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燒傷燙傷是由于開水、沸油、火、電或酸堿物質(zhì)等作用于人體皮膚而引起的一種復(fù)雜的外科疾病,一般以火燒傷和開水(油)燙傷為常見。輕度的燒傷或燙傷表皮發(fā)生紅腫、 灼痛或起水泡;嚴(yán)重的燒傷燙傷,由于損傷人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火毒傷及體內(nèi)陰液,內(nèi)攻臟腑,傷陰損陽,常常導(dǎo)致人體內(nèi)水和電解質(zhì)平衡失調(diào)、休克,皮膚組織紅腫、潰爛、感染等嚴(yán)重后果。若不及時治療創(chuàng)面,會久不愈合,導(dǎo)致疤痕的產(chǎn)生,影響肢體功能,甚至?xí)蚋腥疚<吧踩,F(xiàn)有治療燒燙傷的藥物很多,通常為散劑、膏劑、酊劑或油劑,以油為載體帶藥的油劑居多,但現(xiàn)有藥物的止痛效果及愈合速度不夠理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快速止痛、愈合速度快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及其制備方法。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是由A組分和B組分按2 4 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所得,其中所述A組分通過以下方法制備1)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槐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槐白皮呈灰褐色, 出鍋,篩出河沙,將槐白皮冷卻后研磨成粉末,備用;所述河沙與槐白皮的重量比為3 4:1;將桑白皮、柳白皮、榆白皮、柏白皮分別按上述方法進(jìn)行炮制,備用;2)取步驟1)制得的5種原料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相當(dāng)于該5種原料粉末總重2 3倍的植物油中,攪拌,均質(zhì)后,于-0. 05 -0. IMPa,20 25°C條件下浸泡 60天以上,過濾,濾液即為A組分;所述在浸泡期間每隔4 6天攪拌一次;所述B組分通過以下方法制備a)取熟石灰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大黃共同拌炒,直至熟石灰呈桃紅色、 大黃呈灰黑色,出鍋,篩出熟石灰,將大黃冷卻后研磨成粉末,備用;所述熟石灰與大黃的重量比為3 4 1 ;b)取酸棗樹皮和側(cè)柏葉于50 65°C條件下烘烤至含水量< 10%,取出降至環(huán)境溫度后,分別研磨成粉末,備用;c)取鍛石膏于50 65°C條件下烘烤20 25h,研磨成粉末,備用;d)取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四季青分別研磨成粉末,然后分別隔水蒸20 40min,晾干,備用;e)分別取經(jīng)過步驟a)、b)、c)和d)處理所得的大黃、酸棗樹皮、側(cè)柏葉、煅石膏、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和四季青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所得混合物即為B組分。上述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中,在制備A組分時,所用到的植物油為茶籽油、菜籽油、橄欖油、大豆油或花生油,優(yōu)選為茶籽油。上述組方中,柏白皮主治燒燙傷,還具有長毛發(fā)的功效;槐白皮、桑白皮、柳白皮、 榆白皮和桅子均起到消腫和/或止痛的功效;側(cè)柏葉、大黃、地榆和千里光均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具有消炎、鎮(zhèn)痛、止血,酸棗樹皮、白蘞、四季青和煅石膏均具有斂瘡、生肌、止痛或止血之功效,其中白蘞和四季青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上述諸藥配伍,協(xié)同作用,共奏涼血、清熱解毒、止痛以及生肌之功效。上述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I、制備A組分1)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槐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槐白皮呈灰褐色, 出鍋,篩出河沙,將槐白皮冷卻后研磨成粉末,備用;所述河沙與槐白皮的重量比為3 4:1;將桑白皮、柳白皮、榆白皮、柏白皮分別按上述方法進(jìn)行炮制,備用;2)取步驟1)制得的5種原料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相當(dāng)于該5種原料粉末總重2 3倍的植物油中,攪拌,均質(zhì)后,于-0. 