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肺燥干 咳,虛瘦咳嗽,津傷口渴,屯、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
[0021] 甘草【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脹果甘草的根及根莖。【性味】 甘,平?!練w經】脾,胃,心肺經?!竟δ苤髦巍恳鏆庋a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 和諸藥。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屯、惇氣短,腹痛便漉,四肢李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 腫痛,癡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
[0022] 濕熱型帶下病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帶下量多,色黃綠如脈,質黏稠,臭穢難聞,小腹 脹痛,或腰紙脹痛,煩熱頭昏,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色黃,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 數。本發(fā)明采用科學的配方及適宜的配比,配方中所采用的紅背葉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 毒,殺蟲止癢的功效;白帶草具有清熱利濕,安神,止血的功效;半把傘具有清熱利濕,理氣 通便的功效;辮子草根具有清熱利濕,止血,通絡的功效;馬簡子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殺蟲, 止血定痛的功效;小紅蘇具有發(fā)表解暑,化濕殺蟲的功效;白巧具有散風除濕,通資止痛, 消腫排脈的功效;篇蓄具有利尿通淋,殺蟲,止癢的功效;野扁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帶 的功效;西藏桃葉珊瑚果具有桂濕止帶的功效;斷線藤具有解毒,清熱利尿的功效;石黃連 具有清熱利尿,利水的功效;竹節(jié)人參葉具有清熱解暑,生津利咽的功效;落葵具有滑腸通 便,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活血的功效;大花威靈仙具有清熱利濕,理氣通便,解毒的功效; 麥冬具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屯、的功效;甘草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配方 中的各藥物之間能相互配合,協同作用,共湊清熱解毒,除濕止帶、殺蟲止癢的功效,能有效 治療濕熱型帶下病,幾年來,通過對40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達97. 5%。
[0023] 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 一般資料 發(fā)明人于2007年9月-2012年11月間共收集了 80例濕熱型帶下病的口診患者,年齡 28-59歲,患者癥狀表現為帶下量多,色黃綠如脈,質黏稠,臭穢難聞;小腹脹痛,或腰紙脹 痛,煩熱頭昏,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色黃,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隨機分為:治 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兩組年齡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0024] 2、試驗方法 2. 1對照組服用中成藥金剛藤膠囊,口服,按說明書服用,10天為1個療程。
[00巧]2. 2治療組口服本發(fā)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顆粒,早、晚各一次。療程為10 天。
[00%] 3、療效標準及治療結果 3. 1療效標準: 痊愈:停藥后白帶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婦科檢查炎癥消失。
[0027] 顯效:全身癥狀和婦科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明顯改善,全身癥狀減輕。
[0028] 有效:全身癥狀和婦科檢查部分有所緩解。
[0029] 無效:連續(xù)服藥一個療程W上,濕熱型帶下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0030] 3. 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
[003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由此可見,本發(fā)明制得的藥物能夠安全有效治療濕熱型帶下病。
【具體實施方式】
[0032] 為了更好地理解與實施本發(fā)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陽〇3引具體實施例1 稱取紅背葉30克、白帶草30克、半把傘15克、辮子草根30克、馬簡子9克、小紅蘇9 克、白巧9克、篇蓄15克、野扁豆25克、西藏桃葉珊瑚果9克、斷線藤30克、石黃連25克、竹 節(jié)人參葉12克、落葵15克、大花威靈仙30克、麥冬12克、甘草6克,加8倍量水,煎煮1. 5 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制成粉劑,即得符合 成人1天用量的粉劑。
[0034] 用于治療濕熱型帶下病,口服,每日分早、晚各一次服用。 陽0對具體實施例2 稱取紅背葉30克、白帶草30克、半把傘15克、辮子草根30克、馬簡子9克、小紅蘇9 克、白巧9克、篇蓄15克、野扁豆25克、西藏桃葉珊瑚果9克、斷線藤30克、石黃連25克、 竹節(jié)人參葉12克、落葵15克、大花威靈仙30克、麥冬12克、甘草6克,加10倍量水,煎煮 2小時,過濾;濾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包裝,即得符合 成人1天用量的散劑。
[0036] 用于治療濕熱型帶下病,口服,每日分早、晚各一次服用。
[0037] 具體實施例3 稱取紅背葉30克、白帶草30克、半把傘15克、辮子草根30克、馬簡子9克、小紅蘇9 克、白巧9克、篇蓄15克、野扁豆25克、西藏桃葉珊瑚果9克、斷線藤30克、石黃連25克、竹 節(jié)人參葉12克、落葵15克、大花威靈仙30克、麥冬12克、甘草6克,加8倍量水,煎煮1. 5 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再加入適量糊精和 矯味劑,按照本領域常規(guī)工藝制粒,包裝,即得符合成人1天用量的顆粒劑。
[0038] 用于治療濕熱型帶下病,口服,每日分早、晚各一次服用。
【主權項】
1. 一種治療濕熱型帶下病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 紅背葉30份、白帶草30份、半把傘15份、辮子草根30份、馬藺子9份、小紅蘇9份、白 芷9份、篇蓄15份、野扁豆25份、西藏桃葉珊瑚果9份、斷線蕨30份、石黃連25份、竹節(jié)人 參葉12份、落葵15份、大花威靈仙30份、麥冬12份、甘草6份。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濕熱型帶下病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紅背葉30份、白帶草30份、半把傘15份、辮子草根30份、馬藺子9份、小紅蘇9份、白芷9份、萹蓄15份、野扁豆25份、西藏桃葉珊瑚果9份、斷線蕨30份、石黃連25份、竹節(jié)人參葉12份、落葵15份、大花威靈仙30份、麥冬12份、甘草6份,配方中的各藥物之間能相互配合,協同作用,共奏清熱解毒,除濕止帶的功效,能有效治療濕熱型帶下病,幾年來,通過對多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達97.5%。
【IPC分類】A61P15/00, A61K36/8968
【公開號】CN105381210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72315
【發(fā)明人】蘇吉永
【申請人】蘇吉永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