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外用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外用藥及其制備方 法。
【背景技術】
[0002] 腰椎間盤突出癥又稱為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癥,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腰腿 痛疾之一。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約為15. 2%。其發(fā)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尤其是髓 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在各種外力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 處突出,使相鄰的神經根,脊髓和血管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疼、坐骨神經痛,一側 或雙側下肢疼痛、麻木等癥狀。腰椎間盤承受人體軀干和上肢的重量,同時腰椎又是軀干活 動的樞紐,而所有的身體運動都在增加腰椎的負荷,30歲以上的人群椎間盤均有退變,退變 包括纖維環(huán)的退變、髓核的退變和軟骨終板的退變。
[0003]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很多,中西醫(yī)各有側重,從目前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 出癥的實際情況看,中醫(yī)不提倡手術治療,采取的是非手術的保守療法。其主要的治療方法 有推拿整骨、針灸、外用膏藥、藥浴和內服中藥等,還有民間的各種偏方,驗方。外用膏藥、藥 浴等對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肌肉炎癥,改善血液循環(huán)有很好的療效,外用膏藥適合于腰椎或 筋骨輕度的扭挫傷。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不能綜合辯證的施治,況且膏藥經高溫熬制后藥 力減損,皮膚吸收量少,療效緩慢,不能迅速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給患者造成的劇烈疼痛和行 動不便。但由于膏藥吸收緩慢,藥浴藥力分散,對突出的椎間盤很難達到治療的效果。辯證 內服中藥可有針對性地根據患者的即時病情從體質上調節(jié)人體的免疫功能,調節(jié)人體的內 分泌系統(tǒng),糾正生理活動的偏差,但由于椎間盤內部不通血管,內服中藥很難對突出的間盤 產生療效。
[0004] 西醫(y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常用的非手術療法有口服藥、肌肉注射藥物、靜脈滴注 藥物、封閉療法、骶骨注射療法、髓核溶解療法等。從現(xiàn)在的臨床效果看,口服或注射藥物對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都是輔助治療。藥物可鎮(zhèn)痛,緩解肌肉痙攣,減輕肌肉及神經根的炎 癥,但對于椎間盤突出的位置改變則無明顯療效。
[0005] 現(xiàn)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也有不少醫(yī)療康復部門采用熏蒸理療,它是用專門的 熏蒸機在熏蒸理療床上或熏蒸倉中進行,它的操作方法是把配制好的幾味中藥裝進小紗布 袋內,放置于熏蒸機的上方裝藥盒內,待水燒開后,蒸汽隨軟管到達中藥袋,經過中藥袋后 隨軟管進入熏蒸床內或熏蒸倉中,對患者進行局部或全身熏蒸。它的原理是通過蒸汽蒸析 出中藥袋內中藥的有效成份,一是蒸汽瞬間蒸出的藥量太少,二是組方殘份小,作用于患處 的效果微乎其微,只能起到保健理療的作用,而無實質療效。
【發(fā)明內容】
[0006] 綜觀現(xiàn)有中西醫(yī)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各種療法,它們各有所長,也各有 不足,但其共性的一點是沒有針對退化、破損的椎間盤及相關的韌帶、軟骨實施治療,讓突 出的間盤退化的韌帶及軟骨得到滋養(yǎng)和修補,使它們恢復常態(tài),讓間盤回歸到椎體的正常 部位,以求從根本上解決腰椎間盤突出的問題。至今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關本發(fā)明外用 藥的報道。本發(fā)明人經過反復研究,并通過臨床試驗的反復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更好療效的 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藥外用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07] 本發(fā)明熏蒸中藥活性組分對腰椎間盤突出部位進行熏蒸,讓藥物在醋酸離子帶領 下隨蒸汽通過突出部位的汗腺孔和皮膚直接滲達病灶,滋養(yǎng)、修復退損的間盤,韌帶和軟 骨,再輔以強滲透、易吸收的中藥萃取液熱敷,舒筋活血,祛風除濕,消腫止痛,雙效合一,使 突出的髓核回縮到椎體之內,破裂退化的纖維環(huán)得到滋養(yǎng)、修補。使骺環(huán)之外的神經根不再 受壓,狹窄的椎管得以擴張,達到標本兼治之目的,徹底解決腰椎間盤突出癥難治愈,易復 發(fā)的問題。且采用本發(fā)明的外用藥的優(yōu)點是并發(fā)癥少,方便易引,費用低廉,適于推廣應用。
[0008] 本發(fā)明中藥外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外用藥分為熏蒸中藥和外服中藥,二者相輔 相成,互為倚重。
