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領域,特別是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胃病是指由各種因素引起胃粘膜發(fā)生炎癥性改變。在飲食不規(guī)律,作息不規(guī)律的人群尤為高發(fā)。根據(jù)病程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慢性比較常見。急性胃炎的誘發(fā)原因常見的是由于不潔飲食所致的急性胃炎,常見的細菌感染為葡萄球菌外毒素,肉毒桿菌毒素,沙門菌屬內(nèi)毒素及嗜酸桿菌。幽門螺桿菌在急性感染期也出現(xiàn)急性胃炎,若未能消除可能轉化為慢性活動性胃炎。病毒感染因素常見的有流感病毒、腸道病毒等。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機器,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會對黏膜造成機械性的損傷,保持有節(jié)制的飲食是治療胃病的關鍵。另外,高度精神緊張也是胃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機、建筑工人、辦公室工作人員等的胃病發(fā)生率都很高,所以這些人更應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精神的愉悅。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社交活動的充實,大量飲用烈性酒、濃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損傷胃黏膜。目前對于胃病的治療,人們都選用西藥,西藥見效快能很快解決胃疼癥狀,但是僅僅解決了表面疼痛癥狀就達到治療目的了嗎,研究表明西藥對于胃病患者來講弊端頗多,由于西藥如阿斯匹林、水楊酸類、保泰松、消炎痛、激素、紅霉素、四環(huán)素、磺胺類、利血平等。此類藥物長期濫用會使胃粘膜受到損傷,從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潰瘍。因此,治療胃病需要無副作用無傷害的中藥。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治療胃病的中藥配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配方,其特點是,該中藥包括下列重量比:延胡索5-10克、厚樸2-5克、佛手烏梅5-10克、雞內(nèi)金2-6克、冬蟲夏草6-8克、蒼耳草2-4克、鐵棍山藥25-30克、甘遂2-5克、西青果15-20克、倒扣草6-8克、金櫻子15-20克、胡麻6-9克、紅景天7-10克、太子參15-20克、竹茹6-10克、枳實10-15克、玄胡15-25克、榔片10-30克節(jié)節(jié)花20-30克、旱蓮草30-50克、大青葉30-40克,紫蘇葉30-60克,三叉苦30-50克、三七10-15克、白桂木2-5克、山楂3-5克、枇杷葉10-15克、羊奶子20-30克、板藍根50-100克、柴胡10-20克。
本發(fā)明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配方中,進一步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特征是:
1、該中藥包括下列重量比: 延胡索5-10克、厚樸2-5克、佛手烏梅5-10克、雞內(nèi)金2-6克、冬蟲夏草6-8克、蒼耳草2-4克、鐵棍山藥25-30克、甘遂2-5克、西青果15-20克、倒扣草6-8克、金櫻子15-20克、胡麻6-9克、紅景天7-10克、太子參15-20克、竹茹6-10克、枳實10-15克、玄胡15-25克、榔片10-30克、白術10-20克、肉桂15-20克、山楂15-20克、黃芪10-20克、三七5-10克;
2、該中藥最優(yōu)重量比為:延胡索6克、厚樸3克、佛手烏梅7克、雞內(nèi)金4克、冬蟲夏草8克、蒼耳草3克、鐵棍山藥30克、甘遂4克、西青果18克、倒扣草7克、金櫻子19克、胡麻8克、紅景天7克、太子參15克、竹茹7克、枳實12克、玄胡20克、榔片25克、白術15克、肉桂17克、山楂18克、黃芪15克、三七6克。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各種中藥藥理作用如下:
延胡索: 辛、苦,溫。歸肝、脾經(jīng)?;钛?,行氣,止痛。
厚樸: 味苦、辛,性溫. 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佛手烏梅: 清理人體垃圾、毒素,暢通臟腑和氣血通道。
雞內(nèi)金: 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jīng)。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
冬蟲夏草: 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冬蟲夏草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滋補肺腎,對肺癌、肝癌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在臨床上對肺虛久咳,氣喘,肺結核咯血,盜汗,腎虛腰膝酸痛,陽痿遺精,神經(jīng)衰弱及化療、放療后的紅細胞下降都有療效.