05 -0. IMPa,20 25°C條件下浸泡 60天以上,過濾,濾液即為A組分;所述在浸泡期間每隔4 6天攪拌一次;II、制備B組分a)取熟石灰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大黃共同拌炒,直至熟石灰呈桃紅色、 大黃呈灰黑色,出鍋,篩出熟石灰,將大黃冷卻后研磨成粉末,備用;所述熟石灰與大黃的重量比為3 4 1 ;b)取酸棗樹皮和側(cè)柏葉于50 65°C條件下烘烤至含水量< 10%,取出降至環(huán)境溫度后,分別研磨成粉末,備用;c)取鍛石膏于50 65°C條件下烘烤20 25h,研磨成粉末,備用;d)取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四季青分別研磨成粉末,然后分別隔水蒸20 40min,晾干,備用;e)分別取經(jīng)過步驟a)、b)、c)和d)處理所得的大黃、酸棗樹皮、側(cè)柏葉、煅石膏、 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和四季青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即得B組分;III、取A組分和B組分按2 4 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即得到治療燒燙傷的外
用藥膏。上述制備方法,在步驟I的第幻步驟中,所述的植物油為茶籽油、菜籽油、橄欖油、大豆油或花生油,優(yōu)選為茶籽油。在步驟I的第2~)步驟中,所述浸泡時間越長,所制得的藥膏的藥效越好,通常浸泡的時間為60 180天。在上述方法的各個步驟中,所提到的研磨成粉末是指研磨至60目以上,通常是研磨至100 300目。本發(fā)明所述藥膏的使用方法為以生理鹽水清洗創(chuàng)面后,將藥膏直接涂抹于燒燙傷創(chuàng)面上,厚度以不超過2mm合適,每天涂藥2 3次;重度燒燙傷時最好是在燒燙傷第一天每隔10 20min涂藥一次,之后每天涂藥2 3次。當(dāng)創(chuàng)面存在大面積水泡時,應(yīng)先吸出水泡內(nèi)的液體再用藥,如創(chuàng)面已潰爛,應(yīng)拭去膿液、膿痂后再涂藥。輕度燒燙傷一般用藥 3 10天即可痊愈,重度燒燙傷一般用藥15 25天即可痊愈。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所述藥膏采用多味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原料藥進(jìn)行組方,各原料藥之間協(xié)同作用,從而使藥膏具有止痛快、愈合速度快的特點;特別是采用負(fù)壓浸泡以及將原料藥細(xì)研以增加其表面積,更有利于藥的有效成份析出,增強(qiáng)了藥膏的效力,對于燒燙傷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對已愈合的燒燙傷疤痕還具有止癢、滋潤及使疤痕色澤變淡的功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jìn)一步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實施例1I、制備A組分1)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槐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槐白皮呈灰褐色,出鍋,篩出河沙,將槐白皮冷卻后研磨至100目,備用;所述河沙與槐白皮的重量比為 3:1;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桑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桑白皮呈灰褐色,出鍋,篩出河沙,將桑白皮冷卻后研磨至100目,備用;所述河沙與桑白皮的重量比為3 1 ;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柳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柳白皮呈灰褐色,出鍋,篩出河沙,將柳白皮冷卻后研磨至100目,備用;所述河沙與柳白皮的重量比為3 1 ;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榆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榆白皮呈灰褐色,出鍋,篩出河沙,將榆白皮冷卻后研磨至100目,備用;所述河沙與榆白皮的重量比為3 1 ;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柏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柏白皮呈灰褐色,出鍋,篩出河沙,將柏白皮冷卻后研磨至100目,備用;所述河沙與柏白皮的重量比為3 1 ;2)取步驟1)制得的5種原料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相當(dāng)于該5種原料粉末總重2倍的茶籽油中,攪拌,均質(zhì)后,于-0. lMPa、2(TC條件下浸泡100天,過濾,濾液即為A組分;所述在浸泡期間每隔5天攪拌一次;II、制備B組分a)取熟石灰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大黃共同拌炒,直至熟石灰呈桃紅色、 大黃呈灰黑色,出鍋,篩出熟石灰,將大黃冷卻后研磨至100目,備用;所述熟石灰與大黃的重量比為2:1;b)取酸棗樹皮和側(cè)柏葉于55°C條件下烘烤至含水量< 