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牙周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牙周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0002]牙周炎是人類常見病、多發(fā)病,是導致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目前,臨床上治療牙周炎的方法仍是牙周基礎(chǔ)治療,同時配合全身或局部應用抗生素。然而,長期使用化學合成藥物會導致菌群失調(diào),產(chǎn)生耐藥性,且易造成變態(tài)反應。而中藥產(chǎn)自天然,適應癥廣,副作用少,經(jīng)過發(fā)明人的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牙周炎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牙周炎的中藥。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根據(jù)中醫(y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采用薔薇根、單花山竹子、黃麻葉、女貞葉、佛手花、浮小麥、委陵菜、南板藍根、槐角、木鱉子,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jīng)過加工制成。
[0005]制備本發(fā)明中藥由下述原料藥制成:薔薇根30 — 40份、單花山竹子20 — 30份、黃麻葉20 - 30份、女貞葉10 - 25份、佛手花10 — 25份、浮小麥10 — 25份、委陵菜10 —25份、南板藍根10 - 25份、槐角8 — 12份、木鱉子0.5 — I份。
[0006]本發(fā)明中藥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薔薇根35份、單花山竹子25份、黃麻葉25份、女貞葉18份、佛手花18份、浮小麥15份、委陵菜15份、南板藍根15份、槐角10份、木鱉子0.6份。
[0007]本發(fā)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薔薇根:苦澀、涼、無毒。歸脾、胃、腎經(jīng)。臨床用于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固精縮尿,消骨鯁等。
[0008]單花山竹子:苦、澀、涼。歸心、胃經(jīng)。清熱解毒,收斂生肌。臨床用于濕瘆,口腔炎,牙周炎,下肢潰瘍,燒傷,燙傷等癥。
[0009]黃麻葉:苦、平。歸心、肝經(jīng)。理氣止痛,排膿解毒。用于咳血,吐血,血崩,脘腹脹痛,泄瀉等癥。
[0010]女貞葉:苦、涼。清熱明目,解毒散瘀,消腫止咳。臨床用于頭目昏痛,風熱赤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水火燙傷,肺熱咳嗽等癥。
[0011]佛手花:微苦、微溫。歸肝、胃經(jīng)。疏肝理氣,和胃快隔。用于肝胃氣痛,食欲不振。
[0012]浮小麥:甘、涼。歸心經(jīng)。除虛熱,止汗。用于止陰虛發(fā)汗,自汗,盜汗等。
[0013]委陵菜:苦、平。歸肝、脾、胃、大腸經(jīng)。涼血止痢,清熱解毒。臨床用于久痢不止,赤痢腹痛,痔瘡出血,瘡癰腫毒等癥。
[0014]南板藍根:苦、寒。歸心、肝、胃經(jīng)。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溫毒發(fā)斑,高熱頭痛,丹毒,痄聰,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肺炎,感冒等癥。
[0015]槐角:苦,寒。涼血止血,清肝明目。用于痔瘡出血,腸風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熱吐衄,白發(fā),肝熱目赤,頭暈目眩等癥。
[0016]木鱉子:甘、溫、無毒。歸肝、脾、胃經(jīng)。消腫散結(jié),解毒,追風止痛。臨床用于癰腫,疔瘡,痔瘡,粉刺,乳腺炎,淋巴結(jié)結(jié)核,風濕痹痛,痢疾,牙齦腫痛等癥。
[0017]牙周炎屬于中醫(yī)“牙宣”范疇,病位在齒齦,與胃脾腎大腸等臟腑關(guān)系密切,過食辛辣炙博、酗酒過食或房勞太過等可致胃火上蒸,消齒灼齦;或腎陰虧虛,虛火上炎,灼傷牙齦而發(fā)為本?。痪貌≈職庋獌商?,則齒失濡養(yǎng),齒失潤澤而見齒牙松動,牙齦萎縮等癥。本發(fā)明中薔薇根清熱解毒,為君藥,單花山竹子清熱解毒、收斂生肌,黃麻葉理氣止痛、排膿解毒,為臣藥,女貞葉清熱、解毒散瘀,佛手花疏肝理氣,浮小麥除虛熱,委陵菜涼血、清熱解毒,南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槐角涼血止血,木鱉子消腫散結(jié)、解毒。經(jīng)過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對牙周炎具有獨特的療效,達到治療牙周炎的目的。
