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胃下垂的枳白黃香仁湯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胃下垂的枳白黃香仁湯。
背景技術(shù):
眾所周知,胃下垂是指以胃小彎角切跡低于髂山脊聯(lián)線以下,十二指腸球部向左偏移為主要體征的一種病癥。以30 50歲多見,女性多于男性,臨床上有一系列消化道癥狀如腹脹、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惡心嘔吐、振水聲等。由于胃下垂一系列癥狀,長期折磨患者,使其精神負擔(dān)過重,易產(chǎn)生失眠、頭痛等精神癥狀,嚴(yán)重折磨著患者身心健康,為臨床常見病。西醫(yī)多采用對癥及適時手術(shù)方法,不僅效果欠佳且患者難于接受。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的技術(shù)不足,提供一種成本低,治療胃下垂療效高,無毒副作用,患者容易接受,具有補中益氣固攝,疏肝行氣和胃,化痰解郁消食等功效,適用于早、中、晚各期胃下垂。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用于胃下垂的枳白黃香仁湯, 采用枳殼、枳實、白扁豆、白術(shù)、灸黃芪、黃精、降香、香附、土木香、丁香、柏子仁、胡黃連、升麻、生姜、延胡孛、吳茱萸、灸甘草、龍眼肉為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其技術(shù)特征是,原料藥組成的重量百分比計為,枳殼5 8 %、枳實5 8 %、白扁豆7 10 %、白術(shù) 4 6%、灸黃芪12 16%、黃精4 6%、降香6 9%、香附2 5%、土木香2 4%、 丁香1 3%、柏子仁2 5%、胡黃連4 7%、升麻4 6%、生姜4 6%、延胡孛5 8%、吳茱萸1 3%、灸甘草4 7%、龍眼肉5 8%。本發(fā)明的效果是,治療胃下垂療效高,無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具有補中益氣固攝,疏肝行氣和胃,化痰解郁消食等功效,適用于早、中、晚各期胃下垂。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1 采用枳殼、枳實、白扁豆、白術(shù)、灸黃芪、黃精、降香、香附、土木香、丁香、 柏子仁、胡黃連、升麻、生姜、延胡孛、吳茱萸、灸甘草、龍眼肉為原料藥制備而成。其組分 (重量%)每付為枳殼6、枳實6、白扁豆9、白術(shù)6、灸黃芪14、黃精5、降香8、香附3、土木香 3、丁香2、柏子仁3、胡黃連5、升麻6、生姜5、延胡孛6、吳茱萸2、灸甘草5、龍眼肉6。取上述 18味原料藥總重量為173克,先將丁香搗碎,在室溫下將18味中草藥加水至900-1000ml, 浸泡4 5小時,然后煎熬80 90分鐘,去渣得濾液200ml左右,藥渣再加水200 300ml, 煎熬30 40分鐘,去渣得濾液100ml,共得300ml左右藥汁,即制得枳白黃香仁湯,裝入無菌玻璃瓶內(nèi),密封瓶蓋備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50ml。同時配合運動療法, 仰臥起坐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鐘,飯后1-2小時進行,口服枳白黃香仁湯15天為一療程,休息3-5日再進行下一療程,一般3個療程。
本發(fā)明主藥枳殼化學(xué)成為酸橙果皮含揮發(fā)油及黃酮類成分。酸橙煎劑對家兔離體和在本子宮都有顯著興奮作用,能使子宮收縮力、緊張度增加,甚至出現(xiàn)強直性收縮。胃瘺慢性實驗和腸瘺慢性實驗證明對機體完整的胃腸運動具有一定的興奮作用,能使胃腸運動收縮節(jié)律增強而有力。性味苦、辛、酸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功效,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nèi)停;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枳實性味苦、辛、酸、溫、 歸脾、胃經(jīng)。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消痞功效,用于積滯內(nèi)停,痞滿脹痛,瀉痢后重,大便不通, 痰滯氣阻胸,結(jié)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白扁豆性味甘、微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健脾化濕、 和中消暑功效,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白術(shù)性味苦、甘、溫、歸脾、胃經(jīng)。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灸黃芪性味甘、溫、歸肺、脾經(jīng)。具有益氣補中功效,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黃精性味甘、平、歸脾、肺、胃經(jīng)。具有補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腎功效。用于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虛燥咳,精血不足,內(nèi)熱清渴。降香性味辛、溫、 歸肝、脾經(jīng),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止血功效,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脅痛,胸脾刺痛,跌打損傷, 外傷出血。香附性味辛、微苦、微甘、平。