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脾胃虛弱,中醫(yī)名詞術(shù)語,脾胃虛弱含義比較籠統(tǒng),包含了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tǒng)血、中氣下陷、胃陽虛、胃氣虛、胃陰虛及脾胃虛寒等中醫(yī)證候,其中脾氣虛是脾胃虛弱的基本類型,脾氣虛證是指脾氣不足,失其健運所表現(xiàn)的證候,多因飲食不節(jié),勞累過度,久病耗傷脾氣所致,“脾氣虛”一詞出于《內(nèi)經(jīng)》,如《靈樞?天年》篇中有“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的論述,其后歷代醫(yī)家對脾氣虛證進行深入研究及發(fā)揮,指出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為后天之本,若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脾胃虛弱;或后天失于調(diào)養(yǎng),或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常,或勞倦過度,憂思日久,損傷脾胃;或年老體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氣未復(fù),失于調(diào)養(yǎng),均可使脾氣虧虛,運化功能失常,導(dǎo)致氣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氣虛證,病因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憂思日久,稟賦不足,年老體衰,大病初愈,調(diào)養(yǎng)失慎都可以導(dǎo)致脾胃虛弱證,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一為飲食失調(diào);二為勞累過度;三由于急慢性病,以上諸因,耗傷脾胃,導(dǎo)致脾胃不足,運化失健,形成脾胃虛弱證,目前,中醫(yī)藥治療脾胃虛弱研究報道日益增多,因其副作用小已為廣大脾胃虛弱患者所接受,利用現(xiàn)代科技設(shè)備和方法,探討脾胃虛弱病因病機,篩選驗證有效藥物,研制針對性強、療效肯定、劑型簡便的中藥制劑,是當(dāng)前亟待解決的關(guān)鍵問題。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170-230份、山楂170-230份、生麥芽170-230份、生谷芽170-230份、山藥170-230份、雞內(nèi)金70-130份、靈芝120-180份、陳皮20-80份、砂仁20-80份、紫蘇葉20-80份、甘草20-80份、茯苓70-130份、白術(shù)70-130份、炒扁豆90-150份、薏苡仁90-150份、阿斯巴甜0.001-0.002份、苯甲酸鈉0.001-0.002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黨參、山楂、生麥芽、生谷芽放入粉碎機粉碎,過50-6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山藥、雞內(nèi)金、靈芝、陳皮、砂仁、紫蘇葉、甘草放入粉碎機粉碎,過60-8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茯苓、白術(shù)、炒扁豆、薏苡仁放入粉碎機粉碎,過80-10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的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倒出藥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合并兩次藥液,過濾,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適量,5-10℃靜置24-48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25-1.35的稠膏,備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鈉分別溶解到水中,備用;
(6)將步驟(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純凈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鈉,攪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離心過濾,轉(zhuǎn)數(shù)10000-15000r/min,時間為5-15s,冷藏,靜置24-48時,再用離心過濾,轉(zhuǎn)數(shù)16000-20000r/min,時間為5-15s,最后封裝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溫10-15分鐘滅菌,冷卻,包裝,即得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
優(yōu)選的方案中,一種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200份、山楂200份、生麥芽200份、生谷芽200份、山藥200份、雞內(nèi)金100份、靈芝150份、陳皮50份、砂仁50份、紫蘇葉50份、甘草50份、茯苓100份、白術(shù)100份、炒扁豆120份、薏苡仁120份、阿斯巴甜0.0015份、苯甲酸鈉0.0015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黨參、山楂、生麥芽、生谷芽放入粉碎機粉碎,過5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山藥、雞內(nèi)金、靈芝、陳皮、砂仁、紫蘇葉、甘草放入粉碎機粉碎,過6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茯苓、白術(shù)、炒扁豆、薏苡仁放入粉碎機粉碎,過8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的10倍量的水,煎煮0.8小時,倒出藥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0.8小時,合并兩次藥液,過濾,濾液濃縮至55℃測相對密度為1.08的清膏,加95%的乙醇適量,8℃靜置24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60℃測相對密度為1.25的稠膏,備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鈉分別溶解到水中,備用;
(6)將步驟(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倍量的純凈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鈉,攪拌5min至完全溶解,用離心過濾,轉(zhuǎn)數(shù)10000r/min,時間為5s,冷藏,靜置24時,再用離心過濾,轉(zhuǎn)數(shù)16000r/min,時間為5s,最后封裝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溫15分鐘滅菌,冷卻,包裝,即得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
本發(fā)明所用中藥原料藥的藥理如下:
黨參: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脾、肺經(jīng);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nèi)熱消渴。
