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傘滑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支撐撐骨端部的滑套,特別是涉及一種不使用穿合線的新型滑套。
背景技術:
通常,傘軸(金屬桿)的結構是,位于頂端的金屬箍,位于底端的手柄,樞軸支承著多個肋端部的上滑套固定到上部,以及下滑套,其上樞軸支承著與連接每個肋中部的撐骨,以可自由滑動地固定到底部。
圖22是已有技術的下滑套一例的透視圖,可自由滑動地連接到軸1上的圓柱形下滑套2與法蘭部分3同軸成一體地位于轂部23頂部,法蘭部分3具有夾持著每個撐骨4端部的多個槽5和夾持穿線的一個槽6,槽5徑向圍繞著法蘭部分3的頂表面上的邊緣設置,槽6形成于法蘭部分3的外表面,橫切撐骨夾持槽5。
當將撐骨4與下滑套2連接時,穿線(穿合線)7基本上穿過撐骨4端部上的軸向孔4a,并且,隨著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5中,穿線7置于槽6內(nèi),將穿線7的端部擰在一起,從而穿線7成一個環(huán)形并支承撐骨4的端部,從而可樞支撐骨。穿線7的擰繞部7a通常壓入突出部8外表面上的槽9中,而突出部8是從法蘭部分3的頂表面突出的。
類似地,穿線基本上穿過肋端部上的軸向孔,并且穿線的端部擰在一起以支承傘肋的端部,從而傘肋可樞軸支承在上滑套上。
然而,在這種傘滑套中,必須使穿線7穿過撐骨端部處的軸向孔4a和將穿線擰在一起以支承撐骨的端部從而可樞支撐骨,然而這種操作困難且難以實現(xiàn)自動化。所存在的另一問題是,當傘反復開啟、關閉時,會使穿線7的擰繞件7a變松,這樣撐骨會顫動或引起其它問題。
此外,不僅僅存在著連接撐骨端部的穿線7有礙觀瞻,而且因傘反復開啟和關閉,變松的擰繞件7a會損傷手指或夾住衣服使之破損。
為了防止這些現(xiàn)象,已提出了用熱收縮的合成樹脂管蓋住所述的擰繞件7a(日本實用新型登記號3017521),或者用熔融的合成樹脂蓋住擰繞件7a端部(日本實用新型登記號3023762)的方案,但是這樣的加工方法除了要將穿線7的端部擰繞在一起外,連接傘撐骨的工作甚至更加困難。
為了改進傘撐骨連接操作,已提出了不用穿線穿過撐骨端部上軸向孔的各種撐骨樞軸結構,例如日本實用新型公開號3(1991)-7714,所提出的滑套結構是,在撐骨端部形成球件,同時在滑套上提供相應于所述球件的球形孔,將撐骨的球件壓入這些孔中,這樣在撐骨端部提供樞軸支承。
然而,在這種撐骨樞軸結構中,需要在其端部形成球件的專門的撐骨,例如端部有軸向孔4a的傳統(tǒng)的撐骨就不能使用了。
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大大地簡化撐骨連接到滑套上的操作、也可自動地進行的同時允許使用無穿線穿過撐骨端部上的軸向孔的傳統(tǒng)撐骨的滑套。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滑套的特征在于,使用撐骨樞軸支承板簧,其自由端設置在徑向地位于滑套端部邊緣上的多個撐骨夾持槽中,插入撐骨端部而變形,然后在插入后與撐骨端部上的軸向孔嚙合以支承端部,從而端部可樞轉。
所述的板簧的構型為具有相對置的自由端的一對板簧或者一個懸臂式板簧。
在這種情況下,單片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具有其上帶有間隔幾乎與撐骨夾持槽間隔相同的狹槽的鉤形板件或外環(huán)和與這些鉤形板件或外環(huán)連接構成一整體的內(nèi)環(huán),該薄板被同軸地嵌入滑套中從而每個鉤形板件或狹槽的自由端被位于各撐骨夾持槽中,板簧由通過狹槽相互相對的鉤形板件或外環(huán)的自由端形成。
在另一種情況下,最好是有空隙(設置在由撐骨插入而變形的板簧的側部)允許撐骨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時板簧變形和一個止動件防止在上述滑套中變形的相反方向的變形(當撐骨在與插入相反的方向拉出時,允許板簧的自由端在與上述變形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變形)。
