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腎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腎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腎病,腎臟的各種病癥。人體臟腑之間,內(nèi)環(huán)境與外環(huán)境之間均保持動態(tài)平衡。內(nèi)外界多種致病因素如果破壞了人體的平衡,導(dǎo)致臟腑氣血功能失調(diào),病及于腎,引起腎臟疾病產(chǎn)生。中醫(yī)認(rèn)為腎主骨生髓,髓同腦,腎功能好與壞與骨髓的關(guān)系很大,當(dāng)腎虛時會影響微量元素的吸收,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微量元素的缺乏會更進(jìn)一步引起腎虛,進(jìn)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這就是腎虛引起多種疾病的原因。目前西藥無法有效治療腎病,西醫(yī)往往采用口服激素、雷公藤、環(huán)磷酰胺等藥物來控制尿蛋白、潛血。剛開始治療效果還明顯,但遇到感冒、勞累又發(fā)作。如此反復(fù),一次比一次加重,漸漸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腎功能不全癥狀,一是造成患者資金的浪費,二則導(dǎo)致疾病纏綿難愈,病情反復(fù)。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腎病的中 藥存在極大的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人依據(jù)中醫(yī)理論的研究及臨床反復(fù)的試驗和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腎病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治療腎病的組合藥物。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藥物是選擇陳皮、澤瀉、桂枝、石韋、益母草、大棗、枳實、厚樸、細(xì)辛、車前子、甘草、茯苓、木香、豬苓、白術(shù)、生姜、桔梗、小茴香、半夏、人參、黃連、黃芪、山藥、牡丹皮、牛膝、川芎、桑白皮、白芍藥進(jìn)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快速治療腎病的復(fù)發(fā)。其中選用陳皮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歸肺、脾經(jīng),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能,治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選用澤瀉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膀胱經(jīng),有利水,滲濕,泄熱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腫肛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選用桂枝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入膀胱、心、肺經(jīng),有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的功能,治風(fēng)寒表證,肩背肢節(jié)酸疼,胸痹痰飲,經(jīng)閉癥瘕。選用石韋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涼,入肺、膀胱經(jīng),有利水通淋,清肺泄熱的功能,治淋痛,尿血,尿路結(jié)石,腎炎,崩漏,痢疾,肺熱咳嗽,慢性氣管炎,金瘡,癰疽。選用益母草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包、肝經(jīng),有活血,祛瘀,調(diào)經(jīng),消水的功能,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治漏難產(chǎn),胞衣不下,產(chǎn)后血暈,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瀉血,癰腫瘡瘍。選用大棗是因為其性味甘,溫,入脾、胃經(jīng),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diào)營衛(wèi),解藥毒的功能,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wèi)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臟躁。選用枳實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脾、胃經(jīng),有破氣,散痞,瀉痰,消積的功能,治胸腹脹痛,胸痹,痞痛,痰癖,水腫,食積,便秘,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選用厚樸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入脾、胃、大腸經(jīng),有溫中,下氣,燥濕,消痰的功能,治胸腹痞滿脹痛,反胃、嘔吐,宿食不消,痰飲喘咳,寒濕瀉痢。選用細(xì)辛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腎經(jīng),有祛風(fēng),散寒,行水,開竊的功能,治風(fēng)冷頭痛,鼻淵,止痛,痰飲咳逆,風(fēng)濕痹痛。選用車前子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腎、膀胱經(jīng),有利水,清熱,明目,祛痰的功能,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暑濕瀉痢,咳嗽多痰,濕痹,目赤障翳。選用甘草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經(jīng),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藥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fā)熱,肺痿咳嗽,心t季,驚癰,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選用茯苓是因為其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經(jīng),有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選用木香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肺、肝、脾經(jīng),有行氣止痛,溫中和胃的功能,治中寒氣滯,胸腹脹痛,嘔吐,泄瀉,下痢里急后重,寒疝。