的同時扳開楔塊6.03。
[0100]實施例12,可調(diào)節(jié)面罩、可折疊支架、自鎖連接實施例,參考圖9、圖12、圖13、圖14,參考實施例1、2、9、11,支架I為可折疊支架,支架I分為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通過銷軸1.0.1鉸接;支架I上部有第一楔塊式自鎖器6.3.1和第二楔塊式自鎖器6.4.1,第二楔塊式自鎖器6.4.1為I組及以上;支架I下部有腰部束帶2,支架I中部兩側(cè)有肩部束帶
4;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可調(diào)節(jié)面罩,頜部架5.5.1通過連接環(huán)連接下向后牽引帶6.4,下向后牽引帶6.4連接第二楔塊式自鎖器6.4.1,額部架5.5.4連接上向后牽引帶6.3,上向后牽引帶6.3連接第一楔塊式自鎖器6.3.1 ;使用時打開折疊狀態(tài)的支架I,束緊肩部束帶和腰部束帶,分別拉緊下向后牽引帶6.4和上向后牽引帶6.3 ;使用完畢后,松開第二楔塊式自鎖器6.4.1,松開第一楔塊式自鎖器6.3.1,摘下可調(diào)節(jié)面罩,松開肩部束帶和腰部束帶,摘下支架I,將支架I折疊。
[0101]實施例13,可拆卸支架,自鎖連接,背部墊,參考圖10、11、15、16,參考實施例1、2、10,所述支架I包括兩根豎梁1.1,兩根前梁1.4和一個背部墊1.5,豎梁1.1上端與前梁1.4固定連接,豎梁1.1與背部墊1.5螺紋連接,兩個肩托3與背部墊1.5螺紋連接,肩托3上固定連接有楔塊式自鎖器3.1,肩部束帶4上端與楔塊式自鎖器3.1連接,肩部束帶4下端與背部墊1.5連接,支架I下部連接腰部束帶2,前梁1.4上連接有第一活動式吸輥自鎖器
6.1.1,豎梁1.1上連接有第二活動式吸輥自鎖器6.2.1,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
5.1和枕部束罩5.2,所述牽引帶包括向上牽引帶6.1和向后牽引帶6.2,頜部束罩5.1和枕部束罩5.2共同連接向上牽引帶6.1,向上牽引帶6.1連接第一活動式吸輥自鎖器6.1.1,枕部束罩5.2連接向后牽引帶6.2,向后牽引帶6.2連接第二活動式吸輥自鎖器6.2.1。支架I及肩托3拆開時,便于包裝、運(yùn)輸和收藏。
[0102]實施例14,牽引器實施例,閘線牽引器,參考圖19、圖20,參考實施例1、實施例4,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支架1、腰部束帶2、肩部束帶4、頭部束縛裝置和牽引器,所述支架I包括一根豎梁1.1和一根下橫梁1.2,一根上橫梁1.3和一根前梁1.4,上述各梁之間的連接為固定連接,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頜部束罩5.1,所述牽引器包括向上閘線牽引器7.1和向后閘線牽引器7.2,所述閘線牽引器7.1,包括橫梁7.1.2、閘線7.1.3、套管7.1.4和電動驅(qū)動器7.12 ;在支架I上有一個及一個以上支架開口 1.5,頜部束罩5.1向上連接于橫梁
7.1.2兩端,橫梁7.1.2中部與閘線7.1.3連接,閘線7.1.3穿過支架開口 1.5,套管7.1.4端部連接于支架開口 1.5,閘線7.1.3和套管7.1.4另一端連接于電動驅(qū)動器7.12 ;頜部束罩5.1向后連接于閘線牽引器7.2,閘線牽引器7.2的結(jié)構(gòu)和連接方式與閘線牽引器7.1相同,電動驅(qū)動器7.12為向上閘線牽引器7.1和向后閘線牽引器7.2共用;調(diào)整閘線牽引器7.1和閘線牽引器7.2的牽引力,達(dá)到所需的牽引方向和力度。本實施例用閘線牽引器
7.1和閘線牽引器7.2替換了實施例4中的向上牽引帶6.1和向后牽引帶6.2。所述閘線
7.1.3和套管7.1.4類似自行車閘線。
[0103]實施例15,牽引器實施例,絲杠牽引器,參考圖21,參考實施例1,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所述牽引器包括向上絲杠牽引器7.3和向后絲杠牽引器7.4,頜部束罩5.1和枕部束罩5.2通過日字扣、連接環(huán)和向上絲杠牽引器7.3連接于支架I,頜部束罩5.1通過向后絲杠牽引器7.4連接于支架I,頜部束罩5.1和枕部束罩5.2通過日字扣調(diào)節(jié)連接長度,也就是調(diào)節(jié)人體頭部俯仰角度,調(diào)整向上絲杠牽引器7.3和向后絲杠牽引器7.4,獲得需要的牽引方向和牽引力大小,本實施例用絲杠牽引器替換了實施例I中的牽引帶。
