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運動假肢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運動假肢,屬于人體假肢裝置領域,包括大腿部件、小腿部件以及腳板組件。小腿部件包括小腿本體以及設置于小腿本體內(nèi)部的杠桿彈片,大腿部件與小腿本體轉(zhuǎn)動連接。腳板組件包括腳板本體以及設置于腳板本體上端的腳踝部,小腿本體與腳板組件轉(zhuǎn)動連接。杠桿彈片在靠近下端的位置設置有杠桿支點,杠桿彈片的下端與腳踝部鉸接,杠桿彈片的上端設置有復位彈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運動假肢能夠用于大腿截肢的人站立、坐以及行走運動,這種運動假肢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制造,既能保證人腿部的基本動作,又成本低廉。
【專利說明】一種運動假肢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人體假肢裝置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運動假肢。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針對大腿截肢的假肢一般有兩種。其中一種假肢雖然價格便宜,但是只是具有腿的外形,對身體起到支撐作用,只能作簡單的動作,無法很好地仿人體腿部的運動。另一種假肢雖然能夠很好地仿人體腿部的運動,但是結(jié)構(gòu)復雜,造價非常昂貴。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運動假肢,旨在解決上述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5]一種運動假肢,包括大腿部件、小腿部件以及腳板組件;
[0006]所述小腿部件包括小腿本體以及設置于小腿本體內(nèi)部的杠桿彈片,所述大腿部件與所述小腿本體轉(zhuǎn)動連接;
[0007]所述腳板組件包括腳板本體以及設置于所述腳板本體上端的腳踝部,所述小腿本體與所述腳板組件轉(zhuǎn)動連接;
[0008]所述杠桿彈片在靠近下端的位置設置有杠桿支點,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與所述腳踝部鉸接,所述杠桿彈片的上端設置有復位彈簧。
[0009]進一步地,所述腳踝部的頂部沿左右方向設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內(nèi)設置有可沿前后方向來回轉(zhuǎn)動的活塊,所述活塊設置有孔,所述腳踝部的頂部沿豎直方向設置有與所述通孔連通的開口,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穿過所述開口伸入所述活塊的孔中。
[0010]通過設置所述活塊,所述活塊能夠在所述通孔內(nèi)沿前后方向來回轉(zhuǎn)動,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伸入所述活塊,使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能夠在所述開口內(nèi)前后來回擺動,并通過所述復位彈簧的復位,使行走時更加靈活。
[0011]進一步地,所述腳踝部的頂部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nèi)設置有滾珠,所述滾珠設置有孔,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伸入所述滾珠的孔中并可在所述滾珠的孔中來回移動,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面與所述滾珠的孔底之間設置有彈簧。
[0012]通過設置所述滾珠,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伸入所述滾珠的孔中,使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能夠前后來回擺動,并通過所述復位彈簧的復位,使行走更加靈活。
[0013]進一步地,所述大腿部件下端的前側(cè)設置有第一吸合磁鐵,所述小腿本體上端的前側(cè)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吸合磁鐵相對應的第二吸合磁鐵,當所述大腿部件與所述小腿本體的軸線重合時,所述第一吸合磁鐵和所述第二吸合磁鐵相互吸合。
[0014]通過設置所述第一吸合磁鐵和所述第二吸合磁鐵,使所述大腿部件與所述小腿本體的軸線重合時,所述第一吸合磁鐵和所述第二吸合磁鐵相互吸合,使人在使用運動假肢站立時,所述大腿部件與所述小腿本體始終保持豎直狀態(tài)。