[0009] 本發(fā)明熏蒸中藥選用乳香、沒藥、秦艽、烏梢蛇、白花蛇、川烏、威靈仙和川芎為君 藥,配以臣藥透骨草、穿山龍、皂角刺、茜草、草烏、細辛、土鱉蟲和冰片,其中選用乳香是因 為乳香性辛、苦、溫,為活血化瘀藥,用于調氣活血,舒筋止痛,排膿消腫,可治血瘀諸痛。選 用沒藥是因為其性苦、辛、平,治跌打損傷、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閉、癰疽腫痛、痔 漏、目障,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氣舒筋;配以穿山龍,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選用秦艽,由于其 性辛、苦,微寒,袪風濕,舒筋絡,清虛熱,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jié)酸痛,日晡潮熱,小 兒疳積發(fā)熱。烏梢蛇,味甘,性平;歸肝、脾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熄風止痙,止癢解毒的功 效。白花蛇,性味甘、咸,溫,歸肝經,功能主能,祛風,通絡,止痙;用于風濕頑痹,麻木拘攣, 中風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疬惡瘡。川烏,性辛、苦,熱;歸心、肝、 腎、脾經,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病癥。選用 威靈仙是因為威靈仙性辛咸,溫,有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消痰水,散癖積。川芎,性辛, 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辛散溫通,配以秦艽能祛風通絡止痛,又可治風 濕痹痛。透骨草,又名將以上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修補原 骨,滋養(yǎng)潤澤、軟化修復退化、破損的腰椎間盤(主要是髓核和纖維環(huán))及相關的韌帶和軟 骨,生殘補缺,同時祛風除濕,涵養(yǎng)筋骨。
[0010] 為了達到更好的療效,本發(fā)明除熏蒸中藥還包含外敷中藥,所述的外敷中藥包括 川牛膝、川烏、骨碎補、三七、川椒、姜片、穿山龍、獨活、川考、赤茍、乳香、沒藥、防風、紅花、 降香、雞血藤、大黃、鳳仙花、血竭、當歸和冰片。其中外敷中藥組方中,以川牛膝、骨碎補、 三七、川椒、姜片、穿山龍、獨活、赤芍、紅花、雞血藤和當歸為君藥,以川烏、川芎、乳香、沒 藥、防風、降香、大黃、鳳仙花、血竭和冰片為臣藥,選擇川牛膝,由于其性甘、微苦,平,具有 逐瘀通經,通利關節(jié),利尿通淋,用于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jié)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 跌撲損傷的功效。骨碎補,性苦,溫,功能主治:補腎強骨,續(xù)傷止痛,用于腎虛腰痛,耳鳴耳 聾,牙齒松動,跌撲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撲瘀腫,胸 痹絞痛,癥瘕;血瘀經閉。川椒,性辛、溫,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 解腥的功效。姜片,性味辛、熱,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功效。穿山龍,又名穿龍 薯蕷,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止咳的功效。獨活,性辛、苦,微溫,主治,祛風勝濕;散寒止 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頭痛齒痛。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治瘀滯經 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跌撲損傷。紅花,性溫,味辛,活 血通經、散瘀止痛,雞血藤,性苦、甘,溫,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 瘓,風濕痹痛。當歸,味甘;辛;苦;性溫,主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 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鳳仙花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治風濕肢體痿廢等。以上各味藥君臣輔佐,共具疏經通絡,祛風散 寒,舒筋活血,散瘀去痛,消贅通痹之效。
[0011] 本發(fā)明藥物組分的用量也是經過發(fā)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用量為 下述重量份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療效。
[0012] 本發(fā)明的熏蒸中藥,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0013] 乳香:10~15 沒藥:8~15 秦充:10~15 烏梢蛇:10~15
[0014] 白花蛇:5~8 川烏:8~15 威靈仙:10~15 川芎:5~15
[0015] 透骨草:8~15 穿山龍:5~15 阜角刺:5~15 茜草:8~12
[0016] 草烏:5~10 細辛:5~10 土鱉蟲:5~10 冰片:0· 1~2 ;
[0017] 外敷中藥,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0018] 川牛膝:5~10川烏:5~10 骨碎補:5~10 三七:5~10
[0019] 川椒:5~15 姜片:5~12 穿山龍:5~10 獨活:5~10
[0020] 川考:5~10 赤茍:5~10 乳香:5~10 沒藥:5~10
[0021] 防風:5~12 紅花:5~10 降香:5~10 雞血藤:5~10
當前第1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