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71063閱讀:20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制作方法
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06年4月20日、申請?zhí)枮?00610074627. 7、發(fā)明名稱為“可
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發(fā)明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特別是涉及一種可用于施行血管內(nèi)輸注導管設置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
背景技術
一般臨床醫(yī)療,對病人施行血管內(nèi)輸液點滴注射時,常借由設置在血管內(nèi)的輸液導管以持續(xù)輸注點滴輸液,參閱圖1,該靜脈注射導引裝置10主要包含有一針座101、與該針座101套接的一導管座102、與該導管座102銜接且中空可撓彎的一導管103,及與該針座101銜接且穿經(jīng)該導管103的一針體104。當醫(yī)護人員握持該針座101,及以該針體104穿刺入動物體的血管內(nèi),就可以引導該導管103進入血管,且能在該針體104抽出后,將該導管103留置在血管內(nèi),及以該導管 103可撓彎的特性,避免動物體有不舒適的感覺。此時,該導管座102可供點滴的輸液管線(圖未示)、或填裝有藥劑的注射器(圖未示)連接,進行血管內(nèi)輸液注射,或以空的注射器進行抽血的動作。惟,該靜脈注射導引裝置10雖然可以做為施打藥劑或抽血的媒介,卻在實際使用時仍存有以下缺失而亟待解決1.參閱圖2,當該針體104引導該導管103進入血管后,雖然可以借由一透孔105, 使血液外滲至該導管103與該針體104的間隙,達到現(xiàn)血的功能,以示知醫(yī)護人員已將該針體104及該導管103正確穿置在血管內(nèi),但是,在該針體104上設置該透孔105的技術手段, 容易使尖細的針體104彎折,再者,若操作時,該針體104與該導管103是整段隱沒在皮下組織或血管內(nèi),就會失去現(xiàn)血的功能。2.重要的是,急診患者或重癥患者大都需要先建立靜脈輸注管線同時抽血檢測后,才開始后續(xù)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因此,由于該注射器不具有抽測血液的功能,且該針體 104相當尖細,并與該導管103貼合,所以,當病人血壓不足以使血液由該透孔105滲出(如急診病患、老年或小兒科患者)時,或病人的目標血管不明確而需探測性穿刺(如肥胖、老年或女性患者),就無法快速判知該針體104與該導管103是否正確穿置在血管內(nèi),而不得不反復進行穿刺的動作,使作業(yè)費時、費事,造成醫(yī)療作業(yè)特別是急診患者醫(yī)治黃金時間的爭取困難,或使病人感覺疼痛、不舒適。3.且醫(yī)護人員為了作業(yè)順暢,常常會在抽血或輸液管線連接作業(yè)完成后,再各別收集、處理該針體104與作業(yè)物件,使該針體104無法避免有裸露在外的情形,因此,只要稍有不慎,就會有刺傷醫(yī)護人員的虞,造成傷痛甚或致命傳染疾病感染的危險。為了改善該針體104裸露在外的缺失,市面上另有一種可以回抽并隱藏該針體104的靜脈注射器,惟,可回抽針體104的靜脈注射器,往往因為構造較復雜,再加上沒有抽測回流血液的功能,仍然有前述第2點所述的問題,甚或在操作上較一般靜脈注射導管導引裝置10更加不便,所以, 在2004年10月19日一封來自美國醫(yī)學協(xié)會年會的公開信,就明確要求廠商不要停止一般靜脈注射導引裝置10的制造。顯然,一般靜脈注射導引裝置10與可回抽針體104的靜脈注射器在使用時,有安全性與操作方便性無法兼顧的缺失。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兼具有抽測血液及靜脈內(nèi)輸注導管設置功能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兼具有回抽隱藏針體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
管設置器。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抽測單元,是受力產(chǎn)生唧吸作用;及一針組,具有與該抽測單元相連通且穿置在該抽測單元外的一針體、與該抽測單元連結的一導管座,及與該導管座連結且供該針體穿出的一撓性導管。本發(fā)明還提供另一種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管筒,具有環(huán)繞一軸線且界定出一管腔的一管壁,及一導溝,該管壁具有反向延伸的一出口端與一入口端,該導溝是形成在該管壁上,且由該入口端沿該軸線朝該出口端的方向延伸;一針體回抽單元,具有一針座,該針座是定位在該管筒鄰近該出口端的管腔內(nèi),并具有徑向穿出該管筒導溝的一凸部,該凸部是在外力作用下依循該導溝沿該管腔滑移至鄰近該入口端;一抽測單元,是與該針座凸部連結且受力產(chǎn)生唧吸作用;及一針組,具有與該針座連結且與該抽測單元連通的一針體、套置在該管筒與該針座其中一者的一導管座,及與該導管座銜接且供該針體穿出的一撓性導管,該針體是隨該針座滑移至鄰近該管筒入口端而隱藏在該管筒內(nèi)。本發(fā)明的功效是能提升施予血管內(nèi)點滴輸液導管設置時的效率、方便性與安全性。

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一般的靜脈注射導管導引裝置。圖2是一立體圖,說明前述靜脈注射導管導引裝置穿刺入血管內(nèi)。圖3是一分解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一較佳實施例。圖4是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組合剖視圖。圖5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一第一管件壓壓縮產(chǎn)生唧吸抽引的作用。圖6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該第一管件。圖7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二較佳實施例。
8
圖8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三較佳實施例。圖9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一第一管件。圖10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四較佳實施例。圖11是該第四較佳實施例的一組合剖視圖。圖12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一第二管件。圖13是一分解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五較佳實施例。圖14是該第五較佳實施例的一組合剖視圖。圖15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六較佳實施例。圖16是該第六較佳實施例的一組合剖視圖。圖17是一分解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七較佳實施例。圖18是該第七較佳實施例的一組合剖視圖。圖19是一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八較佳實施例。圖20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八較佳實施例中一第三抽測件穿置入一第三管件并產(chǎn)生唧吸抽引的作用。圖21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八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該第三管件。圖22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八較佳實施例中另一第三抽測件穿置入該第三管件并產(chǎn)生唧吸抽引的作用。圖23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八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三抽測件內(nèi)采集有血液。圖M是一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九較佳實施例。圖25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八、第九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三抽測件與一拉桿的組合情形。圖沈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八、第九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三抽測件內(nèi)產(chǎn)生低氣壓狀態(tài)的情形。圖27是一分解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十較佳實施例。圖觀是該第十較佳實施例的一組合剖視圖。圖四是一頂視圖,說明該第十較佳實施例更包含有一護夾。圖30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十較佳實施例中該護夾與一管筒的架護作用。圖31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十較佳實施例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該管筒,且利用手動方式回拉一針體隱藏在該管筒內(nèi)。圖32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十較佳實施例中該管筒一出口端插置有一護蓋。