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上頜竇專用吸割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具體為一種上頜竇專用吸割鉗。
背景技術(shù):
目前,治療上額竇疾病,通常用的是這樣一種鉗子,它主要由左、右鉗柄,設(shè)置于鉗柄前部的彎管、位于彎管前部的鉗口、及連接鉗口與鉗柄的拉緊線組成;彎管的彎曲方向為在彎管中心線平面內(nèi)彎曲。這種鉗子在治上額竇疾病時如上頜竇囊腫、上頜竇息肉,由于上頜竇處于鼻腔一側(cè),中鼻道處上頜竇開口不宜過大,所以普通鉗子治療起來不方便,尤其對上頜竇底部病變,鉗子不易到位,并且給病人帶來痛苦,治療過程和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缺點,而提供一種上頜竇專用吸割鉗,它操作方便,并減輕患者痛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該種上頜竇專用吸割鉗,主要由左、右鉗柄,設(shè)置于鉗柄前部的彎管、位于彎管前部的鉗口、及連接鉗口與鉗柄的拉緊線組成,其特征在于,彎管的彎曲由兩部分,一是彎管靠鉗柄的一端中心線與中間段中心線形成一個平面,其中心線夾角為45°;另一個是彎管靠鉗口的一端中心線與中間段中心線形成另一個平面,其中心線夾角在135°。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實用,效果明顯。對治療上頜竇疾病,大大地提供了方便,同時也能減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治療的效率,是過去各種器械所不能替代的。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
圖1中的A處主視圖。
圖3為圖2中的俯視圖。
圖中,1左鉗柄、2右鉗柄、3拉緊線,4鉗口、5彎管,51靠鉗口的一端,52中間段,53靠鉗柄的一端。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
上頜竇專用吸割鉗,主要由左鉗柄1、右鉗柄2,設(shè)置于鉗柄前部的彎管5、位于彎管前部的鉗口4、及連接鉗口與鉗柄的拉緊線3組成,拉緊線3位于彎管內(nèi)。此為現(xiàn)有技術(shù)。
彎管的彎曲由兩部分,一是彎管靠鉗柄的一端53中心線與中間段52中心線形成一個平面,兩條中心線夾角為45°;另一個是彎管靠鉗口的一端51中心線與中間段52中心線形成另一個平面,兩條中心線夾角在135°。如圖2、圖3所示。
權(quán)利要求1.上頜竇專用吸割鉗,主要由左、右鉗柄,設(shè)置于鉗柄前部的彎管、位于彎管前部的鉗口、及連接鉗口與鉗柄的拉緊線組成,其特征在于,彎管的彎曲由兩部分,一是彎管靠鉗柄的一端中心線與中間段中心線形成一個平面,其中心線夾角為45°;另一個是彎管靠鉗口的一端中心線與中間段中心線形成另一個平面,其中心線夾角在135°。
專利摘要一種上頜竇專用吸割鉗,屬于醫(yī)療器械,用于治療上額竇疾病。主要由左、右鉗柄,設(shè)置于鉗柄前部的彎管、位于彎管前部的鉗口、及連接鉗口與鉗柄的拉緊線組成,其特征在于,彎管的彎曲由兩部分,一是彎管靠鉗柄的一端中心線與中間段中心線形成一個平面,其中心線夾角為45°;另一個是彎管靠鉗口的一端中心線與中間段中心線形成另一個平面,其中心線夾角在135°。它方便實用,效果明顯。對治療上頜竇疾病,大大地提供了方便,同時也能減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治療的效率。適于醫(yī)院耳鼻喉科使用。
文檔編號A61B17/28GK2865580SQ20062008052
公開日2007年2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1月23日
發(fā)明者李智深, 劉新霞, 沈玲 申請人:李智深, 劉新霞, 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