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以頭部滲透療法為主治療癲癇癥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本
發(fā)明內(nèi)容
屬于藥品的制備工藝技術領域,主要涉及一種用純中藥制成的治療癲癇癥的藥物。
癲癇癥俗稱“羊羔風”,是一種大腦神經(jīng)元異常的過度放電的疾病,臨床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病人發(fā)作時往往隨著突然一聲大叫而昏倒在地,伴之以四肢抽搐、兩眼上視、牙關緊咬、唇吐涎沫、小便失禁等癥狀,醒后飲食起居卻又皆若常人。關于癲癇病的病理病因,中西醫(yī)理論有著殊途同歸的共識。西醫(yī)認為癲癇是由腦先天性異常、顱腦損傷、腦腫瘤、腦血管疾病、腦寄生蟲、腦部感染性疾病、腦變性疾病等引起腦局部疤痕和腦萎縮等造成的;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癇癥之由,每由痰涎內(nèi)結(jié)、情志失調(diào),或飲食失節(jié)、勞力過度、肝風挾痰上逆、壅閉經(jīng)絡、阻塞清竅、以致突然發(fā)作。由于癲癇病屬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頑固痼疾,極易危及患者生命,因而有癇癥而不治者后果實難預料。傳統(tǒng)的用于治療癲癇病的西醫(yī)常用藥主要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鈉、三甲雙酮等,中醫(yī)常用藥主要有定癇鎮(zhèn)痛合劑、天胡抗癇片等,其給藥途徑均為內(nèi)服或肌肉注射。上述傳統(tǒng)治療方法在實際臨床應用中存在有三大不足一是傳統(tǒng)的治療方式使大量中西藥漫灌全身,以致到達病根——大腦部位的藥物極少,而大部分藥物流失于除大腦以外的根本無病的其它器官組織,造成藥物的極大浪費,因此傳統(tǒng)療法的收效甚微,致使很大部分的癲癇癥患者終生不愈;二是傳統(tǒng)的給藥方式由于藥物經(jīng)肝臟的滅活,其血液中有效濃度已難估計;三是上述傳統(tǒng)用藥一般對人體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以其治療或控制癲癇癥的同時,往往可能因其毒副作用而引起其他的疾病,使患者舊病未除又添新疾。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針對本領域前述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以頭部皮膚或穴位滲透療法為主實現(xiàn)治療癲癇癥作用的專用藥。
本發(fā)明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案源于祖國醫(yī)學關于“內(nèi)病外治”、“治病求本”等傳統(tǒng)的辨證論治思想,它是設計者根據(jù)多年臨床實踐并在現(xiàn)代藥理科學實驗基礎上通過悉心總結(jié)研制而獲得的。癲癇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屬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其病變部位在大腦已無庸置疑,為此,本發(fā)明設計者獨辟蹊徑,提出了“病根在腦,從腦醫(yī)治”的近取法治療原則,在研究吸取傳統(tǒng)療法長處的同時,總結(jié)研制出一種組方科學、制備方便,無毒副作用的可通過頭部皮膚或穴位滲透的獨特療法治療癲癇癥的專用藥,臨床治療時,以此專用藥用于患者頭部滲透為主,并配以適量的口服藥為輔助用藥,運用這種頭部藥物滲透為主、口服用藥為輔的獨特治療方式既有正本清源、刨根治本、單刀直入、打蛇打頭、擒賊擒王之長,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藥物的流失(漫灌全身)、肝臟滅活的浪費及毒副作用之危害,使藥物入患者病變部位的有效濃度增高,以成藥半效倍之功。根據(jù)上述治療原則并配合其療法,本發(fā)明設計者精選了一些藥效集中且易為頭部皮膚或穴位滲入吸收的中藥藥物制備成方,方中包括頭部滲透用主藥和口服用輔藥兩組藥方,所說的頭部滲透用主藥由包括半夏、膽南星、蜈蚣、全蝎、磁石、朱砂、明礬、郁金在內(nèi)的諸味藥物加工而成;所說的口服用輔藥由包括磁石、明礬、茯苓、半夏、竹茹、陳皮、遠志、石菖蒲、甘草在內(nèi)的諸味藥物加工而成。本發(fā)明所述的整個藥方具有豁痰宣竅、息風定癇、止痙寧神、活血通絡的作用,在對癲癇類神經(jīng)疾病的治療及預防方面具有極好的效果,可顯著降低或消滅癲癇癥對人們健康的威脅。
