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結(jié)腸炎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治療結(jié)腸炎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結(jié)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起病多緩慢,病情輕重不一,腹瀉是主要癥狀,排 出膿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一便意一排便一緩解的特點。腹痛一般 多為隱痛或絞痛,常位于左下腹或小腹。
本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主要以直腸和結(jié)腸的淺表性、非特異性炎癥病變?yōu)橹鞯南?疾病,主要累及直腸和乙狀結(jié)腸,也可侵及到其他部分或全部結(jié)腸;病變嚴重者中,少數(shù)可 出現(xiàn)10cm以內(nèi)的"反流性回腸炎",以侵犯粘膜及粘膜下層為多見,很少累及肌層部位。首 先是粘膜淺層的彌漫性炎癥改變,廣泛性充血,繼之水腫、肥厚和脆性增加,多數(shù)膿瘍形成 并融合后可產(chǎn)生淺小潰瘍,進而發(fā)展為大潰瘍,是本病的特點。晚期由于結(jié)腸組織增生,使 腸壁變厚、變窄,腸管變短。
本病起病多數(shù)緩慢,少數(shù)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遷延數(shù)年至十余年,常有發(fā)作期與 緩解期交替或持續(xù)性逐漸加重,偶呈急性暴發(fā),主要表現(xiàn)有
(1) 腹瀉粘液便及膿血便,輕者每天3-4次,重者數(shù)十次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xiàn)。
(2) 腹痛輕度病人無腹痛或僅有腹部不適. 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 腹陣痛,可涉及全腹有痛一便意一便后緩解的規(guī)律。
(3) 便秘,大便秘結(jié)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則不吃瀉藥不能通便。
(4) 其他癥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等癥。 根據(jù)本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臨床過程,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 輕度型最多見、起病慢、癥狀輕、輕度腹瀉,每天少于4次,并與便秘交替, 便中不含或僅有少量血液粘液無全身癥狀,病變多局限在直腸和乙狀結(jié)腸,血況 正常。
(2) 中度型介于輕度與重度之間,腹瀉每天多于4次,并有輕度全身癥狀。
(3) 重度型有發(fā)熱、倦怠、消瘦、貧血等全身表現(xiàn)腹瀉每天多于6次,血便或粘液 膿血便。
(4) 暴發(fā)型少見。
中醫(yī)認為結(jié)腸炎屬"泄瀉"、"痢疾"、"便血"、"腸風(fēng)"或"臟毒"等范疇。本病主要病 變在于脾胃與大小腸,而與肝腎關(guān)系密切。而脾虛、濕盛是導(dǎo)致本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外因與濕邪關(guān)系最大,內(nèi)因則與脾虛關(guān)系尤為重要。
(1) 感受外邪感邪致瀉,主以六淫為患,以暑、濕、寒、熱之邪較為多見,其中以濕邪 尤為多見。因脾喜燥惡濕,感受濕邪,最易困阻脾土,脾失健運,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氣 機逆亂,傳導(dǎo)失司,水谷不分,混雜而下,以致泄瀉。故有"濕多成五泄"和"無濕不成瀉" 之說。另外熱邪和寒邪,皆可侵襲肺衛(wèi),由表入里,損傷脾胃,升降失調(diào),清濁不分,引起 泄瀉,每多與濕邪相兼而發(fā)病。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 瀉泄源流》篇說"濕盛而泄, 乃獨由于濕耳,不知風(fēng)、寒、熱、虛雖皆能致病,茍脾強無濕,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 泄 是泄雖有風(fēng)、寒、熱、虛之不同,要未有不原于濕者也。"
(2) 飲食不節(jié)食欲無度,飲食過量,停滯不化;或恣食膏粱厚味,辛辣肥膩,濕熱內(nèi)生, 蘊結(jié)腸胃;或誤食生冷不潔之物,均致脾胃損傷,運化失職,水谷精微不能轉(zhuǎn)輸吸收,反停 為濕滯,而引起泄瀉。明 張介賓《景岳全書 泄瀉》中所說"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以致 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污下降而瀉利作矣。"
(3) 肝郁脾虛肝失疏泄,脾氣虛弱,或本有食滯,或有濕阻,復(fù)因情志不暢,郁思惱怒, 則氣郁化火,致肝失條達,失于疏泄,橫逆乘脾犯胃,脾胃不和,運化失常,而成泄瀉。若 患者情緒仍郁滯不解,無食滯和濕阻因素,亦可每遇大怒氣傷或精神刺激,而發(fā)生泄瀉。正 如《景岳全書,泄瀉》篇所云"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怒時挾食,損傷脾胃,故但有所 犯,即隨觸而發(fā),此肝脾二臟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肝強脾弱,脾氣受傷而然。"