[0104]實施例16,牽引器實施例,可拆分頸托,參考圖22,參考實施例14,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可拆分頸托5.6,所述可拆分頸托5.6包括硬性材料的可拆分頸部架和柔彈性材料的襯墊,可拆分頸托5.6通過向上閘線牽引器7.1和向后閘線牽引器7.2連接于支架I。
[0105]實施例17,凳子類實施例,參考圖29,參考實施例13,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凳子8、支架1、頭部束縛裝置、牽引帶或牽引器,本實施例為去掉實施例13中的背部墊、肩托和肩部束帶,支架I的下端連接于凳子8。
[0106]實施例18,凳子類實施例,參考圖30,參考實施例17,如實施例17所述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還包括背部墊1.5、滑套1.6、緊定螺釘1.7、肩部束帶4和腰部束帶2,滑套1.6連接于背部墊1.5,滑套1.6套接于支架1,滑套1.6上有緊定螺釘1.7,背部墊1.5上連接肩部束帶4。背部墊1.5及肩部束帶4可沿支架I上下移動,由緊定螺釘1.7鎖定,腰部束帶將人體腰部和支架I束在一起。
[0107]實施例19,支撐類實施例,參考圖31、圖32、圖33,參考實施例1、2,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肩架11、支撐器、頭托、背架14和腰部束帶2,背架14上部與肩架11連接,背架14下部連接腰部束帶2,所述頭托為前拆分頭托,包括枕枕托13.1.1、底架13.1.2、頜托13.1.5、導(dǎo)板13.1.6、棘爪13.1.7,枕托13.1.1固定連接于底架13.1.2,底架13.1.2上有導(dǎo)槽13.1.3,導(dǎo)槽13.1.3加工有棘齒13.1.4,頜托13.1.5固接于導(dǎo)板13.1.6,棘爪13.1.7鉸接于導(dǎo)板13.1.6,導(dǎo)板13.1.6插入導(dǎo)槽13.1.3中,棘爪13.1.7與棘齒13.1.4嚙合止退;所述支撐器包括前支撐器12.1和后支撐器12.2,在底架13.1.2上開有長形孔13.1.2.1,前支撐器12.1上端通過位移鎖定螺釘12.1.1與長形孔13.1.2.1鉸接,位移鎖定螺釘12.1.1鎖定位置,后支撐器12.2上端與底架13.1.2鉸接,支撐器12.1和后支撐器
12.2下端分別與肩架11鉸接;肩架11后端與背架14上端固定連接,腰部束帶2連接于支架14下端,使用時將肩架11由后向前搭在人體兩肩,束緊腰部束帶2,導(dǎo)板13.1.6插入導(dǎo)槽13.1.3中,調(diào)整枕托13.1.1使之與人體枕部貼合,調(diào)整頜托13.1.5使之與人體頜部貼合,棘爪13.1.7與棘齒13.1.4嚙合,調(diào)整前支撐器12.1上端于長形孔13.1.2.1的位置,獲得需要的支撐角度,鎖定位移鎖定螺釘12.1.1,調(diào)整前支撐器12.1和后支撐器12.2獲得所需牽引力度和頭部俯仰角度,棘爪13.1.7因自重自動嚙合,打開棘爪13.1.7可解除嚙入口 ο
[0108]實施例20,支撐類實施例,參考圖36、圖37,參考實施例1、2、19,所述頭托為前后拆分頭托,包括枕托13.2.1、枕托導(dǎo)板13.2.2、枕托棘爪13.2.3、底架13.2.4、頜托棘爪13.2.6、頜托導(dǎo)板13.2.7、頜托13.2.8,枕托13.2.1固定連接于枕托導(dǎo)板13.2.2,枕托棘爪13.2.3鉸接于枕托導(dǎo)板13.2.2,頜托13.2.8固定連接于頜托導(dǎo)板13.2.7,頜托棘爪
13.2.6鉸接于頜托導(dǎo)板13.2.7,底架13.2.4上有導(dǎo)槽13.2.9,導(dǎo)槽13.2.9加工有前棘齒13.2.5和后棘齒13.2.10 ;頜托導(dǎo)板13.2.7由前向后插入導(dǎo)槽13.2.9,頜托棘爪13.2.6與前棘齒13.2.5嚙合止退,枕托導(dǎo)板13.2.2由后向前插入導(dǎo)槽13.2.9,枕托棘爪13.2.3與后棘齒13.2.10嚙合止退;所述支撐器包括前支撐器12.1,后支撐器12.2和輔助支撐器12.3,前支撐器12.1上端與底架13.2.4鉸接,后支撐器12.2上端與底架13.2.4鉸接,支撐器12.1和后支撐器12.2下端分別與肩架11鉸接,輔助支撐器12.3上端與前支撐器
