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耳塞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塞入外耳道用于隔音或阻水的耳塞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耳塞呈圓柱狀,通常是由柔軟的發(fā)泡塑料或橡膠制成,配戴時,使用者先將該耳塞予以壓縮變形后塞入一個外耳道,再通過其彈性回復力膨脹以封塞該外耳道,可隔絕聲音或液體進入中耳和內耳,進而達到隔音或阻水的目的。然而在該耳塞塞入的過程中,將會往內擠壓耳內空氣而造成耳內耳壓升高,且當耳內溫度升高時,耳內空氣即會膨脹而將該耳塞往外推移,致使該耳塞松脫或掉落,因此使用性不佳。
圖1、2為一種美國第US7314047B2號專利所公開的耳塞1,其包含一支中心柱11,及三個傘翼12。該中心柱11包括一個手持段111,及一個形成于該手持段111的一端的芯桿段112。所述傘翼12由鄰近該手持段111的一側至遠離該手持段111的一側,體積逐漸變小地間隔排列在該芯桿段112外圍,每一個傘翼12包括一個遠離該手持段111且圈圍連接于該芯桿段112的內端緣121,及一個朝向該手持段111且與該芯桿段112相間隔地圍繞于該芯桿段112外圍的外端緣122。
配戴使用時,使用者手持該手持段111,依序將所述傘翼12塞入一外耳道(圖未示),所述傘翼12接觸阻塞該外耳道,即可阻止聲音或液體進入該外耳道內。然而該耳塞1在塞入的過程中,耳內空氣也會被該耳塞1往內擠壓形成氣壓阻力,不但不易配戴,而且也會造成耳內耳壓升高,導致使用者產生脹悶不舒適感,又當耳內溫度升高時,耳內空氣即會膨脹而將該耳塞1往外推移,致使該耳塞1松脫或掉落,進而發(fā)生漏音或滲水等使用不良的現(xiàn)象,因此設計上仍有待改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供舒適緊密地配戴的耳塞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耳塞裝置,包含一支中心柱,該中心柱包括一個手持段,及一個由該手持段沿著一個塞入方向延伸的芯桿段;及一個設置于該中心柱的該芯桿段的第一傘翼,該第一傘翼包括一個遠離該手持段且圈圍連接該芯桿段的內端緣、一個鄰近該手持段且與該芯桿段相間隔地圍繞于該芯桿段外圍的外端緣,及一個連接該內端緣與該外端緣的外周面,該第一傘翼的該外周面具有數(shù)個彼此角度間隔的第一溝槽部,每一個第一溝槽部由該內端緣往該外端緣的方向延伸,且連通該內端緣而不連通該外端緣。
本實用新型的耳塞裝置,該耳塞裝置還包含一個設置于該中心柱的該芯桿段的第二傘翼,該第二傘翼與該第一傘翼相間隔且位于該第一傘翼遠離該手持段的一側,該第二傘翼包括一個遠離該第一傘翼且圈圍連接該芯桿段的內端緣、一個鄰近該第一傘翼且與該芯桿段相間隔地圍繞于該芯桿段外圍的外端緣,及一個連接該內端緣與該外端緣的外周面,該第二傘翼的該外端緣的直徑小于該第一傘翼的該外端緣的直徑,該第二傘翼的該外周面具有數(shù)個彼此角度間隔的第二溝槽部,每一個第二溝槽部由該內端緣往該外端緣的方向延伸,且連通該內端緣及該外端緣。
本實用新型的耳塞裝置,該耳塞裝置還包含至少一個設置于該中心柱的該芯桿段的第三傘翼,該至少一個第三傘翼間隔位于該第一傘翼與該第二傘翼間,該至少一個第三傘翼包括一個鄰近該第二傘翼且圈圍連接該芯桿段的內端緣、一個鄰近該第一傘翼且與該芯桿段相間隔地圍繞于該芯桿段外圍的外端緣,及一個連接該內端緣與該外端緣的外周面,該第三傘翼的該外端緣的直徑小于該第一傘翼的該外端緣的直徑且大于該第二傘翼的該外端緣的直徑,該第三傘翼的該外周面具有數(shù)個彼此角度間隔的第三溝槽部,每一個第三溝槽部由該內端緣往該外端緣的方向延伸,且連通該內端緣而不連通該外端緣。
本實用新型的耳塞裝置,該耳塞裝置還包含至少一個設置于該中心柱的該芯桿段的第三傘翼,該至少一個第三傘翼間隔位于該第一傘翼與該第二傘翼間,該至少一個第三傘翼包括一個鄰近該第二傘翼且圈圍連接該芯桿段的內端緣、一個鄰近該第一傘翼且與該芯桿段相間隔地圍繞于該芯桿段外圍的外端緣,及一個連接該內端緣與該外端緣的外周面,該第三傘翼的該外端緣的直徑小于該第一傘翼的該外端緣的直徑且大于該第二傘翼的該外端緣的直徑,該第三傘翼的該外周面具有數(shù)個彼此角度間隔的第三溝槽部,每一個第三溝槽部由該內端緣往該外端緣的方向延伸,且連通該內端緣及該外端緣。
