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座瘡是ー種青春發(fā)育期常見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疾患,好發(fā)于青年人顔面、胸、背等處,表現(xiàn)為黑頭粉刺、炎性丘疹、繼發(fā)性膿皰或結節(jié),俗稱“粉刺”、“痤瘡”。本病多因肺經(jīng)血熱熏蒸顔面,或過食辛辣厚味,脾胃積濕生熱,濕熱熏蒸面部,或素體濕盛,外蘊肌膚,或沖任血熱上沖,復感風毒之邪,或脾虛濕停生痰,郁而化熱,痰濕夾熱凝滯肌膚而致。
皮疹好發(fā)于青年人的顔面、前胸、肩背等皮脂腺豐富部分,常伴有皮脂溢出。初期基本損害為針頭大小圓錐形的毛囊性丘疹,丘疹頂端有黒色小點,即黑頭粉刺,擠壓時有黃白色帶黑頭的脂樣栓塞物排出,可繼發(fā)感染形成膿皰,潰后可形成疤痕,亦可發(fā)展成為結節(jié)囊腫,皮損一般散在分布。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有效的治療瘦瘡,減少患者的痛苦,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瘦瘡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的配方合理,成本低,具有多種營養(yǎng)豐富的中草藥,有效的排除人體內(nèi)的毒素、增加血液循環(huán),增強人體基本體質(zhì),有效的治療了痤瘡。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柴胡8-12、當歸8-12、豆豉8-12、生石膏28-32、知母8-12、蒼術8-12、紫珠葉8-12、炙麻黃5-7、石南葉13-18、炒薏苡仁13-18、玄參5-10、蟬蛻3-8、桑椹子8-12、甘馬菜5-7、黃芩13-18、虎杖13-18、赤白芍各10-15、白芷3-8、甘草8-12、枇杷葉5-10、玉米芯28-32、五味子8_10、珍珠粉O. 5-0. 7、連翹13-18、小茴香8-12、桂枝8-12、元胡8-12、黃苗8-12、葛根13-18、田七葉O. 8-1. 2和茯苓15-25。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柴胡10、當歸10、豆豉10、生石膏30、知母10、蒼術10、紫珠葉10、炙麻黃6、石南葉15、炒薏苡仁15、玄參8、蟬蛻5、桑椹子10、甘馬菜6、黃芩15、虎杖15、赤白芍各12、白芷5、甘草10、枇杷葉8、玉米芯30、五味子9、珍珠粉O. 6、連翹15、小茴香10、桂枝10、元胡10、黃苗10、葛根15、田七葉I和茯苓20。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混合均勻,加水煎熬20-30分鐘,即可飲用。用法及用量每日ー劑,每劑150_200g,水煎服。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配方合理,成本低,具有多種營養(yǎng)豐富的中草藥,有效的排除人體內(nèi)的毒素、增加血液循環(huán),增強人體基本體質(zhì),有效的治療了痤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柴胡10、當歸10、豆豉10、生石膏30、知母10、蒼術10、紫珠葉10、炙麻黃6、石南葉15、炒薏苡仁15、玄參8、蟬蛻
5、桑椹子10、甘馬菜6、黃芩15、虎杖15、赤白芍各12、白芷5、甘草10、枇杷葉8、玉米芯30、五味子9、珍珠粉O. 6、連翹15、小茴香10、桂枝10、元胡10、黃芪10、葛根15、田七葉I和茯苓20。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混合均勻,加水煎熬20-30分鐘,即可飲用。病例I :丁某,男,24歲;
2010年8月15日口唇鼻周痤瘡時發(fā)I年余,患者近I年余口唇鼻周痤瘡時發(fā),無癢痛,ロ周、前額皮膚色黃,唇干,喜涼食,尿赤,大便調(diào),平素心煩急躁,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經(jīng)服用本發(fā)明的藥物半月,痤瘡癥狀減少,繼續(xù)服用1-2個月,痤瘡癥狀完全消失。病案2 :田某,女,34歲;