選用豬苓是因為其性味甘淡,平,入脾、腎、膀胱經(jīng),有利尿滲濕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腳氣,泄瀉,淋、濁,帶下。選用白術(shù)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溫,入脾、胃經(jīng),有補脾,益胃,燥濕,和 中的功能,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選用生姜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胃、脾經(jīng),有發(fā)表,散寒,止嘔,開痰的功能,治感冒風(fēng)寒,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鳥獸肉毒。選用桔梗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經(jīng),有開宣肺氣,祛痰排膿的功能,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選用小茴香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歸肝、腎、脾、胃經(jīng),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能,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痛經(jīng),少腹冷痛,脘腹脹滿,食少吐瀉,睪丸鞘膜積液。選用半夏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有毒,入脾、胃經(jīng),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的功能,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選用人參是因為其性味甘微甘,溫,入脾、肺經(jīng),有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的功能,治勞傷虛損,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虛咳喘促,自汗暴脫,驚悸,健忘,眩暈頭痛,陽萎,尿頻,消渴,婦女崩漏,小兒慢驚及久虛不復(fù),一切氣血津液不足之癥。選用黃連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jīng),有瀉火,燥濕,解毒,殺蟲的功能,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痞滿嘔逆,菌痢,熱瀉腹痛,肺結(jié)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積,蛔蟲病,百日咳,咽喉腫痛,火目艮,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選用黃芪是因為其性味甘,微溫,入肺、脾經(jīng),生用有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能,治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斂;炙用有補中益的功能,治內(nèi)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氣虛血脫,崩帶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選用山藥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肺、脾、腎經(jīng),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功能,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shù)。選用牡丹皮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肝、腎經(jīng),有清熱,涼血,和血,消瘀的功能,治熱入血分,發(fā)斑,驚癎,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jīng)閉,癥瘕,癰瘍,撲損。選用牛膝是因為其性味甘苦酸,平,入肝、腎經(jīng),生用散瘀血,消癰腫,治淋病,尿血,經(jīng)閉,癥瘕,難產(chǎn),胞衣不下,產(chǎn)后瘀血腹痛,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肥拘攣,痿痹。選用川芎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肝、膽經(jīng),有行氣開郁,祛風(fēng)燥濕,活血止痛的功能,治風(fēng)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jīng)閉,難產(chǎn),產(chǎn)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選用桑白皮是因為其性味甘,寒,入肺、脾經(jīng),有瀉肺平喘,行水消腫的功能,治肺熱喘咳,吐血,水腫,腳氣,小便不利。選用白芍藥是因為其性味苦酸,涼,入肝、脾經(jīng),有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能,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大量摸索總結(jié)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nèi)都具有較好療效
陳皮 10-25克澤瀉10-20克桂枝6-12克
石韋 10-20克益母草10-30克大棗10-20克
枳實 10-25克厚樸10-22克細(xì)辛10-25克
車前子 8-18克甘草5-15克茯苓10-20克
木香 10-22克豬苓10-25克白術(shù)10-20克
生姜 4-8克桔梗13-20克小茴香6-12克
半夏 10-20克人參10-14克黃連4-14克
黃芪 10-15克山藥10-20克牡丹皮10-20克
牛膝 8-18克川芎10-18克桑白皮10-20克
白芍藥 10-14克 其中,優(yōu)選為
陳皮 10克澤瀉15克桂枝8克
石韋 12克益母草20克大棗12克
枳實 18克厚樸14克細(xì)辛15克
車前子 10克甘草8克茯苓15克
木香 13克豬苓15克白術(shù)13克
生姜 6克桔梗15克小茴香 8克
半夏 15克人參12克黃連6克
黃芪 12克山藥13克牡丹皮13克
牛膝 15克川芎12克桑白皮12克
白芍藥 12克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溫干燥,篩去灰屑;
2、澤瀉揀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涼,悶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干;
3、桂枝用水稍浸泡,撈出,悶潤至透,切片,晾干,篩去屑;
4、石韋揀凈雜質(zhì),洗去泥砂,刷凈茸毛,切段,曬干;
