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具體說是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 中風有外風和內(nèi)風之分,外風因感受外邪風邪所致;內(nèi)風屬內(nèi)傷病證,又稱腦卒 中,卒中等。現(xiàn)代一般稱中風,多指內(nèi)傷病證的類中風,多因氣血逆亂、腦脈痹阻或血溢于腦 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蹇不語,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腦 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如風邪善行數(shù)變之特點的疾病。
[0003] 病因病機 本病病因較多,從臨床看,以內(nèi)因引發(fā)者居多。中風的發(fā)生,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 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
[0004] 1?情志郁怒 五志過極,心火暴甚,可引動內(nèi)風而發(fā)卒中。臨床以暴怒傷肝為多,因暴怒則頃刻之間 肝陽暴亢,氣火倶浮,迫血上涌則其候必發(fā)。至于憂思悲恐,情緒緊張均為本病的誘因。
[0005] 2?飲食不節(jié) 過食肥甘醇酒,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郁化熱,引動肝風,夾痰上擾,可致病發(fā),尤以酗 酒誘發(fā)最烈。
[0006] 3?勞累過度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陽氣者,煩勞則張",即指人身陽氣,若擾動太過,則亢奮不 斂。本病也可因操持過度,形神失養(yǎng),以致陰血暗耗,虛陽化風擾動為患。再則縱欲傷精,也 是水虧于下,火旺于上,發(fā)病之因。
[0007] 4?氣候變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與季節(jié)氣候變化有關(guān)。入冬驟然變冷,寒邪入侵,可影響血 脈循行。正如《素問?調(diào)經(jīng)論》說"寒獨留,則血凝位,凝則脈不通"。其次早春驟然轉(zhuǎn)暖之 時,正值厥陰風木主令,內(nèi)應于肝,風陽暗動,也可導致本病發(fā)生。
[0008] 5?血液瘀滯 血瘀的形成多因氣滯血行不暢或氣虛運血無力,或因暴怒血蘊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 滯,或因熱的陰傷液耗血滯等,本病的病機多以暴怒血蘊或氣虛血瘀最為常見。
[0009] 由此可見,中風的誘因較復雜,且難以確切從單一方面對誘發(fā)的病因進行評判,而 目前治療中風的藥物治療較單一,難以從總體入手對中風進行多方面的治療,因此,傳統(tǒng)藥 物治療周期長,治療效果不明顯,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易復發(fā)。
[0010] 發(fā)明專利(CN102648961B)公布了一種治療缺鐵性中風后遺癥的藥物,該藥物由丹 參當歸、川芎、西紅花、桂枝、透骨草、防已、制馬錢子、杜仲、秦艽、防風、制八角楓等40味中 藥組成,提供了一種治療缺血性腦血栓中風后遺癥的藥物,治療較為針對性,對治療偏身麻 木、言語梗塞、手指麻木、步履不正等癥狀的治療效果不佳,因此治療應用的范圍較窄。
【發(fā)明內(nèi)容】
[0011]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及其制作方法。
[0012]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治療中風的藥物,該藥物由主藥 和輔藥組成,所述主藥和輔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主藥:杏葉防風35~46份、八角楓根35~46份、旋復花24~35份、香樟根24~35 份、豨薟草22~33份、追風傘22~32份、鉤藤20~30份、三角風18~25份、烏蛇15~ 20份; 輔藥:牛蒡根14~25份、馬甲子根12~23份、雪靈芝12~23份、刺梨12~20份、 鵝不食草10~18份、九龍吐珠10~18份、黃鎖梅根8~15份。
[0013]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治療中風的藥物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豨薟草、杏葉防風、旋復花、刺梨、鵝不食草、鉤藤、九龍吐珠、三角風、烏蛇加 入總藥量重量份1~2倍的水,文火熬制10~15分鐘,再加入總藥量重量份1~2倍的水, 文火熬制15~20分鐘,然后濾除藥渣得沸煮液; 步驟二,將牛蒡根、馬甲子根、八角楓根、香樟根、雪靈芝、追風傘、黃鎖梅根、先搗碎,再 磨成粉末制成藥末,將上述藥末加入酶解容器,采用纖維素酶進行酶解提取,酶解液依次經(jīng) 過濾、提純、萃取,最后采用水浴法濃縮成每毫升相當于原藥材1~1. 5g的藥液,并采用負 壓蒸餾濃縮、噴霧干燥得藥末膏粉; 步驟三,取步驟一熬制的沸煮液,倒入煎鍋并加入總藥量重量份1~2倍的淀粉,文火 8~12分鐘蒸發(fā)水分,蒸發(fā)水分過程中不斷攪拌,然后加入步驟二制得的藥末膏粉,文火并 攪拌15~20分鐘直至成糊狀,然后加入總藥量重量份0. 2~0. 3倍的蜂蜜,攪拌均勻后揉 搓制成0. 5~1CM的蜜丸。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的配方中部分原料的藥材來源及藥理如下: 杏葉防風:為傘形科植物杏葉防風的根或全草。夏、秋采收,除去泥雜,曬干。