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該中藥由下述原料制成:蘇子、紫菀、白前、杏仁、連翹、桔梗、甘草、蘆根、訶子、膽星、百部、蟬衣、辛夷、陳皮、莪術(shù)、丹參、白芍、瓦楞子、沉香曲、川樸、延胡索、附子、白頭翁、蒼術(shù)、茯苓、薏苡仁、砂仁、決明子、威靈仙、厚樸、澤蘭、佛手、田基黃、大腹皮、茅根、烏梅、豬苓、菊花。本中藥治療支氣管炎效果明顯,無任何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0002]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目前對于支氣管炎的治療主要采用大量的抗生素如紅霉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祛痰藥如痰咳凈,解痙平喘藥如氨茶堿等,但這些藥物很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不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停藥后且易反復(fù)發(fā)作,并有一定的副作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本中藥治療支氣管炎效果明顯,無任何毒副作用。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是:
[0005]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06]蘇子6-18、紫菀7-15、白前4_13、杏仁6_17、連翹7_15、桔梗6_13、甘草4_17、蘆根5-12、訶子5-16、膽星6-17、百部7_14、蟬衣8_13、辛夷9_17、陳皮6_12、莪術(shù)4_13、丹參6-14、白芍7-15、瓦楞子6-13、沉香曲7_15、川樸6_17、延胡索5_13、附子4_17、白頭翁
7-15、蒼術(shù)4-16、茯苓6-18、薏苡仁7_14、砂仁4_13、決明子3_15、威靈仙5_18、厚樸6_13、澤蘭7-13、佛手4-17、田基黃7-16、大腹皮6_15、茅根5_17、烏梅3_16、豬苓9_18、菊花
`
[0007]優(yōu)選地,所述蘇子12、紫菀13、白前10、杏仁10、連翹12、桔梗11、甘草15、蘆根9、訶子8、膽星9、百部12、蟬衣10、辛夷12、陳皮9、莪術(shù)11、丹參10、白芍12、瓦楞子9、沉香曲
11、川樸12、延胡索10、附子9、白頭翁11、蒼術(shù)12、茯苓13、薏苡仁10、砂仁9、決明子11、威靈仙13、厚樸10、澤蘭9、佛手12、田基黃11、大腹皮10、茅根12、烏梅13、豬苓14、菊花15。
[0008]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09](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蘇子、紫菀、白前、杏仁、連翹、桔梗、甘草、蘆根、訶子、膽星、百部、蟬衣、辛夷、陳皮、莪術(shù)、丹參、白芍、瓦楞子、沉香曲、川樸、延胡索、附子、白頭翁、蒼術(shù)、茯苓、薏苡仁、砂仁、決明子、威靈仙、厚樸、澤蘭、佛手、田基黃、大腹皮、茅根、烏梅、豬苓、菊花,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1: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50分鐘。
[0010](2)將所述步驟(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2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11](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再煎煮10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0012]本發(fā)明的藥理及效果如下:
[0013]本發(fā)明選取蘇子、紫菀、白前、杏仁、連翹、桔梗、甘草、蘆根、訶子、膽星、百部、蟬衣、辛夷、陳皮、莪術(shù)、丹參、白茍、瓦榜子、沉香曲、川樸、延胡索、附子、白頭翁、蒼術(shù)、茯苓、薏苡仁、砂仁、決明子、威靈仙、厚樸、澤蘭、佛手、田基黃、大腹皮、茅根、烏梅、豬苓、菊花等多味中藥制成中藥湯劑。
[0014]其中,蘇子,降氣消痰,平喘,潤腸。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0015]紫菀,潤肺下氣;化痰止咳。
[0016]白前,瀉肺降氣;下痰止嗽。
[0017]杏仁,滋潤肺燥,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0018]連翹,清熱解毒。
[0019]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0020]甘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藥性。
[0021 ]蘆根,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
[0022]訶子,清涼解毒。
[0023]膽星,清火化痰,鎮(zhèn)驚定痼。
[0024]百部,潤肺止咳;殺蟲滅虱。
[0025]蟬衣,宣散風(fēng)熱;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風(fēng)止痙。
[0026]辛夷,祛風(fēng)散寒,通竅止痛。
[0027]陳皮,理氣和中,燥濕化痰,利水通便。
