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頸椎病外敷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頸椎病外敷中藥。
【背景技術】
[0002]頸椎病是一種常見多發(fā)病,其早期癥狀為: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fā)緊,上肢有麻木感,重癥期會出現頸肩疼痛,頭痛,眩暈,手足麻木,記憶力減退,“半身出汗半身干”,還可引發(fā)腦供血不足,造成“頸胃綜合癥”、“頸心綜合癥”等。退行性骨質增生,壓迫頸椎周圍的血管或神經,產生病態(tài)癥狀是該病的主因。另外,有的患者與頸部外傷,外感風寒,老年頸部生理曲度改變也有一定關系。中醫(yī)認為:氣血虧虛,經絡不通,瘀血水腫,是導致此病的重要原因。宜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中藥,直接對病灶外敷進行治療效果較好。針對此病特點,發(fā)明人對用外敷中藥治療頸椎病,進行了長期研究總結,優(yōu)選出一種療效顯著的中藥。
【發(fā)明內容】
[0003] 本發(fā)明中藥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伸筋草25-35 (30)、荊芥25-35(30)、防風 25-35 (30)、桂枝 25-35 (30)、羌活 25-35 (30)、麻黃 25-35 (30)、葛根 25-35(30)、防己 25-35 (30)、威靈仙 25-35 (30)、千年健 25-35 (30)、透骨草 25-35 (30)、獨活25-35 (30)、秦艽 25-35 (30)、附子 25-35 (30)、路路通 25-35 (30)、紅花 25-35 (30)、丹參 25-35 (30)、川芎 25-35 (30)、黃芪 25-35 (30)。
[0004]本發(fā)明中藥組方最佳重量為括號內數字。
[0005]本發(fā)明各味藥材的功能主治如下:伸筋草一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治:風寒濕痹,關節(jié)酸痛,皮膚麻木,四肢軟弱,水腫,跌打損傷。荊芥一發(fā)汗解表,止血。治:感冒發(fā)熱,頭痛怕風,麻瘆,衄血,便血,消瘡等。防風一解表,祛風除濕,止痛,解痙。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寒濕痹,關節(jié)酸痛,四肢攣急等。桂枝一解表散寒,溫經通絡。治:感冒風寒,關節(jié)酸痛,水濕痰飲,胸痛,經閉腹痛等。羌活一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治:感冒發(fā)熱,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麻黃一發(fā)汗,平喘,利水。治:感冒,風寒發(fā)熱,怕冷無汗,咳嗽氣喘,水腫,風疹。葛根一解肌退熱,升陽透疹,生津。治:外感發(fā)熱無汗,項背強痛,麻疹初起,瀉痢,熱病煩渴等。防己一發(fā)汗解表,止血。治:感冒發(fā)熱,頭痛怕風,麻疹,衄血,便血,消瘡等。威靈仙一祛風濕,通絡止痛。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關節(jié)屈伸不利,腰膝關節(jié)酸痛,諸骨梗咽。千年健一祛風濕,強筋骨。治:風濕痹痛,筋骨拘急,手足拘攣麻木。透骨草一活血止痛,祛風濕。治:跌打損傷,風濕痛,外用治鵝掌風,灰指甲。獨活一祛風濕,通絡,止痛。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風寒表證,兼有濕邪者。秦艽一祛風濕,舒筋絡,清虛熱。治:風濕痹痛,胸脅痛,低熱不退,濕熱黃膽。附子一強心,溫陽,祛寒濕。治:亡陽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脈微欲絕,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腰酸腳弱,寒濕偏盛,周身骨節(jié)痛等。路路通一疏肝理氣,利水通絡。治:月經不調,胸脘脹滿,風濕痹痛,小便不利,水腫,經閉,乳少,癰疽,痔漏,疥癬,濕疹。紅花一活血散瘀,通經。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跌打損傷,關節(jié)酸痛。丹參一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養(yǎng)血安神。治:月經不調,血滯經閉,產后瘀滯腹痛,肢體疼痛,瘡癰腫痛,熱入營血,煩躁不寐,失眠等。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脅肋作痛,肢體麻木,跌打損傷,瘡癰腫痛,頭痛,風濕痛。黃芪--補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治:脾肺氣虛,中氣下陷,食少便溏,氣短乏力,表虛自汗,潰久不斂等。從上述各味藥材的功能主治可以看出,這些藥物對治療頸椎病針對性很強,經應用實踐驗證療效十分顯著,縱觀整體處方按君、臣、佐、使相配伍,使各種藥材可以發(fā)揮最大效率,用藥取疊加方式,可增強藥物的療效。
[0006]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按上述組方及重量精選原料藥材,共合制成粗藥粉,備用。
[0007]3、本發(fā)明的用法用量:取藥粉150克,裝入長15厘米,寬10厘米的布袋中。用時將藥袋放入水中煮25分鐘,稍涼后將其置于患處熱敷。每袋藥用2次,每次30分鐘,每日早、晚各敷1次,用后藥渣倒掉,每天換新藥粉150克。7天為1療程。
[0008]本發(fā)明中藥,組方合理,制備簡單,使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8%。