[0015]進一步地,所述復位彈簧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復位彈簧和第二復位彈簧;
[0016]所述第一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小腿本體前側(cè)的內(nèi)壁和所述杠桿彈片的上端連接;
[0017]所述第二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小腿本體后側(cè)的內(nèi)壁和所述杠桿彈片的上端連接。
[0018]通過設置所述第一復位彈簧和所述第二復位彈簧,使復位更加方便快捷,復位效果更好。
[0019]進一步地,所述腳板組件還包括殼體和設置于殼體內(nèi)的腳趾彈片;
[0020]所述殼體與所述腳板本體連接,所述腳板本體伸入所述殼體內(nèi);
[0021]所述腳趾彈片包括相互連接的鉤形部和腳趾連接部,所述腳趾連接部遠離所述鉤形部的一端與所述腳板本體的前端連接,所述鉤形部的外側(cè)抵住所述殼體的內(nèi)腔底面。
[0022]通過設置所述殼體和所述腳趾彈片,使所述腳板本體伸入所述殼體內(nèi),保護了所述腳板本體,所述腳趾彈片模擬了人的腳趾,使所述腳板組件的前部在觸地時得到緩沖,避免了所述腳板組件的損傷,同時也使運動更加安全穩(wěn)定。
[0023]進一步地,所述腳板組件還包括腳底彈片;
[0024]所述腳底彈片為U形,所述腳底彈片的U形的側(cè)邊的一端與所述腳板本體的前端連接,所述腳底彈片的封閉端抵住所述殼體的內(nèi)腔底面。
[0025]通過設置所述腳底彈片,所述腳底彈片模擬了人的腳底,使所述腳板組件的底部在觸地時得到緩沖,避免了所述腳板組件的損傷,同時也使運動更加安全穩(wěn)定。
[0026]進一步地,所述腳板組件還包括仿肉墊彈簧;
[0027]所述仿肉墊彈簧包括分別為前后設置的腳底仿肉墊彈簧和腳跟仿肉墊彈簧,所述腳底仿肉墊彈簧的兩端和所述腳跟仿肉墊彈簧的兩端均分別抵住所述腳板本體和所述腳底彈片的內(nèi)側(cè)。
[0028]通過設置所述腳底仿肉墊彈簧和所述腳跟仿肉墊彈簧,所述腳底仿肉墊彈簧模擬了人的腳底的肉,所述腳跟仿肉墊彈簧模擬了人的腳跟的肉,在所述腳板組件觸地時,所述腳底仿肉墊彈簧和所述腳跟仿肉墊彈簧很好地起到了緩沖的作用,運動過程中又能起到回力的作用。
[0029]進一步地,所述腳底仿肉墊彈簧和所述腳跟仿肉墊彈簧均為兩根,且均為左右設置。
[0030]通過將所述腳底仿肉墊彈簧和所述腳跟仿肉墊彈簧均設為左右分布的兩根,加強了緩沖的作用,使緩沖效果更好。
[0031]進一步地,所述杠桿支點的左右兩側(cè)分別設置有用于支撐所述杠桿支點的支柱,所述支柱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杠桿支點和所述小腿本體連接,所述支柱的上下兩側(cè)均設置有支撐柱,設置于所述支柱上側(cè)的支撐柱的一端與所述大腿部件和所述小腿本體的轉(zhuǎn)動連接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支柱連接,設置于所述支柱下側(cè)的支撐柱的一端與所述小腿本體和所述腳板組件的轉(zhuǎn)動連接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支柱連接。通過所述支柱,能夠很好地對所述杠桿支點起到支撐作用,通過設置支撐柱,能夠承受人體的重量,很好地起到支撐作用。
[0032]本實用新型在運動假肢上設置大腿部件、小腿部件以及腳板組件,在小腿部件設置小腿本體,在小腿本體內(nèi)部設置杠桿彈片,將大腿部件與小腿本體轉(zhuǎn)動連接,在腳板組件設置腳板本體,在腳板本體上端設置腳踝部,將小腿本體與腳板組件轉(zhuǎn)動連接,在杠桿彈片的靠近下端的位置設置杠桿支點,將杠桿彈片的下端與腳踝部鉸接,在杠桿彈片的上端設置復位彈簧。
[0033]在使用這種運動假肢時,將大腿伸入大腿部件內(nèi),通過大腿帶動大腿部件,站立時,腳板組件保持著地,大腿部件與小腿部件均保持豎直;坐著時,腳板組件保持著地,大腿部件繞小腿部件轉(zhuǎn)動,形成坐的姿態(tài);行走時,大腿部件帶動小腿部件向前伸出,然后腳板組件著地并持續(xù)向地面施加作用力,擺動大腿部件,使小腿部件繞腳板組件向前轉(zhuǎn)動,此時小腿本體與杠桿彈片發(fā)生角度的偏移,使杠桿彈片的上端繞杠桿支點發(fā)生轉(zhuǎn)動,同時杠桿彈片的下端繞杠桿支點發(fā)生轉(zhuǎn)動,杠桿彈片的下端對腳踝部產(chǎn)生作用力,杠桿彈片的上端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復位,在小腿部件轉(zhuǎn)動至豎直狀態(tài)的過程中,杠桿彈片起到平衡回力的作用。通過設置杠桿彈片和復位彈簧,在運動時只要杠桿彈片與小腿本體之間產(chǎn)生角度變化,復位彈簧立即使杠桿彈片復位,使得站立或者坐時,小腿部件與腳板組件之間始終保持平穩(wěn)的狀態(tài);行走時,小腿本體通過杠桿彈片的復位而更加容易回位,使得行走更加方便。
