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嘔吐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治療嘔吐的中藥制劑,屬于中醫(yī)藥技術領域。該中藥制劑的原料組成為:蘆根、生姜、白芍、紫蘇葉、陳皮、豬苓、澤瀉、白術、桂枝、枳殼、石斛、海螵蛸、綠豆、蒲公英、蜂蜜、甘草。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該中藥制劑在治療嘔吐方面具有見效快、療效好、治愈率高、不易復發(fā)等十分顯著的技術優(yōu)勢,此外,該制劑工藝簡便易行、制劑藥效穩(wěn)定、易于進行工業(yè)轉(zhuǎn)化應用等也是本發(fā)明突出的技術優(yōu)勢。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嘔吐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治療嘔吐的中藥制劑,屬于中醫(y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臨床以有物 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干嘔,臨床嘔與吐常同時發(fā)生,故合稱為嘔吐。 嘔吐可以出現(xiàn)于多種疾病之中,如西醫(yī)學的神經(jīng)性嘔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嘔吐、胃黏膜脫 垂癥、幽門痙攣、幽門梗阻、賁門痙攣、十二指腸壅積癥等。其他如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 膽囊炎、尿毒癥、心源性嘔吐、顱腦疾病表現(xiàn)以嘔吐為癥狀時,亦可參照本節(jié)辯證論治,同時 結(jié)合辨病處理。
[0003] 1、外邪犯胃 感受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或穢濁之氣,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隨逆氣上出, 發(fā)生嘔吐。由于季節(jié)不同,感受的病邪亦會不同,但一般以寒邪居多。
[0004] 2、飲食不節(jié) 飲食過量,暴飲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甘肥及不潔食物,皆可傷胃滯脾,易引起食 滯不化,胃氣不降,上逆而為嘔吐。
[0005] 3、情志失調(diào) 惱怒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胃氣上逆;憂思傷脾,脾失健運,食難運化,胃失和降, 均可發(fā)生嘔吐。
[0006] 4、病后體虛 脾胃素虛,或病后體弱,勞倦過度,耗傷中氣,胃虛不能盛受水谷,脾虛不能化生精微, 食滯胃中,上逆成嘔。
[0007] 本病應首辨虛實。實證多由感受外邪、飲食停滯所致,發(fā)病較急,病程較短,嘔吐量 多,嘔吐物多有酸臭味。虛證多屬內(nèi)傷,有氣虛、陰虛之別。嘔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 怠乏力,脈弱無力等癥。嘔吐以和胃降逆為治療原則。偏于邪實者,治宜祛邪為主,分別采用 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偏于正虛者,治宜扶正為主,分別采用健運脾胃、益氣養(yǎng)陰等 法。虛實兼夾者,當審其標本緩急之主次而治之。主要辨證分型治療如下: 1、外邪犯胃 癥狀:突然嘔吐,胸脘滿悶,發(fā)熱惡寒,頭身疼痛,舌苔白膩,脈濡緩。治法:疏邪解表,化 濁和中。
[0008] 2、食滯內(nèi)停 癥狀:嘔吐酸腐,脘腹脹滿,噯氣厭食,大便或溏或結(jié),舌苔厚膩,脈滑實。治法:消食化 滯,和胃降逆。
[0009] 3、痰飲內(nèi)阻 癥狀:嘔吐清水痰涎,脘悶不食,頭眩心、悸,舌苔白膩,脈滑。治法:溫中化飲,和胃降逆。
[0010] 4、肝氣犯胃 癥狀:嘔吐吞酸,噯氣頻繁,胸脅脹痛,舌質(zhì)紅,苔薄膩,脈弦。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降 逆。
[0011] 5、脾胃氣虛 癥狀:食欲不振,食入難化,惡心嘔吐,脘部痞悶,大便不暢,舌苔白滑,脈象虛弦。治法: 健脾益氣,和胃降逆。