(4) 脾胃虛弱飲食不節(jié)日久,或勞倦內(nèi)傷,或久病纏綿不愈,均可導(dǎo)致脾胃虛弱。脾氣 不足,運化不健,胃納不香,清濁失和,乃致水反成濕,谷反成滯,濕滯不去,清濁不分, 混雜而下,遂成泄瀉。
(5) 命門火衰脾之陽氣與腎中真陽密切相關(guān),命門之火能助脾胃腐熟水谷,幫助脾胃的 消化吸收。若年老體弱或久病之后,損傷腎陽,腎陽虛衰,命門之火不足,則不能溫煦脾土, 則運化失司,引起泄瀉。另外,"腎為胃關(guān)",若腎陽不足,關(guān)閉失合,則大便下泄。如《景 岳全書,泄瀉》篇指出"腎為胃之關(guān),開竅于二陰,所以二便之開閉,皆腎臟所主,今腎中 陰氣不足,則命門火衰……陰氣盛極之時,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除以上常見因素外,飲水過多,胃腸不能吸收,水留大腸,亦可引起泄瀉。寒熱濕滯蘊結(jié)胃
腸,病久入絡(luò),瘀阻絡(luò)傷,均可導(dǎo)致泄瀉便下粘液、膿血。
中醫(yī)將本病分為四型
a.大腸濕熱型感受濕邪化熱或過食辛辣、飲酒,導(dǎo)致濕熱內(nèi)生,蘊結(jié)于大腸,影響其 傳導(dǎo)功能并損傷腸道血絡(luò),產(chǎn)生腹痛、泄瀉、便膿血、里急后重、肛門灼熱等癥,應(yīng)清熱燥 濕、涼血解毒。b.脾腎陽虛型素體脾腎陽虛,或年老、久病之后,陽氣不足,脾失溫煦,運化失常, 產(chǎn)生泄瀉,泄瀉多在黎明之前,伴怕冷、腰膝酸軟等癥,應(yīng)溫腎健脾,固澀止瀉。
C.肝脾失調(diào)型情志不暢,郁怒傷肝,肝失疏泄,肝氣克脾,肝脾失調(diào),引起升降失調(diào), 產(chǎn)生胸脅脹悶,食少噯氣,抑郁惱怒時即腹痛腹瀉,治療應(yīng)抑肝扶脾。
d.脾胃虛弱型由于素體脾虛,或過度勞累、飲食不節(jié)而致脾胃虛弱,運化失常,產(chǎn)生 泄瀉、疲乏、腹脹、食欲不振,治療應(yīng)健脾益胃止瀉。
中醫(yī)采用健脾補腎、益氣除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方藥治療此病。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結(jié)腸炎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結(jié)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 或藥學(xué)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的 當歸10-20份川芎5-10份 白術(shù)15-25份
柴胡20-30份 甘草5-10份 半夏15-20份
人參5-10份 白芨20-25份 芡實15-20份
生姜10-15份 茯苓10-15份 桂枝15-25份
黃薈10-20份 大麥15-20份 白芍25-30份 百合10-20份
有效成分優(yōu)選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
當歸16份 川芎8份 白術(shù)21份
柴胡26份 甘草8份 半夏18份
黃薈16份 生姜13份 人參8份
大麥18份 茯苓13份 白芨23份
白芍28份 桂枝20份 芡實18份
百合15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 生姜、人參粉碎成極細粉備用;
(2) 當歸、半夏、百合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 縮成相對密度為l. 15 (60°C)的清膏;
(3) 甘草、川芎、白術(shù)、柴胡、黃芩、大棗、茯苓、白芨、白芍、桂枝、芡實加水煎煮二 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CT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粉,與藥學(xué)上可接受的 載體制成顆粒、膠囊及片劑。 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可以與藥學(xué)上可接收的載體,例如填充劑如淀粉、微晶纖維素等; 粘合劑如維生素衍生物、淀粉等;通過顆粒劑、膠囊劑、片劑口服給藥的方式使用。
本發(fā)明中藥組合具有健脾補腎、益氣除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結(jié)腸炎引 起的腹痛、腹瀉、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等癥。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實施例1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顆粒劑
(1) 生姜130g、人參8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
(2) 當歸160g、半夏180g、百合15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 并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5 (6(TC)的清膏;
(3) 甘草100g、川芎80g、白術(shù)210g、柴胡260g、黃芩160g、大棗180g、茯苓130g、白 芨230g、白芍280g、桂枝200g、芡實18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 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膏,加入 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糊精1000g、乳糖800g,混勻,以75%乙醇 濕法制粒即得。