2009年9月11日初診面部痤瘡半年,面色暗,經(jīng)前痤瘡明顯,急躁易怒,大便干,毎日I次,月經(jīng)提前,經(jīng)量少,色暗,無血塊,神疲乏力,舌暗紅,舌體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弦細,經(jīng)服用本發(fā)明的藥物2個月,痤瘡癥狀減少,繼續(xù)服用3-4個月,痤瘡癥狀完全消失。病案3 :朱某,女,19歲;
2011年2月13日初診面部痤瘡半年,面色暗,經(jīng)前痤瘡明顯,急躁易怒,大便干,每日2次,月經(jīng)提前,經(jīng)量少,色暗,無血塊,神疲乏力,舌暗紅,舌體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弦細,經(jīng)服用本發(fā)明的藥物1-2個月,痤瘡癥狀減少,繼續(xù)服用3-4個月,痤瘡癥狀完全消失。病案4 :宋某,男,26歲;
2007年10月23日初診面部痤瘡半年,面色暗,經(jīng)前痤瘡明顯,急躁易怒,大便干,每日1-2次,色暗,無血塊,神疲乏カ,舌暗紅,舌體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弦細,經(jīng)服用本發(fā)明的藥物3個月,痤瘡癥狀減少,繼續(xù)服用1-2個月,痤瘡癥狀完全消失。病案5 :程某,男,39歲;
2008年12月19日初診面部痤瘡半年,面色暗,經(jīng)前痤瘡明顯,急躁易怒,大便干,每日1-2次,色暗,無血塊,神疲乏カ,舌暗紅,舌體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弦細,經(jīng)服用本發(fā)明的藥物I個月,痤瘡癥狀減少,繼續(xù)服用2個月,痤瘡癥狀完全消失。
權利要求
1.ー種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柴胡8-12、當歸8-12、豆豉8-12、生石膏28-32、知母8-12、蒼術8_12、紫珠葉8_12、炙麻黃5_7、石南葉13-18、炒薏苡仁13-18、玄參5-10、蟬蛻3_8、桑椹子8_12、甘馬菜5_7、黃芩13-18、虎杖13-18、赤白芍各10-15、白芷3-8、甘草8_12、枇杷葉5_10、玉米芯28-32、五味子8_10、珍珠粉O. 5-0. 7、連翹13-18、小茴香8-12、桂枝8-12、元胡8_12、黃芪8-12、葛根13-18、田七葉O.8-1. 2 和茯苓 15-25。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柴胡10、當歸10、豆豉10、生石膏30、知母10、蒼術10、紫珠葉10、炙麻黃6、石南葉15、炒薏苡仁15、玄參8、蟬蛻5、桑椹子10、甘馬菜6、黃芩15、虎杖15、赤白芍各12、白芷5、甘草10、枇杷葉8、玉米芯30、五味子9、珍珠粉O. 6、連翹15、小茴香10、桂枝10、元胡10、黃芪10、葛根15、田七葉I和茯苓20。
3.—種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研磨粉碎,混合均勻,加水煎熬20-30分鐘,即可飲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其主要是將組成原料柴胡、當歸、豆豉、生石膏、知母、蒼術、紫珠葉、炙麻黃、石南葉、炒薏苡仁、玄參、蟬蛻、桑椹子、甘馬菜、黃芩、虎杖、赤白芍各、白芷、甘草、枇杷葉、玉米芯、五味子、珍珠粉、連翹、小茴香、桂枝、元胡、黃芪、葛根、田七葉和茯苓按一定重量份比例研磨粉碎,混合均勻,加水煎熬20-30分鐘,即可飲用。本發(fā)明的配方合理,成本低,具有多種營養(yǎng)豐富的中草藥,有效的排除人體內(nèi)的毒素、增加血液循環(huán),增強人體基本體質(zhì),有效的治療了痤瘡。
文檔編號A61K36/8994GK102671042SQ201210123688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25日
發(fā)明者王偉 申請人: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