本實用新型的耳塞裝置,該中心柱的該芯桿段具有一個連接該手持段的第一桿部,及一個形成于該第一桿部遠離該手持段的一端的桿端部,該第一傘翼的該內端緣連接于該第一桿部與該桿端部間,且該第一傘翼的該外端緣對應位于該第一桿部與該手持段間。
本實用新型的耳塞裝置,該中心柱的該芯桿段具有一個連接該手持段的第一桿部、一個由該第一桿部往遠離該手持段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桿部,及一個形成于該第二桿部遠離該第一桿部的一端的桿端部,該第一傘翼的該內端緣連接于該第一桿部與該第二桿部間,且該第一傘翼的該外端緣對應位于該第一桿部與該手持段間,該第二傘翼的該內端緣連接于該第二桿部與該桿端部間,且該第二傘翼的該外端緣鄰近該第一桿部并與該第一傘翼相間隔。
本實用新型的耳塞裝置,該中心柱的該芯桿段具有一個連接該手持段的第一桿部、一個遠離該手持段的第二桿部、一個形成于該第二桿部遠離該第一桿部的一端的桿端部,及至少一個連接于該第一桿部與該第二桿部間的第三桿部,該第一傘翼的該內端緣連接于該第一桿部與相鄰的該第三桿部間,且該第一傘翼的該外端緣對應位于該第一桿部與該手持段間,該第二傘翼的該內端緣連接于該第二桿部與該桿端部間,且該第二傘翼的該外端緣鄰近相鄰的第三桿部并與該第三傘翼相間隔,該至少一個第三傘翼的該內端緣連接于相對應的該第三桿部與該第二桿部間,且該至少一個第三傘翼的該外端緣鄰近該第一桿部并與該第一傘翼相間隔。
本實用新型的耳塞裝置,該第一傘翼還包括一個連接該內端緣與該外端緣且間隔位于該外周面內側的內周面,該內周面具有數(shù)個分別對應所述第一溝槽部的第一內突部,每一個第一溝槽部的凹入深度等于各自第一內突部的凸出高度,使得該第一傘翼的各剖面厚度相等,該第二傘翼還包括一個連接該內端緣與該外端緣且間隔位于該外周面內側的內周面,該內周面具有數(shù)個分別對應所述第二溝槽部的第二內突部,每一個第二溝槽部的凹入深度等于各自第二內突部的凸出高度,使得該第二傘翼的各剖面厚度相等,該至少一個第三傘翼還包括一個連接該內端緣與該外端緣且間隔位于該外周面內側的內周面,該內周面具有數(shù)個分別對應所述第三溝槽部的第三內突部,每一個第三溝槽部的凹入深度等于各自第三內突部的凸出高度,使得該至少一個第三傘翼的各剖面厚度相等。
本實用新型的耳塞裝置,所述第二溝槽部與所述第三溝槽部角度錯位,每一個第二溝槽部對應朝向相鄰的兩個第三溝槽部間,而且所述第三溝槽部與所述第一溝槽部角度錯位,每一個第三溝槽部對應朝向相鄰的兩個第一溝槽部間。
本實用新型的耳塞裝置,該中心柱界定出一個由該手持段遠離該芯桿段的一端面往該芯桿段的方向連通的中心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所述第一溝槽部的設計,可在塞入耳內時,能供耳內的空氣順暢地排出耳外,以保持耳內的耳壓平衡,所以可具有優(yōu)良的使用性。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將于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xiàn),其中:
圖1是一種現(xiàn)有耳塞裝置的一立體圖;
圖2是圖1耳塞裝置的一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耳塞裝置的一第一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縱向剖視圖;
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橫向剖視圖;
圖6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側視圖,說明以一條連接線連接兩個該第一實施例的耳塞裝置;
圖7是本實用新型耳塞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的一立體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耳塞裝置的一第三實施例的一縱向剖視圖;及
