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黃芪公英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黃芪公英湯。
背景技術:
慢性萎縮性胃炎屬于中醫(yī)的“胃脘痛”、“痞滿”等范疇,其發(fā)病多由飲食不節(jié)、情志 所傷,或脾胃素虛兼夾外邪,導致脾胃升降失調,氣機紊亂而造成本虛標實的病理狀態(tài)。初 起在氣分,病久由氣及血,漸致氣滯血瘀,胃絡阻痹,則由功能性病變,演變成器質性損害, 造成胃絡瘀阻產生“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導致胃絡失養(yǎng)、痿弱。本病起于陰液衰少, 胃失濡養(yǎng),脾無所奉而失健運,中焦痞塞,濁氣在上,可以掩蓋胃陰虛,表現出脾氣虛或脾陽 虛的見證,因此治療宜用酸甘濡潤之品以滋養(yǎng)胃體,促使恢復。治法應健脾和胃,健脾當以 補氣,和胃當以通降。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之一,大多由慢性淺表性胃炎失治或誤治轉化 而成。多見于中老年人,以病程長,長期消化不良,上腹部脹滿、隱痛,肌肉消瘦,疲憊乏力, 貧血為主要臨床表現。因其不易治愈且有一定癌變率,受到醫(yī)學界的關注。專利申請?zhí)?6110510.0申請了一種治療胃病的胃得康藥物,該藥物由生黃芪、白 術(麩炒)、白芍(醋炒)、生甘草、蒲公英、佛手的水煎煮提取濃縮成稠膏與田七、延胡(醋 灸)、五倍子、珍珠層的細粉混勻,低溫干燥的粉末所構成,專利申請?zhí)?9107702. 4申請了 一種治療腸胃病的藥物,它是由純中草藥黃芪、黃連、黃芩、柴胡、白芍、佛手、法下、吳茱萸、 延胡索、川楝子、蒲公英、黨參、浙貝母、烏賊骨、甘草、桂枝、馬錢子、枳殼、野巔茄組成,經過 篩選、稱重、油炸、曬干、粉碎、過篩、混合、灌裝而成。上述兩個申請的藥物治療胃病的治愈 率不夠高,而且針對慢性萎縮性胃炎并不特效。因此目前急需一種能夠有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藥方。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能夠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黃芪公英 湯,該藥方能夠有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具體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藥方(也稱作中藥組合物), 該中藥方由黃芪25-35克,蒲公英15-25克,白芍15-25克,佛手7_13克,甘草7_13克制備 得到。優(yōu)選地,該中藥方中還包含黨參25-35克,白術10-20克,桂枝8_12克和半夏7_13 克;優(yōu)選地,該中藥方中還包含柴胡7-13克和枳殼8-12克;優(yōu)選地,該中藥方中還包含沙參12-18克,麥冬11-19克和石斛10_20克;優(yōu)選地,該中藥方中還包含當歸12-19克,蒲黃7-13克和五靈脂8-12克。優(yōu)選地,上述組合物由黃芪30克,蒲公英20克,白芍20克,佛手10克,甘草10克 制備得到。
優(yōu)選地,該中藥方中還包含黨參30克,白術15克,桂枝10克和半夏10克;優(yōu)選地,該中藥方中還包含柴胡10克和枳殼10克;優(yōu)選地,該中藥方中還包含沙參15克,麥冬15克和石斛15克;優(yōu)選地,該中藥方中還包含當歸15克,蒲黃10克和五靈脂10克。上述重要中藥方的服用方法是每日1劑水煎,早晚2次溫服。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中藥湯劑(也可以稱作黃芪公英湯),該湯劑由黃芪25-35 克,蒲公英15-25克,白芍15-25克,佛手7_13克和甘草7_13克加水煎制得到,或者加入如 下A、B、C、D任意一組中的中藥后加水煎制得到A.黨參25-35克,白術10-20克,桂枝8-12克和半夏7-13克B.柴胡7-13克和枳殼8-12克C.沙參12-18克,麥冬11-19克和石斛10-20克D.當歸12-19克,蒲黃7_13克和五靈脂8_12克。當上述中藥湯劑由黃芪,蒲公英,白芍,佛手,甘草,黨參,白術,桂枝和半夏制備的 時候,其用于治療中虛氣滯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當上述中藥湯劑由黃芪,蒲公英,白芍,佛手,甘草,柴胡,枳殼制備的時候,其用于 治療肝胃不和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當上述中藥湯劑由黃芪,蒲公英,白芍,佛手,甘草,沙參,麥冬,石斛制備的時候, 其用于治療胃陰不足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當上述中藥湯劑由黃芪,蒲公英,白芍,佛手,甘草,當歸,蒲黃,五靈脂制備的時 候,其用于治療氣滯血瘀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中藥方的用途,其用于制備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藥 物。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中藥湯劑的用途,其用于制備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藥 物。本發(fā)明的中藥方(中藥組合物)和中藥湯劑(黃芪公英湯)中黃芪補中益氣、托 瘡生肌,蒲公英苦甘寒,清熱解毒,且具有抑殺幽門螺桿菌作用,佛手理氣健胃、止嘔止痛, 白芍和甘草合用有酸甘化陰之效,能補脾和胃、緩急止痛。慢性萎縮性胃炎可分為中虛氣滯 證、肝胃不和證、胃陰不足證、氣滯血瘀證,本發(fā)明的黃芪公英湯能夠適應靈活辨證加減,使 方藥與病機更為切合,諸藥合補、消、清、和、升、降于一爐,共奏理氣導滯、補中消痞、解毒生 肌之效,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環(huán),不僅可解除臨床癥狀,而且可使腺體萎縮逆轉。本發(fā)明的中藥方屬于健脾益胃藥,其能促使胃泌素的分泌功能,調節(jié)胃蛋白酶的 活性,利于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消失。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理解本發(fā)明,下面以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但不限制本發(fā)明。實施例1黃芪公英湯及其制備方法如下取黃芪30g,蒲公英20g,白芍20g,佛手IOg和甘草IOg水煎。中虛氣滯者加黨參30g,白術15g,桂枝IOg和半夏IOg水煎;