構(gòu)成該藥中頭部滲透用主藥的每份藥方藥物的配比量值為半夏4~12個重量單位,膽南星3~9個重量單位,蜈蚣1~3個重量單位,全蝎2~6個重量單位,磁石5~20個重量單位,朱砂0.3~1個重量單位,明礬6~30個重量單位,郁金3~9個重量單位;構(gòu)成該藥中口服用輔藥的每份藥方藥物的配比量值為磁石5~20個重量單位,茯苓6~20個重量單位,半夏6~10個重量單位,明礬6~30個重量單位,竹茹6~12個重量單位,陳皮6~20個重量單位,遠志3~12個重量單位,石菖蒲4~12個重量單位,甘草2~6個重量單位。
在本發(fā)明所述之頭部滲透用主藥的藥物配方中,半夏、膽南星、明礬能燥濕化痰;全蝎、蜈蚣善息風解痙;磁石、朱砂安神鎮(zhèn)驚;郁金行氣、活血、解郁、開竅。在本發(fā)明所述之口服用輔藥的藥物配方中,茯苓滲濕健脾、化痰寧神;半夏降逆和胃,并明礬燥濕化痰;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陳皮理氣消痰,使痰隨氣下;遠志、石菖蒲寧神、化痰、開竅。上述諸藥配合,可共收鎮(zhèn)驚安神、疏肝解郁之功,為治癲癇癥之效方。
具體實施中,按基本藥物配方將頭部滲透用主藥的藥物劑型制成可用于貼敷的粉狀膠囊劑和可用于噴敷的液狀噴劑兩種產(chǎn)品,將口服用輔藥的藥物劑型制成膠囊劑。頭部滲透用主藥和口服用輔藥膠囊劑的制備方法分兩種其中Ⅰ號膠囊劑的制法是將藥物配方總量的十分之三量粉碎成極細粉,再將極細粉與剩余中藥的提取物混勻,裝入膠囊,每粒膠囊藥粉凈重約0.3克;Ⅱ號膠囊劑的制法是將按配方量給出的藥物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最后裝入相應的膠囊,每粒膠囊藥粉凈重仍約為0.3克。頭部滲透用主藥液狀噴劑的制備方法是將配方量中的中藥加水至淹沒藥材,以文火煎煮,待水分蒸發(fā)使藥材露出水面時,加水淹沒藥材再煎,如此反復煎煮三次,每次用時1~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使濾液濃縮到只有四分之一時,晾冷,最后加入防腐劑,即制得噴劑藥液。
臨床病例觀察及療效在本發(fā)明研制過程中曾臨床觀察病例1026例,患者年齡在1~68歲之間。
一、用藥方法包括以頭部皮膚滲透用藥為主兼以口服用藥為輔治療法和以頭部穴位滲透用藥為主兼以口服用藥為輔治療法兩種。
1、以頭部皮膚滲透用藥為主兼以口服用藥為輔治療法首先將頭皮洗凈、晾干;分開頭發(fā),將濃縮液藥物噴劑噴敷在患者包括額、頂、顳、后腦及枕部在內(nèi)的全部顱腦處,或?qū)?粒Ⅰ號或15粒Ⅱ號頭部滲透用主藥膠囊中的藥粉撒在患者的全部顱腦皮膚上后再用水將藥粉噴濕成糊狀,敷藥時濃縮噴劑噴在頭皮上要形成一層較厚的藥液且成下淌之勢,藥物敷畢后,再用塑料紙覆蓋或戴上襯有塑料紙的帽子,以防藥物中水分變干,使藥物保持濕潤,噴敷或貼敷時間為每日16~20個小時,藥物保持到一定時間后,將頭上藥物洗凈,到下次再以同樣方法噴敷或撒敷,一日一次,連續(xù)敷用,30天為一個療程。在作頭部皮膚滲透用藥的同時,患者還應日服3次Ⅰ號口服用膠囊劑(每次2粒)或Ⅱ號口服用膠囊劑(每次5粒)。
2、以頭部穴位滲透用藥為主兼以口服用藥為輔治療法根據(jù)人體解剖學理論,人體顱腦諸穴都有直接或間接通往大腦的神經(jīng)和動脈分布,而從針灸學角度講,頭部的腦空、本神、眉沖、 脈、風池、啞門、腦戶、強間、后頂、前頂、百會、神庭、五處、曲鬢、絲竹空、耳和髎等諸穴位對治療癲癇癥有良好的作用,為此,選取患者頭部上述的一處或多處乃至全部穴位做為藥物滲透穴位(選穴越多,敷藥效果越好),治療時先用水將頭皮洗凈、晾干;分開選定穴位處的頭發(fā),將濃縮液藥物噴劑噴敷在所選定的穴位處,或?qū)?粒Ⅰ號或15粒Ⅱ號頭部滲透用主藥膠囊中的藥粉撒在所選定的穴位處,用水噴濕成糊狀;用濃縮液藥物噴劑或膠囊劑噴敷時,每處穴位上敷藥面積的直徑至少要有20mm,藥物敷畢后,再用塑料紙覆蓋或戴上襯有塑料紙的帽子,以使藥物保持濕潤,噴敷或貼敷時間為每日16~20小時,一日一次,30天為一個療程。在作頭部皮膚滲透用藥的同時,患者還應日服3次Ⅰ號口服用膠囊劑(每次2粒)或Ⅱ號口服用膠囊劑(每次5粒)。
3、頭部皮膚滲透治療法與頭部穴位滲透治療法的比較頭皮滲透療法和頭部穴位滲透療法均能收到奇特的療效,是以往傳統(tǒng)治療法所遠不能及的。至于二者間的療效比較,本發(fā)明設計人的實踐體會是頭皮敷藥面積越大,則滲入大腦組織的藥物越多,因此效果也就越好;又因為頭皮敷藥滲透療法的敷藥面積大于頭部穴位敷藥滲透療法的敷藥面積,因而前者的療效也優(yōu)于后者的療效。頭皮藥物滲透療法因為對整個頭皮都要敷藥,自然也將頭部穴位滲透療法中所選的穴位包敷在內(nèi),避免了選穴難、麻煩的弊端,而且效果尤佳,故首推之。