圖33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十一較佳實施例。圖34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中一收縮式彈簧的另一種固定樣態(tài)。圖35是一頂視圖,說明該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一管筒。圖36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一管筒,且該收縮式彈簧回拉一針體隱藏在該管筒內(nèi)。圖37是一頂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十二較佳實施例。圖38是一頂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十三較佳實施例。圖39是一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十四較佳實施例。圖40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十五較佳實施例。圖41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一管筒,且該一彈張式彈簧推送一針體隱藏在該管筒內(nèi)。圖42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十六較佳實施例。圖43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一管筒。圖44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十七較佳實施例。圖45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該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中一收縮式彈簧的另一種固定樣態(tài)。圖46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十八較佳實施例。圖47是一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十九較佳實施例。圖48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二十較佳實施例。圖49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二十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一管筒。圖50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二 i^一較佳實施例。圖51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該第二十一較佳實施例中一收縮式彈簧的另一種固定樣態(tài)。圖52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
二十二較佳實施例。圖53是一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二十三較佳實施例。圖M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二十四較佳實施例。
圖55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二十四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一管筒, 且利用手動方式回拉一針體隱藏在該管筒內(nèi)。圖56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二十五較佳實施例。圖57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該第二十五較佳實施例中一收縮式彈簧的另一種固定樣態(tài)。圖58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二十六較佳實施例。圖59是一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二十七較佳實施例。圖60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二十八較佳實施例。圖61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二十九較佳實施例。圖62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該第二十九較佳實施例中一收縮式彈簧的另一種固定樣態(tài)。圖63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三十較佳實施例。圖64—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三十一較佳實施例。圖65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
三十二較佳實施例。圖66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
三十三較佳實施例。圖67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三十四較佳實施例。圖68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該第三十四較佳實施例中一管座與一針座間形成可供氣體流通的間隙。圖69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三十五較佳實施例。圖70是一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三十六較佳實施例。圖71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三十六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一管筒。圖72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該第三十六較佳實施例中一針座可借由一連結座與一抽測單元的各個組件連接。圖73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三十七較佳實施例。圖74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三十八較佳實施例。
圖75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該第三十八較佳實施例中一收縮式彈簧的另一種固定樣態(tài)。圖76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三十九較佳實施例。圖77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四十較佳實施例。圖78是一剖視圖,說明該第四十較佳實施例中一導管座與一導管卸離一針座。圖79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四i^一較佳實施例。圖80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該第四十二較佳實施例中一收縮式彈簧的另一種固定樣態(tài)。圖81是一部分組合剖視圖,說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一第四十二較佳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在本發(fā)明被詳細描述的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nèi)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參閱圖3、圖4,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 一抽測單元及一針組2。該抽測單元在本實施例具有一第一管件1。該第一管件1具有圍繞一軸線且界定出一腔室11的一圍繞壁12。該圍繞壁12具有反向的一封閉端121與一出口端122、鄰接該封閉端121的一大管徑段123、鄰接該出口端122的一小管徑段124。該大管徑段123是可彈塑性變形而壓縮及復原該腔室11,使該腔室11內(nèi)產(chǎn)生唧吸效果。該針組2具有一針體21、一導管座22、一撓性導管23及一針套M。該針體21具有與該第一管件1小管徑段1 固接的一固接部211,及形成在反向于該固接部211的一端且穿出該第一管件1的一穿刺端212。該導管座22是可卸離地與該第一管件1小管徑段 1 套接。該導管23是與該導管座22銜接,且供該針體21穿刺端212穿出。該針套M是套置在該第一管件1大管徑段123上,且包覆該針體21、該導管座22與該導管23。參閱圖4、圖5,使用時,醫(yī)護人員只須先卸離該針套24,然后,以單手握持該第一管件1圍繞壁12,并擠壓該圍繞壁12大管徑段123,使該腔室11被壓縮,然后,借由該針體 21穿刺端212穿刺入動物體的血管內(nèi),此時,只須逐漸松放該第一管件1大管徑段123,使該大管徑段123在回復過程中,于該腔室11內(nèi)產(chǎn)生唧吸作用,而抽測并導引血液沿該針體 21回流至該第一管件1的腔室11內(nèi),使該可透視的圍繞壁12顯示回血現(xiàn)象,以示知醫(yī)護人員該針體21與該導管23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借此,使醫(yī)護人員可以快速判別該針體21及該導管23是否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及能以單手同步操作抽測回血的動作,提高臨床醫(yī)療快速設置病人靜脈血管內(nèi)輸注導管的效率與方便性,以爭取急救病體的黃金治療時間。