[003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運動假肢能夠用于大腿截肢的人站立、坐以及行走運動,并且站立或者坐時非常平穩(wěn),行走時方便靈活,而且這種運動假肢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制造,既能保證人腿部的基本動作,又成本低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5]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運動假肢的結(jié)構(gòu);
[0036]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側(cè)視結(jié)構(gòu);
[0037]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杠桿彈片的下端與腳踝部的連接關系;
[0038]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腳板組件的結(jié)構(gòu);
[0039]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正視結(jié)構(gòu);
[0040]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固定裝置的結(jié)構(gòu);
[0041]圖7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提供的運動假肢的杠桿彈片的下端與腳踝部的連接關系。
[0042]附圖標記如下:
[0043]101-大腿部件;102_第一吸合磁鐵;103-固定帶;104_帶扣;
[0044]201-小腿部件;202_小腿本體;203_杠桿彈片;204_杠桿支點;205_復位彈簧;206-第一復位彈簧;207_第二復位彈簧;208_第二吸合磁鐵;209_支柱;210_支撐柱;
[0045]301-腳板組件;302_腳板本體;303_腳踝部;304_殼體;305_腳趾彈片;306_鉤形部;307_腳趾連接部;308_腳底彈片;309_腳底仿肉墊彈簧;310_腳跟仿肉墊彈簧;
[0046]401-通孔;402_ 活塊;403_ 開口 ;
[0047]501-凹槽;502_ 滾珠;503_ 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48]假肢,也稱“義肢”,是供截肢者使用以代償缺損肢體部分功能的人造肢體,有上肢假肢和下肢假肢,多用鋁板、木材、皮革、塑料等材料制作,其關節(jié)采用金屬部件,現(xiàn)在假肢領域主流是采用鈦合金和碳素纖維材料。
[0049]運動假肢是指具有運動功能的假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運動假肢針對于大腿部位截肢且殘肢長度合適的人使用,即具有運動功能的大腿假肢。
[0050]本實用新型發(fā)明人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市場上有的大腿假肢只是具有腿的外形,對身體起到支撐作用,只能作簡單的動作,無法很好地仿人體腿部的運動;或者有的大腿假肢雖然能夠很好地仿人體腿部的運動,但是結(jié)構(gòu)復雜,造價非常昂貴,普通經(jīng)濟能力的人根本無法承受。因此發(fā)明人研究開發(fā)出一種運動假肢,其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制造,既能保證人腿部的基本動作,能夠使人站立、坐或者行走,而且成本非常低廉,普通經(jīng)濟能力的人也易于接受。
[0051]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運動假肢作具體說明。以下具體說明中提及了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具體而言,人體的正面為前,背面為后,若運動假肢為右腿,則腿的內(nèi)側(cè)為左,外側(cè)為右;若運動假肢為左腿,則腿的內(nèi)側(cè)為右,外側(cè)為左。
[0052]實施例1
[0053]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運動假肢的結(jié)構(gòu);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了一種運動假肢,該運動假肢包括大腿部件101、小腿部件201以及腳板組件301。小腿部件201包括小腿本體202以及設置于小腿本體202內(nèi)部的杠桿彈片203,大腿部件101與小腿本體202轉(zhuǎn)動連接。腳板組件301包括腳板本體302以及設置于腳板本體302上端的腳踝部303,小腿本體202與腳板組件301轉(zhuǎn)動連接。杠桿彈片203在靠近下端的位置設置有杠桿支點204,杠桿彈片203的下端與腳踝部303鉸接,杠桿彈片203的上端設置有復位彈簧205。