[0012] 6、脾胃陽虛 癥狀:飲食稍多即吐,時作時止,面白,倦怠乏力,喜暖惡寒,四肢不溫,口干而不欲飲, 大便溏薄,舌質(zhì)淡,脈濡弱。治法: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0013] 7、胃陰不足 癥狀:嘔吐反復發(fā)作,或時作干嘔,似饑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脈象細數(shù)。治 法:滋養(yǎng)胃陰,降逆止嘔。
【發(fā)明內(nèi)容】
[0014]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發(fā)明一種治療嘔吐的中藥制劑。為解決上述技術問 題,發(fā)明人依據(jù)自身豐富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努力研究現(xiàn)代中藥制劑技術,結(jié)合現(xiàn)代人患嘔吐 病的特點,重新配伍藥材,獲得一個經(jīng)過臨床實踐驗證的中藥組方和一套制備方法,由此制 得的中藥成品制劑對嘔吐具有十分顯著的療效,該中藥制劑的中藥組方以重量份表示為: 蘆根12-38份、生姜10-40份、白芍6-17份、紫蘇葉7-28份、陳皮7-22份、豬苓6-18份、澤 瀉4-12份、白術7-22份、桂枝6-19份、枳殼7-18份、石斛4-14份、海螵蛸8-25份、綠豆11-34 份、蒲公英8-26份、蜂蜜10-32份、甘草5-13份。
[0015]在發(fā)明過程中優(yōu)選出來的具有較佳療效的組方配比為(以重量份計): 配比1:蘆根25份、生姜30份、白芍11份、紫蘇葉17份、陳皮14份、豬苓12份、澤瀉8份、白 術14份、桂枝13份、枳殼13份、石斛9份、海螵蛸16份、綠豆22份、蒲公英16份、蜂蜜20份、甘草 9份。
[0016] 配比2:蘆根27份、生姜34份、白芍10份、紫蘇葉16份、陳皮15份、豬苓13份、澤瀉9 份、白術16份、桂枝15份、枳殼12份、石斛8份、海螵蛸18份、綠豆22份、蒲公英15份、蜂蜜21 份、甘草10份。
[0017]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制備治療嘔吐的中藥制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按中藥組方分別稱取各味藥材,分別粉碎,備用; (2) 將枳殼、海螵蛸、甘草分別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研磨,過70-160目 篩,混合得細粉,備用; (3) 將生姜粉碎榨汁,過濾,得濾液,備用; (4) 將蘆根、白芍、紫蘇葉、陳皮、豬苓、澤瀉、白術、桂枝、石斛、綠豆、蒲公英,加入初始 藥材4-16倍重量的蒸餾水,浸泡4-24小時,回流煎煮1-6小時,過濾,再加入初始重量4-12倍 重量的蒸餾水,回流煎煮1-5小時,過濾并保留濾渣,合并濾液,濃縮至55°C相對密度為 1.22-1.26的濃縮液備用; (5) 將步驟(4)的濾渣加4-14倍重量的濃度60-8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6小時, 過濾,合并濾液,減壓蒸餾除去乙醇,并濃縮至55 °C相對密度為1.22-1.26的濃縮液備用; (6) 將蜂蜜、姜汁與步驟(4)和(5)所得的濃縮液合并,并將步驟(3)所得細粉加入,混合 均勻,繼續(xù)濃縮至55 °C相對密度為1.44-1.48的中藥稠膏,備用; (7)將步驟(6)的中藥稠膏添加適當?shù)妮o料,利用現(xiàn)代通用的中藥制劑技術制成臨床所 需要的成品制劑。
[0018] 進一步的,所述中藥制劑為湯劑、顆粒劑、丸劑(含濃縮丸、水丸、蜜丸、蠟丸)、散 劑、膏劑、酒劑、丹劑、片劑、膠囊劑(含軟膠囊)、糖漿劑、沖劑、油劑、酊劑、噴劑等劑型。
[0019]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原料為多種中藥材,這些中藥材的性質(zhì)特點為: 蘆根:本品為禾本科植物蘆葦?shù)男迈r或干燥根莖。味甘,性寒;歸肺、胃經(jīng);清熱生津,除 煩,止嘔,利尿。
[0020] 生姜:本品為姜科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味辛、性熱;歸脾、胃、腎、心、肺經(jīng);干姜溫中 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
[0021] 白芍:本品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jīng);平肝止痛, 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斂陰止汗。