山楂:性味歸經(jīng):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焦山楂消食導(dǎo)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生麥芽: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脾、胃經(jīng);功效: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主治: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汗郁積,乳房脹痛,婦女?dāng)嗳椤?/p>
生谷芽:性味歸經(jīng):甘,溫;功效:健脾開胃,和中消食;主治:治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
山藥: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脾、肺、腎經(jīng);功能主治: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雞內(nèi)金: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jīng);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澀精止遺;用于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
靈芝:性味歸經(jīng):甘,平,歸心、肺、肝、腎經(jīng);主治虛勞、咳嗽、氣喘、失眠、消化不良,惡性腫瘤等。
陳皮:性味歸經(jīng):苦、辛,溫,歸肺、脾經(jīng);功能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砂仁: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功能主治: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紫蘇葉: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肺經(jīng);功能主治:降氣消痰,平喘,潤腸;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甘草:性平、味甘,歸心、脾、肺、胃經(jīng);功效:補益;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茯苓:性味歸經(jīng):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白術(shù):性味歸經(jīng):苦、甘,溫,歸脾、胃經(jīng);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shù)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炒扁豆:性味歸經(jīng):甘、微溫,歸脾、胃二經(jīng);功能主治:補脾和胃而不膩滯,其性微溫,芳香化濕而不燥烈,尤宜于脾虛濕滯泄瀉。
薏苡仁:性味歸經(jīng):甘、淡,涼,歸脾、胃、肺經(jīng);功能主治: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濕痹拘攣,脾虛泄瀉,肺癰,腸癰;扁平疣。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具有健脾和胃、醒脾消食的功效,藥效顯著,可長期服用,患者易于接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和實驗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但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230份、山楂230份、生麥芽230份、生谷芽230份、山藥230份、雞內(nèi)金130份、靈芝180份、陳皮80份、砂仁80份、紫蘇葉80份、甘草80份、茯苓130份、白術(shù)130份、炒扁豆90-150份、薏苡仁150份、阿斯巴甜0.002份、苯甲酸鈉0.002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黨參、山楂、生麥芽、生谷芽放入粉碎機粉碎,過50-6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山藥、雞內(nèi)金、靈芝、陳皮、砂仁、紫蘇葉、甘草放入粉碎機粉碎,過60-8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茯苓、白術(shù)、炒扁豆、薏苡仁放入粉碎機粉碎,過80-10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的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倒出藥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合并兩次藥液,過濾,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適量,5-10℃靜置24-48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25-1.35的稠膏,備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鈉分別溶解到水中,備用;
(6)將步驟(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純凈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鈉,攪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離心過濾,轉(zhuǎn)數(shù)10000-15000r/min,時間為5-15s,冷藏,靜置24-48時,再用離心過濾,轉(zhuǎn)數(shù)16000-20000r/min,時間為5-15s,最后封裝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溫10-15分鐘滅菌,冷卻,包裝,即得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實施例2
一種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200份、山楂200份、生麥芽200份、生谷芽200份、山藥200份、雞內(nèi)金100份、靈芝150份、陳皮50份、砂仁50份、紫蘇葉50份、甘草50份、茯苓100份、白術(shù)100份、炒扁豆120份、薏苡仁120份、阿斯巴甜0.0015份、苯甲酸鈉0.0015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黨參、山楂、生麥芽、生谷芽放入粉碎機粉碎,過50-6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山藥、雞內(nèi)金、靈芝、陳皮、砂仁、紫蘇葉、甘草放入粉碎機粉碎,過60-8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茯苓、白術(shù)、炒扁豆、薏苡仁放入粉碎機粉碎,過80-10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的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倒出藥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合并兩次藥液,過濾,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適量,5-10℃靜置24-48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25-1.35的稠膏,備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鈉分別溶解到水中,備用;
