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按摩背心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按摩背心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醫(yī)學理療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的按摩背心。
[0003]
【背景技術】
[0004]按摩是以中醫(yī)的臟腑、經(jīng)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并結合西醫(y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用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jié)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中醫(yī)上多利用“開璇鞏”、“推膻中”等推拿手法來很好的治療咳嗽,且推、擦背部兩側的膀胱經(jīng)能疏通經(jīng)絡,調節(jié)臟腑功能,但是,當患者多時,推拿醫(yī)生精力有限,往往會感到疲憊,并且采用人工推拿按摩,兩種推拿方式不能同時進行,效率低,并且患者不能在家中治療。
[0005]
【發(fā)明內容】
[0006]為了解決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按摩背心,包括相互連接的前半部和后半部,
所述前半部包括背心面層A、柔性膜A以及設置在所述背心面層A內部的前胸按摩裝置,所述前胸按摩裝置包括導軌A、運動裝置A以及按摩裝置A,所述運動裝置A設置在所述導軌A上,所述運動裝置A包括車體A以及設置在所述車體A內的驅動裝置A,所述按摩裝置A設置在所述運動裝置A上,所述按摩裝置A包括電機A和設置在所述電機A輸出軸上按摩頭A,所述背心面層A為腔體,所述背心面層A內部一側設置有所述柔性膜A,另一側設置有所述前胸按摩裝置,所述按摩頭A與所述柔性膜A接觸;
所述后半部包括背心面層B、柔性膜B以及設置在所述背心面層B內部的后背按摩裝置,所述后背按摩裝置包括導軌B、運動裝置B以及按摩裝置B,所述運動裝置B設置在所述導軌B上,所述運動裝置B包括車體B以及設置在所述車體B內的驅動裝置B,所述按摩裝置B設置在所述運動裝置B上,所述按摩裝置B包括電機B和設置在所述電機B輸出軸上按摩頭B,所述背心面層B為腔體,所述背心面層B內部一側設置有所述柔性膜B,另一側設置有所述后背按摩裝置,所述按摩頭B與所述柔性膜B接觸。
[0007]所述驅動裝置B包括電機C,所述電機C上設置有帶輪A,所述車體B前軸設置有帶輪B,所述帶輪A與所述帶輪B上設置有同步帶A。
[0008]所述驅動裝置A包括電機D,所述電機D上設置有帶輪C,所述車體A前軸設置有帶輪D,所述帶輪C與所述帶輪D上設置有同步帶B。
[0009]所述導軌B和所述導軌A的橫截面為“凸”型。
[0010]所述前半部與所述后半部的上側設置有肩帶。
[0011]所述前半部與所述后半部的兩側設置有系帶。
[0012]所述按摩頭A與所述按摩頭B上設置有半圓形凸起。
[0013]所述背心面層A和所述背心面層B兩側設置有擋布。
[0014]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本發(fā)明是對上身的按摩,將上身按摩分成前胸部按摩和后背部按摩兩部分,其中,前胸部按摩的軌道按照人體胸廓的形式設計,在軌道上設計能運動的裝置,在運動裝置上設置按摩裝置,以此實現(xiàn)邊移動邊按摩的目的,其中,后背部的按摩軌道按照脊柱兩側對稱設計,也是在軌道上設置能運動的裝置,在運動裝置上設置按摩裝置,以此實現(xiàn)邊移動邊按摩的目的。
[0015]通過試驗,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體積小、實用性強,能在家中對身體進行按摩;本設置將按摩裝置設置在背心內,按摩裝置綜合了中醫(yī)推拿中“開璇鞏”、“推膻中”和“推、擦膀胱經(jīng)”等部分操作方式,能起到化痰止咳、疏經(jīng)通絡、調整臟腑功能的功效;采用本發(fā)明,開璇璣、推膻中的部分操作方式和推、擦背部兩側的膀胱經(jīng)等推拿手法可以同時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中醫(yī)推拿的勞動強度。