5%,取出降至環(huán)境溫度后,分別研磨至100目,備用;c)取鍛石膏于55°C條件下烘烤20h,研磨至100目,備用;d)取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四季青分別研磨至100目,然后分別隔水蒸 30min (水沸后開始計時),晾干,備用;e)分別取經(jīng)過步驟a)、b)、c)和d)處理所得的大黃、酸棗樹皮、側(cè)柏葉、煅石膏、 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和四季青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即得B組分;III、取A組分和B組分按3 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即得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實施例2I、制備A組分1)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槐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槐白皮呈灰褐色, 出鍋,篩出河沙,將槐白皮冷卻后研磨至80目,備用;所述河沙與槐白皮的重量比為4 1 ;將桑白皮、柳白皮、榆白皮、柏白皮分別按上述方法進(jìn)行炮制,備用;2)取步驟1)制得的5種原料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相當(dāng)于該5種原料粉末總重3倍的茶籽油中,攪拌,均質(zhì)后,于-0. 08MPa、20°C條件下浸泡60天,過濾,濾液即為A組分;所述在浸泡期間每隔4天攪拌一次;II、制備B組分a)取熟石灰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大黃共同拌炒,直至熟石灰呈桃紅色、 大黃呈灰黑色,出鍋,篩出熟石灰,將大黃冷卻后研磨至80目,備用;所述熟石灰與大黃的重量比為41;b)取酸棗樹皮和側(cè)柏葉于65°C條件下烘烤至含水量< 8%,取出降至環(huán)境溫度后,分別研磨至80目,備用;c)取鍛石膏于60°C條件下烘烤25h,研磨至80目,備用;d)取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四季青分別研磨至80目,然后分別隔水蒸 40min (水沸后開始計時),晾干,備用;e)分別取經(jīng)過步驟a)、b)、c)和d)處理所得的大黃、酸棗樹皮、側(cè)柏葉、煅石膏、 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和四季青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即得B組分;III、取A組分和B組分按2 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即得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實施例3I、制備A組分1)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槐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槐白皮呈灰褐色,出鍋,篩出河沙,將槐白皮冷卻后研磨至300目,備用;所述河沙與槐白皮的重量比為 4:1;將桑白皮、柳白皮、榆白皮、柏白皮分別按上述方法進(jìn)行炮制,備用;2)取步驟1)制得的5種原料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相當(dāng)于該5種原料粉末總重2. 5倍的茶籽油中,攪拌,均質(zhì)后,于-0. 05MPa、25°C條件下浸泡120天,過濾,濾液即為A組分;所述在浸泡期間每隔6天攪拌一次;II、制備B組分a)取熟石灰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大黃共同拌炒,直至熟石灰呈桃紅色、 大黃呈灰黑色,出鍋,篩出熟石灰,將大黃冷卻后研磨至100目,備用;所述熟石灰與大黃的重量比為3:1;b)取酸棗樹皮和側(cè)柏葉于50°C條件下烘烤至含水量< 10%,取出降至環(huán)境溫度后,分別研磨至80目,備用;c)取鍛石膏于65°C條件下烘烤22h,研磨至80目,備用;d)取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四季青分別研磨至200目,然后分別隔水蒸20min (水沸后開始計時),晾干,備用;e)分別取經(jīng)過步驟a)、b)、c)和d)處理所得的大黃、酸棗樹皮、側(cè)柏葉、煅石膏、 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和四季青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即得B組分;III、取A組分和B組分按4 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即得本發(fā)明所述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實施例4同實施例1,不同的是,在步驟I的第2)步驟中,浸泡的時間為180天;在步驟III 中,A組分和B組分的重量比為2. 5 1。