(6)將步驟(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純凈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鈉,攪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離心過濾,轉(zhuǎn)數(shù)10000-15000r/min,時間為5-15s,冷藏,靜置24-48時,再用離心過濾,轉(zhuǎn)數(shù)16000-20000r/min,時間為5-15s,最后封裝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溫10-15分鐘滅菌,冷卻,包裝,即得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實施例3
一種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170份、山楂170份、生麥芽170份、生谷芽170份、山藥170份、雞內(nèi)金70份、靈芝120份、陳皮20份、砂仁20份、紫蘇葉20份、甘草20份、茯苓70份、白術(shù)70份、炒扁豆90份、薏苡仁90份、阿斯巴甜0.001份、苯甲酸鈉0.001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黨參、山楂、生麥芽、生谷芽放入粉碎機粉碎,過50-6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山藥、雞內(nèi)金、靈芝、陳皮、砂仁、紫蘇葉、甘草放入粉碎機粉碎,過60-8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茯苓、白術(shù)、炒扁豆、薏苡仁放入粉碎機粉碎,過80-10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的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倒出藥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合并兩次藥液,過濾,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適量,5-10℃靜置24-48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25-1.35的稠膏,備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鈉分別溶解到水中,備用;
(6)將步驟(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純凈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鈉,攪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離心過濾,轉(zhuǎn)數(shù)10000-15000r/min,時間為5-15s,冷藏,靜置24-48時,再用離心過濾,轉(zhuǎn)數(shù)16000-20000r/min,時間為5-15s,最后封裝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溫10-15分鐘滅菌,冷卻,包裝,即得治療脾胃虛弱的中藥制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治療觀察脾胃虛弱45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臨床觀察脾胃虛弱45例,其中男10例,女35例,年齡16-55歲,平均年齡35.5歲。
2、診斷標(biāo)準(zhǔn)
脾胃虛弱臨床表現(xiàn):病程較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fā)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后易瀉,吃多后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zhì)淡,苔薄白。
3、治療方法
使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治療,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每日2次,每次15ml,7天為一個療程。
4、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
治愈:癥狀消失;
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減輕;
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5、治療結(jié)果
臨床治療脾胃虛弱患者45例中,治愈40例占88.9%,好轉(zhuǎn)5例占11.1%,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
6、典型病例
病例1:女,26歲,患者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zhì)淡,苔薄白,泄瀉重,大便稀溏,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病人癥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制劑一個療程,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又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兩個療程,臨床治愈。
病例2:女,50歲,患者常感神疲乏力,腹脹便溏,氣短乏力,頭暈?zāi)垦#{少便溏,面白無華,舌淡苔白,脈緩弱,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病人癥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制劑一個療程,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又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兩個療程,臨床治愈。
病例3:男,19歲,患者疲乏無力,納食不香,腹脹便溏,常有心悸失眠,眩暈健忘,面色萎黃,形體消瘦,且時有肢體麻木.舌淡苔白,脈細弱,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病人癥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制劑一個療程,癥狀明顯好轉(zhuǎn),又口服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兩個療程,臨床治愈。
應(yīng)當(dāng)指出的是,具體實施方式只是本發(fā)明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很多變形;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以本發(fā)明所明確公開的或根據(jù)文件的書面描述毫無異議的得到的,均應(yīng)認(rèn)為是本專利所要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