參閱圖6,當該針體21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時,可以同步導引該導管23進入血管內(nèi),此時,只須卸離該導管座22與該第一管件1,就可以使該針體21抽離血管、該導管座22及該導管23,完成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而該導管座22則可與一般點滴輸液管線銜接進行點滴注射。當完成前述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后,該針套M是可以直接套置在該第一管件1大管徑段123并包覆該針體21,達到安全隔離該針體21的目的。參閱圖7與圖8、圖9,是本發(fā)明第二、三較佳實施例,其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針組2還具有一銜接座25。如圖7所示,該銜接座25是與該第一管件1圍繞壁 12的小管徑段IM螺合,及與該針體21固結部211銜接。如圖8所示,該銜接座25是套置在該第一管件1圍繞壁12的小管徑段IM上。該針體21固接部211是與該銜接座25固接,且與該第一管件1小管徑段124、該出口端122及該腔室11連通。該導管座22是可卸離地套置在該銜接座25上,使該針體21穿刺端212同樣可以穿出該導管23。參閱圖8、圖 9,該針套對’是可卸離地套置在該導管座22上。當完成前述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后,該針套對’是可以直接套置在該銜接座25上,并包覆該針體21,達到安全隔離該針體 21的目的。參閱圖10、圖11,是本發(fā)明第四較佳實施例,其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抽測單元具有一第二管件3與一第二抽測件4。該第二管件3具有圍繞一軸線且界定出一腔室31的一圍繞壁32、二擋止肋片33、 一卡止座34及一卡槽35。該圍繞壁32具有反向的一入口端321與一出口端322、鄰接該入口端321的一大管徑段323,及鄰接該出口端322的一小管徑段324。該擋止肋片33是形成在該圍繞壁32大管徑段323 —外表面,且可供手指抵靠。該卡止座34是形成在該圍繞壁32鄰接該入口端321的大管徑段323上,且與該圍繞壁32間界定有一間隙341。該卡槽35是沿平行該軸線方向貫穿該卡止座34。該第二抽測件4具有相互連結的一推桿41與一撥桿42,及一活塞43。該推桿41 是可滑移地穿置在該第二管件3腔室31內(nèi),并具有形成在一后端且可正向受力而位移的一后端面411,及套置有該活塞43使與該第二管件3圍繞壁32氣密接觸的一前端部412。該撥桿42是由該推桿41后端反折延伸,并具有形成在一前端且可反向受力而帶動該推桿41 位移的一前端面421、形成在二側且鄰近該前端面421的二限位肋422、形成在一頂面且沿平行該軸線方向延伸的一肋條423,及沿該軸線方向排列在該肋條423 二側的多數(shù)個徑向平行卡肋424。值得一提的是,該撥桿42具有彈塑性,而會在向上彈張時,以該肋條423與該卡止座34上的卡槽35定向卡合,及以前述卡肋似4定位擋止在該卡止座34上。使用時,醫(yī)護人員只須先卸離該針套M,參閱圖10,然后,以單手握持該第二管件 3圍繞壁32,并借由該針體21穿刺端212穿刺入動物體的血管內(nèi),就可以導引血液沿該針體21回流至該第二管件3的腔室31內(nèi),使該可透視的圍繞壁32顯示回血現(xiàn)象,并示知醫(yī)護人員該針體21與該導管23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當動物體血壓不足以使血液回流,或標的血管外觀不明確,而需探測性穿刺并抽測回血時,醫(yī)護人員可以單手握持該第二管件3圍繞壁32,較佳的握持方式是以姆指、中指抵靠在該第二管件3的擋止肋片33上,及以食指施力于該撥桿42前端面421,并下壓該撥桿42,使該肋條423兩側的卡肋4M脫離該卡止座34,使該撥桿42帶動該推桿41沿該軸線朝該圍繞壁32入口端321位移,借此,在該腔室31內(nèi)形成一低壓的唧吸空間,當該針體 21穿刺端212正確地穿刺入血管內(nèi)時,就會抽引血管內(nèi)的血液回流入該第二管件3內(nèi),使醫(yī)護人員可以快速、正確判別該針體21、導管23是否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故能以單手同步操作血管內(nèi)導管設置與抽測回血的動作,提升臨床醫(yī)療使用的方便性與效率。值得一提的是,當該撥桿42帶動該推桿41沿該軸線朝該圍繞壁32出口端322位移至行程終點時,該撥桿42會以二側的限位肋422與該第二管件3上的卡止座34相互擋止,借此限止該撥桿42與該推桿41的滑移行程,防止該第二抽測件4有滑脫出該第二管件 3的情形。當完成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后,只須重新將該針套M套置在該第二管件2大管徑段323上,并包覆該針體21,就可以達到安全隔離該針體21的目的。參閱圖13、圖14,是本發(fā)明第五較佳實施例,其與第四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針組2還具有一銜接座25。該銜接座25是套置在該第二管件3圍繞壁32的小管徑段3M上,及與該針體21固接部211固接,使該針體21與該小管徑段324、出口端322 及該腔室31連通。該導管座22是可卸離地套置在該銜接座25上,使該針體21穿刺端212 同樣可以穿出該導管23。該針套24’是可卸離地套置在該導管座22上。當完成前述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后,該針套M’是可以直接套置在該銜接座25上,并包覆該針體 21,達到安全隔離該針體21的目的。參閱圖15、圖16與圖17、圖18,是本發(fā)明第六、七較佳實施例,其與第四、五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第二管件3’具有環(huán)繞該軸線且界定出一腔室31’的一圍繞壁32’、二推送擋肋 36’及一回抽擋肋37’。該圍繞壁32’具有反向的一入口端321’與一出口端322’、鄰接該入口端321,的一大管徑段323,,及鄰接該出口端322,的一小管徑段324,。前述推送擋肋 36,是形成在該圍繞壁32,大管徑段323,一外表面水平相對二側且鄰近該入口端321,。該回抽擋肋37’是形成在該圍繞壁32’大管徑段323’外表面鄰近該入口端321’且等距相鄰前述推送擋肋36,。該第二抽測件4’具有可位移地穿置在該第二管件3’腔室31’內(nèi)的一推桿41’。如圖15、圖16所示,該針組2的針體21是以該固接部211直接與該第二管件3’ 連接。如圖17、圖18所示,該針組2的針體21是借由一銜接座25與該第二管件3’連接。借此,當動物體血壓不足以使血液回流,或標的血管外觀不明確,而需探測性穿刺并抽測回血時,醫(yī)護人員可以單手握持該第二管件3’圍繞壁32’,較佳的握持方式是以姆指、中指回拉該第二抽測件4’沿該軸線朝該圍繞壁32’入口端321’位移,及以食指頂靠該回抽擋肋37’且反向于該第二抽測件4’在該第二管件3’腔室31’內(nèi)的回抽方向施力,借此,在該腔室31’內(nèi)形成一低壓的唧吸空間,當該針體21穿刺端212正確地穿刺入血管內(nèi)時,就會抽引血管內(nèi)的血液回流入該第二管件3’內(nèi),使醫(yī)護人員可以快速、正確判別該針體 21、導管23是否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故能以單手同步操作血管內(nèi)導管設置與抽測回血的動作,提升臨床醫(yī)療使用的方便性與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醫(yī)護人員也可以在單手握持該第二管件3’完成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后,以姆指推送該第二抽測件4’在該第二管件3’的腔室31’位移,及以食指、 中指靠持前述推送擋肋36’且反向于該第二抽測件4’在第二管件3’腔室31’內(nèi)的推送方向施力,將該第二管件3'腔室31’內(nèi)的血液立即轉注到血液檢測收集試管供后續(xù)醫(yī)療檢測用途,及在良好的無菌作業(yè)情況下,立即進行注射藥液的作業(yè)。參閱圖19至圖23,是本發(fā)明第八較佳實施例,其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抽測單元具有一第三管件5與一第三抽測件6、6’。該第三管件5具有圍繞一軸線且界定出一腔室51的一圍繞壁52、可位移地容置在該腔室51內(nèi)且與該圍繞壁52氣密接觸的一阻隔件53。該圍繞壁52具有反向的一入口端521與一出口端522、鄰接該入口端521的一大管徑段523、鄰接該出口端522的一小管徑段524,形成在該大管徑段523 —內(nèi)表面且鄰近該出口端522的一卡掣環(huán)525。該阻隔件 53是可透氣且能阻隔液體通過,并具有形成在一面且沿平行該軸線方向朝該出口端522延伸的一嵌合部531。該第三抽測件6、6’分別為一短管與一長管,是可卸離地穿置在該第三管件5的腔室51內(nèi),并分別具有環(huán)繞一軸線且界定出一管腔61、61’的一腔壁62、62’、一塞件63、63’ 及一封閉件64、64’。該管腔61、61’內(nèi)是形成極低氣壓狀態(tài)。該腔壁62、62’具有反向的一前開口端621、621,與一后開口端622、622,,及形成在一內(nèi)表面且鄰近該后開口端622、 622,的一"^緣623、623,。該塞件63、63,是氣密地封閉卡固在該腔壁62、62,前開口端621、 621,,并具有面向該阻隔件53且可與該嵌合部531嵌合的一嵌槽631、631,。該封閉件64、 64,是封閉卡固該腔壁62、62,后開口端622、622,,且與該腔壁62、62,氣密接觸該針組2的針體21是以該固結部211穿置在該第三管件5的小管徑段524內(nèi),并具有穿置入該第三管件5腔室51內(nèi)的一第一穿刺段213,及穿出該第三管件5的一第二穿刺段214。該導管座22是套置在該第三管件5圍繞壁52的小管徑段5M上。