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分叉血管支架,包括一近端和一遠端,所述近端與遠端之間是包圍成管狀的可膨脹花紋結構,所述花紋結構由一組支撐桿和連接桿組成,所述支架上設有面向分支血管開口的空隙區(qū)。本申請?zhí)峁┑姆植嫜苤Ъ?,通過在單個支架管體上設置空隙區(qū),使得導絲通過該區(qū)域可以方便的進入到分支血管內,同時根據治療血管分叉角度,對空隙區(qū)的形狀進行調整:當分叉血管呈T型時,空隙區(qū)形狀為圓形;當分叉血管呈Y型時,空隙區(qū)形狀為橢圓形。
【專利說明】分叉血管支架
【技術領域】
[0001 ] 本申請涉及血管支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分叉血管的支架。
【背景技術】
[0002]支架在醫(yī)學上用作植入物,以保持身體內器官的中空結構的開放和/或阻塞后的重新開放、通常來說,在這種情況下,將壓縮形式的管狀小支架導入到相關器官中,然后展開以支撐器官的壁。
[0003]支架對于開放血管是特別重要的,特別是在冠狀血管的區(qū)域中,作為血栓、血脂或鈣在血管壁上沉積的結果導致的冠狀血管狹窄或阻塞,是心肌區(qū)域供血不足的常見原因,因此是心肌更賽的常見原因。用于防止或消除這種狹窄的支架通常包括小的管狀網格結構,所述結構被導入相關血管中,利用球囊導管放射狀展開,以便將血管拓寬到足夠的尺寸。
[0004]分叉病變的定義為狹窄程度大于50%的病變同時累及主要血管及其開支開口處,分叉病變占介入治療的10%-15%,PRESTO等研究發(fā)現(xiàn),分叉病變的靶血管再次血運重建率明顯高于非分叉病變(17% Ks 14%,/X0. 05),但心肌梗死及死亡發(fā)生率相當。盡管藥物洗脫支架(DES)的出現(xiàn) 使各種復雜冠脈病變介入治療的長期預后明顯改善,但研究發(fā)現(xiàn),DES能降低分叉病變中主支的再狹窄率及再次靶血管重建率,而分支血管的再狹窄率改善并沒有預期中那樣顯著。因而,DES時代的分叉病變介入治療依然充滿挑戰(zhàn)。
[0005]分支病變的所在部位,主支與分支的成角、粥樣斑塊的分布及在介入治療后的斑塊負荷軸向再分布特征是影響分叉病變介入治療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介入治療策略制定的主要依據。
[0006]主支與分支的成角:分叉病變角度是選擇術式和預測斑塊移行可能的重要依據。盡管冠脈造影均采用多角度投照,但由于分叉病變的特殊解剖特征,往往僅只能在一個投照角度使分叉病變完全展開,因而無法對病變的范圍、分叉角度等作出全面而準確的判斷。
[0007]對分叉病變的參考直徑的準確判斷是選擇支架和球囊的主要依據,但由于分叉病變的邊支血管病變多位于口部,因而往往缺乏近端參考血管直徑,導致支架及球囊選擇過小。據血管內超聲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球囊和支架小于血管直徑,60 - 70%分支血管擴張不完全,并認為這是分叉病變介入治療后分支血管再狹窄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0008]在金屬裸支架(BMS)時代,已有多個研究表明雙支架術并不優(yōu)于單支架術。隨著DES的出現(xiàn)及其在非分叉病變治療中的良好療效,人們曾樂觀認為,雙DES植入能降低分叉病變的再狹窄率及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率。NORDIC研究是DES時代最大的分叉病變單支架植入與雙支架植入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在307例患者的8個月隨訪研究中,DES組主支再狹窄(>50%)及邊支閉塞率為5. 1%,而單支架組為5. 3% (P=NS);兩組MACE事件發(fā)生率相當;但在雙支架植入組,圍術期心肌梗死率高于單支架植入術組。這一發(fā)現(xiàn)與裸支架時代相似。因而,目前關于分叉病變的共識是策略越簡單越好,不推薦對分叉病變無條件植入雙支架。[0009]對于真性分叉病變且分叉血管直徑較粗,特別是當分支開口嚴重狹窄且開口直徑大于2. 5mm且供血范圍廣泛時,如位于左主干末端的分叉病變分支供血范圍廣,主支與分支之間的成角一般為90°左右,局部斑塊負荷重,在對一支血管進行介入治療時,由于斑塊的軸向再分布產生明顯的“蹺蹺板”效應而導致另一支血管的狹窄甚至閉塞較為常見。對于這種分叉病變,直接雙DES置入仍然是大部分專家的首選治療方式。
[0010]采用雙支架植入術處理分叉病變需考慮以下幾個問題:(I)斑塊移位能否影響分支血流;(2)支架結構變形;I邊支開口支架覆蓋不完全,有無“地理丟失”;(3)分支血管開口支架重疊導致金屬負荷過多,導致血栓及再狹窄等問題;(4)導絲再次通過支架金屬網眼困難;(5)對吻球囊的種類和直徑的選擇。 實用新型內容
[0011]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申請?zhí)峁┮环N改進的分叉血管支架,通過結構改進,根據分叉血管的類型,使導絲均能方便的進入分支血管內。
[0012]技術方案:分叉血管支架,包括一近端和一遠端,所述近端與遠端之間是包圍成管狀的可膨脹花紋結構,所述花紋結構由一組支撐桿和連接桿組成,所述支架上設有面向分支血管開口的空隙區(qū)。
[0013]所述空隙區(qū)靠近支架的近端處。
[0014]所述空隙區(qū)的邊緣設有顯影標記。