歸肝、脾、三焦經(jīng)。具有行氣解郁,調(diào)經(jīng)止痛功效, 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土木香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jīng)。具有健脾和胃,調(diào)氣解郁,止痛安胎功效,用于胸脅、脘腹脹痛,嘔吐瀉痢,胸脅挫傷,岔氣作痛,胎動不安。丁香性味辛、溫、歸脾、胃、肺、腎經(jīng)。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功效。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柏子仁性味甘、平,歸心、腎、大腸經(jīng)。具有養(yǎng)心安神,止汗、潤腸功效,用于虛煩失眠,心悸怔忡,陰虛盜汗,腸燥便秘。胡黃連性味苦、寒,歸肝、胃、大腸經(jīng)。具有清濕熱,除骨蒸,消疳熱功效,用于濕熱瀉痢,黃疸、痔痰、骨蒸潮熱等。升麻性味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jīng)。具有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暑,升舉陽氣功效,用于風(fēng)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fā)斑,脫肛、子宮脫垂。生姜性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經(jīng)。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功效,用于風(fēng)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延胡孛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jīng)。 具有活血利氣止痛功效,用于胸脅,脘腹疼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生瘀阻,跌打腫痛。吳茱萸性味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jīng)。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功效。用于闕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jīng)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正更泄瀉等。灸甘草性味甘、平, 歸心、肺、脾、胃經(jīng)。具有補脾和胃,益氣復(fù)脈功效。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jié)代。龍眼肉性味甘、溫,歸心脾經(jīng)。具有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功效。用于氣血不足,心悸怔忡, 健忘失眠,血虛萎黃。18味中草藥巧妙組方,合理配伍,藥物相使配伍,輔藥可以提高主藥功效;相須配伍,提高性能,功效相同藥物療效;相畏配伍,使其藥物毒副作用減輕或消失。藥物相互協(xié)調(diào)作用,共奏胃下垂之特效。本發(fā)明各原料還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實施例來實現(xiàn),其加工工藝與實施例1相同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用于胃下垂的枳白黃香仁湯,其特征是采用枳殼、枳實、白扁豆、白術(shù)、灸黃芪、黃精、降香、香附、土木香、丁香、柏子仁、胡黃連、升麻、生姜、延胡孛、吳茱萸、灸甘草、 龍眼肉為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原料藥組成的重量百分比計為,枳殼5 8%、枳實5 8%、白扁豆7 10%、白術(shù)4 6%、灸黃芪12 16%、黃精4 6%、降香 6 9%、香附2 5%、土木香2 4%、丁香1 3%、柏子仁2 5%、胡黃連4 7%、升麻4 6%、生姜4 6%、延胡孛5 8%、吳茱萸1 3%、灸甘草4 7%、龍眼肉5 8%。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配方領(lǐng)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胃下垂的枳白黃香仁湯,采用枳殼、枳實、白扁豆、白術(shù)、灸黃芪、黃精、降香、香附、土木香、丁香、柏子仁、胡黃連、升麻、生姜、延胡孛、吳茱萸、灸甘草、龍眼肉為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其技術(shù)特征是,原料藥組成的重量百分比計為,枳殼5~8%、枳實5~8%、白扁豆7~10%、白術(shù)4~6%、灸黃芪12~16%、黃精4~6%、降香6~9%、香附2~5%、土木香2~4%、丁香1~3%、柏子仁2~5%、胡黃連4~7%、升麻4~6%、生姜4~6%、延胡孛5~8%、吳茱萸1~3%、灸甘草4~7%、龍眼肉5~8%。本發(fā)明治療胃下垂療效高,無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具有補中益氣固攝,疏肝行氣和胃,化痰解郁消食等功效,適用于早、中、晚各期胃下垂。
文檔編號A61P1/00GK102423480SQ20111043396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2月9日
發(fā)明者孫孝紅, 寧同波, 崔皓 申請人:崔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