[0054]本實施例中杠桿支點204為一轉(zhuǎn)軸,轉(zhuǎn)軸穿過杠桿彈片203且兩端分別與小腿本體202的左右內(nèi)側(cè)連接。杠桿支點204也可以為一弧形凸塊,該弧形凸塊的弧形面緊貼杠桿彈片203,便于杠桿彈片203繞杠桿支點204轉(zhuǎn)動,弧形凸塊的遠離弧形面的一端與小腿本體202的內(nèi)側(cè)連接,使小腿本體202對弧形凸塊起支撐作用。當然杠桿支點204的結(jié)構(gòu)并不限于上述兩種,只要杠桿彈片203能夠繞杠桿支點204轉(zhuǎn)動并且杠桿支點204能夠起到支點作用即可。
[0055]在使用這種運動假肢時,將大腿伸入大腿部件101內(nèi),通過大腿帶動大腿部件101,站立時,腳板組件301保持著地,大腿部件101與小腿部件201均保持豎直;坐著時,腳板組件301保持著地,大腿部件101繞小腿部件201轉(zhuǎn)動,形成坐的姿態(tài);行走時,大腿部件101帶動小腿部件201向前伸出,然后腳板組件301著地并持續(xù)向地面施加作用力,擺動大腿部件101,使小腿部件201繞腳板組件301向前轉(zhuǎn)動,此時小腿本體202與杠桿彈片203發(fā)生角度的偏移,使杠桿彈片203的上端繞杠桿支點204發(fā)生轉(zhuǎn)動,同時杠桿彈片203的下端繞杠桿支點204發(fā)生轉(zhuǎn)動,杠桿彈片203的下端對腳踝部303產(chǎn)生作用力,杠桿彈片203的上端在復位彈簧205的作用下復位,在小腿部件201轉(zhuǎn)動至豎直狀態(tài)的過程中,杠桿彈片203起到平衡回力的作用。通過設置杠桿彈片203和復位彈簧205,在運動時只要杠桿彈片203與小腿本體202之間產(chǎn)生角度變化,復位彈簧205立即使杠桿彈片203復位,使得站立或者坐時,小腿部件201與腳板組件301之間始終保持平穩(wěn)的狀態(tài);行走時,小腿本體202通過杠桿彈片203的復位而更加容易回位,使得行走更加方便。
[005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運動假肢能夠用于大腿截肢的人站立、坐以及行走運動,并且站立或者坐時非常平穩(wěn),行走時方便靈活,而且這種運動假肢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制造,既能保證人腿部的基本動作,又成本低廉。
[0057]實施例2
[005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了一種運動假肢,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包含實施例1提供的運動假肢的全部技術特征,并且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還包括以下技術特征:
[0059]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結(jié)構(gòu);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杠桿彈片203的下端與腳踝部303的連接關系;請參閱圖2和圖3,腳踝部303的頂部沿左右方向設置有通孔401,通孔401內(nèi)設置有可沿前后方向來回轉(zhuǎn)動的活塊402,活塊402設置有孔,腳踝部303的頂部沿豎直方向設置有與通孔401連通的開口 403,杠桿彈片203的下端穿過開口 403伸入活塊402的孔中。
[0060]作為優(yōu)選,通孔401為圓孔,活塊402為圓柱形,并且活塊402的直徑與通孔401的直徑相應。作為優(yōu)選,開口 403為上大下小的錐形口,使杠桿彈片203的下端在開口 403中來回擺動時,杠桿彈片203的擺動范圍更大。作為優(yōu)選,杠桿彈片203的下端的直徑與活塊402上孔的直徑相應,使杠桿彈片203和活塊402能夠更好地同步運動,當然,也可以直接將用粘接或者其他方式將活塊402與杠桿彈片203的下端固定連接。
[0061]在將杠桿彈片203的下端與腳踝部303連接時,首先將活塊402放入通孔401內(nèi),使活塊402上的孔對應于開口 403,然后將杠桿彈片203的下端穿過開口 403并伸入活塊402的孔中。
[0062]通過設置活塊402,活塊402能夠在通孔401內(nèi)沿前后方向來回轉(zhuǎn)動,杠桿彈片203的下端伸入活塊402,使杠桿彈片203的下端能夠在開口 403內(nèi)前后來回擺動,并通過復位彈簧205的復位,使行走時更加靈活。
[0063]請參閱圖2,大腿部件101下端的前側(cè)設置有第一吸合磁鐵102,小腿本體202上端的前側(cè)設置有與第一吸合磁鐵102相對應的第二吸合磁鐵208,當大腿部件101與小腿本體202的軸線重合時,第一吸合磁鐵102和第二吸合磁鐵208相互吸合。