使用時,醫(yī)護人員只須先卸離該針套24,然后,以單手握持該第三管件5圍繞壁 52,并借由該針體21第二穿刺段214的穿刺端112穿刺入動物體的血管內(nèi),就可以導引血液沿該針體21回流至該第三管件5的腔室51內(nèi),使該可透視的圍繞壁52顯示回血現(xiàn)象, 并示知醫(yī)護人員該針體21與該導管23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參閱圖20、圖21與圖22、圖23,當動物體血壓不足以使血液回流,或標的血管外觀不明確,而需探測性穿刺并抽測回血時,醫(yī)護人員可以將該第三抽測件6或該第三抽測件 6’穿置入該第二管件5的腔室51內(nèi),使該第三抽測件6、6’以該塞件63、63’的嵌槽631、 631’與該阻隔件53的嵌合部531嵌合,并推送該阻隔件53朝向該針體21第一穿刺段214 位移,使該針體21第一穿刺段213刺穿該阻隔件53與該第二抽測件6、6’的塞件63、63’, 而能借由該第三抽測件6、6’管腔61、61’內(nèi)的極低氣壓狀態(tài),抽引血管內(nèi)的血液回流入該第三抽測件6、6’的管腔61、61’內(nèi),使醫(yī)護人員可以快速、正確判別該針體21、導管23是否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當完成前述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后,該針套M是可以套置在該第三管件5的大管徑段523上,并包覆該針體21,達到安全隔離該針體21的目的。參閱圖22、圖23,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該第三抽測件6’長度較長,且適用于一般離心處理的機器,所以,該第三抽測件6’可以容納較多的血液,做為同步采集血液檢體的用途,當同步完成血管內(nèi)導管23設置及血液檢體的采集后,只須沿該圍繞壁52的腔室51抽離該第三抽測件6’,使與該塞件63’嵌結的阻隔件53在位移過程中,受阻于該卡制環(huán)525 而卸離該第三抽測件6’,并留置在該腔室51內(nèi),借此,該第三抽測件6’可以直接轉送檢驗單位進行后續(xù)的醫(yī)學檢測,提升醫(yī)療處置作業(yè)的效率、一貫性及方便性,并減少一般作業(yè)流程的污染、與感染的機會,及醫(yī)療廢棄物的多數(shù)個量。。
參閱圖24,是本發(fā)明第九較佳實施例,其與第六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針組2還具有一銜接座25。且該針體21的第一、第二穿刺段213、214是呈分離狀態(tài)。該銜接座25是套置在該第三管件5圍繞壁52的小管徑段5M上,及與該針體21第二穿刺段214固接,使該針體21第二穿刺段214借由該銜接座25與該第一穿刺段213及該腔室51連通。該導管座32是可卸離地套置在該銜接座25上,使該針體21第二穿刺段214 的穿刺端212同樣可以穿出該導管23。該針套M是可卸離地套置在該導管座22上。當完成前述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后,該針套M是可以直接套置在該銜接座25上,并包覆該針體21,達到安全隔離該針體21的目的。參閱圖25、圖26,該第三抽測件6’還具有一拉桿65’。該拉桿65’具有供該封閉件64,卡固連動的一桿頭651,、連接該桿頭651,的一桿身652,、形成在該桿頭651,與該桿身652,間的一缺口 653,,及形成在該桿頭651,且可與該腔壁62,卡緣623,相互卡抵的一凸緣654,。該拉桿65’在使用前是穿置在該腔壁62’的管腔61’內(nèi)(如圖25),使用時,先抽拉該桿身652,牽引該桿頭651,與該封閉件64’由該腔壁62,鄰近該前開口端621,與該塞件63’的位置,朝該后開口端622,氣密地位移,至該桿頭651,以該凸緣654,與該腔壁 62’的卡緣623’相互卡固,就可以將該桿頭651’與該封閉件64’定位在該腔壁62’鄰近該后開口端622’的位置,使該管腔61’形成極低氣壓狀態(tài),然后,沿該缺口 653’斷離該桿身 652’與該桿頭651’,立即制作出具有唧吸功能的第三抽測件6’。參閱圖27、圖觀及圖29,是本發(fā)明第十較佳實施例,其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更包含有一管筒7及一針體回抽單元8。該管筒7具有環(huán)繞一軸線且界定出一管腔71的一管壁72、一導溝73,及一端蓋 74。該管壁72具有反向延伸的一出口端721與一入口端722、鄰接該出口端721且供該導管座22套置的一小管段723、鄰接該入口端722的一大管段724、形成在該大、小管段724、 723間的一肩部725、形成在兩側的二凸面726(參閱圖30),及形成在一外表面且鄰近該出口端721的一卡環(huán)727。該導溝73是形成在該管壁72大管段7 上,且由該入口端722 沿平行該軸線方向朝該出口端721延伸,并終止于鄰近該出口端721的一前定位孔731,及形成在鄰近該入口端722的一后定位孔732。該端蓋74是套接并卡固在該管壁72入口端 722,使該入口端722維持穩(wěn)固不變形。。該針體回抽單元8具有可滑移地定位在該管筒7管腔71內(nèi)的一針座81及一 C型護夾82。該針座81并具有形成在一頂面且穿出在該管筒7導溝73的一凸部811,及形成在該中線位置且由一前端813延伸至該凸部811的一凹形導槽812。該凸部811是可分別與該導溝73前、后定位孔731、732卡合。該導槽812是供該針體21的固結部211容置、卡固,使該針體21的穿刺端212反向穿出該管筒7出口端721、該導管座22與該導管23。在使用狀態(tài)時,該針座81是以該凸部811與該導溝73前定位孔731卡合,而定位在該管筒7鄰近該出口端721的位置,及使該針體21穿刺端211穿出該管筒7出口端721 與該導管23。參閱圖四、圖30,該護夾82是可卸離地環(huán)覆在該管筒7管壁72上,并具有形成在一內(nèi)表面且與該管筒7凸面7 卡扣的二卡勾821,及形成在一內(nèi)表面且沿平行該軸
16線方向延伸的二限止肋822。前述限止肋822是穿置在該管筒7導溝73內(nèi),及與該導溝73 二側的溝壁相互擋止。借此,該護夾82可約束該管筒7管壁72及該導溝73不擴張變形, 使該導溝73的前定位孔731可以穩(wěn)固地限位該針座81的凸部811。值得一提的是,該針座81凸部811是與該抽測單元連結,參閱圖27、圖觀,以該第一管件ι為例,該第一管件ι是與該針座81凸部811螺合,及與該針體21固結部211連通。使用時,醫(yī)護人員只須先卸離該針套M,然后,以單手握持該管筒7的管壁72,并借由該針體21穿刺端211穿刺入動物體的血管內(nèi),就可以導引血液沿該針體21回流至該第一管件1的腔室11內(nèi),使該可透視的圍繞壁12顯示回血現(xiàn)象,并示知醫(yī)護人員該針體21 與該導管23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當動物體血壓不足以使血液回流,或目標血管外觀不明確,而需探測性穿刺并抽測回血時,醫(yī)護人員同樣可以在單手握持并擠壓該第一管件1圍繞壁12的大管徑段123進行血管穿刺,使該腔室11在被壓縮與回復過程中,于該腔室11內(nèi)產(chǎn)生唧吸作用,同步抽測并導引血液沿該針體21回流至該第一管件1的腔室11內(nèi),使該可透視的圍繞壁12顯示回血現(xiàn)象,以示知醫(yī)護人員該針體21與該導管23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此時,參閱圖31,醫(yī)護人員可以一手壓迫固定血管內(nèi)的導管23和該導管座22,同時以另一手的姆指和中指握持該管筒7,并以中指勾扣該針座81朝該管筒7入口端722方向位移,使該針體21抽離血管及該導管23,并隱藏入該管筒7管腔71內(nèi),然后,使該管筒7 卸離該導管座22,完成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而該導管座22則可與一般點滴輸液管線銜接進行點滴注射。當醫(yī)護人員朝該管筒7入口端722的方向施力撥動該該針座8凸部811,使針座 81的凸部811脫離該導溝73的前定位孔731,就可以解除該針座81與該管筒7的定位關系,使該針座81連同該第一管件1借該凸部811依循該導溝73的路徑,沿該管筒7管腔71 朝該入口端722位移,至該針座81的凸部811與該后定位孔732(參閱圖29)卡合,就可以定位該針座81與該第一管件1,使該針座81位于鄰近該筒管7入口端722的隱藏位置。此時,該針體21會隨該針座81滑移,并隱藏在該管筒7的管腔71內(nèi),而能以單手操作及手動的方式,達到血管內(nèi)導管23設置后,完全不裸露且安全隔離使用過的針體21的目的,免除醫(yī)護人員在完成現(xiàn)行傳統(tǒng)靜脈輸注導管設置的動作后,因為收拾注射導針而與該裸露的針體21接觸、針札,導致受傷、感染的危險。參閱圖32,該針組2還具有一護蓋26。該護蓋沈具有立置于一平面的一板壁, 及形成在該板壁261上的一軸套沈2。該軸套262是可與該管筒7小管段723套合,及與該卡環(huán)727卡固。當該針體21隱藏在該管筒7的管壁72內(nèi)后,醫(yī)護人員可以直接將該管筒 7小管段723插置在該護蓋沈的軸套沈2內(nèi),使該護蓋沈封閉該管筒7出口端721。參閱圖33,是本發(fā)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其與第十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管筒7的管壁72還具有形成在該大管徑段7M—內(nèi)表面且可阻擋該針座81的一環(huán)肋728,該環(huán)肋7 可協(xié)同該前定位孔731穩(wěn)固該管筒7內(nèi)的針座81。該針體回抽單元8還具有一收縮式彈簧83,該彈簧83是被拉張容置在該管筒7端蓋74與該針座81間,并具有與該針座81固結的一牽引端831,及勾掛在該管筒7管壁72 且鄰近該入口端722的一定位端832。該定位端832也可以如圖34所示與該端蓋74固結。