肝胃不和者加柴胡IOg和枳殼IOg水煎;胃陰不足者加沙參15g,麥冬15g和石斛15g水煎,氣滯血瘀者加當歸15g,蒲黃IOg和五靈脂IOg水煎。86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齡40 68歲,平均54. 2歲;病程4. 5 30 年,平均16. 6年。對照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齡38 65歲,平均51. 6歲;病程4 29. 5 年,平均15. 8年。2組資料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無顯著差異,有可比性。治療組以黃芪公英湯治療(根據患者體征佐證用藥)每日1劑水煎,早晚2次溫 服。對照組口服嗎丁啉每次10mg,阿莫西林每次05g,維酶片5片,均每日3次。2組均1個月為1個療程,休息1周,繼續(xù)下一個療程,共治療5個療程后復查胃鏡 和病理。結果中,顯效癥狀基本消失;胃鏡顯示胃黏膜紅潤,急性炎癥消失,病變范圍明 顯縮?。徊±頇z查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消失或減輕2個極度以上(含2個極 度)。有效癥狀明顯改善;胃鏡顯示胃黏膜紅白相間,以紅為主,急性炎癥消失;病理 檢查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消失或減輕1個極度以上(含1個極度)。無效癥狀不減輕或加重,胃鏡顯示胃黏膜無變化或加重,病理病變程度無變化或加重。上述治療組有效率83.3%,對照組63.6%。2組有效率比較有顯著差異(χ2 = 4. 26,ρ < 0. 05)。具體情況參見如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本發(fā)明的方藥已經通過具體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鑒本發(fā) 明的內容適當改變原料、工藝條件等環(huán)節(jié)來實現相應的其它目的,其相關改變都沒有脫離 本發(fā)明的內容,所有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都被視為 包括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藥方,該中藥方由黃芪25 35克,蒲公英15 25克,白芍15 25克,佛手7 13克,甘草7 13克制備得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方,其還包含黨參25-35克,白術10-20克,桂枝8_12克 和半夏7-13克;或還包含柴胡7-13克和枳殼8-12克;或還包含沙參12-18克,麥冬11-19 克和石斛10-20克;或還包含當歸12-19克,蒲黃7-13克和五靈脂8_12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方,其中黃芪30克,蒲公英20克,白芍20克,佛手 10克,甘草10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藥方,其中黨參30克,白術15克,桂枝10克和半夏10克; 或柴胡10克和枳殼10克;或沙參15克,麥冬15克和石斛15克;或當歸15克,蒲黃10克 和五靈脂10克。
5.一種中藥湯劑,該湯劑由黃芪25-35克,蒲公英15-25克,白芍15-25克,佛手7_13 克和甘草7-13克加水煎制得到。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中藥湯劑,該湯劑中還加入如下A、B、C、D任意一組中的中藥 后加水煎制得到A.黨參25-35克,白術10-20克,桂枝8-12克和半夏7-13克;B.柴胡7-13克和枳殼8-12克;C.沙參12-18克,麥冬11-19克和石斛10-20克;D.當歸12-19克,蒲黃7-13克和五靈脂8-12克。
7.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中藥方的用途,其用于制備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藥物。
8.權利要求5-6任一項所述的中藥湯劑的用途,其用于制備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藥物。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黃芪公英湯,該黃芪公英湯由黃芪25-35克,蒲公英15-25克,白芍15-25克,佛手7-13克,甘草7-13克制備得到。該黃芪公英湯中還包含黨參25-35克,白術10-20克,桂枝8-12克和半夏7-13克,或柴胡7-13克和枳殼8-12克,或沙參12-18克,麥冬11-19克和石斛10-20克或當歸12-19克,蒲黃7-13克和五靈脂8-12克。該藥藥合補、消、清、和、升、降于一爐,共奏理氣導滯、補中消痞、解毒生肌之效,改善胃黏膜的血液循環(huán),不僅可解除臨床癥狀,而且可使腺體萎縮逆轉。
文檔編號A61K35/24GK101926870SQ20101026765
公開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高磊 申請人: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