[0064]通過設置第一吸合磁鐵102和第二吸合磁鐵208,使大腿部件101與小腿本體202的軸線重合時,第一吸合磁鐵102和第二吸合磁鐵208相互吸合,使人在使用運動假肢站立時,大腿部件101與小腿本體202始終保持豎直狀態(tài)。
[0065]請參閱圖2,復位彈簧205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復位彈簧206和第二復位彈簧207。第一復位彈簧206的兩端分別與小腿本體202前側(cè)的內(nèi)壁和杠桿彈片203的上端連接。第二復位彈簧207的兩端分別與小腿本體202后側(cè)的內(nèi)壁和杠桿彈片203的上端連接。
[0066]通過設置第一復位彈簧206和第二復位彈簧207,使復位更加方便快捷,復位效果更好。
[0067]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腳板組件301的結(jié)構(gòu);請參閱圖4,腳板組件301還包括殼體304和設置于殼體304內(nèi)的腳趾彈片305。殼體304與腳板本體302連接,腳板本體302伸入殼體304內(nèi)。腳趾彈片305包括相互連接的鉤形部306和腳趾連接部307,腳趾連接部307遠離鉤形部306的一端與腳板本體302的前端連接,鉤形部306的外側(cè)抵住殼體304的內(nèi)腔底面。
[0068]通過設置殼體304和腳趾彈片305,使腳板本體302伸入殼體304內(nèi),保護了腳板本體302,腳趾彈片305模擬了人的腳趾,使腳板組件301的前部在觸地時得到緩沖,避免了腳板組件301的損傷,同時也使運動更加安全穩(wěn)定。將腳趾彈片305設置為鉤形,鉤形部306通過腳趾連接部307與腳板本體302連接,鉤形部306的外側(cè)抵住殼體304的內(nèi)腔底面,使腳趾彈片305彈性更好,緩沖效果更好。
[0069]請參閱圖4,腳板組件301還包括腳底彈片308。腳底彈片308為U形,腳底彈片308的U形的側(cè)邊的一端與腳板本體302的前端連接,腳底彈片308的封閉端抵住殼體304的內(nèi)腔底面。
[0070]通過設置腳底彈片308,腳底彈片308模擬了人的腳底,使腳板組件301的底部在觸地時得到緩沖,避免了腳板組件301的損傷,同時也使運動更加安全穩(wěn)定。
[0071]請參閱圖4,腳板組件301還包括仿肉墊彈簧。仿肉墊彈簧包括分別為前后設置的腳底仿肉墊彈簧309和腳跟仿肉墊彈簧310,腳底仿肉墊彈簧309的兩端和腳跟仿肉墊彈簧310的兩端均分別抵住腳板本體302和腳底彈片308的內(nèi)側(cè)。
[0072]通過設置腳底仿肉墊彈簧309和腳跟仿肉墊彈簧310,腳底仿肉墊彈簧309模擬了人的腳底的肉,腳跟仿肉墊彈簧310模擬了人的腳跟的肉,在腳板組件301觸地時,腳底仿肉墊彈簧309和腳跟仿肉墊彈簧310很好地起到了緩沖的作用,運動過程中又能起到回力的作用。
[0073]腳底仿肉墊彈簧309和腳跟仿肉墊彈簧310均為兩根,且均為左右設置。通過將腳底仿肉墊彈簧309和腳跟仿肉墊彈簧310均設為左右分布的兩根,加強了緩沖的作用,使緩沖效果更好。
[0074]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正視結(jié)構(gòu);請參閱圖5,杠桿支點204的左右兩側(cè)分別設置有用于支撐杠桿支點204的支柱,支柱的兩端分別與杠桿支點204和小腿本體202連接。支柱209的上下兩側(cè)均設置有支撐柱210,設置于支柱209上側(cè)的支撐柱210的一端與大腿部件101和小腿本體202的轉(zhuǎn)動連接處連接,另一端與支柱209連接,設置于支柱下側(cè)的支撐柱210的一端與小腿本體202和腳板組件301的轉(zhuǎn)動連接處連接,另一端與支柱209連接。通過支柱209,能夠很好地對杠桿支點204起到支撐作用,通過設置支撐柱210,能夠承受人體的重量,很好地起到支撐作用。
[0075]圖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固定裝置的結(jié)構(gòu);請參閱圖6,大腿部件101還包括固定裝置,固定裝置包括環(huán)設于大腿部件101的固定帶103,固定帶103上設置有帶扣104,固定帶103的數(shù)量優(yōu)選為兩條。通過設置固定帶103,能夠很好地將人的大腿固定于大腿部件101內(nèi)。
[0076]請參閱圖2?圖6,使用這種運動假肢時,首先將大腿伸入大腿部件101內(nèi),用固定帶103環(huán)繞大腿并通過帶扣104系緊,使大腿固定在大腿部件101內(nèi),擺動大腿即可帶動大腿部件101如后運動,大腿部件101能夠帶動大腿部件101,并帶動腳板組件301,由此實現(xiàn)運動。