[0018]本發(fā)明中藥于2009年至2014年臨床觀察牙周炎79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79例患者中,年齡36 — 65歲,病程多在30天到I年,平均年齡46歲。
[0019]2、診斷標準
依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發(fā)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牙齦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炎癥,如牙齦紅腫、出血,牙齦溢膿,點彩消失等,牙周袋形成,袋內(nèi)溢膿,牙齒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松動,患牙的周圍可檢查到致病因素,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創(chuàng)傷性咬牙合以及不良修復體等,X線顯示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現(xiàn)象。
[0020]3、治療方法
3.1處方:薔薇根35g、單花山竹子25g、黃麻葉25g、女貞葉18g、佛手花18g、浮小麥15g、委陵菜15g、南板藍根15g、槐角10g、木鱉子0.6g。
[0021]3.2制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guī)工藝制成湯劑,每日I劑,每日2次,5天為I療程。
[0022]4、治療結(jié)果:
4.1參照《中醫(yī)藥新藥臨床研宄指導原則》制定:
痊愈:炎癥消退,牙齦腫痛消失,無炎性滲出物,牙周袋消失或變淺(〈4 mm),牙槽骨吸收呈靜止型,牙齒松動度I1轉(zhuǎn)10,咀嚼功能改善,全身癥狀解除;
顯效:炎癥消退,牙齦腫痛基本消失,基本無炎性滲出物,牙周袋變淺,牙槽骨吸收情況穩(wěn)定,牙齒松動度減輕,咀嚼功能有所改善,全身癥狀減輕;
無效:癥狀、體征略有減輕或無任何變化者。
[0023]4.2結(jié)果:79例患者中,臨床治愈45例(56.9% ),顯效31例(39.2% ),無效3例(3.9%),總有效率為96.1 %。
[0024]5、典型病例
5.1馬某,男,51歲,上門牙齦紅腫,輕觸出血,下門牙齦腫脹,觸之II度松動,聞之口臭,大便干,舌質(zhì)紅,苔黃厚。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I個療程,癥狀明顯減輕,繼續(xù)服用2個療程,痊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fā)。
[0025]5.2黃某,女,42歲,牙齦紅腫充血,觸之出血,溢膿,牙齒松動,叩擊疼痛,口氣熱臭,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每日I劑,2個療程后,癥狀明顯好轉(zhuǎn),繼續(xù)服用3個療程,痊愈,一年后隨訪無復發(fā)。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對本發(fā)明沒有限制。
[0027]實施例1,一種治療牙周炎的中藥,是由薔薇根30g、單花山竹子20g、黃麻葉20g、女貞葉10g、佛手花10g、浮小麥10g、委陵菜10g、南板藍根10g、槐角8g、木鱉子0.5g制成。
[0028]實施例2,一種治療牙周炎的中藥,是由薔薇根35g、單花山竹子25g、黃麻葉25g、女貞葉18g、佛手花18g、浮小麥15g、委陵菜15g、南板藍根15g、槐角10g、木鱉子0.6g制成。
[0029]實施例3,一種治療牙周炎的中藥,是由薔薇根40g、單花山竹子30g、黃麻葉30g、女貞葉25g、佛手花25g、浮小麥25g、委陵菜25g、南板藍根25g、槐角12g、木鱉子Ig制成。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牙周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 薔薇根30 - 40份、單花山竹子20 - 30份、黃麻葉20 — 30份、女貞葉10 — 25份、佛手花10 - 25份、浮小麥10 - 25份、委陵菜10 — 25份、南板藍根10 — 25份、槐角8 — 12份、木鱉子0.5 — I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 薔薇根35份、單花山竹子25份、黃麻葉25份、女貞葉18份、佛手花18份、浮小麥15份、委陵菜15份、南板藍根15份、槐角10份、木鱉子0.6份。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牙周炎的中藥,該中藥是由薔薇根、單花山竹子、黃麻葉、女貞葉、佛手花、浮小麥、委陵菜、南板藍根、槐角、木鱉子制成。臨床可用于治療牙周炎。
【IPC分類】A61P1-02, A61K36-899
【公開號】CN104547711
【申請?zhí)枴緾N201510034140
【發(fā)明人】王清香, 褚彩娟
【申請人】王清香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