[0022] 紫蘇葉: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干燥葉(或帶嫩枝)。味辛,性溫;歸肺、脾經(jīng);解 表散寒,行氣和胃。
[0023] 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jīng);理氣 健脾,燥濕化痰。
[0024] 豬苓: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歸腎、膀胱經(jīng);利水滲 濕。
[0025] 澤瀉:本品為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干燥塊莖。味甘,性寒;歸腎、膀胱經(jīng);利小便,清濕 熱。
[0026] 白術: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的干燥根莖。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益氣,燥 濕利水,止汗,安胎。
[0027] 桂枝: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溫;歸心、肺、膀胱經(jīng);發(fā)汗解 肌,溫通經(jīng)脈,助陽化氣,平?jīng)_降氣。
[0028] 枳殼: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味苦、辛、酸,性 溫;歸脾、胃經(jīng);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0029] 石斛:蘭科植物金釵石斛的莖。性寒,味甘、淡、微咸;滋陰清熱,生津止渴。
[0030] 海螵蛸:本品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或金烏賊的干燥內(nèi)殼。味咸、澀,性溫;歸脾、 腎經(jīng);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斂瘡。
[0031 ]綠豆:味甘;性寒;入心、胃經(jīng);清熱,消暑,利水,解毒。主暑熱煩渴,感冒發(fā)熱,霍亂 吐瀉,痰熱哮喘,頭痛目赤,口舌生瘡,水腫尿少,瘡瘍癰腫,風疹丹毒,藥物及食物中毒。用 于暑熱煩渴,瘡毒痛腫等癥。
[0032]蒲公英:本品為菊科植物蒲公英、堿地蒲公英或同屬數(shù)種植物的干燥全草。味苦、 甘,性寒;歸肝、胃經(jīng);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通淋。
[0033]蜂蜜:蜂蜜是蜜蜂從開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釀制的蜜。味甘,性平; 入脾,胃,肺,大腸經(jīng);調(diào)補脾胃,緩急止痛,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潤膚生肌,解毒。
[0034] 甘草: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歸心、肺、 脾、胃經(jīng);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
[0035]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中藥組方的方解: 該組方是以蘆根、綠豆、生姜、蜂蜜為君藥,除煩止嘔、利水解毒、溫中散寒、調(diào)補脾胃; 以紫蘇葉、海螵蛸、蒲公英、白術為臣藥,行氣和胃、制酸斂瘡、清熱解毒、健脾益氣;以陳皮、 桂枝、枳殼、豬苓為佐藥,理氣健脾、平?jīng)_降氣、理氣寬中、利水滲濕;以白芍、澤瀉、石斛為使 藥,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清濕利水、生津止渴;以甘草調(diào)和君臣佐使諸藥性,使諸藥配合,協(xié)同作用,相 輔相成,從而達到除煩止嘔、利水解毒、溫中散寒、調(diào)補脾胃、理氣健脾、平?jīng)_降氣、理氣寬 中、利水滲濕等功效,對各種嘔吐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具體療效可見本發(fā)明后續(xù)的臨床試 驗數(shù)據(jù)。
[0036]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在治療嘔吐方面具有見效快、療效好、治愈率 高、不易復發(fā)等十分顯著的技術優(yōu)勢,此外,其制劑工藝簡便易行、制劑藥效穩(wěn)定、易于進行 工業(yè)轉(zhuǎn)化應用等也是本發(fā)明突出的技術優(yōu)勢。