[0077]站立時,保持大腿部件101豎直即可,此時大腿部件101與小腿本體202的軸線重合時,第一吸合磁鐵102和第二吸合磁鐵208相互吸合,小腿本體202和腳板組件301對大腿部件101及人體起支撐作用。即使當小腿本體202發(fā)生偏移,使杠桿彈片203產(chǎn)生偏移,此時小腿本體202將杠桿彈片203復位。
[0078]坐時,使大腿部件101繞小腿本體202向后轉(zhuǎn)動一定角度形成坐姿,此時第一吸合磁鐵102和第二吸合磁鐵208分開。
[0079]行走時,以右腿使用這種運動假肢,而左腿為正常腿為例。
[0080]當左腿為支撐腿、右腿邁出時,第一吸合磁鐵102和第二吸合磁鐵208相互吸合,大腿部件101與小腿本體202的軸線重合,大腿部件101與小腿本體202均向后傾斜。腳板組件301的腳跟部位首先著地,此時腳底彈片308壓緊起到緩沖作用,腳底仿肉墊彈簧309和腳跟仿肉墊彈簧310處于壓縮狀態(tài)。
[0081]大腿部件101通過小腿本體202向腳板組件301施加壓力,此時大腿部件101向前運動,小腿本體202同時繞腳板組件301向前轉(zhuǎn)動,而杠桿彈片203依然向后傾斜,這就使杠桿彈片203與小腿本體202之間產(chǎn)生了夾角,第二復位彈簧207處于壓縮狀態(tài),第一復位彈簧206處于伸長狀態(tài),由于第一復位彈簧206和第二復位彈簧207的回力復位作用,使杠桿彈片203的上端向前轉(zhuǎn)動,則杠桿彈片203的下端向后轉(zhuǎn)動,并對腳踝部303產(chǎn)生向后的作用力,進而對腳板組件301產(chǎn)生向后的作用力,那么地面對腳板組件301的反作用力向前,使整個右腿能夠向前運動。
[0082]當右腿向前運動至豎直時,向前邁出左腿,此時右腿作為支撐腿,并且左腿在前,右腿在后。
[0083]當左腿伸出直至左腿著地并且左腿作為支撐腿時,左腿在前,右腿在后,此時大腿部件101與小腿本體202是向前傾斜的,大腿部件101抬起,向前轉(zhuǎn)動,使大腿部件101與小腿本體202之間形成夾角,第一吸合磁鐵102和第二吸合磁鐵208分離。
[0084]大腿部件101在轉(zhuǎn)動時對小腿本體202施加向前的壓力,此時小腿本體202向前轉(zhuǎn)動,而杠桿彈片203相對向后,這就使杠桿彈片203與小腿本體202之間產(chǎn)生了夾角,第二復位彈簧207處于壓縮狀態(tài),第一復位彈簧206處于伸長狀態(tài),由于第一復位彈簧206和第二復位彈簧207的回力復位作用,使杠桿彈片203的上端向前轉(zhuǎn)動,則杠桿彈片203的下端向后轉(zhuǎn)動,并對腳踝部303產(chǎn)生向后的作用力,進而對腳板組件301產(chǎn)生向后的作用力,那么地面對腳板組件301的反作用力向前,這個地面的反作用力使腳板組件301向前,使得腳板組件301從腳底部位到腳趾部位逐漸脫離地面。
[0085]在腳板組件301脫離地面后,整個右腿向前運動,繼續(xù)以左腿為支撐腿、右腿向前邁出的過程,如此循環(huán)往復形成行走過程。
[0086]實施例3
[008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提供了一種運動假肢,實施例3提供的運動假肢與實施例2提供的運動假肢的區(qū)別在于杠桿彈片203的下端與腳踝部303的連接方式不同。
[0088]圖7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提供的運動假肢的杠桿彈片203的下端與腳踝部303的連接關系;請參閱圖2和圖7,實施例3提供的運動假肢的腳踝部303的頂部設置有凹槽501,凹槽501內(nèi)設置有滾珠502,滾珠502設置有孔,杠桿彈片203的下端伸入滾珠502的孔中并可在滾珠502的孔中來回移動,杠桿彈片203的下端面與滾珠502的孔底之間設置有彈簧503。
[0089]通過設置滾珠502,杠桿彈片203的下端伸入滾珠502的孔中,使杠桿彈片203的下端能夠前后來回擺動,并通過復位彈簧205的復位,使行走更加靈活。通過設置彈簧503,使杠桿彈片203能夠在滾珠502的孔中來回移動,使杠桿彈片203的運動更加靈活,進而使行走更加靈活。
[009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運動假肢,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腿部件、小腿部件以及腳板組件; 所述小腿部件包括小腿本體以及設置于小腿本體內(nèi)部的杠桿彈片,所述大腿部件與所述小腿本體轉(zhuǎn)動連接; 所述腳板組件包括腳板本體以及設置于所述腳板本體上端的腳踝部,所述小腿本體與所述腳板組件轉(zhuǎn)動連接; 所述杠桿彈片在靠近下端的位置設置有杠桿支點,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與所述腳踝部鉸接,所述杠桿彈片的上端設置有復位彈簧。