12.1鉸接,輔助支撐器12.3下端與底架13.2.4鉸接;肩架11后端與背架14上端固定連接,腰部束帶2連接于支架14下端,肩部束帶4連接肩架11前端和肩架11后端;使用時先將枕托導(dǎo)板13.2.2由后向前插入導(dǎo)槽13.2.9,然后將肩架11由后向前搭在人體兩肩,束緊肩部束帶4,束緊腰部束帶2,再將頜托導(dǎo)板13.2.7由前向后插入導(dǎo)槽13.2.9,通過輔助支撐器12.3調(diào)整前支撐器12.1角度至所需,后支撐器12.2的角度隨之變化,移動頜托導(dǎo)板
13.2.7使頜托13.2.8與人體頜部貼合,頜托棘爪13.2.6與棘齒13.2.5嚙合,同樣調(diào)整枕托13.2.1與人體枕部貼合;調(diào)整前支撐器12.1和后支撐器12.2獲得所需牽引力度和頭部俯仰角度。
[0109]實施例21,肩架類實施例,參考圖39、圖40,參考實施例19,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肩架11、支撐器、頭托、肩架11連接支撐器,支撐器連接頭托,本實施例由實施例19去掉背架14實現(xiàn)。
[0110]實施例22,肩架類實施例,參考圖41,參考實施例20,本實施例由實施例20去掉背架14實現(xiàn)。
[0111]實施例23,肩架類實施例,開口向后肩架,底架開口向后頭托,參考圖42、圖43、圖44、圖45、圖46,所述底架開口向后肩托,包括枕托13.3.1、枕托導(dǎo)板13.3.2、枕托棘爪
13.3.3、底架13.3.4、頜托棘爪13.3.6、頜托導(dǎo)板13.3.7、頜托13.3.8,枕托13.3.1固定連接于枕托導(dǎo)板13.3.2,枕托棘爪13.3.3鉸接于枕托導(dǎo)板13.3.2,頜托13.3.8固定連接于頜托導(dǎo)板13.3.7,頜托棘爪13.3.6鉸接于頜托導(dǎo)板13.3.7,底架13.3.4上有導(dǎo)槽13.3.9,導(dǎo)槽13.3.9加工有前棘齒13.3.5和后棘齒13.3.10 ;頜托導(dǎo)板13.3.7由前向后插入導(dǎo)槽
13.3.9,頜托棘爪13.3.6與前棘齒13.3.5嚙合止退,枕托導(dǎo)板13.3.2由后向前插入導(dǎo)槽
13.3.9,枕托棘爪13.3.3與后棘齒13.3.10嚙合止退;所述支撐器包括前支撐器12.1,后支撐器12.2和輔助支撐器12.3,前支撐器12.1上端與底架13.3.4鉸接,后支撐器12.2上端與底架13.3.4鉸接,支撐器12.1和后支撐器12.2下端分別與肩架11.1鉸接,輔助支撐器12.3上端與前支撐器12.1鉸接,輔助支撐器12.3下端與底架13.3.4鉸接,肩部束帶4連接肩架11.1前端和肩架11.1后端;使用時將肩架11.1由前向后搭在人體兩肩,束緊肩部束帶4,枕托導(dǎo)板13.3.2由后向前插入導(dǎo)槽13.3.9,頜托導(dǎo)板13.3.7由前向后插入導(dǎo)槽13.3.9,通過輔助支撐器12.3調(diào)整前支撐器12.1角度至所需,后支撐器12.2的角度隨之變化,移動頜托導(dǎo)板13.3.7使頜托13.3.8與人體頜部貼合,頜托棘爪13.3.6與棘齒
13.3.5嚙合,同樣調(diào)整枕托13.3.1與人體枕部貼合;調(diào)整前支撐器12.1和后支撐器12.2獲得所需牽引力度和頭部俯仰角度。
[0112]實施例24,背背佳類實施例,參考圖49。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主體為背背佳8.1,在背背佳8.1的兩肩帶上分別縫合有一段頸部帶8.2,兩段頸部帶8.2中間通過粘扣8.3連接;使用時先將背背佳8.1穿戴好,然后將頸部帶8.2繞住脖頸,適度拉緊后通過粘扣粘接。
【主權(quán)項】
1.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包括支架(I ),腰部束帶(2),支架(I)下部連接腰部束帶(2),或者支架(I)中部兩側(cè)還連接有肩托(3),或者支架(I)中部兩側(cè)還連接有肩部束帶(4),其特征為還包括頭部束縛裝置和牽引帶,頭部束縛裝置通過牽引帶連接于支架(I)上部。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其特征為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所述牽引帶包括向上牽引帶(6.1)、向后牽引帶(6.2)和連接帶(6.6 ),連接帶(6.6)連接枕部束罩(5.2)和頜部束罩(5.1),頜部束罩(5.1)和枕部束罩(5.2)共同通過向上牽引帶(6.1)與支架(I)連接,頜部束罩(5.1)通過向后牽引帶(6.2)與支架(I)連接。