【具體實施方式】 [0037] 實施例1 為了進一步驗證本發(fā)明制劑工藝的可行性,并為后續(xù)的相關實驗提供藥品,發(fā)明人選 取有代表性的中藥組方配比,使用優(yōu)化的工藝參數(shù)進行了中藥膠囊劑的實踐生產(chǎn),這幾組 有代表性的組方配比分別為組方范圍的邊界值、組方范圍內(nèi)的任意值和兩組優(yōu)選組方配 比,分別編號為A、B、C、D、E。各組方原料配比值如表1所示。
[0038] 表1各組方原料配比表
(1) 按表1所示組方配比分別稱取各味藥材,分別粉碎,備用; (2) 將枳殼、海螵蛸、甘草分別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研磨,過130目篩, 混合得細粉,備用; (3) 將生姜粉碎榨汁,過濾,得濾液,備用; (4) 將蘆根、白芍、紫蘇葉、陳皮、豬苓、澤瀉、白術、桂枝、石斛、綠豆、蒲公英,加入初始 藥材13倍重量的蒸餾水,浸泡8小時,回流煎煮3小時,過濾,再加入初始重量9倍重量的蒸餾 水,回流煎煮2小時,過濾并保留濾渣,合并濾液,濃縮至55°C相對密度為1.22-1.26的濃縮 液備用; (5) 將步驟(4)的濾渣加9倍重量的濃度7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時,過濾,合 并濾液,減壓蒸餾除去乙醇,并濃縮至55 °C相對密度為1.22-1.26的濃縮液備用; (6) 將蜂蜜、姜汁與步驟(4)和(5)所得的濃縮液合并,并將步驟(3)所得細粉加入,混合 均勻,繼續(xù)濃縮至55 °C相對密度為1.44-1.48的中藥稠膏,備用; (7) 將步驟(6)的中藥稠膏添加適當?shù)妮o料,利用現(xiàn)代通用的中藥制劑技術制成膠囊 劑,規(guī)格為:. 95g生藥/粒膠囊。
[0039] 實施例2 為了驗證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安全性,發(fā)明人進行了動物毒性試驗。
[0040]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毒性試驗 (一)急性毒性試驗 1、受試藥品: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制造的編號A-E的膠囊劑,破除膠囊殼,加純化水調(diào)制成 所需濃度稀糊,備用。
[0041 ] 2、試驗動物:普通級NIH小鼠,體重26g ± 5g,雌雄各半,雌性小鼠均無孕。上海妙迪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42] 3、給小鼠灌胃本發(fā)明中藥膠囊劑,當灌胃劑量達到815.2g生藥/kg劑量時,給藥后 小鼠出現(xiàn)輕微活動減少,2小時左右恢復正常,給藥后連續(xù)觀察7天,無一動物死亡,其全身 狀況、飲食、攝水、小便和體重增長均正常。
[0043] 4、試驗結(jié)果表明:小鼠灌胃本發(fā)明膠囊劑的最大給藥量為815.2g生藥/kg/d(LD50 >815.2g生藥/kg)。本發(fā)明的中藥每日臨床用藥總量為0.19g生藥/kg/d;按體重計,小鼠灌 胃本發(fā)明膠囊劑的耐受量為臨床病人的4290.5倍。提示該藥急性毒性極低,臨床用藥安全。 [0044](二)長期毒性試驗 1、試驗目的:觀察試驗動物在長期食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后的毒性反應,評估本發(fā)明中 藥制劑的基本安全性。
[0045] 2、試驗材料: (1)動物:選用成年健康SD大鼠180只,初始體重227 ± 14g,雌雄各半,雌性大鼠均無孕。
[0046] (2)藥物: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制造的編號為A-E的膠囊劑,破除膠囊殼,加純化水調(diào) 制成所需濃度的稀糊,備用。單位體重給藥量按臨床用藥量的20倍計算(臨床用藥量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給藥量為3.8g生藥/kg/d。
[0047] 3、試驗方法: (1)將180只SD大鼠分成6組,每組30只,雌雄各半。試驗動物雌雄分籠飼養(yǎng),每籠5只,定 量喂食(每籠1350-1550g/周),基礎飼料為實驗鼠全價顆粒飼料,自由飲水。實驗溫度(22土 2)°C,濕度60%-80%。自然光照明暗周期。SD大鼠購入后,在本實驗室飼養(yǎng)條件下適應2周, 觀察一般行為表現(xiàn)。試驗前測量動物攝食量,選出合格的大鼠。
