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輔助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生兒用經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氣管插管是指將一特制的氣管內導管經聲門置入氣管的技術,這一技術能為氣道通暢、通氣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誤吸等提供最佳條件,氣管插管的方法有經口腔明視和經鼻腔盲探兩種。氣管插管是新生兒監(jiān)護病房(NICU)的常用治療手段,其中大多采用經口腔明視的方法,而在經口氣管插管中首先得注意對氣管插管的固定,臨床中會使用到經口氣管插管固定器。
目前,市面上大多是采用牙墊咬持等方式的成人用經口氣管插管固定器,缺少針對新生兒的經口氣管插管固定器。另外醫(yī)院中大多采用固定帶等束縛部件來為新生兒固定經口氣管插管,但固定帶等束縛部件會對新生兒的頭部和皮膚造成壓迫,不僅讓新生兒感覺不舒適,還會傷害到新生兒。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專門針對新生兒設計的,并采用可以保護新生兒皮膚的固定帖來固定的新生兒用經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生兒用經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包括管托,圓弧形支架和固定帖,所述管托連接在圓弧形支架中部,所述固定帖包括皮膚接觸層,并固定在圓弧形支架兩端。
進一步的,所述圓弧形支架兩端還設有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前端與弧形支架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部為T型,尾端設有凸起。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帖還包括固定層,所述支撐部固定于固定帖的皮膚接觸層與固定層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帖還設有緩沖層,所述緩沖層設置在支撐部與固定帖皮膚接觸層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帖皮膚接觸層為膠體。
進一步的,所述管托的上下面至少有一面設有截面為圓弧形的凹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可以保護新生兒皮膚的固定帖與新生兒面頰部貼合,不僅有效保護了新生兒皮膚不受損傷,還能起到對固定裝置的固定作用;采用圓弧形支架設計,能夠較好地貼合新生兒臉部,減少新生兒的不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兒用經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生兒用經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中固定帖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列表:
1-管托,2-圓弧形支架,21-支撐部,211-支撐部前端,212-支撐部尾端,3-固定帖,31-固定層,32-緩沖層,33-皮膚接觸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生兒用經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它主要由:管托1,圓弧形支架2和固定帖3組成,管托1連接在圓弧形支架2中部,本實施例中,管托1沿過圓弧形支架2中部的徑向方向連接在圓弧形支架2的外弧面上,見圖1。在臨床操作中,完成經口氣管插管工作后,需要將經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固定在新生兒面頰部,管托1可以方便護理人員在安裝固定過程中對該新生兒用經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的拿持。
如圖2,為了將該新生兒用經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固定在新生兒面頰部需要依靠固定帖3,固定帖3主要由固定層31和皮膚接觸層33組成,其中,為了將固定帖3固定在圓弧形支架2的兩端,圓弧形支架2的兩端還設有支撐部21,支撐部21的前端211與弧形支架連接,支撐部21固定于固定帖3的皮膚接觸層33與固定層31之間。臨床中,在對該新生兒用經口氣管插管固定裝置固定時,圓弧形支架2兩端固定帖1的皮膚接觸層33粘貼在新生兒的兩側面頰部,以完成固定。
在實際運用中,為了固定帖3可以牢固的固定在圓弧形支架2兩端的支撐部21上,整個支撐部21為T型,當T型支撐部21固定于固定帖3的雙層結構中時,可以較好的支撐固定帖3,同時T型支撐部21的尾端212還設有凸起,可以防止固定帖3的脫落,見圖2。在本實施例中,支撐部21采用T型,但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采用其他常規(guī)形狀作為支撐部21,如矩形等等。
如圖2,為了防止圓弧形支架2與固定帖3的連接段在粘貼過程中對新生兒面頰部造成損傷,固定帖3還設有緩沖層32,緩沖層32設置在圓弧形支架兩端的支撐部21與固定帖3的皮膚接觸層33之間,這樣在粘貼固定裝置時,可以緩沖固定帖3與圓弧形支架2連接段對新生兒面頰部的壓力,防止損傷。
另外,為了防止氣管插管在該新生兒用固定裝置的管托1上發(fā)生滑動或脫落,管托1的上下面還至少有一面設有截面為圓弧形的凹槽,見圖1。在臨床中,氣管插管插入新生兒氣管后,外露部分的氣管插管段設置在該管托1的凹槽中,并用膠帶固定,可有效防止氣管插管的滑動和脫落。在本實施例中,管托1的上或下面是指與管托1連接的圓弧形支架2的圓弧面所在平面。
本實施例中,固定帖3皮膚接觸層33采用水膠體敷料,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采用其他能夠保護新生兒皮膚的粘貼材料。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管插管固定裝置應具備多種尺寸型號,以適合不同年齡、體重嬰兒使用。
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