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其特征為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面部束罩(5.3),所述牽引帶包括上向后牽引帶(6.3)和下向后牽引帶(6.4),面部束罩(5.3)上部通過上向后牽引帶(6.3)與支架(I)連接,面部束罩(5.3)下部通過下向后牽引帶(6.4)與支架(I)連接。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其特征為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頸部束罩(5.6),枕部束罩(5.2),所述牽引帶包括向上牽引帶(6.1),向后牽引帶(6.2),頜部頸部束罩(5.6)和枕部束罩(5.2)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向上牽引帶(6.1),向上牽引帶(6.1)與支架(I)連接,頜部頸部束罩(5.6)還通過向后牽引帶(6.2)與支架(I)連接。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其特征為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頸部束罩(5.7),所述牽引帶為向后牽引帶(6.2),頸部束罩(5.7)通過向后牽引帶(6.2)與支架(I)連接。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其特征為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所述牽引帶為向上牽引帶(6.1),頜部束罩(5.1)和枕部束罩(5.2)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向上牽引帶(6.1),向上牽引帶(6.1)與支架(I)連接。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其特征為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額部束罩(5.4),所述牽引帶為全向牽引帶(6.6),頜部束罩(5.1)、枕部束罩(5.2)和額部束罩(5.4)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全向牽引帶(6.6),全向牽引帶(6.6)與支架(I)連接。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其特征為所述頭部束縛裝置包括頜部束罩(5.1)、額部束罩(5.4),所述牽引帶為向后牽引帶(6.2),頜部束罩(5.1)和額部束罩(5.4)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向后牽引帶(6.2),向后牽引帶(6.2)與支架(I)連接。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8之一所述的一種美頸美背訓(xùn)練器,其特征為所述頭部束縛裝置為可調(diào)節(jié)面罩,包括頜部架(5.5.1)、頜部墊(5.5.2)、調(diào)節(jié)桿(5.5.3)、額部架(5.5.4)、額部墊(5.5.5),頜部架(5.5.1)通過調(diào)節(jié)桿(5.5.3)連接額部架(5.5.4),頜部架(5.5.1)上有柔彈性材料的頜部墊(5.5.2),額部架(5.5.4)上有柔彈性材料的額部墊(5.5.5),頜部架(5.5.1)與額部架(5.5.4)分別連接牽引帶,或者頜部架(5.5.1)與額部架(5.5.4)分別通過日字扣和連接環(huán)連接到同一牽弓I帶。
【文檔編號】A61F5/042GK105982771SQ201510078066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4日
【發(fā)明人】崔成群
【申請人】崔成群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临洮县| 武邑县| 宁都县| 新邵县| 陇南市| 河间市| 海林市| 疏勒县| 佛坪县| 民权县| 商河县| 武山县| 罗定市| 清原| 花垣县| 沈阳市| 申扎县| 贵南县| 武功县| 萍乡市| 珠海市| 旌德县| 鹤庆县| 绩溪县| 宝丰县| 鄂温| 正镶白旗| 江门市| 乐清市| 徐闻县| 县级市| 板桥市| 乐平市| 苗栗县| 义乌市| 凤冈县| 西充县| 郁南县| 增城市| 定南县|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