[0028]莪術(shù),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0029]丹參,活血祛瘀;調(diào)經(jīng)止痛;養(yǎng)血安神;涼血消癰。
[0030]白芍,養(yǎng)血和營;緩急止痛;斂陰平肝。
[0031]瓦楞子,消痰化瘀;軟堅散結(jié);制酸止痛。
[0032]沉香曲,疏表化滯,舒肝和胃。
[0033]川樸,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
[0034]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氣;止痛。
[0035]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0036]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
[0037]蒼術(shù),燥濕健脾;祛風(fēng)濕;明目。
[0038]茯苓,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
[0039]薏苡仁,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
[0040]砂仁,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
[0041 ]決明子,祛風(fēng)清熱,解毒利濕。
[0042]威靈仙,祛風(fēng)除濕,通絡(luò)止痛。
[0043]厚樸,行氣消積;燥濕除滿;降逆平喘。
[0044]澤蘭,活血祛瘀,利尿退腫。
[0045]佛手,行氣止痛,和胃化痰。
[0046]田基黃,清熱利濕;涼血活血;解毒消腫。
[0047]大腹皮,下氣寬中,行水消腫。
[0048]茅根,涼血止血,清熱解毒。
[0049]烏梅,斂肺,澀腸,生津,安蛔。
[0050]豬苓,利水滲濕。[0051]菊花,散風(fēng)清熱,平肝明目。
[0052]將上述多味中藥原料經(jīng)過煎煮制備成湯劑,化痰肅肺,止咳平喘,對于治療支氣管炎效果顯著。
[0053]臨床資料:
[0054]為表明本發(fā)明藥物的治療效果,本發(fā)明經(jīng)過120例支氣管炎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臨床研究,120例病例均來源青島市開發(fā)區(qū)醫(yī)院。
[0055]治療組:按隨機方法選取60例,在原治療基礎(chǔ)上,停用所有治療藥物,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I個月。
[0056]對照組:按隨機方法選取60例,利用傳統(tǒng)西藥頭孢菌素、痰咳凈治療I個月。
[0057]兩組在病情、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處理差異無顯著性。
[0058]服用方法:治療組:每日早晚各一次服用本發(fā)明藥物的湯劑200毫升,療程為I個月。對照組:給予頭孢菌素0.5g (2粒)、痰咳凈Ig (2粒),每日3次,餐后含服,療程為I個月。
[0059]觀察指標(biāo)和方法
[0060]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的標(biāo)準(zhǔn)。
[0061 ] 治療組,治愈52例,顯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對照組,治愈26例,顯效22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80%。兩組之間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具體實施方式】
[0062]實施例1
[0063]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64]蘇子6、紫菀7、白前4、杏仁6、連翹7、桔梗6、甘草4、蘆根5、訶子5、膽星6、百部
7、蟬衣8、辛夷9、陳皮6、莪術(shù)4、丹參6、白芍7、瓦楞子6、沉香曲7、川樸6、延胡索5、附子
4、白頭翁7、蒼術(shù)4、茯苓6、薏苡仁7、砂仁4、決明子3、威靈仙5、厚樸6、澤蘭7、佛手4、田基黃7、大腹皮6、茅根5、烏梅3、豬苓9、菊花8。
[0065]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66](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蘇子、紫菀、白前、杏仁、連翹、桔梗、甘草、蘆根、訶子、膽星、百部、蟬衣、辛夷、陳皮、莪術(shù)、丹參、白芍、瓦楞子、沉香曲、川樸、延胡索、附子、白頭翁、蒼術(shù)、茯苓、薏苡仁、砂仁、決明子、威靈仙、厚樸、澤蘭、佛手、田基黃、大腹皮、茅根、烏梅、豬苓、菊花,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1: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50分鐘。
[0067](2)將所述步驟(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2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68](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再煎煮10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0069]實施例2