二、療效標準分痊愈、顯效、好轉(zhuǎn)和無效四種。其中通過臨床用此藥物五個療程后病情未復發(fā)、做CT及腦電圖等物理檢查結(jié)果正常、癲病癥狀消失者為痊愈;用藥五個療程后做相應的物理檢查結(jié)果基本正常、癲癇癥狀大部分消失者為顯效;用藥五個療程后癲癇癥狀有好轉(zhuǎn)者為好轉(zhuǎn);而用此療法五個療程以上癲癇癥狀毫無變化者為無效。
三、觀察結(jié)果本組1026位病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痊愈679例,占總治療病例數(shù)的66.2%,顯效296例,占28.8%,好轉(zhuǎn)38例,占3.7%,無效13例,占1.3%。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以頭部滲透療法為主治療癲癇癥的藥物,包括頭部滲透用主藥和口服用輔藥兩組藥方,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頭部滲透用主藥由包括半夏、膽南星、蜈蚣、全蝎、磁石、朱砂、明礬、郁金在內(nèi)的諸味藥物加工而成;所說的口服用輔藥由包括磁石、明礬、茯苓、半夏、竹茹、陳皮、遠志、石菖蒲、甘草在內(nèi)的諸味藥物加工而成。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癲癇癥的藥物,其特征是構(gòu)成該藥中頭部滲透用主藥的每份藥方藥物的配比量值為半夏4~12個重量單位,膽南星3~9個重量單位,蜈蚣1~3個重量單位,全蝎2~6個重量單位,磁石5~20個重量單位,朱砂0.3~1個重量單位,明礬6~30個重量單位,郁金3~9個重量單位;構(gòu)成該藥中口服用輔藥的每份藥方藥物的配比量值為磁石5~20個重量單位,茯苓6~20個重量單位,半夏6~10個重量單位,明礬6~30個重量單位,竹茹6~12個重量單位,陳皮6~20個重量單位,遠志3~12個重量單位,石菖蒲4~12個重量單位,甘草2~6個重量單位。
3.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治療癲癇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頭部滲透用主藥和口服用輔藥的藥物劑型均為膠囊劑,該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是將中藥配方總量的十分之三量粉碎成極細粉,再將極細粉與剩余中藥的提取物混勻,裝入膠囊。
4.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治療癲癇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頭部滲透用主藥和口服用輔藥的藥物劑型均為膠囊劑,該膠囊劑的制備方法是將按各組配方量給出的藥物分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裝入膠囊。
5.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治療癲癇癥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頭部滲透用主藥的藥物劑型為液狀噴劑,該噴劑的制備方法是將配方量中的藥物加水至淹沒藥材,以文火煎煮,待水分蒸發(fā)使藥材露出水面時,加水淹沒藥材再煎,如此反復煎煮三次,每次用時1~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使濾液濃縮到只有四分之一時晾冷,最后加入防腐劑,即制得噴劑藥液。
全文摘要
一種根據(jù)“病根在腦,從腦醫(yī)治”的近取法治療原則研制的可通過頭部皮膚或穴位滲透并輔以適量內(nèi)服藥實現(xiàn)治療癲癇癥的藥物,它以半夏、膽南星、磁石、明礬、全蝎等多味中藥為基本配方并經(jīng)科學加工而制成,全方具有豁痰宣竅、息風定癇、止痙寧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在對癲癇癥治療方面具有極好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P25/08GK1303693SQ0011370
公開日2001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0年1月10日
發(fā)明者李世林, 李亞平, 李亞娟 申請人:李世林, 李亞平, 李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