[0015]所述顯影標記至少有兩個,分別設于空隙區(qū)沿支架軸向上的兩端。
[0016]所述空隙區(qū)為圓形或橢圓形。
[0017]所述空隙區(qū)距離支架近端5mm。
[0018]所述圓形空隙區(qū)的直徑為2mm。
[0019]所述橢圓形空隙區(qū)的長徑為2mm,短徑為I. 5mm。
[0020]有益效果:本申請?zhí)峁┑姆植嫜苤Ъ埽ㄟ^在單個支架管體上設置空隙區(qū),使得導絲通過該區(qū)域可以方便的進入到分支血管內,同時根據治療血管分叉角度,對空隙區(qū)的形狀進行調整:當分叉血管呈T型時,空隙區(qū)形狀為圓形;當分叉血管呈Y型時,空隙區(qū)形狀為橢圓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I為適用于T型分叉血管的支架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適用于Y型分叉血管的支架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支架在分叉血管中的使用狀態(tài)截面示意圖。
[0024]圖中I-空隙區(qū),2-顯影標記,3-近端,4-遠端,A-血管近端主干,B-血管遠端主干,C-血管分支,α-主分支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通過實施列,并結合附圖I~2,對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申請不僅僅限于下面的實施例。
[0026]如圖3所示,當α角小于70度時選用Y型分叉血管支架,大于等于70度時選用T型分叉血管支架。
[0027]實施例I :
[0028]如圖I所示,T型分叉血管支架,包括一近端3和一遠端4,所述近端與遠端之間是包圍成管狀的可膨脹花紋結構,所述花紋結構由一組支撐桿和連接桿組成,所述支架上設有面向分支血管開口的空隙區(qū)1,所述空隙區(qū)距離支架近端5mm ;空隙區(qū)的邊緣設有顯影標記2,所述顯影標記至少有兩個,分別設于空隙區(qū)沿支架軸向上的兩端,顯影標記一般為金屬Au。所述空隙區(qū)為圓形,直徑為2mm。
[0029]實施例2 :
[0030]如圖2所示,Y型分叉血管支架,包括一近端和一遠端,所述近端與遠端之間是包圍成管狀的可膨脹花紋結構,所述花紋結構由一組支撐桿和連接桿組成,所述支架上設有面向分支血管開口的空隙區(qū),所述空隙區(qū)距離支架近端5mm;所述空隙區(qū)的邊緣設有顯影標記,所述顯影標記有兩個,分別設于空隙區(qū)沿支架軸向上的兩端,材料為金屬Au ;所述空隙區(qū)為橢圓形。所述橢圓形空隙區(qū)的長徑為2mm,短徑為I. 5_。
[0031]本申請的實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所述,在不偏離本申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在形式和細節(jié)上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改變和改進,而這些均被認為落入了本申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分叉血管支架,包括一近端和一遠端,所述近端與遠端之間是包圍成管狀的可膨脹花紋結構,所述花紋結構由一組支撐桿和連接桿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設有面向分支血管開口的空隙區(q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區(qū)靠近支架的近端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區(qū)的邊緣設有顯影標記。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叉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顯影標記至少有兩個,分別設于空隙區(qū)沿支架軸向上的兩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區(qū)為圓形或橢圓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叉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區(qū)距離支架近端5mm。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叉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空隙區(qū)的直徑為2_。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叉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橢圓形空隙區(qū)的長徑為2_,短徑為I. 5mm。
【文檔編號】A61F2/86GK203408135SQ201320471887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2日
【發(fā)明者】陳紹良 申請人:陳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