5、益母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6、大棗揀凈雜質(zhì),曬干;
7、枳實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nèi)無硬心,切片,晾干;
8、厚樸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刮去粗皮,洗凈,切絲,晾干;
9、細(xì)辛除凈雜質(zhì),用水噴潤,及時切段,曬干;
10、車前子揀去雜質(zhì),篩去泥屑,空粒;
11、甘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涼干;
12、茯苓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悶透后,切片,曬干;13、木香將原生藥放清水內(nèi)洗凈,撈出,悶潤12— 24小時使軟,切片,曬干;
14、豬苓洗凈泥砂,潤軟切片,晾干;
15、白術(shù)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泡后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16、生姜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用時切片;
17、桔梗揀凈雜質(zhì),除去蘆頭,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18、小茴香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
19、半夏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
20、人參除去戶頭,切段;
21、黃連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砂,潤透,切片,陰干;
22、黃芪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者,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23、山藥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為度,撈出稍晾,切片曬干或烘干;
24、牡丹皮揀去雜質(zhì),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25、牛膝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軟,去蘆,切段,曬干;
26、川芎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曬晾,悶潤后切片,干燥;
27、桑白皮刷去灰屑,洗凈,潤透后切絲,曬干;
28、白芍藥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二、制備
I、將所述重量的陳皮、澤瀉、桂枝、石韋、益母草、大棗、枳實、厚樸、細(xì)辛、車前子、甘草、茯茶、木香、豬茶、白術(shù)、生姜、桔梗、小茴香、半夏、人參、黃連、黃苗、山藥、牡丹皮、牛膝、川芎、桑白皮、白芍藥加6倍量水,武火煎煮沸騰2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取第一次煎煮液。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3倍量,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煮20分鐘,過濾,取第二次煎煮液。3、將兩次煎煮藥液合并,混合均勻,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鐘,得服用藥液,將藥液分為4劑。本發(fā)明藥物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的功能,治療腎病見效快,療程短,不復(fù)發(fā),治愈率高。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jìn)一步闡述本發(fā)明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包括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和臨床觀察試驗。[試驗例I]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20只,雌雄兼用,體重2. 3—2. 5kg,分兩組,每組10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25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一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yīng),結(jié)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試驗例2]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觀察資料
I、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300例。
2、診斷標(biāo)準(zhǔn)
腎絞痛疼痛突然發(fā)作,常向下腹、外陰及大腿內(nèi)側(cè)等部位放射,呈間歇性劇烈絞痛。常由輸尿管內(nèi)結(jié)石、血塊或壞死組織阻塞所致。腎區(qū)鈍痛及脹痛泌尿系統(tǒng)疾病所致的腎區(qū)疼痛包括①腎臟腫大牽撐腎被膜引起,如急性腎炎、急性腎盂腎炎、腎盂積水、多囊腎、腎癌、腎下垂等。②腎周疾病所致腰痛如腎周圍膿腫、腎梗塞并發(fā)腎周圍炎、腎囊腫破裂及腎周血腫等。但是,許多腰痛是由脊柱及脊柱旁軟組織疾病引起,胰、膽、胃部疼痛也常放射到腰部。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每次服用I劑,每天早、中、晚各服用I次。14天為一療程,連續(xù)服用4個療程。4、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
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腎病痊愈,觀察半年無復(fù)發(fā)者;
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腎病逐步恢復(fù);
無效臨床部分癥狀消失或無改變,達(dá)不到好轉(zhuǎn)標(biāo)準(zhǔn)者。5、治療結(jié)果
I病例顯效好轉(zhuǎn) X. t I總有^
米資II_____ψ_ ___
乂土?xí)r W 顯效率例好轉(zhuǎn)率 fi無效率 ^
總效|數(shù) % 數(shù) % 數(shù) % 半%
腎病 300280 9.IJi 12 5. 33 8 2.6 §7.33