實施例2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膠囊劑
(1) 生姜130g、人參8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
(2) 當歸160g、半夏180g、百合15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 并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5 (60'C)的清膏;
(3) 甘草100g、川芎80g、白術(shù)210g、柴胡260g、黃芩160g、大棗180g、茯苓130g、白 芨230g、白芍280g、桂枝200g、芡實180g加8倍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 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膏, 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粉,加入糊精700g混勻,裝入空膠囊內(nèi)即得。
實施例3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片劑
(1) 生姜130g、人參8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
(2) 當歸160g、半夏180g、百合15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 并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5 (60°C)的清膏;
(3) 甘草100g、川芎80g、白術(shù)210g、柴胡260g、黃芩160g、大棗180g、茯苓130g、白 芨230g、白芍280g、桂枝200g、芡實180g加8倍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TC)的稠膏, 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粉,加淀粉300g,微晶纖維素200g,以70%乙 醇濕法制粒,壓片,包衣即得。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結(jié)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藥學(xué)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的。當歸10-20份 川芎5-10份 白術(shù)15-25份柴胡20-30份 甘草5-10份 半夏15-20份黃芩10-20份 生姜10-15份 人參5-10份大棗15-20份 茯苓10-15份 白芨20-25份白芍25-30份 桂枝15-25份 芡實1520份百合10-20份。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 成的。白術(shù)21份 半夏18份 人參8份 白芨23份 芡實18份川芎8份 甘草8份 生姜13份 茯苓13份 桂枝20份當歸16份 柴胡26份 黃苳16份 大棗18份 白芍28份 百合15份。
3、 如權(quán)利要求l-2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可制成顆粒、膠囊及片 劑。
4、 一種如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 生姜、人參粉碎成極細粉備用;(2) 當歸、半夏、百合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 縮成相對密度為l. 15 (60°C)的清膏;(3) 甘草、川芎、白術(shù)、柴胡、黃芩、大棗、茯苓、白芨、白芍、桂枝、芡實加水煎煮二 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 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粉,與藥學(xué)上可接受的 載體制成顆粒、膠囊及片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結(jié)腸炎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當歸、川芎、白術(shù)、柴胡、甘草、半夏、黃芩、生姜、人參、大棗、茯苓、白芨、白芍、桂枝、芡實、百合和/或藥學(xué)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本發(fā)明還涉及了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中藥組合具有健脾補腎、益氣除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結(jié)腸炎引起的腹痛、腹瀉、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等癥。
文檔編號A61K9/16GK101543617SQ20081010291
公開日2009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3月28日
發(fā)明者魏曉偉 申請人:天科仁祥技術(shù)(北京)有限責(zé)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