此外,最好是,所述的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通過插入模制嵌入滑套中。另外,當滑套由一個轂部和一個法蘭部分構成時,其中,多個撐骨夾持槽圍繞著法蘭部分端部以徑向模式形成,轂部與法蘭部分可形成為一體,或者分開形成的法蘭部分和轂部可機械連接在一起。所述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嵌入所述法蘭部分的內(nèi)側。
此外,如果滑套由分開形成的靠機械連接在一起的法蘭部分和轂部構成,可使用將所述的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夾在法蘭部分和轂部之間的構型而不是靠插入模制。
本發(fā)明的撐骨樞軸支承件是由單片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構成,該薄板具有其上帶有間隔幾乎與所述滑套上的撐骨夾持槽間隔相同的外環(huán)和與該外環(huán)連接構成一整體的內(nèi)環(huán),其特征在于,通過暴露在所述撐骨夾持槽中的外環(huán)部分以借助于每個狹槽自由端相互對置,并形成具有自由端的成對板簧以支承所述撐骨端部。
此外,本發(fā)明的撐骨樞軸支承件是由單片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構成,該薄板具有徑向地從環(huán)形件向外突出的鉤形板件,板件間隔幾乎與所述滑套中的撐骨夾持槽間隔相同,其特征在于,具有自由端的單個板簧支承所述的撐骨端部,通過鉤形板件的端部暴露在撐骨夾持槽中使得自由端緊靠所述撐骨夾持槽的側壁設置。
通過本發(fā)明,用于樞軸支承撐骨的板簧,其自由端通過撐骨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而變形,在插入后板簧與所述端部上的軸向孔嚙合,以及支承這些端部從而樞支這些端部,板簧位于撐骨夾持槽中,因而,僅僅在滑套的徑向將撐骨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撐骨就可與滑套連接。
于是,可大大地改進連接撐骨的操作,除了并不需要纏繞穿線端部,基本上將穿線穿過撐骨端部上的多個軸向孔的操作和穿線已經(jīng)通過的撐骨端部在滑套的法蘭中插入徑向槽的操作變得不需要,這樣,撐骨連接到滑套上的操作可自動化。
本發(fā)明滑套的一個主要優(yōu)點在于,在實際應用中可使用有軸向孔的撐骨,此外,由于并不需要連接撐骨端部的穿線,就沒有因穿線有礙觀瞻,以及因沒有穿線的擰繞件,沒有由擰繞件端部損傷手指等或損壞衣服的問題。
另外,由借助于狹槽其自由端相互對置的成對板簧構成的所述板簧可通過將一個單片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同軸地嵌入滑套中方便地獲得,該薄板帶有在外環(huán)上的間隔幾乎等于撐骨夾持槽間隔的多個狹槽。
此外,通過將單片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嵌入滑套中,其中,所述薄板具有從環(huán)形件徑向向外突出的鉤形板件,板件間隔幾乎與滑套中的撐骨夾持槽間隔相同,從而每個鉤形板件的自由端位于每個撐骨夾持槽中,也可容易地獲得位于撐骨夾持槽中的板簧的結構,該板簧的自由端緊靠著各撐骨夾持槽側壁設置。
在滑套中形成空隙,以在撐骨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時使板簧變形和形成防止在該變形相反方向變形的止動件,故能可靠地防止撐骨脫開滑套同時也易于撐骨組裝到滑套上。
最好是具有一個限制撐骨插入撐骨夾持槽時插入深度的止動塊,撐骨端部可以是夾持槽底部的表面。此外,由于板簧在厚度方向易變形而在橫向不易變形,所以,在板簧的厚度方向即在撐骨底部的插入方向和相反方向要求有一種止動塊,而在垂直于該方向的方向上不需要止動塊。