參閱圖35、圖36,借此,當醫(yī)護人員撥動該針座81的凸部811脫離該導溝73前定位孔731,同時,該針座81脫離該環(huán)肋7 后,會啟動該收縮式彈簧83的彈性回復力,使該彈簧83于收縮的同時,帶動該針座81連同該第一管件1沿該管筒7的管腔71朝該入口端 722的方向位移,至該針座81以該凸部811與該后定位孔732卡合定位,而位于隱藏位置, 就可以達到安全隔離使用過的針體21的目的。參閱圖37,是本發(fā)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其與第十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管筒7還具有形成在該管筒7管壁72上的一靠持片75。該靠持片75是鄰近該導溝73前定位孔731 —側,徑向突出該管壁72并沿該軸線方向延伸,供手指靠持。 該針體回抽單元8還具有一撥控件84。該撥控件84是樞設在該管筒7管壁72上且鄰近該導溝73前定位孔731對應于該靠持片75的另一側,并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可勾扣該針座81凸部811的一卡扣841,及形成在另一端且可控制該卡扣841脫離該凸部811的一撥板842。當醫(yī)護人員完成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后,可以握持該管筒7的姆指抵靠該靠持片75做為支撐點,及以食指施力撥動該撥控件84的撥板842,穩(wěn)定地帶動該卡扣841脫離該針座81的凸部811,而解除該針座81與該管筒7前定位孔731的定位關系,就可以釋放如圖33所示收縮式彈簧的回復彈力,使該針座81沿該管筒7的管腔71朝入口端722的方向位移,至該針座81以該凸部811與該后定位孔732卡合定位,而位于隱藏位置,并同時將該針體21隱藏在該管筒7的管腔71內(nèi)。參閱圖38,是本發(fā)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其與第十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管筒7的導溝73還具有一轉移段733。該轉移段733是由該導溝73鄰近該管筒7出口端721的一端沿環(huán)繞該管壁72的方向延伸,且形成有該前定位孔731,并與該靠持片75對應。該針體回抽單元8的護夾82還具有穿置在該管筒7導溝73內(nèi)且迫抵該針座81 凸部811定位在該前定位孔731內(nèi)的一阻擋肋823。借此,同樣可以利用該護夾82約束該管筒7管壁72及該導溝73不擴張變形,及以該護夾82的阻擋肋823阻擋該針座81的凸部811穩(wěn)固地限位在該導溝73的前定位孔731內(nèi)。使用時,只須卸離該護夾82,即可進行血管內(nèi)導管23設置作業(yè),并在該導管23順利導入血管內(nèi)后,以握持該管筒7的姆指抵靠該靠持片75做為支撐點,及以食指施力撥轉該針座81的凸部811由該轉移段733脫離該前定位孔731進入軸向延伸的導溝73,就可以釋放如圖33所示收縮式彈簧的回復彈力,使該針座81沿該管筒7的管腔71朝入口端722 的方向位移,至該針座81以該凸部811與該后定位孔732卡合定位,而位于隱藏位置,并同時將該針體21隱藏在該管筒7的管腔71內(nèi)。參閱圖39,是本發(fā)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其與第十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針組2還具有可透視的一引流軟管27。該引流軟管27是容置卡固在該針座81 的導槽812內(nèi),且分別連通穿置在該導槽812內(nèi)的針體21固結部211與該第一管件1的小管徑段口4。
借此,該引流軟管27的設置,可作為回血的視窗,且同樣能借由該第一管件1抽測并導引血液沿該針體21與該引流軟管27回流至該第一管件1的腔室11內(nèi),以提早示知醫(yī)護人員該針體21與該導管23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參閱圖40、圖41,是本發(fā)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其與第十二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 不同處在于該針體回抽單元8還具有一彈張式彈簧85。該彈簧85是被壓縮容置在該管筒7 肩部725與該針座81間,并具有抵靠在鄰近該肩部725的一抵靠端851,及與該針座81連結的一彈升端852。借此,當醫(yī)護人員完成將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時,可以握持該管筒7的手指施力撥動該撥控件84,而解除該針座81與該管筒7的定位關系,就可以釋放該彈張式彈簧85的回復彈力,使該彈簧85以該彈升端852推動該針座81,使該針座81連同該第一管件1沿該管筒7的管腔71朝該入口端722的方向位移,至該針座81以該凸部811與該后定位孔732卡合定位,而位于隱藏位置,并同時將該針體21隱藏在該管筒7的管腔71內(nèi)。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是利用該撥控件84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也可以如圖33直接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前、后定位孔731、732,或如圖38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轉移段733的設置,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也可以如圖39所示借由該可透視的引流軟管 27連接該針體21與該第一管件1,作為顯示回血的視窗,而提早示知醫(yī)護人員已正確穿刺入血管內(nèi)。參閱圖42至圖43、圖44至圖45及圖46,是本發(fā)明第十六、十七、十八較佳實施例, 分別與第十、十二、十五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針體回抽單元8是以針座81凸部811與該第二管件3圍繞壁32的小管徑段 324連結。借此,只須回抽該第三抽測件4,就可以產(chǎn)生唧吸抽引的作用,達到在設置靜脈內(nèi)輸注導管時同步抽測回血的目的,且同樣能借由圖42、圖43的手動方式,或圖44、圖45的收縮式彈簧83,或圖46的彈張式彈簧85在靜脈內(nèi)導管23設置后,驅動該針座81帶動該針體21隱藏在該管筒7內(nèi),達到隱藏針體21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實施例中是利用該撥控件84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也可以如圖33直接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前、后定位孔731、732,或如圖38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轉移段733的設置,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參閱圖47,是本發(fā)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其可適用于前述第十六至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借由該可透視的引流軟管27連接該針體21與該第二管件3,借此,可以作為顯示回血的視窗,而提早示知醫(yī)護人員已正確穿刺入血管內(nèi)。參閱圖48至圖49、圖50至圖51及圖52,是本發(fā)明第二十、二i^一、二十二較佳實施例,分別與第十六、十七、十八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針體回抽單元8是以針座81凸部811與該第二管件3’圍繞壁32’的小管徑段 324’連結。借此,只須回抽該第三抽測件4’,就可以產(chǎn)生唧吸抽引的作用,達到在設置靜脈內(nèi)輸注導管時同步抽測回血的目的,且同樣能借由圖48、圖49的手動方式,圖50、圖51的收縮式彈簧83,圖52的彈張式彈簧85驅動該針座81帶動該針體21隱藏在該管筒7,達到隱藏針體21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實施例中是利用以該手動的方式配合該前、后定位孔731、732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也可以如圖38,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轉移段 733的設置,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或如圖44所示借由該撥控件84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參閱圖53,是本發(fā)明第二十三較佳實施例,其可適用于前述第二十至第二十二較佳實施例,主要是借由該可透視的引流軟管27連接該針體21與該第二管件3’,借此,可作為顯示回血的視窗,而提早示知醫(yī)護人員已正確穿刺入血管內(nèi)。參閱圖M至圖55、圖56至圖57、圖58及圖59,是本發(fā)明第二十四、二十五、 二十六、二十七較佳實施例,分別與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針體回抽單元8是以針座81凸部811與該第三管件5圍繞壁52的小管徑段 5M連結。借此,只須將該第三抽測件6或第三抽測件6’插置入該第三管件5的腔室51 內(nèi),就可以利用該針體21的第一穿刺段213刺穿該阻隔件53與該塞件63,而能借由該第三抽測件6、6’管腔61、61’內(nèi)的極低氣壓狀態(tài),抽引血管內(nèi)的血液回流入該第三抽測件6、 6’的管腔61、61’內(nèi),達到在設置靜脈內(nèi)輸注導管時同步抽測回血的目的,且同樣能借由圖 54、圖55的手動方式,或圖56、圖57的收縮式彈簧83,或圖58的彈張式彈簧85驅動該針座81帶動該針體21隱藏在該管筒7,達到隱藏針體21的目的。也可以如圖59所示,借由該可透視的引流軟管27的設置,連接該針體21第一穿刺段213與第二穿刺段214,可作為顯示回血的視窗,而提早示知醫(yī)護人員已正確穿刺入血管內(nèi)。參閱圖56,該收縮式彈簧83的定位端832同樣可以勾掛在該管筒7管壁72且鄰近該入口端722的位置,或如圖57所示,該定位端832也可以與該端蓋74固結。