[0048] (2)給藥方法 用實施例1所制膠囊劑調(diào)制的稀糊,分別對其中5組SD大鼠灌胃給藥,每日2次,每次體 積為0.2ml/10g體重,連續(xù)給藥26周。剩余一組為對照組,按同樣方法灌胃生理鹽水。試驗動 物每周稱體重1次,根據(jù)體重變化調(diào)整給藥量。在第13周給藥后24h,每組處死10只,雌雄各 半,觀察并檢測各項指標;余下的繼續(xù)給藥觀察至26周,最后1次給藥后24h,每組再處死10 只,雌雄各半,觀察并檢測各項指標;余下的10只進行8周恢復期觀察。
[0049] (3)檢測項目及時間 一般檢查:每天觀察動物的一般狀況,如精神狀態(tài)、動態(tài)反應,行為活動,飲食量的變 化,排便情況,眼睛及孔道分泌物,毛色,清潔度等。體重變化情況及攝食量每周測定1次。 [0050]血液學檢查:給藥后第13、26周及停藥恢復期末(第34周)分別檢測下列指標:紅細 胞壓積(HCT)、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含量(HGB)、白細胞計數(shù)(WBC)、淋巴細胞相對計 數(shù)(LY)、血小板計數(shù)(PLT)、中性粒細胞相對計數(shù)(NE)、單核細胞相對計數(shù)(Mon)和凝血時間 (CT)〇
[0051]血液生化指標檢查:給藥后第13、26周及停藥恢復期末(第34周)分別檢測下列指 標: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堿性磷酸酶(AST)、門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總膽紅素(TB)、白蛋白 (ALB)、總蛋白質(zhì)(TP)、血糖(GLU)、尿素氮(BUN)、總膽固醇(TC)、肌酐(Crea)、尿酸(UA)、血 鈉(Na+)、血鉀(K+)、血鈣(Ca+)以及fe-微球蛋白。
[0052]尿生化學和尿液常規(guī)檢查:給藥后第13、26周及停藥恢復期末(第34周)各測1次。 動物代謝籠單籠飼養(yǎng)收取24h尿,試驗前禁食過夜,檢測尿膽紅素(BIL)、葡萄糖(GLU)、酮體 (KET)、蛋白質(zhì)、PH值、尿膽原(UR0)、尿隱血(BL0)、亞硝酸鹽(NIT)、比重及白細胞(WBC);放 射免疫法定量測定尿fe-MG(腎小管功能障礙敏感指標)。
[0053]系統(tǒng)尸檢和病理組織學檢查:對各臟器進行肉眼檢查,將心臟、肝臟、肺臟、腎臟、 脾臟、腦、腎上腺、胸腺、甲狀腺、胰腺、子宮、卵巢、睪丸、前列腺等器官取出稱重,計算臟器 系數(shù)(臟器重量/體重)。對上述臟器及脊髓、胸腺、膀胱、骨髓(胸骨)、十二指腸、胃、回腸、胰 腺、腦垂體、視神經(jīng)、淋巴結(jié)、結(jié)腸和直腸等用光鏡進行組織學檢查。
[0054] 4、試驗結(jié)果: 一般觀察所有大鼠均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異常情況;血液學檢查、血液生化指標檢查、尿生 化學、尿液常規(guī)檢查、系統(tǒng)尸檢和病理組織學檢查,各項指標與對照組動物相比,均沒有明 顯的差異。因此,本發(fā)明中藥膠囊劑對SD大鼠是沒有任何毒性作用的,鑒于其為人服用量的 20倍比例,所以可以推測該膠囊劑供患者服用是安全的。
[0055] 實施例3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的臨床試驗 1、一般資料 本次臨床試驗的受試者來自某市第一、二人民醫(yī)院,共有336例患者自愿參與了本次臨 床試驗,年齡20-67歲,男150例,女186例,將所有患者按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等因素平 均分成3個組,分別為對照組,試驗組(D、E組),每組112例。
[0056] 2、試驗藥品 對照藥:藿香正氣水,國藥準字Z11020377,北京同仁堂科技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藥廠。 [0057]試驗藥: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生產(chǎn)的編號為D和E的膠囊劑,規(guī)格為:0.95g生藥/粒膠 囊。
[0058] 3、試驗方法 對照組口服對照藥,每日2次,每次1支,連服5天;試驗D、E組分別口服編號為D和E的膠 囊劑,每日3次,每次4粒,連服5天;停藥兩周后,對所有治愈者進行跟蹤回訪,記錄復發(fā)病 例,試驗全部結(jié)束以后,對試驗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0059] 4、評判標準 治愈:嘔吐的所有相關癥狀全部消失,患者完全恢復正常; 有效:嘔吐的部分癥狀消失或者明顯減輕; 無效:嘔吐的癥狀沒有明顯變化甚至更加嚴重; 復發(fā):在治愈停藥后兩周內(nèi)重新患上原有病癥。