[0070]—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71]蘇子18、紫菀15、白前13、杏仁17、連翹15、桔梗13、甘草17、蘆根12、訶子16、膽星17、百部14、蟬衣13、辛夷17、陳皮12、莪術(shù)13、丹參14、白芍15、瓦楞子13、沉香曲15、川樸17、延胡索13、附子17、白頭翁15、蒼術(shù)16、茯苓18、薏苡仁14、砂仁13、決明子15、威靈仙18、厚樸13、澤蘭13、佛手17、田基黃16、大腹皮15、茅根17、烏梅16、豬苓18、菊花17。
[0072]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73](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蘇子、紫菀、白前、杏仁、連翹、桔梗、甘草、蘆根、訶子、膽星、百部、蟬衣、辛夷、陳皮、莪術(shù)、丹參、白芍、瓦楞子、沉香曲、川樸、延胡索、附子、白頭翁、蒼術(shù)、茯苓、薏苡仁、砂仁、決明子、威靈仙、厚樸、澤蘭、佛手、田基黃、大腹皮、茅根、烏梅、豬苓、菊花,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1: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50分鐘。
[0074](2)將所述步驟(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2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75](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再煎煮10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0076]實施例3
[0077]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78]蘇子12、紫菀13、白前10、杏仁10、連翹12、桔梗11、甘草15、蘆根9、訶子8、膽星
9、百部12、蟬衣10、辛夷12、陳皮9、莪術(shù)11、丹參10、白芍12、瓦楞子9、沉香曲11、川樸12、延胡索10、附子9、白頭翁11、蒼術(shù)12、茯苓13、薏苡仁10、砂仁9、決明子11、威靈仙13、厚樸10、澤蘭9、佛手12、田基黃11、大腹皮10、茅根12、烏梅13、豬苓14、菊花15。
[0079]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如下:
[0080](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將蘇子、紫菀、白前、杏仁、連翹、桔梗、甘草、蘆根、訶子、膽星、百部、蟬衣、辛夷、陳皮、莪術(shù)、丹參、白芍、瓦楞子、沉香曲、川樸、延胡索、附子、白頭翁、蒼術(shù)、茯苓、薏苡仁、砂仁、決明子、威靈仙、厚樸、澤蘭、佛手、田基黃、大腹皮、茅根、烏梅、豬苓、菊花,混合均勻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水按照重量比1: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50分鐘。
[0081](2)將所述步驟(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20分鐘后,過濾得到第一濾液及濾渣。
[0082](3)將所述步驟(2)中所得濾渣與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再煎煮100分鐘,然后過濾得到第二濾液及濾渣,將第一濾液與第二濾液混合,獲得藥物的湯劑。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蘇子6-18、紫菀7-15、白前4-13、杏仁6_17、連翹7_15、桔梗6_13、甘草4_17、蘆根.5-12、訶子5-16、膽星6-17、百部7-14、蟬衣8_13、辛夷9_17、陳皮6_12、莪術(shù)4_13、丹參.6-14、白芍7-15、瓦楞子6-13、沉香曲7-15、川樸6_17、延胡索5_13、附子4_17、白頭翁.7-15、蒼術(shù)4-16、茯苓6-18、薏苡仁7_14、砂仁4_13、決明子3_15、威靈仙5_18、厚樸6_13、澤蘭7-13、佛手4-17、田基黃7-16、大腹皮6_15、茅根5_17、烏梅3_16、豬苓9_18、菊花.8-17。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支氣管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蘇子12、紫菀.13、白前10、杏仁10、連翹12、桔梗11、甘草15、蘆根9、訶子8、膽星9、百部12、蟬衣10、辛夷.12、陳皮9、莪術(shù)11、丹參10、白芍12、瓦楞子9、沉香曲11、川樸12、延胡索10、附子9、白頭翁11、蒼術(shù)12、茯苓13、薏苡仁10、砂仁9、決明子11、威靈仙13、厚樸10、澤蘭9、佛手12、田基黃11、大腹 皮10、茅根12、烏梅13、豬苓14、菊花15。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3690898SQ201310732462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魏本松, 王法紅, 張振剛 申請人:魏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