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實施例中是利用手動的方式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也可以如圖37以該撥控件84,或如圖38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轉移段733的設置,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參閱圖60至圖64,是本發(fā)明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較佳實施例,其與前述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七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本發(fā)明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更包含有一接頭組9。該接頭組9具有中空且相互套合的一可透視連結座91與一管蓋座92。該連結座 91是與該針座81凸部811連結且與該針體21固接部211固結連通,并具有朝向該管筒7 入口端722且與該軸線呈一仰角的一后端口 911,及形成在一外表面且可供手指靠持的二肋片912。該管蓋座92是可卸離地與該連結座91后端口 911套接,并具有與該連結座91 后端口 911套接的一前端口 920、反向于該前端口 920且朝向該管筒7入口端722的一后端口 921,及封蓋該后端口 921且可透氣的一膈片922。使用時,醫(yī)護人員只須以單手握持該管筒7的管壁72,借由該針體21穿刺端211 穿刺入動物體的血管內(nèi),就可以導引血液沿該針體21回流至該連結座91內(nèi),使該可透視的連結座91顯示回血現(xiàn)象,并示知醫(yī)護人員該針體21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當動物體血壓不足以使血液回流,或目標血管外觀不明確,而需探測性穿刺并同步抽測回血時,醫(yī)護人員可以卸離該管蓋座92,將該第一管件1、或該第二管件3、或該第二管件3’、或該第三管件5與該連結座91后端口 911氣密套接后,沿該軸線方向與該管筒7 呈一仰角,而方便握持操作。借此,同樣可以在單手握持該管筒7的情形下,配合壓縮該第一管件1、或拉動該第二抽測件4、4’,或將第三抽測件6、6’插置入該第三管件5內(nèi),產(chǎn)生唧吸抽引的作用,就可以導引血管內(nèi)的血液進入該第一管件1、或第二管件3、3’、或該第三抽測件6、6’內(nèi),使醫(yī)護人員在穿刺過程中可以快速判別該針體21及該導管23是否已正確穿刺進入血管內(nèi)。且醫(yī)護人員同樣能借由圖60的手動方式,或圖61、圖62的收縮式彈簧83,或圖63 的彈張式彈簧85驅動該針座81帶動該針體21隱藏在該管筒7,達到隱藏針體21的目的。 參閱圖61,該收縮式彈簧83的定位端832同樣可以勾掛在該管筒7管壁72鄰近該入口端 722的位置,或如圖62所示,該定位端832也可以與該端蓋74固結。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實施例中是利用手動的方式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也可以如圖37以該撥控件84,或如圖38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轉移段733的設置,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也可以如圖64所示,借由該可透視的引流軟管27的設置,連接該針體21與該連結座91,可作為顯示回血的視窗,而提早示知醫(yī)護人員已正確穿刺入血管內(nèi)。參閱圖65,是本發(fā)明第三十二較佳實施,其與第二十八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針體回抽單元8具有可滑移地定位在該管筒7管腔71內(nèi)的一針座86。該針座 86具有環(huán)繞該軸線且界定出一小孔道861與一大孔道862的一第一環(huán)壁863與一第二環(huán)壁 864、形成在該第二環(huán)壁864上且穿出該管筒7導溝73的一凸部865、形成在該凸部865 — 端的一斜面866、由該第一環(huán)壁863沿該軸線方向延伸且與該針體21固接部211固結的一連結段867、設置在該大、小孔道862、861間且中心形成有一溢流孔860的一膈片868,及貫穿該凸部865且連通該大孔道862的一柱孔869。該大、小孔道862、861是相互連通。該隔片868中心的溢流孔860是提供延緩血液由該小孔道861流通至該大孔道862內(nèi)。該第一環(huán)壁863是可透視且形成有一弧度,能達到良好顯示回血的功能。該凸部865是終于止于該斜面866,且在本實施例是可卸離地與該導溝73前定位孔731相互卡止,而定位在鄰近該管筒7出口端721的位置。該接頭組9還具有與該針座86凸部865套接的一管座93。該管座93具有開放的一端口 931,及設置在該端口 931且可透氣的一膈片932,使該針座86的大、小孔道862、 861與外界可透氣地連通。使用時,醫(yī)護人員同樣只須以單手握持該管筒7,借由該針體21穿刺端211穿刺入動物體的血管內(nèi),就可以導引血液沿該針體21回流至該針座86的小孔道861內(nèi),使該可透視的環(huán)壁863顯示回血現(xiàn)象,并示知醫(yī)護人員該針體21與該導管23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參閱圖66,是本發(fā)明第三十三較佳實施,其與第三十二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接頭組9還具有可開啟地封蓋該管座93端口 931的一帽蓋94。借此,開啟該帽蓋94后,使該大、小孔道862、861與外界可透氣的連通,而可供血液順利回流到該小孔道 861 內(nèi)。參閱圖67、圖68,是本發(fā)明第三十四較佳實施,其與第三十二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接頭組還具有另一管座95,該管座95具有環(huán)繞該凸部865且界定出一錐孔951的一周壁952、連接該周壁952 —端的一端壁953,及由該端壁953相對該針座86斜面866 突出且抵靠在該斜面866上的一架橋954。當該管座95的架橋卯4與該針座86斜面866最低點接觸時,該管座95的錐孔 951恰與該針座86凸部865外周面相互氣密吻合,而能封閉該柱孔869。當醫(yī)護人員旋動該管座95,使該架橋卯4與該針座86斜面866較高點接觸時,該管座95會因為該斜面866 高度的落差而向上升移,使該周壁952與該針座86凸部865外周面間形成可供氣體流通的間隙,以疏解血液回流時該大、小孔道862、861內(nèi)的氣壓,而可供血液順利回流到該小孔道 861 內(nèi)。參閱圖69,是本發(fā)明第三十五較佳實施,其與第三十二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接頭組9還具有可替換前述管座93、95的一連結座96。該連結座96具有朝該管筒7入口端722方向延伸且與該軸線呈一仰角的一后端口 961、封蓋該后端口 961且可透氣的一膈片962,及可卸離地與該針座86凸部865套接的一彎頭963。借此,該針座86柱孔869可借由該膈片962與外界可透氣地連通,以疏解血液回流時該大、小孔道862、861內(nèi)的氣壓,而可供血液順利回流到該小孔道861內(nèi)。參閱圖70、圖71,是本發(fā)明第三十六較佳實施,其與第三十二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接頭組9還具有一連結座97。該連結座97具有形成在二端且分別可與該針座 86凸部865、該管蓋座92可卸離地相互套接的一前套接彎頭971與一后套接端972。該連結座97與該管蓋座92是可替換前述管座93、95與該連結座96。借此,該針座86柱孔869可透過該管蓋座92內(nèi)的該膈片922與外界可透氣地連通,以疏解血液回流時的氣壓,而可供回流血液順利流入該針座86小孔道861內(nèi)。參閱圖72,當動物體血壓不足以使血液回流,或目標血管外觀不明確,而需探測性穿刺并抽測回血時,醫(yī)護人員只須卸離前述管蓋座92、或直接以該連結座97替換該管座 93,95或該連結座96,并選擇將該抽測單元的第一管件1、或該第二管件3、3,、或該第三管件5與該連結座97后套接端972套接。借此,同樣可以在單手握持該管筒7施行血管內(nèi)導管23設置時,借該抽測單元的第一管件1、或該第二管件3、3’與第二抽測件4、4’、或該第三管件5與第三抽測件6、6’,同步抽引血管內(nèi)的血液進入該針座86的大、小孔道862、861 內(nèi),使醫(yī)護人員可以快速判別該針體21與該導管23是否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參閱圖73,是本發(fā)明第三十七較佳實施,其與第三十六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第一、二、三管件1、3、3,、5的圍繞壁12、32、32,、52分別還具有與該針座86凸部865套接且連通該柱孔869的一彎頭125、325、325,、5洸。借此,醫(yī)護人員只須卸離前述連結座97與該管蓋座92、或該管座93、或該管座95、 或該連結座96,就可以分別直接以該第一、二、三管件1、3、3,、5的彎頭125、325、325,、5沈與該針座86的凸部865套接,及與該柱孔869連通,而能在單手操作血管內(nèi)導管設置時,借該抽測單元同步抽引血管內(nèi)的回流血液進入該針座86內(nèi),而能快速顯示回血狀況,使醫(yī)護人員可以快速判別該針體21及該導管23是否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參閱圖74至圖75及圖76,是本發(fā)明第三十八、三十九較佳實施,其與第三十七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同樣可以配合臨床需求,選配該連結座97與該管蓋座92、或該連結座 96、或該管座93、95,完成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也可以選配具有該彎頭125、325、 325,、5沈的第一、二、三管件1、3、3,、5,配合該第二抽測件4、4,、第三抽測件6、6,同步進行抽測回流血液的動作。不同處在于,圖74至圖75與圖76所示的第三十八與第三十九較佳實施例分別是借由收縮式彈簧83 (圖74、圖7 、彈張式彈簧85 (圖76)驅動該針座86沿該管筒7的管腔71朝該入口端722的方向位移,使該針體21隱藏在該管筒7的管腔71內(nèi),達到安全隔離針體21的目的。