圖9是本實用新型耳塞裝置的一第四實施例的一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被詳細描述以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組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3、4、5,本實用新型耳塞裝置的一第一實施例,是由可彎撓變形的可塑性塑料或橡膠材料一體制成,并包含一支中心柱2、一個第一傘翼3、一個第二傘翼4,及一個第三傘翼5。
該中心柱2包括一個供人手持拿的手持段21,及一個由該手持段21往一個塞入方向20直線延伸的芯桿段22。該芯桿段22具有一個連接該手持段21且供該第一傘翼3設置的第一桿部221、一個由該第一桿部221往遠離該手持段21的方向延伸且供該第三傘翼5設置的第三桿部222、一個由該第三桿部222往遠離該第一桿部221的方向延伸且供該第二傘翼4設置的第二桿部223,及一個形成于該第二桿部223遠離該第三桿部222的一端的桿端部224。
此外,該中心柱2界定出一個由該手持段21遠離該芯桿段22的一端面往該芯桿段22的方向連通的中心孔23,其不但可以節(jié)省材料用量,而且還可如圖6所示供一條連接線6的一端部61插置連接,因此實施時即可利用該連接線6連接兩個該第一實施例的耳塞裝置,以便于連接吊掛使用。
該第一傘翼3包括一個圈圍連接于該芯桿段22的該第一桿部221與該第三桿部222間的內端緣31、一個對應位于該第一桿部221與該手持段21間且與該芯桿段22相間隔地圍繞于該芯桿段22外圍的外端緣32、一個彎弧連接該內端緣31與該外端緣32的外周面33,及一個彎弧連接該內端緣31與該外端緣32且間隔位于該外周面33內側的內周面34。該外周面33具有數(shù)個彼此角度間隔的第一溝槽部331,每一個第一溝槽部331由該內端緣31往該外端緣32的方向延伸,且連通該內端緣31而不連通該外端緣32。該內周面34具有數(shù)個分別對應所述第一溝槽部331的第一內突部341。每一個第一溝槽部331的凹入深度等于各自第一內突部341的凸出高度,使得該第一傘翼3的各剖面厚度相等。
該第二傘翼4與該第一傘翼3相間隔且位于該第一傘翼3遠離該手持段21的一側,并包括一個圈圍連接于該芯桿段22的該第二桿部223與該桿端部224間的內端緣41、一個鄰近第三桿部222且與該芯桿段22相間隔地圍繞于該芯桿段22外圍的外端緣42、一個彎弧連接該內端緣41與該外端緣42的外周面43,及一個彎弧連接該內端緣41與該外端緣42且間隔位于該外周面43內側的內周面44。該外端緣42的直徑小于該第一傘翼3的該外端緣32的直徑。該外周面43具有數(shù)個彼此角度間隔的第二溝槽部431,每一個第二溝槽部431由該內端緣41往該外端緣42的方向延伸,且連通該內端緣41及該外端緣42。該內周面44具有數(shù)個分別對應所述第二溝槽部431的第二內突部441。每一個第二溝槽部431的凹入深度等于各自第二內突部441的凸出高度,使得該第二傘翼4的各剖面厚度相等。
該第三傘翼5間隔位于該第一傘翼3與該第二傘翼4間,并包括一個鄰近該第二傘翼4且圈圍連接于該芯桿段22的該第三桿部222與該第二桿部223間的內端緣51、一個鄰近該第一桿部221且與該芯桿段22相間隔地圍繞于該芯桿段22外圍的外端緣52、一個彎弧連接該內端緣51與該外端緣52的外周面53,及一個彎弧連接該內端緣51與該外端緣52且間隔位于該外周面53內側的內周面54。該外端緣52鄰近該第一傘翼3并與該第一傘翼3相間隔,該外端緣52的直徑小于該第一傘翼3的該外端緣32的直徑且大于該第二傘翼4的該外端緣42的直徑。該外周面53具有數(shù)個彼此角度間隔的第三溝槽部531,每一個第三溝槽部531由該內端緣51往該外端緣52的方向延伸,且連通該內端緣51而不連通該外端緣52。該內周面54具有數(shù)個分別對應所述第三溝槽部531的第三內突部541。每一個第三溝槽部531的凹入深度等于各自第三內突部541的凸出高度,使得該第三傘翼5的各剖面厚度相等。要注意的是該第三傘翼5的數(shù)量相同于該第三桿部222,在本第一實施例的其他變化態(tài)樣中,該第三傘翼5與該第三桿部222的數(shù)目不限于一組,依實際需求可以是兩組、三組…等,并由鄰近該第一傘翼3的一側到鄰近該第二傘翼4的一側,體積漸小地依序排列在該第一傘翼3與該第二傘翼4間。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二溝槽部431與所述第三溝槽部531角度錯位,也就是每一個第二溝槽部431對應朝向相鄰的兩個第三溝槽部531間,而且所述第三溝槽部531與所述第一溝槽部331角度錯位,也就是每一個第三溝槽部531對應朝向相鄰的兩個第一溝槽部331間。
