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便于調節(jié)固定線的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設計一種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術:
目前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的胸腔引流管為端、側孔式硅膠管,在使用時主要依靠絲線縫合 胸壁皮膚結扎固定。在很多接受普胸手術的病人,手術后引流管在胸腔內的位置,常常需要 根據病情變化來進行調整。調整引流管前需要解除絲線的固定,調整到合適位置后又需要重 新用縫針固定。這通常給病人帶來痛苦,病人因此對必要的調整產生抵觸心理,影響治療效 果。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近年來出現(xiàn)許多針對這一問題的改進,主要是棄用 皮膚縫線結扎固定的方法,采用各種氣囊或者固定器固定引流管。但是這些方法忽視了兩個 問題第一,絲線牽動皮膚固然會引起病人的疼痛,但是卻能夠最靈敏及時的提醒病人,注 意引流管牽拉和引流瓶的擺放位置。而氣囊或者固定器固定往往起不到這個效果;第二,氣
囊、固定器、膠布或者繃帶等的固定效果均不如胸壁皮膚固定確切牢靠,往往在更換敷料清 潔傷口的同時就有可能改變引流管的位置。而且這些設計大多附件眾多、操作復雜,并不利 于生產制造和推廣應用。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調節(jié)固定線的胸腔引流管,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沿管體縱軸的一部分管壁較其它部分 薄,即管壁外周是圓,內周是橢圓,這樣就形成了一條與縱軸平行的薄壁區(qū)。當用力擠壓管 體時,薄壁部分管壁向管腔內凹陷,此時受擠壓部分的管壁周長減小,固定絲線松馳,便于
止血鉗牽動向兩側移動;當擠壓力撤除后,凹陷部位彈性回復,周長恢復到正常,絲線再度
緊張,發(fā)揮固定作用。
圖l是引流管整體圖l引流管管體,2端孔,3側孔,4刻度線,5薄壁區(qū) 圖2是引流管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為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并結合附圖,對本方案進 行闡述。
如圖1所示,沿管體縱軸存在薄壁區(qū)域,因而這一部分的管壁相對其它部位容易受外力
而發(fā)生彈性變形;
如圖2所示,對于固定線所在部分薄壁區(qū)施加一定壓力,此處薄壁區(qū)受力向內彎曲凹陷, 管壁其它非薄壁部分向凹陷處靠攏;受力處引流管部分周長變小,固定線松弛,使用血管鉗 就可以輕松的將固定線向周圍兩側移動。當引流管位置調節(jié)到適合位置時,撤去施加于固定 線所在管壁上的壓力,薄壁區(qū)管壁彈性回復,周長回到正常值,固定線再次緊張,重新發(fā)揮 固定引流管的作用。
權利要求1.一種便于調節(jié)固定線的胸腔引流管,包括(1)引流管管體、(2)端孔、(3)側孔、(4)刻度線和(5)薄壁區(qū),其特征在于沿管體縱軸的一部分管壁為薄壁區(qū)。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沿管體縱軸的一部分管壁較其它部分薄,管壁外周 是圓,內周是橢圓。
專利摘要一種便于調節(jié)固定線的胸腔引流管,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胸腔引流管。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方便多次調節(jié)固定線的胸腔引流管,便于改變引流管在胸腔內長度和位置,以達到充分發(fā)揮引流的作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沿管體中軸的一部分管壁較其它部分薄,即管體橫截面外壁是圓形,內壁是局部凸出的凸圓,這樣就形成了一條與管體中軸平行的薄壁區(qū)。當用力擠壓管體時,薄壁部分管壁向管腔內凹陷,受擠壓部分的管壁周長減小,固定絲線松馳,便于止血鉗牽動向兩側移動;當擠壓力撤除后,凹陷部位彈性回復,周長恢復到正常,絲線再度緊張,發(fā)揮固定作用。
文檔編號A61M25/00GK201299886SQ20082002943
公開日2009年9月2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6月25日
發(fā)明者洋 劉, 紅 姚, 張金洲, 強 李, 董小超 申請人:李 強;姚 紅;董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