再有,從易于制造的觀點出發(fā),最好是,在法蘭部分和轂部形成為一個單體時,所述的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通過插入模制嵌入滑套的法蘭中,但在法蘭部分和轂部作為分開部件形成并機械連接成一體的情況下,則易改變轂部的形狀和顏色。
附圖簡介圖1示出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的下滑套的俯視圖,圖2是圖1下滑套的正視圖,圖3示出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嵌入下滑套的法蘭部分的放大的俯視圖,圖4示出沿圖2的IV-IV線的橫剖視圖,圖5示出沿圖1的V-V線的縱剖視圖,圖6示出被支承于撐骨夾持槽中的撐骨要部放大的橫剖視圖,
圖7示出撐骨與板簧接觸前狀態(tài)下主要部分的放大的縱剖視圖,圖8示出板簧正由撐骨彎曲時主要部分的放大的縱剖視圖,圖9示出撐骨正被支承于撐骨夾持槽中時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縱剖視圖,圖10示出撐骨上施加拉力狀態(tài)下要部放大的縱剖視圖,圖11示出圖3所示的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形狀的放大的俯視圖,圖12示出使用圖11所示的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時、相應于圖7區(qū)域的放大的縱剖視圖,圖13示出使用圖11的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時相應于圖9的要部的放大的縱剖視圖,圖14示出本發(fā)明第2實施例的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嵌入下滑套法蘭中的放大的俯視圖,圖15示出本發(fā)明第3實施例的滑套的法蘭部分的俯視圖,圖16是圖15的仰視圖,圖17是沿圖16XVII-XVII線的示意的剖視圖,圖18示出本發(fā)明第3實施例的滑套的轂部的俯視圖,圖19示出圖18的正視圖,圖20示出本發(fā)明第3實施例的滑套的示意的剖視圖,圖21示出本發(fā)明第4實施例的滑套的示意的剖視圖,圖22示出以往技術的下滑套結構的透視圖。
最佳實施例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1-圖7示出本發(fā)明滑套的第1實施例。圖1是下滑套的俯視圖,圖2是圖1下滑套的正視圖,圖3是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嵌入下滑套的法蘭部分的放大的俯視圖,圖4是沿圖2的IV-IV線的橫剖視圖,圖5是沿圖1的V-V線的縱剖視圖,圖6是示出被支承的撐骨要部放大的橫剖視圖,以及圖7是示出撐骨與板簧接觸前狀態(tài)下主要部分的放大的縱剖視圖。
在這些附圖中,合成樹脂制成的下滑套2由作為開啟和閉合傘的手柄的圓柱形的轂部23,和形成在轂部23上與之成為一個單件的法蘭部分3構成,夾持撐骨4端部的8個撐骨夾持槽5以幾乎相等的角度間隔、在法蘭部分3的頂表面邊緣徑向地形成在圖22所示的下滑套中。具有圖3實線所示模式的、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撐骨樞軸支承件)10同軸地嵌入法蘭部分3中。
由0.4mm厚的不銹鋼板制成的環(huán)形薄板10具有一個內(nèi)環(huán)11和一個通過徑向連接件13與內(nèi)環(huán)11連接的外環(huán)12,幾乎以相等的角度間隔在徑向延伸的8個狹槽S以大約0.8mm寬度形成在外環(huán)12上,所述的連接件13位于兩相鄰的狹槽S中間。另外,用于支撐撐骨并且通過狹槽S有相對的自由端的成對板簧12a由外環(huán)12的連接件13之間構件形成。插入模制期間用于銷定位的兩孔14對稱地設置在連接件13上。然而,這些孔14可在需要時提供,插入模制也可在無孔14時實施。