配戴使用時,使用者手持該手持段21,并沿著該塞入方向20將該芯桿段22由一外耳道(圖未示)的一開口塞入,在塞入過程中,該第二傘翼4先進入該外耳道,再依序由該第三傘翼5與該第一傘翼3進入,直到該第一傘翼3的外周面33的第一溝槽部331與該外端緣32間的部位對應接觸阻塞該外耳道的開口為止,通過該第二傘翼4、該第三傘翼5與該第一傘翼3接觸阻塞該外耳道,即能阻止聲音或液體進入該外耳道內。因為該耳塞裝置由可彎撓變形的材質制成,且該第一傘翼3、該第三傘翼5與該第二傘翼4的體積沿著該塞入方向20逐漸變小,所以能夠符合不同外耳道的形狀,密合地塞入該外耳道內,可達到吸震、隔音、防水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塞入過程中,由于耳內氣體會經由所述第二溝槽部431、所述第三溝槽部531,及所述第一溝槽部331被導引排出耳外,而不致被推擠壓縮于耳內而造成氣壓阻力,所以配戴時可順暢容易地塞入,又因該外耳道內多余的空氣已被導引排出,所以可平衡該外耳道內外的耳壓使其不會升高,不致讓使用者感覺悶脹不適,配戴舒適感良好,當耳溫升高時,也不會發(fā)生因空氣膨脹而將該耳塞裝置推出耳外或松脫的情形。同時通過該第二傘翼4的外周面43設有所述第二溝槽部431、該第三傘翼5的外周面53設有所述第三溝槽部531,及該第一傘翼3的外周面33設有所述第一溝槽部331,不但能具有止滑的功效,以穩(wěn)固地配戴在耳內,而且還能截斷錯開所述內外直通的溝槽,破壞音波直向傳遞的波型,所以可更進一步地防止音波由耳外直接傳入耳內的機率,能提升隔音效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耳塞裝置,能通過所述第二溝槽部431、所述第三溝槽部531與所述第一溝槽部331的引流設計,在該第二傘翼4該第三傘翼5與該第一傘翼3塞入耳朵時,能使耳內的空氣被導引排出耳外,保持該外耳道內外的耳壓平衡不會氣悶,以便于緊密地塞入耳內而不致被氣壓反推掉落,可具有優(yōu)良的使用性,所以確實能達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參閱圖7,本實用新型耳塞裝置的一第二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于該第一實施例,其差別在于:改變該第三傘翼5的所述第三溝槽部531的設計,本第二實施例的每一個第三溝槽部531連通該內端緣(圖未示)及該外端緣52,以利于氣流順暢地導引排出,同樣能達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參閱圖8,本實用新型耳塞裝置的一第三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于該第一實施例,其差別在于:本第三實施例僅包含該第一傘翼3及該第二傘翼4,而省略圖4的該第三傘翼5的設置。本第三實施例的該第一傘翼3同樣設有所述第一溝槽部331,該第二傘翼4同樣設有所述第二溝槽部431,所以能達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參閱圖9,本實用新型耳塞裝置的一第四實施例的構造大致相同于該第一實施例,其差別在于:本第四實施例僅包含該第一傘翼3,而省略圖4的該第二傘翼4及該第三傘翼5的設置。本第四實施例的該第一傘翼3同樣設有所述第一溝槽部331,所以能達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實用新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