實施例5同實施例3,不同的是,在步驟I的第2)步驟中,浸泡的時間為200天。實驗例1王某,男,50歲,桂林市人,2002年3月14日拌倒沸水鍋,燙傷雙足,雙足背、左踝關(guān)節(jié)正側(cè)、左脛前紅腫,多個水泡形成,基底潮紅,劇痛。傷后即將雙足浸入冷水中,30分鐘后開始涂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得的藥膏,每天涂藥3次,8天后,痂膜脫落。愈合面滋潤柔和, 右踝關(guān)節(jié)無功能障礙。實驗例2何某,女,沈歲,桂林市人,2002年4月8日被蒸氣噴出傷及右手,右手前臂背側(cè)、 手背、手指紅腫、布滿水泡,劇痛。吸出水泡內(nèi)液體后開始涂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得的藥膏,指縫用棉簽醮藥浸潤,指端用醮有藥膏的紗布間隔,稍作固定,預(yù)防指指間創(chuàng)面粘連,每天涂藥3次,7天痂膜脫落。愈合面滋潤,輕微色素沉著,手指無攣縮,無功能障礙。實驗例3劉莉莉,女,40歲,桂林市人,2002年10月21日被沸油燙傷雙腿,雙大腿前側(cè)布滿水泡,部分水泡基底蒼白,有小紅斑點,周圍皮膚紅腫,劇痛,燙傷面積約為本人體表面積 15%。傷后白行用自來水沖淋,吸出水泡內(nèi)液體(保留水泡表層在原位)后,開始涂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得的藥膏,燙傷第1天,每間隔20分鐘涂藥一次,從第1次涂藥開始1個小時后疼痛消除,用藥至第3天痂膜形成,之后每天涂藥膏3次,第4天開始脫痂,由淺入深,第 12天后痂膜全部脫落,愈合面輕度色素沉著,無條索狀疤痕。實驗例4唐某,男,48歲,桂林市興安縣人,2004年月2日被汽油燃燒傷及右側(cè)顏面部、右眼角外側(cè),右耳廓紅腫,充血,辣痛,少許皮膚破裂,右額顳頭發(fā)焦枯。傷后4分鐘開始涂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制得的藥膏,燙傷第1天,每間隔10分鐘涂藥一次,涂藥3次后完全止痛,2小時后紅斑消退,形成一層粗皮;第2天開始每天涂藥3次,第3天粗皮離體,第6天痂膜全部脫落,愈后無色素沉著,毛發(fā)開始再生。實驗例5王雪英,女,53歲,桂林市人,2005年5月18日煎油時沸油濺出,燙傷右前臂2處, 燙傷處紅腫、充血、辣痛。燙傷后立即涂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制得的藥膏,當(dāng)時止痛,未起水泡,用藥2次,痊愈。實驗例6藍(lán)某,男,48歲,桂林市全州縣人,2005年10月20日被汽油燃燒傷及顏面部,右額
8顳部頭發(fā)焦灼,右額角起花生粒大小的水泡數(shù)個。右面部、右眼瞼紅腫,不能睜眼,右耳廓皮膚皸裂滲血,灼痛。傷后15分鐘開始涂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制得的藥膏,燙傷第1天,每間隔 10分鐘涂藥一次,涂藥3次后灼熱疼痛感消失,水泡萎縮,用藥4小時后,右眼能睜開;第2 天每天涂藥3次,第4天耳廓皸裂的皮膚形成一層粗厚皮卷曲脫離體表;用藥5天后額角痂皮脫落,愈后毛發(fā)再生。實驗例7潘某,女,69歲,廣西柳州人,腦溢血后遺癥,右側(cè)軀體感知障礙,2006年1月5日因家人放置熱水袋時間過長,燙傷右側(cè)腹壁,右腹壁手掌大水泡一個,壁厚,基底蒼白,周圍有小紅斑點,水腫明顯。燙傷第2天開始涂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制得的藥膏(第1次涂藥后吸出水泡內(nèi)液體),當(dāng)天每隔15分鐘涂藥一次,用藥3天后紅斑消退,之后每天涂藥三次,用藥6天后痂皮硬化,用藥第12天痂皮全部脫落。實驗例8劉某,女,30歲,廣西欽州人,2006年6月12日用沸油炸油餅時油濺出燙傷左頰部,紅腫辣痛,立即涂用本發(fā)明實施例3制得的藥膏,當(dāng)時止痛,未起水泡。實驗例9楊某,男,41歲,桂林靈川縣人,2008年2月M日,不慎跌進(jìn)生石灰溶解的池子里燙傷,后浸入冷水桶中,清理傷處粘有的石灰、污垢后發(fā)現(xiàn)右小腿中段以下全部受傷,皮膚青灰瘀暗、皺褶。脛前、足底紅斑,足趾多個小血泡,傷后5小時后開始涂用本發(fā)明實施例4 制得的藥膏,當(dāng)天每隔30分鐘涂藥一次,用藥當(dāng)天止痛,之后每天涂3次藥,足趾趾間用蘸有藥膏的紗布間隔,每天換紗布3次,預(yù)防趾間創(chuàng)面粘連。用藥16天后痂皮完全脫落,足底皮膚無缺損,踝關(guān)節(jié)無功能障礙,趾間無粘連。實驗例10張某,女,11歲,桂林市人,2010年7月沈日被蒸氣燙傷左頸部,經(jīng)醫(yī)院治療創(chuàng)面已愈合,但創(chuàng)面遺留有深色疤痕,局部干燥、搔癢,牽拉不適。2010年9月20日開始涂用本發(fā)明實施例4制得的藥膏,用藥2次后搔癢消失,用藥2天后疤痕色澤轉(zhuǎn)淡,皮質(zhì)滋潤,牽拉不適感減輕。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其特征在于它由A組分和B組分按2 4 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所得,其中所述A組分通過以下方法制備1)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槐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槐白皮呈灰褐色,出鍋, 篩出河沙,將槐白皮冷卻后研磨成粉末,備用;所述河沙與槐白皮的重量比為3 4 1 ;將桑白皮、柳白皮、榆白皮、柏白皮分別按上述方法進(jìn)行炮制,備用;2)取步驟1)制得的5種原料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相當(dāng)于該5種原料粉末總重2 3倍的植物油中,攪拌,均質(zhì)后,于-0. 