如果需要,通過激光等加工方式在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上形成寬度約為0.15mm的上述狹槽S,但并不一定是狹槽,只要在兩個板簧12a之間形成使撐骨4壓入撐骨夾持槽5時、允許撐骨4通過的切口即可。當然,在撐骨4插入后,必須沒有使撐骨4從已回彈的兩個板簧12a之間拉出的狹槽間隙。
當下滑套2由合成樹脂成型從而成對板簧12a在每個撐骨夾持槽5中相互相對于兩者之間的狹槽S時,環(huán)形薄板10嵌入法蘭部分3。另外,正如圖7所明示,并不是暴露在撐骨夾持槽5(槽5的寬度大約為1.6mm)中的板簧12a的上表面直接與法蘭部分3的內(nèi)表面3b接觸,但是與撐骨夾持槽5接觸的空隙15(在另一側大約3mm)形成在板簧12a底部側的法蘭部分3中。由于這種方式,板簧12a可變形下伸進空隙15中,而向上變形由作用為止動件的法蘭面3b阻擋。
此外,板簧12a不易沿下滑套2徑向向外變形,因為下滑套2處于板簧12a的側向,因此由撐骨通常承受的力不會引起變形。
因此,正如圖8所示,當帶有軸向孔4a(內(nèi)徑約為1.6mm)的撐骨4端部(大約1.2mm寬)從下滑套2的法蘭部分3上表面3a向下插入撐骨夾持槽5中時,板簧12a彎入空隙15中,以允許撐骨4端部通過,并且當軸向孔4a到達板簧12a的端部時,板簧12a因其彈性回彈,如圖6和圖9所示,從而其自由端與軸向孔4a接觸,于是,這些自由端支撐撐骨4的端部。
當在這種情況下,撐骨4上作用著向上方向的拉力時,板簧12a與構成止動件的法蘭面3b接觸,如圖10所示,在板簧返回圖7所示的水平狀態(tài),因此,撐骨4無脫出撐骨夾持槽5的危險。
當允許通過撐骨4端部時,依板簧12a的材料之不同,板簧12a實際上略微承受塑性變形,因此當軸向孔4a到達板簧12a時,撓性使之略微部分回彈,正如圖9所示,但是通過上拉撐骨端部,則板簧12a可返回其原始位置。在這種情況下,當板簧12a的自由端在其還沒有完全因塑性變形回彈而與軸向孔4a嚙合時,板簧12a自由端之間的狹槽S必須根據(jù)塑性變形的程度足夠窄,使得撐骨端部返回時自由端可與軸向孔4a緊密嚙合。
如果在撐骨夾持槽5的深度方向(圖9向下方向),撐骨4上作用著推力時,撐骨4的端部與槽5的基面5b接觸,這樣,防止撐骨4進一步移動和防止板簧12a的自由端脫離軸向孔4a。
在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10上形成的狹槽S可稍微偏于一側如相應于圖3的圖11和相應于圖7的圖12所示,而不是處于相鄰的連接件13的中間。在這種情況下,正如相應于圖9的圖13所示,一側上的板簧12a將較多地進入撐骨4的軸向孔4a中,這樣使得撐骨4更難以脫出槽5。
這樣,在本實施例的構造中,僅僅通過將撐骨4的端部從下滑套2的上方插入撐骨夾持槽5中,撐骨4的端部就能可靠地支承于下滑套2中,因此,撐骨4與下滑套2的連接操作非常簡單,甚至可自動化。
由于可使用以往技術的有其端部用于穿過穿線的軸向孔4a的撐骨4,對于實際使用非常方便。此外,由于不需連接撐骨4端部的穿線,沒有了影響外觀的穿線,同時還由于無穿線纏繞件,就克服了纏繞件損傷手指或損壞衣服的問題。
盡管圖中未示出和說明的省略,但支撐肋端部的上滑套也可與下滑套同樣構成。當然,類似地,上滑套可以環(huán)形薄板10構成。
圖14是相應于圖3的放大的俯視圖,示出本發(fā)明第2實施例的金屬制的環(huán)形薄板(撐骨樞軸支承件)嵌入下滑套中。在本實施例的構成中,板簧是單側彈簧。
本實施例的環(huán)形薄板20也類似于圖3所示的環(huán)形薄板10,由0.4mm厚的不銹鋼制成,并且具有直徑與環(huán)形薄板10的內(nèi)環(huán)相同的環(huán)形件21和從環(huán)形件21的外周以幾乎相同的角間距伸出的8個鉤形板件22。每個鉤形板件22均包括一個徑向成型的基件22a和一個樞軸支撐撐骨的約0.8mm寬的板簧22b,板簧22b在圓周方向以弧形延伸出基件22a端部一個規(guī)定的距離。