在上述的治療中,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腎病患者300例,結(jié)果顯效280例,顯效率為93. 33%,好轉(zhuǎn)12例,好轉(zhuǎn)率為5. 33%,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97. 33%。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腎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范圍內(nèi)的原料藥制成 陳皮10-25克澤瀉10-20克桂枝6-12克 石韋10-20克益母草10-30克大棗10-20克 枳實10-25克厚樸10-22克細(xì)辛10-25克 車前子8-18克甘草5-15克茯苓10-20克 木香10-22克豬苓10-25克白術(shù)10-20克 生姜4-8克桔梗13-20克小茴香6-12克 半夏10-20克人參10-14克黃連4-14克 黃芪10-15克山藥10-20克牡丹皮10-20克 牛膝8-18克川芎10-18克桑白皮10-20克 白芍藥10-14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陳皮10克澤瀉15克桂枝8克 石韋12克益母草20克大棗12克 枳實18克厚樸14克細(xì)辛15克 車前子10克甘草8克茯苓15克 木香13克豬苓15克白術(shù)13克 生姜6克桔梗15克小茴香8克 半夏15克人參12克黃連6克 黃芪12克山藥13克牡丹皮13克 牛膝15克川芎12克桑白皮12克 白芍藥12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O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溫干燥,篩去灰屑; (2)澤瀉揀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涼,悶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曬干; (3)桂枝用水稍浸泡,撈出,悶潤至透,切片,晾干,篩去屑; (4)石韋揀凈雜質(zhì),洗去泥砂,刷凈茸毛,切段,曬干; (5)益母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段,曬干; (6)大棗揀凈雜質(zhì),曬干; (7)枳實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nèi)無硬心,切片,晾干; (8)厚樸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刮去粗皮,洗凈,切絲,晾干; (9)細(xì)辛除凈雜質(zhì),用水噴潤,及時切段,曬干; (10)車前子揀去雜質(zhì),篩去泥屑,空粒; (11)甘草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涼干; (12)茯苓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悶透后,切片,曬干; (13)木香將原生藥放清水內(nèi)洗凈,撈出,悶潤12—24小時使軟,切片,曬干;(14)豬苓洗凈泥砂,潤軟切片,晾干; (15)白術(shù)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泡后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16)生姜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用時切片; (17)桔梗揀凈雜質(zhì),除去蘆頭,洗凈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18)小茴香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 (19)半夏揀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 (20)人參除去蘆頭,切段; (21)黃連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砂,潤透,切片,陰干; (22)黃芪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留的根頭和空心較大者,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及時切片,曬干; (23)山藥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為度,撈出稍晾,切片曬干或烘干; (24)牡丹皮揀去雜質(zhì),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25)牛膝揀去雜質(zhì),洗凈,潤軟,去蘆,切段,曬干; (26)川芎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曬晾,悶潤后切片,干燥; (27)桑白皮刷去灰屑,洗凈,潤透后切絲,曬干; (28)白芍藥揀去雜質(zhì),分開大小個,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撈出,曬晾,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干燥; (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陳皮、澤瀉、桂枝、石韋、益母草、大棗、枳實、厚樸、細(xì)辛、車前子、甘草、獲茶、木香、豬茶、白術(shù)、生姜、桔梗、小茴香、半夏、人參、黃連、黃苗、山藥、牡丹皮、牛膝、川芎、桑白皮、白芍藥加6倍量水,武火煎煮沸騰2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取第一次煎煮液; (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3倍量,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煮20分鐘,過濾,取第二次煎煮液; (3)將兩次煎煮藥液合并,混合均勻,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鐘,得服用藥液,將藥液分為4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腎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陳皮、澤瀉、桂枝、石韋、益母草、大棗、枳實、厚樸、細(xì)辛、車前子、甘草、茯苓等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的功能,用于治療腎病見效快,療程短,不復(fù)發(fā),治愈率高。
文檔編號A61P13/12GK102861314SQ201210416618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0月28日
發(fā)明者牛健坤 申請人:牛健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