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腳踝部的頂部沿左右方向設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內(nèi)設置有可沿前后方向來回轉(zhuǎn)動的活塊,所述活塊設置有孔,所述腳踝部的頂部沿豎直方向設置有與所述通孔連通的開口,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穿過所述開口伸入所述活塊的孔中。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腳踝部的頂部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nèi)設置有滾珠,所述滾珠設置有孔,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伸入所述滾珠的孔中并可在所述滾珠的孔中來回移動,所述杠桿彈片的下端面與所述滾珠的孔底之間設置有彈簧。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部件下端的前側(cè)設置有第一吸合磁鐵,所述小腿本體上端的前側(cè)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吸合磁鐵相對應的第二吸合磁鐵,當所述大腿部件與所述小腿本體的軸線重合時,所述第一吸合磁鐵和所述第二吸合磁鐵相互吸合。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彈簧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復位彈簧和第二復位彈簧; 所述第一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小腿本體前側(cè)的內(nèi)壁和所述杠桿彈片的上端連接; 所述第二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小腿本體后側(cè)的內(nèi)壁和所述杠桿彈片的上端連接。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板組件還包括殼體和設置于殼體內(nèi)的腳?止彈片; 所述殼體與所述腳板本體連接,所述腳板本體伸入所述殼體內(nèi); 所述腳趾彈片包括相互連接的鉤形部和腳趾連接部,所述腳趾連接部遠離所述鉤形部的一端與所述腳板本體的前端連接,所述鉤形部的外側(cè)抵住所述殼體的內(nèi)腔底面。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運動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板組件還包括腳底彈片; 所述腳底彈片為U形,所述腳底彈片的U形的側(cè)邊的一端與所述腳板本體的前端連接,所述腳底彈片的封閉端抵住所述殼體的內(nèi)腔底面。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運動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板組件還包括仿肉墊彈簧; 所述仿肉墊彈簧包括分別為前后設置的腳底仿肉墊彈簧和腳跟仿肉墊彈簧,所述腳底仿肉墊彈簧的兩端和所述腳跟仿肉墊彈簧的兩端均分別抵住所述腳板本體和所述腳底彈片的內(nèi)側(cè)。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運動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腳底仿肉墊彈簧和所述腳跟仿肉墊彈簧均為兩根,且均為左右設置。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假肢,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桿支點的左右兩側(cè)分別設置有用于支撐所述杠桿支點的支柱,所述支柱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杠桿支點和所述小腿本體連接,所述支柱的上下兩側(cè)均設置有支撐柱,設置于所述支柱上側(cè)的支撐柱的一端與所述大腿部件和所述小腿本體的轉(zhuǎn)動連接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支柱連接,設置于所述支柱下側(cè)的支撐柱的一端與所述小腿本體和所述腳板組件的轉(zhuǎn)動連接處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支柱連接。
【文檔編號】A61F2/62GK204072395SQ201420575892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林春成 申請人:林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