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中藥祛濕止瀉湯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中藥祛濕止瀉湯。
背景技術(shù):
小兒秋季腹瀉一般以輪狀病毒感染多見,又稱輪狀病毒腸炎,多發(fā)生于秋冬季節(jié), 好發(fā)于6個月 2歲的嬰幼兒,常在每年秋冬季引起較大的流行,是兒科常見的急性腹瀉病,它主要通過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其病理為輪狀病毒侵入小腸,破壞腸黏膜絨毛,造成小腸蠕動亢進和吸收功能障礙,此病發(fā)病急、進展快,一般有高熱、嘔吐,爾后出現(xiàn)腹瀉,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樣,每天5 10次,甚至數(shù)十次,該病雖為自限性疾病,但若不及時治療,易造成水、電解質(zhì)及酸堿平衡紊亂,出現(xiàn)脫水和酸中毒,影響小兒生長發(fā)育,甚至危及生命,西醫(yī)在臨床上缺乏特效治療,多采用對癥及支持療法,效果不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中藥祛濕止瀉湯。該病屬中醫(yī)“泄瀉”范疇。中醫(yī)認為脾虛濕盛,中焦虛寒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點,為此,中醫(yī)以補脾益肺、清熱祛濕、溫中止瀉為治則。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中藥祛濕止瀉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小檗10-15份、馬尾連10-15份、黃芪9-11份、蒼術(shù)9_11份、 獲茶9-11份、白扁丑9-11份、草果9-11份、人參9-11份、五倍子8-10份、肉丑蘧8-10份、 炮姜5-7份。優(yōu)選的,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中藥祛濕止瀉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小檗 13份、馬尾連13份、黃芪10份、白扁豆10份、茯苓10份、草果10份、蒼術(shù)10份、人參10 份、五倍子9份、肉豆蘧9分、炮姜6份。方中黃芪、馬尾連、白扁豆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小檗、茯苓、草果、蒼術(shù)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健脾安神;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五倍子、肉豆蘧澀腸止瀉,溫中行氣;炮姜溫經(jīng)止血,溫中止痛。臨床資料I. 一般資料治療組86例,男45例,女41例,年齡6個月_2歲10個月。伴發(fā)熱者 26例,嘔吐者32例,脫水者33例;對照組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齡6個月-2歲I個月,伴發(fā)熱者22例,嘔吐者34例,脫水者者31例。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P < O. 05),具有可比性。2.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腹瀉病會議制定的標準,顯效服藥24-48小時,大便次數(shù)減少至< 2次/天或恢復到正常次數(shù),大便性狀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服藥 48-72小時,大便次數(shù)才減少到< 2次/天,大便性狀好轉(zhuǎn),水分明顯減少,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服藥后72小時,大便次數(shù)仍> 2次/天或性狀無明顯好轉(zhuǎn),甚至病情加重。
3
3.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中藥祛濕止瀉湯,湯中小檗13g、馬尾連13g、黃苗10g、白扁豆10g、獲茶10g、草果10g、蒼術(shù)10g、人參10g、五倍子 9g、肉豆蘧9g、炮姜6g。用水煎劑,劑量<6月,每次5m,6月-I歲,每次5-8ml ;1_3歲,每次8-10ml,每日3次,餐前服用,7天為一個療程。對照組病毒唑,劑量10-15mg/kg/日,分 2次肌注或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靜滴,7天為一個療程。4.療效標準(I)顯效治療3天,大便次數(shù)減少一天2次或恢復正常次數(shù),大便性狀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2)有效治療3天,大便次數(shù)減少為一天3次,大便性狀好轉(zhuǎn), 水分明顯減少,癥狀緩解。(3)無效治療3天后大便次數(shù)仍超過I天3次,癥狀無明顯好轉(zhuǎn),甚至腹瀉加重。5.治療結(jié)果治療兩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兩組療效比較見表I表I兩組療效比較[例(% )]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中藥祛濕止瀉湯,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祛濕止瀉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小檗10-15份、馬尾連10-15份、黃芪9—11份、蒼術(shù)9_11份、茯苓9_11 份、白扁豆9-11份、草果9-11份、人參9-11份、五倍子8-10份、肉豆蘧8-10份、炮姜5_7 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中藥祛濕止瀉湯,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祛濕止瀉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小檗13份、馬尾連13份、黃芪10份、白扁豆10份、 獲茶10份、草果10份、蒼術(shù)10份、人參10份、五倍子9份、肉豆蘧9分、炮姜6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中藥祛濕止瀉湯。該病屬中醫(yī)“泄瀉”范疇。中醫(yī)認為脾虛濕盛,中焦虛寒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點,為此,本發(fā)明選擇具有補脾益肺、清熱祛濕、溫中止瀉的中藥小檗、馬尾連、黃芪、蒼術(shù)、茯苓、白扁豆、草果、人參、五倍子、肉豆蔻、炮姜,制成湯劑,經(jīng)我院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到96.5%,止瀉時間也明顯短于對照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2600449SQ20121011286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4月9日
發(fā)明者楊素梅 申請人:楊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