[0060] 5、試驗全部結(jié)束以后,將試驗結(jié)果統(tǒng)計分析如表2所示。
[0061]表2試驗結(jié)果統(tǒng)計分析表
6、結(jié)論 表2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D組和E組平均治愈率為73.2%,比對照組高2.16倍;D組和 E組的平均總有效率為93.3%,比對照組高21.9個百分點;而對照組的復發(fā)率比D組和E組的 平均復發(fā)率(3.1%)高12.7倍。因此,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在治療嘔吐方面具有 十分顯著的技術優(yōu)勢,在該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和科研成果,所以本發(fā)明的創(chuàng)造性 是不應被忽視的。
【主權項】
1. 一種治療嘔吐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的原料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 藥材組成的:蘆根12-38份、生姜10-40份、白芍6-17份、紫蘇葉7-28份、陳皮7-22份、豬苓6-18份、澤瀉4-12份、白術7-22份、桂枝6-19份、枳殼7-18份、石斛4-14份、海螵蛸8-25份、綠豆 11 -34份、蒲公英8-26份、蜂蜜10-32份、甘草5-13份。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嘔吐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的原料是由 如下重量份的中藥材組成的:蘆根25份、生姜30份、白芍11份、紫蘇葉17份、陳皮14份、豬苓 12份、澤瀉8份、白術14份、桂枝13份、枳殼13份、石斛9份、海螵蛸16份、綠豆22份、蒲公英16 份、蜂蜜20份、甘草9份。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嘔吐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的制備 方法為以下步驟: (1) 按中藥組方分別稱取各味藥材,分別粉碎,備用; (2) 將枳殼、海螵蛸、甘草分別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研磨,過70-160目 篩,混合得細粉,備用; (3 )將生姜粉碎榨汁,過濾,得濾液,備用; ⑷將蘆根、白芍、紫蘇葉、陳皮、豬苓、澤瀉、白術、桂枝、石斛、綠豆、蒲公英,加入初始 藥材4-16倍重量的蒸餾水,浸泡4-24小時,回流煎煮1-6小時,過濾,再加入初始重量4-12倍 重量的蒸餾水,回流煎煮1-5小時,過濾并保留濾渣,合并濾液,濃縮至55°C相對密度為 1.22-1.26的濃縮液備用; (5) 將步驟(4)的濾渣加4-14倍重量的濃度60-8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6小時, 過濾,合并濾液,減壓蒸餾除去乙醇,并濃縮至55 °C相對密度為1.22-1.26的濃縮液備用; (6) 將蜂蜜、姜汁與步驟(4)和(5)所得的濃縮液合并,并將步驟(3)所得細粉加入,混合 均勻,繼續(xù)濃縮至55 °C相對密度為1.44-1.48的中藥稠膏,備用; (7) 將步驟(6)的中藥稠膏添加適當?shù)妮o料,利用現(xiàn)代通用的中藥制劑技術制成臨床所 需要的成品制劑。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嘔吐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為湯劑、 顆粒劑、丸劑、散劑、膏劑、酒劑、丹劑、片劑、膠囊劑、糖衆(zhòng)劑、沖劑、油劑、羾劑或噴劑。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5853966SQ201610271419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8日
【發(fā)明人】劉學鍵
【申請人】煙臺市藍洋之草醫(y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