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咳喘藥貼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成藥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中藥制成的咳喘藥貼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通常發(fā)病于春、秋、冬季節(jié),也就是氣候轉換及寒冷季節(jié),臨床上治療一般采用西藥抗生素來止咳、定喘,有時再調用中草藥進行治療,抗菌素等西藥雖然一時療效不錯,但往往會復發(fā),而且吃藥打針的治療方法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特別是嬰幼兒往往會因此不配合治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咳喘藥貼及其制作方法,它可克服現有技術中藥效不顯著、治療過程較為痛苦的一些不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咳喘藥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種咳喘藥貼中含有重量百分比為8-12%的細辛、8-12%的紫苑、8-12%的白芥子、8-13%的干姜、10-12%的制甘遂、10-13%的炒延胡、9-14%的黃芪、8-11%的甜吉梗和4-10%的麝香。
一種咳喘藥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重量百分比為8-12%的細辛、8-12%的紫苑、8-12%的白芥子、8-13%的干姜、10-12%的制甘遂、10-13%的炒延胡、9-14%的黃芪、8-11%的甜吉梗干燥后,加工成100-200目的粉末,再加入重量百分比為4-10%的麝香,將上述總重量為一克中藥混合粉末分6-8次加入藥肉內,與藥肉相混合制成藥貼。
使用時本發(fā)明的藥貼需在暑天帖敷,一年兩次,大、小暑各貼一張,三個暑天為一個療程,將藥貼加熱后,使得藥肉變軟,然后貼敷在患者的兩肺俞穴中間,通過穴位使藥物穿透皮膚循經而入,達到消炎止咳、增強肺部抵抗力的效果,而且藥貼使用方便,無須忍受治療痛苦。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發(fā)明是一種咳喘藥貼,其與現有技術的區(qū)別在于所述的一種咳喘藥貼中含有重量百分比為8-12%的細辛、8-12%的紫苑、8-12%的白芥子、8-13%的干姜、10-12%的制甘遂、10-13%的炒延胡、9-14%的黃芪、8-11%的甜吉梗和4-10%的麝香。其中,細辛辛、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咳,溫肺化飲的功效。紫苑辛、苦、溫,具有潤肺下氣,消炎止咳的功效。白芥子性溫無毒、味辛,具有潤肺化痰利氣,散結通絡的功效。干姜辛、熱,具有溫中散寒,回腸通脈,燥濕消痰的功效。制甘遂苦寒,具有深水逐飲的功效。炒延胡辛、苦、溫,具有活血利氣止痛的功效。黃芪甘、微溫,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排毒的功效。甜吉梗苦、辛、微溫,具有清肺化痰,生津解毒,止咽痛,除鼻塞,利腸氣的功效。麝香辛、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辟邪通竅,行十二經脈的功效。
根據“冬病夏治”的理論,因為夏天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張開,這時用配置合理的純中藥組方,通過帖敷使藥性通過穴位滲入體內,以達到消炎止咳、清肺生津、活血利氣、補氣固表的作用,使咳喘等疾病從少發(fā)到不發(fā)。經臨床使用,治愈率達到78%,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
一種咳喘藥貼的制作方法,其與現有技術的區(qū)別在于將重量百分比為8-12%的細辛、8-12%的紫苑、8-12%的白芥子、8-13%的干姜、10-12%的制甘遂、10-13%的炒延胡、9-14%的黃芪、8-11%的甜吉梗干燥后,加工成100-200目的粉末,再加入重量百分比為4-10%的麝香,將上述總重量為一克中藥混合粉末分6-8次加入藥肉內,與藥肉相混合制成藥貼。其中藥肉為現有技術,本發(fā)明中采用的是太乙黑藥肉。
實施例1將重量百分比為12%的細辛、12%的紫苑、12%的白芥子、12%的干姜、12%的制甘遂、12%的炒延胡、12%的黃芪、12%的甜吉梗和4%的麝香干燥后,磨成100目的粉末進行混合,取一克混合粉末分7次放入藥肉內與藥肉相混合,制成一張藥貼。一家住黃陂南路的兩歲半女孩,平時咳嗽氣喘發(fā)作頻繁,曾在某醫(yī)院帖敷三個暑天至冬至,咳喘照常發(fā)作,帖敷本發(fā)明后,第一年秋季就少發(fā)病,感冒也減少,第二個暑天繼續(xù)帖敷后就基本痊愈了。
實施例2將重量百分比為11%的細辛、12%的紫苑、12%的白芥子、13%的干姜、12%的制甘遂、11%的炒延胡、10%的黃芪、12%的甜吉梗和7%的麝香干燥后,磨成200目的粉末進行混合,取一克混合粉末分6次放入藥肉內與藥肉相混合,制成一張藥貼。一金山區(qū)的五歲女孩,患哮喘,發(fā)作頻繁,發(fā)則氣促痰多,一年中有10個月要去上海醫(yī)院住院,平時常服強的松,氨茶堿等藥物,噴吸普米克,身體虛胖,內分泌失調,自第一個大暑帖敷后,哮喘就少發(fā),能在金山區(qū)醫(yī)院治療即愈,不必再去上海醫(yī)治,以后逐步減服西藥,直至停用西藥而哮喘不發(fā),現在已能正常去幼兒園上課了。
實施例3將重量百分比為12%的細辛、12%的紫苑、12%的白芥子、13%的干姜、12%的制甘遂、10%的炒延胡、10%的黃芪、11%的甜吉梗和8%的麝香干燥后,磨成200目的粉末進行混合,取一克混合粉末分8次放入藥肉內與藥肉相混合,制成一張藥貼。家住上海零陵路54歲的黃女士,患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一年四季干咳不休,動則氣促,第一個大暑帖敷15天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少發(fā),咳嗽大減,第二個大暑帖敷12天后,很少感冒咳嗽,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未發(fā),抵抗力增強,他人感冒后即使經常接觸在一起,也不會被感染,第三個暑天帖敷時已無氣促情況,自覺與正常人一樣,能操持家務。
權利要求
1.一種咳喘藥貼,主要包括藥貼和設在藥貼上的咳喘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種咳喘藥中含有重量百分比為8-12%的細辛、8-12%的紫苑、8-12%的白芥子、8-13%的干姜、10-12%的制甘遂、10-13%的炒延胡、9-14%的黃芪、8-11%的甜吉梗和4-10%的麝香。
2.一種咳喘藥貼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重量百分比為8-12%的細辛、8-12%的紫苑、8-12%的白芥子、8-13%的干姜、10-12%的制甘遂、10-13%的炒延胡、9-14%的黃芪、8-11%的甜吉梗干燥后,加工成100-200目的粉末,再加入重量百分比為4-10%的麝香,將上述總重量為一克中藥混合粉末分6-8次加入藥肉內,與藥肉相混合制成藥貼。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咳喘藥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種咳喘藥貼中含有重量百分比為8-12%的細辛、8-12%的紫苑、8-12%的白芥子、8-13%的干姜、10-12%的制甘遂、10-13%的炒延胡、9-14%的黃芪、8-11%的甜吉梗和4-10%的麝香。使用時本發(fā)明的藥貼需在暑天帖敷,一年兩次,大、小暑各貼一張,三個暑天為一個療程,貼在兩肺俞穴中間,通過穴位使藥物穿透皮膚循經而入,達到消炎止咳、增強肺部抵抗力的效果,而且藥貼使用方便,無須忍受治療痛苦。
文檔編號A61K9/70GK1714858SQ20041002515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6月14日
發(fā)明者朱雅多 申請人:朱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