【具體實施方式】
[〇〇〇9] 實施例1
1、一種治療頸椎病外敷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下同)配比為:伸筋草25、荊芥25、防風25、桂枝25、羌活25、麻黃25、葛根25、防己25、威靈仙25、千年健25、透骨草25、獨活25、秦艽25、附子25、路路通25、紅花25、丹參25、川芎25、黃芪25。
[0010]2、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按上述組方及重量精選原料藥材,制成粗藥粉,備用。
[0011]3、本發(fā)明的用法用量:取藥粉150克,裝入長15厘米,寬10厘米的布袋中。用時將藥袋放入水中煮25分鐘,稍涼后將其置于患處熱敷。每袋藥用2次,每次30分鐘,每日早、晚各敷1次,用后藥渣倒掉,每天換新藥粉150克。7天為1療程。
[0012]實施例2
1、一種治療頸椎病外敷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伸筋草30、荊芥30、防風30、桂枝30、羌活30、麻黃30、葛根30、防己30、威靈仙30、千年健30、透骨草30、獨活30、秦艽30、附子30、路路通30、紅花30、丹參30、川芎30、黃芪30。
[0013]2、本發(fā)明的制備用法用量,同實施例1。
[0014]實施例3
1、一種治療頸椎病外敷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配比為:伸筋草35、荊芥35、防風35、桂枝35、羌活35、麻黃35、葛根35、防己35、威靈仙35、千年健35、透骨草35、獨活35、秦艽35、附子35、路路通35、紅花35、丹參35、川芎35、黃芪35。
[0015]2、本發(fā)明的制備用法用量,同實施例1。
[0016]頸椎病診斷、治療標準和本發(fā)明中藥療效總結:
1、診斷標準:早期癥狀,有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fā)緊,上肢有麻木感。重癥期會出現頸肩疼痛,頭痛,眩暈,手足麻木,記憶力減退,“半身出汗半身干”,還可引發(fā)腦供血不足,造成“頸胃綜合癥”、“頸心綜合癥”等。
[0017]2、治療標準:有效一癥狀減輕。治愈一癥狀消失。
[0018]3、2011年至2013年,有32名患者使用本發(fā)明外敷中藥,治愈29人,病癥減輕者3人。
[0019]4、本發(fā)明治療頸椎病外敷中藥,組方合理,制備簡單,使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合,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 %,治愈率88 %。
[0020]病例介紹:
1、邵XX,男,60歲,2011年4月,患者半年來頸部及肩背部酸痛發(fā)緊,上肢麻木,癥狀逐漸加重,醫(yī)院診斷為頸椎病。使用本發(fā)明中藥外敷3天疼痛明顯減輕,共用3療程,諸癥消失,隨訪,未復發(fā)。
[0021]2、崔XX,男,51歲,2012年7月就診?;碱i椎病1年余,雖經治療但仍時輕時重一直未能根治,使用本發(fā)明外敷中藥3療程,諸癥消失,隨訪,未復發(fā)。
[0022]3、段XX,女,67歲,2013年10月就診。因頸椎病引發(fā)腦供血不足,導致頭痛,眩暈,手足麻木,記憶力減退,使用本發(fā)明外敷中藥4療程,諸癥消失,隨訪,未復發(fā)。
【主權項】
1.一種治療頸椎病外敷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伸筋草25-35、荊芥25-35、防風25-35、桂枝25-35、羌活25-35、麻黃25-35、葛根25-35、防己25-35、威靈仙25-35、千年健25-35、透骨草25-35、獨活25-35、秦艽25-35、附子25-35、路路通25-35、紅花25-35、丹參25-35、川芎25-35、黃芪25-3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治療頸椎病外敷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伸筋草30、荊芥30、防風30、桂枝30、羌活30、麻黃30、葛根30、防己30、威靈仙30、千年健30、透骨草30、獨活30、秦艽30、附子30、路路通30、紅花30、丹參30、川芎30、黃芪30。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頸椎病外敷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材和重量(單位:克)配比為:伸筋草25-35、荊芥25-35、防風25-35、桂枝25-35、羌活25-35、麻黃25-35、葛根25-35、防己25-35、威靈仙25-35、千年健25-35、透骨草25-35、獨活25-35、秦艽25-35、附子25-35、路路通25-35、紅花25-35、丹參25-35、川芎25-35、黃芪25-35。本發(fā)明中藥,組方合理,制備簡單,使用方便,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療效顯著,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治愈率88%。
【IPC分類】A61P19/00, A61K36/888, A61P19/08
【公開號】CN105287979
【申請?zhí)枴緾N201410556754
【發(fā)明人】孫喜范
【申請人】孫喜范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4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