性味味 辛;微苦;性溫,歸經(jīng)歸肺;脾;胃;肝經(jīng)。功能主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祛風活血;解毒消 腫。主胺腹寒痛;消化不良;病疾;感冒;咳嗽;te風;白帶;廟氣;睪丸偏墜;療痛;跌打腫 痛;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0014] 八角楓根:為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或瓜木的根、須根或根皮。全年可采,挖取支根 或須根,洗凈,曬干。歸經(jīng)歸肝;腎;心經(jīng)。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散瘀止痛。主風 濕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
[0015] 旋復花:為菊科植物旋復花、線葉旋復花或大花旋復花等的頭狀花序。夏、秋采 摘即將開放的花序,曬干。性味咸,溫。歸經(jīng)入肺、肝、胃經(jīng)。功能主治消痰,下氣,軟堅,行 水。治胸中痰結(jié),脅下脹滿,咳喘,呃逆,唾如膠漆,心下痞鯁,噫氣不除,大腹水腫。
[0016] 香樟根:為樟科植物樟的樹根。2~4月間采挖。洗凈,切片硒干。不宜火烘,免 失香氣。性味辛;溫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功能主治溫中止痛;辟穢和中;祛風除濕。主胃脘疼痛; 霍亂吐瀉;風濕痹痛;皮膚瘙癢。
[0017] 豨薟草:為菊科植物豨薟SiegesbeckiaorientalisL?、腺梗豨薟Siegesbeckia pubescensMakino或毛梗豨薟Siegesbeckiaglabrescens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夏、 秋二季花開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性味與歸經(jīng)苦,寒。歸肝、腎經(jīng)。功效祛除 風濕,強健筋骨,清熱解毒。
[0018]追風傘:報春花科排草屬植物傘葉排草LysimachiatrientaloidesHemsl.,以全 草入藥。四季可采,鮮用或曬干。味辛;性溫。功能主治祛風通絡;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 半身不遂;小兒驚風;跌打;骨折。
[0019] 鉤藤:為華鉤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的干燥帶鉤莖枝。秋、冬二季 采收,去葉,切段,曬干。味甘,涼。歸經(jīng)歸肝、心包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用于 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
[0020] 三角風:為葡萄科植物大葉爬山虎的根或莖。全年可采。性味,苦,溫。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通絡,止血,解毒。治風濕痹痛,偏頭痛,風濕瘡毒,骨折。
[0021] 烏蛇:本品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的干燥體。秋季捕 捉,剖開蛇腹或先剝?nèi)ド咂ち纛^尾,除去內(nèi)臟,盤成圓盤狀,干燥。性味甘咸,平。歸經(jīng),入肺、 脾二經(jīng)。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經(jīng)絡。治風濕頑痹,肌膚不仁,骨、關(guān)節(jié)結(jié)核,風疹疥癬,麻風, 破傷風,小兒麻痹癥。
[0022] 牛蒡根:菊科植物牛蒡的根,10月間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凈曬干。性味:苦,寒、 無毒。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心經(jīng)。主治:祛風熱,消腫毒。治風毒面腫,頭暈,咽喉熱腫,齒痛,咳 嗽,消渴,癰疽瘡疥。名:牛蒡根。
[0023]馬甲子根:為鼠李科植物馬甲子的根。10~11月采根,切片曬干。性味苦;平歸 經(jīng)心;肺經(jīng)。功能主治祛風散瘀;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癰疽。
[0024]刺梨:為薔薇科植物繅絲花和單瓣繅絲花的果實。性味甘;苦;性寒。歸經(jīng)肝;膽; 腎經(jīng)。功能主治清熱止咳;利濕退黃;觸痹止痛。主外感發(fā)熱;肺熱咳嗽;黃疸;淋池;風濕 痹痛;高血壓病。
[0025] 鸛不食草:本品為菊科植物鸛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L. ) A. Br. et Aschers.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花開時采收,洗去泥沙,曬干。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功能主 治通鼻竅,止咳,用于風寒頭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淵流涕。
[0026]九龍吐珠:為馬鞭草科九龍吐珠ClerodendronthomsonaeBalf.F?的葉。性 味味酸甘微苦,性涼,無毒。功能主治行氣活血,退癀解毒。治瘀血作痛,蛇蟲咬傷。化 學成份龍吐珠含美利妥雙戒(melittoside),桃葉珊瑚戒(aucubin),8-〇-乙酰基哈帕戒 (8-〇-acetylharpag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