蒼耳草: 味苦;甘;辛;性溫;小毒. 肺經(jīng);肝經(jīng)。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癢。
鐵棍山藥: 降低血糖、滋腎益精、益肺止咳.
甘遂: 味苦;性寒;有毒。脾經(jīng);肺經(jīng);腎經(jīng);膀胱經(jīng);大腸經(jīng);小腸經(jīng)。水腫;腹水;留飲結胸;癲癇;喘咳;大小便不通。
西青果: 苦、酸、澀,平。歸肺、大腸經(jīng)。清熱生津,解毒。
倒扣草: 性味:苦辛,寒。功用:清熱,解表,利水,活血。
金櫻子: 味酸、甘、澀,性平。歸腎、膀胱、大腸經(jīng)。固精縮尿,固崩止帶,澀腸止瀉。
胡麻: 甘,微寒,無毒。利大腸,產(chǎn)婦胞衣不落。生油摩瘡腫,生禿發(fā)。
紅景天: 味甘、苦,性平,歸肺、心經(jīng)。具有益氣活血,通脈平喘之功。主要用于氣虛血瘀,胸痹心痛,中風偏癱,倦怠氣喘。
太子參: 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jīng)。益氣健脾,生津潤肺。
竹茹: 味甘,性微寒。歸肺、胃,心、膽經(jīng)。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枳實: 苦、辛、酸,微寒。歸脾、胃經(jīng)。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玄胡: 味辛,苦,溫。 心包,肝,脾,肺。 活血散瘀,行氣止痛。
榔片: 苦辛,溫。入脾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治蟲積、食滯,脘腹脹痛,瀉痢后重,瘧疾,水腫,腳氣,痰癖,癥結。
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肉桂: 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肝經(jīng)。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jīng)脈的功效。
山楂: 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
黃芪: 性甘溫,歸肺經(jīng),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之功能。
三七: 甘、微苦,溫。歸肝、胃經(jīng)。散瘀止血,消腫定痛。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效果明顯,適應范圍廣,凡是患有各種胃病的患者具有胃痛、胃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臨床癥狀者均有明顯療效;通過平衡陰陽、補益脾胃、調理臟腑達到徹底根治的目的,療程短,見效快。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方案,以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地理解本發(fā)明,而不構成其權力的限制。
實施例1,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配方,其特點是,該中藥包括下列重量比:延胡索5-10克、厚樸2-5克、佛手烏梅5-10克、雞內(nèi)金2-6克、冬蟲夏草6-8克、蒼耳草2-4克、鐵棍山藥25-30克、甘遂2-5克、西青果15-20克、倒扣草6-8克、金櫻子15-20克、胡麻6-9克、紅景天7-10克、太子參15-20克、竹茹6-10克、枳實10-15克、玄胡15-25克、榔片10-30克節(jié)節(jié)花20-30克、旱蓮草30-50克、大青葉30-40克,紫蘇葉30-60克,三叉苦30-50克、三七10-15克、白桂木2-5克、山楂3-5克、枇杷葉10-15克、羊奶子20-30克、板藍根50-100克、柴胡10-20克。
實施例2,實施例1所述的治療胃病的中藥配方,該中藥包括下列重量比: 延胡索5-10克、厚樸2-5克、佛手烏梅5-10克、雞內(nèi)金2-6克、冬蟲夏草6-8克、蒼耳草2-4克、鐵棍山藥25-30克、甘遂2-5克、西青果15-20克、倒扣草6-8克、金櫻子15-20克、胡麻6-9克、紅景天7-10克、太子參15-20克、竹茹6-10克、枳實10-15克、玄胡15-25克、榔片10-30克、白術10-20克、肉桂15-20克、山楂15-20克、黃芪10-20克、三七5-10克。
實施例3,實施例1所述的治療胃病的中藥配方,該中藥最優(yōu)重量比為:延胡索6克、厚樸3克、佛手烏梅7克、雞內(nèi)金4克、冬蟲夏草8克、蒼耳草3克、鐵棍山藥30克、甘遂4克、西青果18克、倒扣草7克、金櫻子19克、胡麻8克、紅景天7克、太子參15克、竹茹7克、枳實12克、玄胡20克、榔片25克、白術15克、肉桂17克、山楂18克、黃芪15克、三七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