[0016]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去掉擋布后的前半部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前胸按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圖3的A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1]圖5為車體A內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為去掉擋布后的后半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7為后背按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8為圖7的B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5]圖9為車體B內的結構示意圖。
[0026]其中,附圖標記為:1、前半部;2、后半部;3、背心面層A;4、柔性膜A;5、前胸按摩裝置;6、導軌A; 7、運動裝置;8、按摩裝置A;9、車體A; 10、驅動裝置A; 11、電機A; 12、按摩頭A;
13、背心面層B; 14、柔性膜B; 15、后背按摩裝置;16、導軌B; 17、運動裝置B; 18、按摩裝置B;19、車體B; 20、驅動裝置B; 21、電機B; 22、按摩頭B; 23、電機C; 24、帶輪A; 25、帶輪B; 26、同步帶A; 27、電機D; 28、帶輪C; 29、帶輪D; 30、同步帶B; 31、肩帶;32、系帶;33、凸起;34、擋布。
[0027]
【具體實施方式】
[0028]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新型按摩背心,包括相互連接的前半部I和后半部2,
前半部I包括背心面層A3、柔性膜A4以及設置在背心面層A3內部的前胸按摩裝置5,前胸按摩裝置5包括導軌A6、運動裝置A7以及按摩裝置AS,運動裝置A7設置在導軌A6上,運動裝置A7包括車體A9以及設置在車體A9內的驅動裝置AlO,按摩裝置A8設置在運動裝置A7上,按摩裝置AS包括電機AU和設置在電機All輸出軸上按摩頭A12,背心面層A3為腔體,背心面層A3內部一側設置有柔性膜A4,另一側設置有前胸按摩裝置5,按摩頭Al 2與柔性膜A4接觸;后半部2包括背心面層B13、柔性膜B14以及設置在背心面層B13內部的后背按摩裝置15,后背按摩裝置15包括導軌B16、運動裝置B17以及按摩裝置B18,運動裝置B17設置在導軌B16上,運動裝置B17包括車體B19以及設置在車體B19內的驅動裝置B20,按摩裝置B18設置在運動裝置B17上,按摩裝置B18包括電機B21和設置在電機B21輸出軸上按摩頭B22,背心面層B13為腔體,背心面層B13內部一側設置有柔性膜B14,另一側設置有后背按摩裝置15,按摩頭B22與柔性膜B14接觸。
[0029]驅動裝置B20包括電機C23,電機C23上設置有帶輪A24,車體B19前軸設置有帶輪B25,帶輪A24與帶輪B25上設置有同步帶A26。
[0030]驅動裝置AlO包括電機D27,電機D27上設置有帶輪C28,車體A9前軸設置有帶輪D29,帶輪C28與帶輪D29上設置有同步帶B30。
[0031]導軌B16和導軌A6的橫截面為“凸”型。
[0032]前半部I與后半部2的上側設置有肩帶31。
[0033]前半部I與后半部2的兩側設置有系帶32。
[0034]按摩頭A12與按摩頭B22上設置有半圓形凸起33。
[0035]背心面層A3和背心面層BI 3兩側設置有擋布34。
[0036]本發(fā)明將按摩背心分成前半部和后半部,將前半部和后半部通過肩帶和兩側的系帶連接在一起,將前半部和后半部設置有柔性膜的一側靠近身體部位,套在身體上可以同時進行兩種按摩方式對身體進行按摩。
[0037]前半部的軌道按照胸廓的生理結構設置,運動裝置帶動按摩裝置在軌道上運動,再綜合了中醫(yī)推拿中開璇璣、推膻中等的部分操作方式,在患者胸前左右橫推,在胸骨上自胸骨柄至劍突上下直推,運動裝置在導軌上邊運動,邊采用按摩頭進行按摩。
[0038]將后半部的軌道按照脊柱的生理結構采用豎向的方式設置,運動裝置帶動按摩裝置在軌道上運動,綜合了推、擦背部膀胱經(jīng)等推拿手法,運動裝置沿背部膀胱經(jīng)、督脈上下往返操作,按摩裝置結合了揉、撥、推、擦穴位等手法的按摩方式。