參閱圖74,該收縮式彈簧83的定位端832同樣可以勾掛在該管筒7管壁72且鄰近該入口端722的位置,或如圖75所示,該定位端832也可以與該端蓋74固結。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實施例中是利用該撥控件84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也可以如圖33直接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前、后定位孔731、732,或如圖38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轉移段733的設置,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參閱圖77 圖81,是本發(fā)明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較佳實施,其分別與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于該管筒7管壁72還具有鄰接該出口端721的一擴口 729。該針體回抽單元8的針座86是以該第一環(huán)壁863穿置在該管筒7的擴口 7 內(nèi)。該針組2的針體21是借由該銜接座25可卸離地套置在該針座86的第一環(huán)壁863, 使該針體21與該針座86大、小孔道862、861連通。使用時,只須先卸離該針套M’,同樣可以配合臨床需求,選配該連結座97與該管蓋座92、或該連結座96、或該管座93、95,完成該導管23導入血管內(nèi)的作業(yè)。也可以選配具有該彎頭125、325、325,、5沈的第一、二、三管件1、3、3,、5,配合該第二抽測件4、4,、第三抽測件6、6’同步進行抽測回流血液的動作,快速判別該針體21與該導管23是否已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同樣的,當醫(yī)護人員卸離該導管座22與該導管23后,只須以握持該管筒7的手指,解除該針座86與該管筒7前定位孔731的定位關系,就可以如圖78所示,利用手動的方式滑移該針座86,或如圖79、圖80所示,利用收縮式彈簧83牽引該針座86滑移,或如圖 81所示,利用彈張式彈簧85推頂該針座86滑移,使該針體21隨該針座86隱藏在該管筒7 的管腔71內(nèi)。最后,將該針套24’穿經(jīng)該管筒7的擴口 729,并回套在該銜接座25 (如圖78)上, 使該針套24’包覆該針體21,而能以該管筒7管壁72及該針套24’完全隔離該針體21。參閱圖79,該收縮式彈簧83的定位端832同樣可以勾掛在該管筒7管壁72且鄰近該入口端722的位置,或如圖80所示,該定位端832也可以與該端蓋74固結。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是利用該撥控件84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或收縮式彈簧83,也可以如圖33直接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前、后定位孔731、732,或如圖38以手動的方式配合該轉移段733的設置,啟動前述彈張式彈簧85。據(jù)上所述可知,本發(fā)明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具有下列優(yōu)點及功效1.本發(fā)明兼具有設置該導管23,及抽測血液等二項功能,或同時兼具有設置該導管23、抽測回流血液,及隱藏該針體21等三項功能,不但可以達到隔離該針體21的目的,且能針對血壓不足、或目標血管外觀不明確,需探測性穿刺的病體,在進行靜脈血管內(nèi)輸注導管設置時,同步抽測回流血液的作業(yè),使醫(yī)護人員能快速正確判別該針體21與該導管23是否正確進入血管內(nèi),而能提升臨床醫(yī)療使用的效率、方便性及安全性,對急診患者而言,是爭取治療黃金時間的救命關鍵。 2.本發(fā)明只須借由握持在該管筒7上的手指,解除該針座81、86與該管筒7的定位關系,就可以利用手動的方式、或彈力的方式,使該針座81、86帶動該針體21沿該管筒7 管腔71滑移,并將該針體21隱藏在該管筒7內(nèi),達到隔離該針體21的目的,不但在操作上更為簡易,且能以單手操作,并以更安全、更方便的方式完成隱藏該針體21的動作。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管筒,具有環(huán)繞一軸線且界定出一管腔的一管壁,及一導溝,該管壁供單手握持并具有反向延伸的一出口端與一入口端,該導溝是形成在該管壁上,且由該入口端沿該軸線朝該出口端的方向延伸;一針體回抽單元,具有一針座,該針座是定位在該管筒鄰近該出口端的管腔內(nèi),并具有徑向穿出該管筒導溝的一凸部,該凸部是在外力作用下依循該導溝沿該管腔滑移至鄰近該入口端;一抽測單元,是與該針座凸部連結且在單手握持該管筒管壁的情形下同步受力產(chǎn)生唧吸作用;及一針組,具有與該針座連結且與該抽測單元連通的一針體、套置在該管筒與該針座其中一者的一導管座,及與該導管座銜接且供該針體穿出的一撓性導管,該針體是隨該針座滑移至鄰近該管筒入口端而隱藏在該管筒內(nèi)。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的導溝是形成有鄰近該出口端的一前定位孔,及形成在鄰近該入口端的一后定位孔,該針座凸部是卡置在該前定位孔內(nèi),而定位在鄰近該管筒出口端的位置,及受一外力驅動沿該導溝滑移至與該后定位孔卡合,定位在鄰近該管筒入口端的位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管壁還具有鄰近該入口端的一大管段、鄰近該出口端的一小管段,及形成在該大、小管段間的一肩部,該針體回抽單元還具有一彈張式彈簧,該彈簧是被壓縮容置在該管筒肩部與該針座間,使該針座凸部受一外力驅動而脫離該前定位孔后,受該彈簧的彈性回復力帶動該針座與該針體朝該后定位孔位移。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還具有封閉該管壁入口端的一端蓋,該針體回抽單元還具有一收縮式彈簧,該彈簧是被拉張容置在該管筒端蓋與該針座間,并具有與該針座固結的一端,及勾掛在該管壁入口端的另一端, 使該針座凸部受一外力驅動而脫離該前定位孔后,受該彈簧的彈性回復力帶動該針座與該針體朝該后定位孔位移。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還具有封閉該管壁入口端的一端蓋,該針體回抽單元還具有一收縮式彈簧,該彈簧是被拉張容置在該管筒端蓋與該針座間,并具有與該針座固結的一端,及與該端蓋固結的另一端,使該針座凸部受一外力驅動而脫離該前定位孔后,受該彈簧的彈性回復力帶動該針座與該針體朝該后定位孔位移。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的導溝還具有一轉移段,該轉移段是由該導溝鄰近該管筒出口端的一端沿環(huán)繞該管壁的方向延伸,且形成有該前定位孔。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還具有一靠持片,該靠持片是形成在該管壁鄰近該轉移段反向于該前定位孔的一側,且徑向突出該管壁并沿該軸線方向延伸,該靠持片是供手指靠持,使該針座凸部受力而脫離該前定位孔時,能維持該管筒的穩(wěn)定狀態(tài)。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針體回抽單元還具有一護夾,該護夾是環(huán)覆在該管筒管壁上,并具有形成在一內(nèi)表面且沿平行該軸線方向延伸的二限止肋,前述限止肋是穿置在該管筒導溝內(nèi),及與該導溝二側的溝壁相互擋止,而能約束該管壁及該導溝不擴張變形。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針體回抽單元還具有一撥控件,該撥控件是樞設在該管筒管壁上且鄰近該導溝前定位孔的一側,并具有形成在一端且勾扣該針座凸部的一卡扣,及形成在另一端且控制該卡扣脫離該凸部的一撥板。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還具有形成在該管筒管壁上的一靠持片,該靠持片是鄰近該導溝前定位孔對應于該撥控件樞設部位的另一側,且徑向突出該管壁并沿該軸線方向延伸,該靠持片是供手指靠持,使該撥控件受力而釋放該針座脫離該前定位孔時,能維持該管筒的穩(wěn)定狀態(tài)。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針組還具有一針套,該針套是套置在該管筒管壁并包覆該針體與該導管。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針組還具有一針套,該針套是套置在該導管座上,并包覆該針體與該導管。
13.依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管壁還具有形成在一外表面且鄰近該出口端的一卡環(huán),且該針組還具有一護蓋,該護蓋是于該針體回抽并隱藏在該管筒內(nèi)時封閉該管筒出口端,并具有置于一平面的一板壁,及形成在該板壁且與該管筒管壁套合的一環(huán)形軸套,該軸套具有形成在一內(nèi)表面且與該管筒卡環(huán)相互卡扣的一環(huán)扣。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針座具有環(huán)繞該軸線且界定出一小孔道與一大孔道的一第一環(huán)壁與一第二環(huán)壁,及貫穿該凸部且連通該第大孔道的一柱孔,該大、小孔道是相互連通,該第一環(huán)壁是透視該小孔道內(nèi)的回血,而具有快速顯示回血的功能,該第二孔道是供容納由該小孔道內(nèi)溢出的回血。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管壁還具有鄰近該入口端的一大管段,及鄰近該出口端的一小管段,且該針座的第一、第二環(huán)壁是穿置在該大管段內(nèi),并具有由該第一環(huán)壁沿該軸線方向延伸且與該針體固結的一連結段,該連結段是穿置在該小管段內(nèi),該凸部是由該第二環(huán)壁沿徑向突出并穿出該管筒導溝, 該抽測單元并具有與該凸部套接的一彎頭,使該抽測單元與該凸部氣密套接后,沿該軸線方向與該管筒呈一仰角,而方便握持操作。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更包含有一接頭組,該接頭組具有一中空的連結座,該連結座是與該針座的凸部套接且與該針組的針體連通,并具有朝該管筒入口端方向延伸且與該軸線呈一仰角的一后端口,供該抽測單元與該連結座后端口氣密套接后,沿該軸線方向與該管筒呈一仰角,而方便握持操作。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連結座具有形成在該后端口且透氣的一膈片。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接頭組還具有一中空的管蓋座,該管蓋座具有與該連結座后端口套接的一前端口、反向于該前端口的一后端口,及封蓋該后端口且具有透氣效果的一膈片。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連結座具有形成在一外表面相對二側且供手指靠持的一組肋片。