05 -0. IMPa,20 25°C條件下浸泡60天以上,過濾,濾液即為A組分;所述在浸泡期間每隔4 6天攪拌一次;所述B組分通過以下方法制備a)取熟石灰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大黃共同拌炒,直至熟石灰呈桃紅色、大黃呈灰黑色,出鍋,篩出熟石灰,將大黃冷卻后研磨成粉末,備用;所述熟石灰與大黃的重量比為3 4 1 ;b)取酸棗樹皮和側(cè)柏葉于50 65°C條件下烘烤至含水量<10%,取出降至環(huán)境溫度后,分別研磨成粉末,備用;c)取鍛石膏于50 65°C條件下烘烤20 25h,研磨成粉末,備用;d)取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四季青分別研磨成粉末,然后分別隔水蒸20 40min, 晾干,備用;e)分別取經(jīng)過步驟a)、b)、c)和d)處理所得的大黃、酸棗樹皮、側(cè)柏葉、煅石膏、桅子、 白蘞、地榆、千里光和四季青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所得混合物即為B組分。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其特征在于在制備A組分的方法中,所述的植物油為茶籽油、菜籽油、橄欖油、大豆油或花生油。
3.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I、制備A組分1)取河沙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槐白皮共同拌炒,直至槐白皮呈灰褐色,出鍋, 篩出河沙,將槐白皮冷卻后研磨成粉末,備用;所述河沙與槐白皮的重量比為3 4 1 ;將桑白皮、柳白皮、榆白皮、柏白皮分別按上述方法進(jìn)行炮制,備用;2)取步驟1)制得的5種原料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加入相當(dāng)于該5種原料粉末總重2 3倍的植物油中,攪拌,均質(zhì)后,于-0. 05 -0. IMPa,20 25°C條件下浸泡60天以上,過濾,濾液即為A組分;所述在浸泡期間每隔4 6天攪拌一次;II、制備B組分a)取熟石灰投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松后,投入大黃共同拌炒,直至熟石灰呈桃紅色、大黃呈灰黑色,出鍋,篩出熟石灰,將大黃冷卻后研磨成粉末,備用;所述熟石灰與大黃的重量比為3 4 1 ;b)取酸棗樹皮和側(cè)柏葉于50 65°C條件下烘烤至含水量<10%,取出降至環(huán)境溫度后,分別研磨成粉末,備用;c)取鍛石膏于50 65°C條件下烘烤20 25h,研磨成粉末,備用;d)取桅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四季青分別研磨成粉末,然后分別隔水蒸20 40min, 晾干,備用;e)分別取經(jīng)過步驟a)、b)、c)和d)處理所得的大黃、酸棗樹皮、側(cè)柏葉、煅石膏、桅子、 白蘞、地榆、千里光和四季青粉末,按等重量比混合均勻,即得B組分;III、取A組分和B組分按2 4 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即得到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I 的第2、步驟中,所述的植物油為茶籽油、菜籽油、橄欖油、大豆油或花生油。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I 的第2)步驟中,所述浸泡時間為60 180天。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研磨成粉末是指研磨至60目以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燒燙傷的外用藥膏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的外用藥膏是以槐白皮、桑白皮、柳白皮、榆白皮、柏白皮、大黃、酸棗樹皮、側(cè)柏葉、煅石膏、梔子、白蘞、地榆、千里光和四季青為原料制成。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所述藥膏采用多味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原料藥進(jìn)行組方,各原料藥之間協(xié)同作用,從而使藥膏具有止痛快、愈合速度快的特點;對于已愈合的燒燙傷疤痕具有止癢、滋潤及使疤痕色澤變淡的功效。
文檔編號A61P17/02GK102423377SQ20111040278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梁鳳姣 申請人:梁鳳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