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端口松弛的采血持針器。
背景技術:
血液采集和檢驗是重要的醫(yī)療活動,真空采血管一步式直接采血已經(jīng)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注射器抽血、再轉(zhuǎn)移入采血管送檢的操作步驟。真空采血管一步式直接采血需要使用雙頭采血針、持針器和真空采血管三套件的采血器具,其中,雙頭采血針包括穿刺人體血管的采血針頭和插入真空采血管中的輸血針頭,輸血針頭上設有橡膠保護套,輸血針頭固定在針頭固定座上,方便與持針器套筒上的針頭連接座連接。
持針器是一個簡單的套筒,采血針頭位于套筒前端的針頭連接座上,輸血針頭置于套筒內(nèi),真空采血管利用其膠塞與采血針頭之間的加持力來固定。采血持針器反復使用后,用于將雙頭采血針旋緊固定的針頭連接座就會擴張變松,導致不能成功采集血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采血持針器的采血針連接座經(jīng)過反復使用后會變得松弛,從而導致不能成功采集血樣,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端口松弛的采血持針器。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防端口松弛的采血持針器,包括采血針連接座、套筒,所述采血針連接座位于所述套筒的前端面上,所述采血針連接座為內(nèi)側設置有與雙頭采血針相配套的擰緊螺紋的中空圓柱結構體,所述采血針連接座的外側固定有支撐片,所述支撐片垂直于所述套筒的前端面,所述支撐片為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固定于所述采血針連接座的外側壁上和所述套筒的前端面上,所述支撐片至少為1片,所述支撐片分布于所述采血針連接座的一側半圓柱面上,所述套筒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遠離所述支撐片的一側為向內(nèi)彎折的弧形結構,所述底座的向內(nèi)彎折的弧形結構的兩端點連線平行于位于最外側的所述支撐片的下底邊;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片還可以是直角梯形,該直角梯形的高固定于所述采血針連接座的外側壁上,該直角梯形的下底固定于所述套筒的前端面上。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采血針連接座的外側壁和套筒的前端面上固定設置支撐片,來達到支撐采血針連接座的目的,使其長期反復使用都不易松弛變形,有效的增加持針器的使用壽命,同時,套筒的底座在遠離支撐片的一側設置有向內(nèi)彎折的弧形結構的設計,使得采血時采血器可以更好地貼合患者的胳膊,且此弧形結構兩端點的連接線平行于位于最外側的支撐片,扎針時,支撐片不會對針頭形成阻礙,有利于扎針的進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支撐片為三角形的防端口松弛的采血持針器;
圖2:支撐片為直角梯形的防端口松弛的采血持針器。
附圖標記如下:1、采血連接座,2、套筒,201、底座,3、支撐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結合圖2,參看圖1:一種防端口松弛的采血持針器,包括采血針連接座1、套筒2,所述采血針連接座1位于所述套筒2的前端面上,所述采血針連接座1為內(nèi)側設置有與雙頭采血針相配套的擰緊螺紋的中空圓柱結構體,所述采血針連接座1的外側固定有支撐片3,所述支撐片3垂直于所述套筒2的前端面,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片3為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固定于所述采血針連接座1的外側壁上和所述套筒2的前端面上,所述支撐片3至少為1片,所述支撐片3分布于所述采血針連接座1的一側半圓柱面上,所述套筒2包括底座201,所述底座201遠離所述支撐片3的一側為向內(nèi)彎折的弧形結構,所述底座201的向內(nèi)彎折的弧形結構的兩端點連線平行于位于最外側的所述支撐片3的下底邊;如圖2所示,所述支撐片3還可以是直角梯形,該直角梯形的高固定于所述采血針連接座1的外側壁上,該直角梯形的下底固定于所述套筒2的前端面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所述采血針連接座1的外側壁和所述套筒2的前端面上固定設置所述支撐片3,來達到支撐所述采血針連接座1的目的,使其長期反復使用都不易松弛變形,有效的增加持針器的使用壽命,同時,套筒的底座遠離支撐片的一側設置有向內(nèi)彎折的弧形結構的設計,采血時采血器可以更好地貼合患者的胳膊,且此弧形結構兩端點的連接線平行于位于最外側的支撐片,扎針時,支撐片不會對針頭形成阻礙,有利于扎針的進行。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