20.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接頭組還具有替換該連結座的一管座,該管座是套置在該針座的凸部上,并具有一開放的端口,及形成在該端口且具有透氣效果的一膈片。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座還具有一帽蓋,該帽蓋是封閉該管座端口。
22.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針座還具有形成在該凸部一端的一斜面,且該凸部是終止于該斜面,并由大漸小形成有一錐度,該管座具有環(huán)繞該凸部且界定出一錐孔的一周壁、連接該周壁一端的一端壁,及由該端壁相對該凸部突出且抵靠在該斜面上的一架橋。
23.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還具有鄰接該出口端的一擴口,該針組還具有與該針體一固接部固接的一銜接座,該銜接座是由該擴口穿入后套置在該針座第一環(huán)壁,且該導管座是套置在該銜接座上。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針組還具有一針套,該針套是套置在該導管座上,并包覆該針體與該導管,及能在該導管座卸離該銜接座后,由該管筒擴口穿置在該管腔內(nèi)并直接套置在該銜接座上。
2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管筒管壁還具有鄰近該入口端的一大管段,及鄰近該出口端的一小管段,該針座是穿置在該大、小管段間,并具有形成在一頂面且由一前端延伸至該凸部的一凹形導槽,該針組的針體具有容置、 卡固在該導槽內(nèi)且與該抽測單元連通的一固結部,及反向穿出該管筒、該導管座與該導管的一穿刺端,該導管座是套置在管筒小管段。
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針組還具有連通該針體固結部與該抽測單元且具有透視效果的一引流軟管,該引流軟管是容置、卡固在該導槽內(nèi),快速顯示回血狀況。
2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更包含有一接頭組,該接頭組具有中空且與該針座凸部連結的一連結座,該連結座是與該針體連通,并具有朝該管筒入口端方向延伸且與該軸線呈一仰角的一后端口,供該抽測單元與該連結座氣密套接后, 沿該軸線方向與該管筒呈一仰角,而方便握持操作。
2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抽測單元具有一第一管件,該第一管件具有圍繞一軸線且界定出一腔室的一圍繞壁,該圍繞壁具有反向的一封閉端與一出口端、鄰接該封閉端的一大管徑段,鄰接該出口端且與該針座凸部連結的一小管徑段,該腔室是與該針座上的針體連通,該大管徑段具有彈塑性變形能力,而壓縮及復原該腔室,使該腔室內(nèi)產(chǎn)生唧吸抽引的作用。
2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抽測單元具有一第二管件及一第二抽測件,該第二管件具有圍繞一軸線且界定出一腔室的一圍繞壁, 該圍繞壁具有反向的一入口端與一出口端、鄰接該入口端的一大管徑段,及鄰接該出口端且與該針座凸部連結的一小管徑段,該第二抽測件是滑行于該第二管件的大管徑段內(nèi)且與該圍繞壁氣密接觸,在該腔室內(nèi)產(chǎn)生唧吸抽引的作用。
30.如權利要求四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抽測件具有相互連結的一推桿與一撥桿,及一活塞,該推桿是穿置在該第二管件圍繞壁大管徑段的腔室內(nèi),并具有套置該活塞使與該圍繞壁氣密接觸的一前端部,及延伸出該腔室且形成在一后端且正向受力而位移的一后端面,該撥桿是由該推桿后端反折延伸,并具有形成在一前端且反向受力而帶動該推桿位移的一前端面。
31.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管件還具有一卡止座及一卡槽,該卡止座是形成在該圍繞壁的大管徑段上鄰近該入口端的外緣,且與該圍繞壁間界定有供該撥桿穿經(jīng)的一間隙,該卡槽是沿平行該軸線方向貫穿該卡止座,該第二抽測件的撥桿是相對該卡止座向上彈張,及向下收壓,并具有形成在一頂面且沿平行該軸線方向延伸的一肋條,及沿該軸線方向排列在該肋條二側的多數(shù)個徑向平行卡肋,該撥桿向上彈張時,是以該肋條與該卡止座的卡槽定向卡合,及以前述卡肋定位擋止在該卡止座上。
32.如權利要求3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抽測件的撥桿還具有形成在二側且鄰近該前端面的二限位肋,前述限位肋是在該推桿朝遠離該針體的方向位移至終點時,與該卡止座相互擋止。
33.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管件的圍繞壁還具有形成在該大管徑段一外表面水平相對二側且鄰近中間部位的二擋止肋片, 前述擋止肋片軸向的二側供手指抵靠,且反向于該第二抽測件在該第二管件內(nèi)位移的方向施力,使該第二管件維持穩(wěn)定狀態(tài)。
34.如權利要求四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抽測件具有一推桿及一活塞,該推桿是穿置在該第二管件圍繞壁大管徑段的管腔內(nèi),并具有套置該活塞使與該圍繞壁氣密接觸的一前端部,及形成在一后端且正向受力而位移的一后端面供手指施力位移。
35.如權利要求34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管件的圍繞壁還具有形成在該大管徑段一外表面水平相對二側且鄰近該入口端的二推送擋肋,及形成在該大管徑段外表面鄰近該入口端且等距相鄰前述推送擋肋的一回抽擋肋,前述推送擋肋供手指靠持且反向于該第二抽測件的推送方向施力,該回抽擋肋供手指頂靠且反向于該第二抽測件的回抽方向施力。
3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抽測單元具有一第三管件及一第三抽測件,該第三管件具有圍繞一軸線且界定出一腔室的一圍繞壁, 及一阻隔件,該圍繞壁具有反向的一入口端與一出口端、鄰接該入口端的一大管徑段,及鄰接該出口端且與該針座凸部連結的一小管徑段,該阻隔件是容置在該大管徑段內(nèi),且具有透氣并阻隔血液通過的效果,該第三抽測件是穿置在該第三管件的腔室內(nèi),并具有即時形成極低氣壓狀態(tài)的一管腔,該針組的針體具有穿置入該第三管件腔室內(nèi)的一第一穿刺段, 及與該針座連結且穿出該管筒、該導管座與該導管的一第二穿刺段,該第三抽測件是滑行于該第三管件的腔室內(nèi)且推擠該阻隔件朝該針體第一穿刺段移動,使該針體第一穿刺段刺穿該阻隔件與該第三抽測件,使該針體與該第三抽測件的管腔連通,借此產(chǎn)生唧吸抽引的作用。
37.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三管件的圍繞壁還具有形成在該大管徑段一內(nèi)表面的一卡掣環(huán),該卡掣環(huán)是限止該阻隔件只能在該針體與該卡掣環(huán)間位移。
38.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針組還具有一引流軟管,該引流軟管是穿置在該針座內(nèi)且與該針體第一、第二穿刺段銜接,并具有透視的效果。
39.如權利要求37所述的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三抽測件具有環(huán)繞該軸線且形成該管腔的一腔壁、一塞件及一封閉件,該腔壁具有反向的一前開口端與一后開口端,該塞件是隨該封閉件由該前開口端置入該管腔后,氣密地封閉卡固在該腔壁前開口端,該封閉件是氣密地在該管腔內(nèi)滑移并封閉卡固在該腔壁后開口端,使該管腔形成極低氣壓狀態(tài)。
全文摘要
一種可抽測回血的靜脈內(nèi)導管設置器,主要包含有可產(chǎn)生唧吸作用的一抽測單元及一針組。該針組具有與該抽測單元連通的一針體、可卸離地與該抽測單元連結的一導管座,及與該導管座連接且供該針體穿出的一撓性導管,借此,本發(fā)明能以該抽測單元抽測并顯示血管內(nèi)回流的血液,且能在該針體抽離該導管后,將可撓彎的導管留置在血管內(nèi)。另外,本發(fā)明更包含有一管筒,及能將該針體回抽至隱藏在該管筒內(nèi)的一針體回抽單元,借此,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A61M25/00GK102512722SQ20111042402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19日
發(fā)明者許明正, 許沛揚, 黃明敏 申請人:許明正, 許沛揚, 黃明敏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永城市| 清徐县| 双城市| 苍山县| 普格县| 长阳| 宜君县| 晋中市| 郧西县| 贵溪市| 大渡口区| 瓮安县| 台南县| 彩票| 宁波市| 盘锦市| 临沧市| 康平县| 黄山市| 定日县| 清流县| 固原市| 本溪| 香河县| 安溪县| 鄂托克旗| 丹阳市| 青田县| 庆安县| 巩留县| 江口县| 吉安市| 平安县| 满城县| 阿坝县| 东丽区| 佛教| 丹寨县| 崇仁县| 定陶县|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