[0039]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新型按摩背心,包括相互連接的前半部(I)和后半部(2),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半部(I)包括背心面層A(3)、柔性膜A(4)以及設置在所述背心面層A(3)內部的前胸按摩裝置(5),所述前胸按摩裝置(5)包括導軌A(6)、運動裝置A( 7)以及按摩裝置A(8),所述運動裝置A(7)設置在所述導軌A(6)上,所述運動裝置A(7)包括車體A(9)以及設置在所述車體A(9)內的驅動裝置A(1),所述按摩裝置A(S)設置在所述運動裝置A(7)上,所述按摩裝置A(S)包括電機A(Il)和設置在所述電機A(Il)輸出軸上按摩頭A(12),所述背心面層A(3)為腔體,所述背心面層A(3)內部一側設置有所述柔性膜A(4),另一側設置有所述前胸按摩裝置(5),所述按摩頭A(12)與所述柔性膜A(4)接觸; 所述后半部(2)包括背心面層B(13)、柔性膜B(14)以及設置在所述背心面層B(13)內部的后背按摩裝置(15),所述后背按摩裝置(15)包括導軌B(16)、運動裝置B(17)以及按摩裝置B( 18),所述運動裝置B( 17)設置在所述導軌B( 16)上,所述運動裝置B( 17)包括車體B( 19)以及設置在所述車體B(19)內的驅動裝置B(20),所述按摩裝置B(18)設置在所述運動裝置B(17)上,所述按摩裝置B( 18)包括電機B(21)和設置在所述電機B( 21)輸出軸上按摩頭B(22),所述背心面層B(13)為腔體,所述背心面層B(13)內部一側設置有所述柔性膜B(14),另一側設置有所述后背按摩裝置(15),所述按摩頭B(22)與所述柔性膜B(14)接觸。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按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B(20)包括電機C(23),所述電機C(23)上設置有帶輪A(24),所述車體B(19)前軸設置有帶輪B(25),所述帶輪A(24)與所述帶輪B(25)上設置有同步帶A(26)。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按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A(1)包括電機D(27),所述電機D(27)上設置有帶輪C(28),所述車體A(9)前軸設置有帶輪D(29),所述帶輪C(28)與所述帶輪D(29)上設置有同步帶B(30)。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新型按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B(16)和所述導軌A(6)的橫截面為“凸”型。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新型按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部(I)與所述后半部(2)的上側設置有肩帶(3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新型按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半部(I)與所述后半部(2)的兩側設置有系帶(32)。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新型按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頭A(12)與所述按摩頭B(22)上設置有半圓形凸起(33)。8.根據(jù)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新型按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面層A(3)和所述背心面層B( 13)兩側設置有擋布(34)。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按摩背心,屬于醫(yī)學理療的技術領域。其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按摩背心,包括相互連接的前半部和后半部。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fā)明體積小、實用性強,能在家中對身體進行按摩,本設置將按摩裝置設置在背心內,按摩裝置綜合了中醫(yī)推拿中“開璇璣”、“推膻中”和“推、擦膀胱經(jīng)”的部分操作方式,能起到化痰止咳、疏經(jīng)通絡、調整臟腑功能的功效;采用本發(fā)明,開璇璣、推膻中的部分操作方式和推、擦背部兩側的膀胱經(jīng)等推拿手法可以同時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中醫(yī)推拿的勞動強度。
【IPC分類】A61H7/00, A61H1/00, A61H39/04, A61H15/00
【公開號】CN105496723
【申請?zhí)枴緾N201610026121
【發(fā)明人】張銳, 韓燕
【申請人】張銳
【公開日】2016年4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