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具改進,特別是一種肛腸給藥器。
背景技術:
臨床上在治療痔瘡等肛腸疾病時,常都要使用藥膏形式的藥物進行治療,通常的操作辦法是使用給藥管連接在藥管上,通過肛門進行給藥。但是由于給藥器側壁上有導液孔,在重力作用下,藥液在進入肛門給藥前,有從導液孔流出的可能,不僅造成藥液的浪費,同時還會對治療室環(huán)境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肛腸給藥器。
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肛腸給藥器,包括
外筒,所述外筒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分別設有開口,所述外筒側壁上均勻分布多個導液孔組;
前頂件,所述前頂件上設有通孔,所述前頂件設置在所述外筒的第一端面上,所述前頂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外筒內(nèi);
后頂件,所述后頂件內(nèi)部設有插裝孔,所述前頂件伸入所述外筒內(nèi)的一端插裝入所述插裝孔內(nèi)。
優(yōu)先的,所述導液孔組是由沿所述外筒的軸向等距離排列的多個導液孔共同構成的,多個所述導液孔的直徑從后推件到前頂件的方向依次減小。
優(yōu)先的,所述外筒的第二端面設有用以手持的外沿。
優(yōu)先的,所述前頂件包括半球形前頂部、凸臺、導液管,錐形管頭,
所述半球形前頂部設置在所述外筒的第一端面開口處,所述半球形前頂部內(nèi)部設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與導液管相對接,且共同組成所述通孔;
所述凸臺設置在半球形前頂部的平滑端面上;
所述導液管的端口處與所述錐形管頭的端口處相對接,且形成一體結構。
優(yōu)先的,所述后推件包括推塊、推桿、活塞套環(huán),
所述推塊設置在所述推桿位于所述外筒的外部的端面上;
所述推桿內(nèi)部設有所述孔;
所述活塞套環(huán)設置在所述推桿位于所述外筒的內(nèi)部的端面上,所述導液管與所述錐形管頭對接形成的一體結構通過活塞套環(huán),伸入所述孔內(nèi)。
優(yōu)先的,所述活塞套環(huán)與所述導液管與所述錐形管頭對接形成的一體結構的連接處緊密接觸。
利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制作的一種肛腸給藥器,藥液汲入導液管內(nèi),只有在推藥的過程中,藥液才會通過導液孔流出導液管,防止在進入肛門給藥前,藥液滴落,避免浪費藥液,同時避免滴落診療室地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肛腸給藥器的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肛腸給藥器的前頂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肛腸給藥器的前頂件的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肛腸給藥器的前頂件A-A面的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肛腸給藥器的外筒的主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肛腸給藥器的外筒B-B面的剖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肛腸給藥器的立體圖;
圖中,1、外筒;2、導液孔;3、外沿;4、半球形前頂部;5、凸臺;6、導液管;7、錐形管頭;8、推塊;9、推桿;10、活塞套環(huán)。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至圖7所示,一種肛腸給藥器,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分別設有開口,所述外筒1側壁上均勻分布多個導液孔組;前頂件,所述前頂件上設有通孔,所述前頂件設置在所述外筒1的第一端面上,所述前頂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外筒1內(nèi);后頂件,所述后頂件內(nèi)部設有插裝孔,所述前頂件伸入所述外筒1內(nèi)的一端插裝入所述插裝孔內(nèi);所述導液孔組是由沿所述外筒1的軸向等距離排列的多個導液孔2共同構成的,多個所述導液孔2的直徑從后推件到前頂件的方向依次減?。凰鐾馔?的第二端面設有用以手持的外沿3;所述前頂件包括半球形前頂部4、凸臺5、導液管6,錐形管頭7,所述半球形前頂部4設置在所述外筒1的第一端面開口處,所述半球形前頂部4內(nèi)部設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與導液管6相對接,且共同組成所述通孔;所述凸臺5設置在半球形前頂部4的平滑端面上;所述導液管6的端口處與所述錐形管頭7的端口處相對接,且形成一體結構;所述后推件包括推塊8、推桿9、活塞套環(huán)10,所述推塊8設置在所述推桿9位于所述外筒1的外部的端面上;所述推桿內(nèi)部設有所述孔;所述活塞套環(huán)10設置在所述推桿9位于所述外筒1的內(nèi)部的端面上,所述導液管6與所述錐形管頭7對接形成的一體結構通過活塞套環(huán)10,伸入所述孔內(nèi);所述活塞套環(huán)10與所述導液管6與所述錐形管頭7對接形成的一體結構的連接處緊密接觸。
在本技術方案中,使用時,首先醫(yī)護人員一手手持外筒1,一手手持推桿9,將半球形前頂部4侵入到藥液中,此時,向后拉動推桿9,將藥液汲取到導液管6中,導液管6與推桿9上的插裝槽相連通,藥液經(jīng)過導液管6進入與導液管6相連通的插裝槽內(nèi),由于活塞套環(huán)10設置在推桿9與導液管6的連通處,汲取藥液后,藥液并不會在該連通處外漏,流入外筒1內(nèi),當醫(yī)護人員將外筒1前端的半球形前頂部放置到患者的肛門內(nèi)后,因為在汲取藥液時,半球形前頂部4蘸有藥液,起到潤滑作用,并且外筒1外部無毛刺且較光滑,外筒1順利通過肛門進入大腸,當外筒1進入到大腸內(nèi)的合適的位置后,醫(yī)護人員,手部推動推塊,一部分藥液從插裝槽進入外筒1內(nèi)部,并通過導液孔2流出,完成給藥操作,另一部分藥液依次通過插裝槽、導液管6,最后進入大腸,為大腸的患處給藥。
在本技術方案中,導液孔2組是由等距離排列的多個導液孔2構成的,多個導液孔2的直徑從后推件到前頂件的方向依次減小,推桿9向前推進,導液孔2在推桿9前進的方向直徑依次減小,因為在推桿9前推的過程中,首先經(jīng)過直徑最大的導液孔2,然后直徑最大的導液孔2出液后,即被推桿9的外側壁擋住,無法導液,由于直徑最大,導出的藥液在相同時間內(nèi)導出最多,而隨著推桿9向前推動,經(jīng)過半徑變小的導液孔2的時間變長,綜合上述,導液孔2的直徑大小與推桿9的經(jīng)過的時間成反比,最后保證不同直徑的導液孔2導出的藥液量相同,上藥均勻。
在本技術方案中,外筒1的端面上設有外沿3,方便醫(yī)護人員把持外筒1且不易脫手。
在本技術方案中,半球形前頂部4靠近與外筒1連接的一端設有凸臺5,該凸臺5進入外筒1內(nèi),第一對半球形前頂部4進入外筒1的部分進行限制,第二,凸臺5與外筒1的內(nèi)壁相互擠壓,起到輔助固定作用。
在本技術方案中,導液管6伸入后頂件的插裝孔一端設有錐形管頭7,方便錐形管頭7進入后頂件的插裝孔內(nèi)。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