當合成樹脂制成的下滑套2被成形為、在靠近撐骨夾持槽5的側壁5a(0.3mm間隙)處板簧22b的自由端T設置于撐骨夾持槽5中時,環(huán)形薄板20也作為插件嵌入法蘭部分3。
此時,同樣,板簧22b的形狀使之可向下變形,因為在板簧22b的下方形成空隙,而板簧朝上方的變形受到作為止動件的法蘭面的限制。
當使用相當小直徑的下滑套2時,在撐骨4中的板簧22b保持力可通過如圖13中使板簧22b做長而得到增大。
借助于本實施例的構造,很顯然,也可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例同樣的效果。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中,下滑套2的法蘭部分3和轂部23是由合成樹脂形成為一體件的,但是法蘭部分3和轂部23可為分體件和通過機械連接成一體,這些將在下面第3和第4實施例中加以說明。
圖15(-圖20)示出本發(fā)明第3實施例的下滑套2的法蘭部分3的俯視圖,圖16是圖15的仰視圖,圖17是沿圖16XVII-XVII線的示意的剖視圖,圖18示出轂部23的俯視圖,圖19示出圖18的正視圖,圖20示出沿圖16XVII-XVII線的示意的剖視圖,示出法蘭部分3和轂部23處于連接狀態(tài)。
在本實施例的法蘭部分3中,用于夾持撐骨4端部的8個撐骨夾持槽5以幾乎相同的角間距設置在頂表面3a的邊緣上,而帶有與圖3所示類似模式的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10通過插入模制同軸地嵌入法蘭部分3中。此外,該法蘭部分3包括扁平的圓柱形件,具有一個扁平的頂表面3a和底表面3b。正如圖16和圖17所示,4個弧形槽3c從底表面3b起切至軸1通過的中心孔內(nèi)壁的下部,并且在每個槽3c的頂部形成2個嚙合凹槽3d。
如圖18和圖19所示,在開啟閉合傘時作用為下滑套2手柄的圓柱形轂部23具有扁平的頂表面23a,以與法蘭部分3的底表面3b接觸。插入法蘭部分3的弧形槽3c中的4個弧形突件23b和插入法蘭部分3的撐骨夾持槽中的8個立柱23c從表面23a突出,并且與法蘭部分3上的嚙合凹槽3d嚙合的嚙合爪23d形成在弧形突件23b的頂部邊緣。
因此,當轂部23插入法蘭部分3中使得其相應形狀向上配合時,兩者連接如圖20所示,形成類似于第1實施例結構的構造。當使用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轂部23時,本實施例的構造是方便的。
圖21是下滑套2的示意的剖視圖,相應于圖20的本發(fā)明第4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中,法蘭部分3上的嚙合爪3e和轂部23上的嚙合凹槽23e通過相互嚙合成為機械連接,此時,其扁平頂表面上座著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10的突出區(qū)域23f形成于轂部23的頂表面上,當法蘭部分3和轂部23連接時,位于該突出區(qū)域23f上的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10夾在法蘭部分3的底表面3f和轂部23的突出區(qū)域23f的頂表面之間,以形成下滑套2。
正如上述可見,本發(fā)明的滑套是一種傘滑套,基本結構帶有位于撐骨夾持槽中的撐骨樞軸支承件,撐骨夾持槽徑向地形成在主圓柱形滑套體的端部邊緣上,其中,撐骨樞軸支承件是彈簧件,其自由端位于撐骨夾持槽中,并且,這些彈簧件具有彈性使得彈簧件可變形以將撐骨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直到軸向孔到達彈簧件為止,和彈簧件可回彈進入軸向孔。此外,在撐骨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后,彈簧件的自由端進入軸向孔,滑套體具有防止彈簧件的自由端脫出軸向孔的裝置。
在上述實施例中,用于止住彈簧件的自由端從軸向孔脫出的裝置包括一個用于止住彈簧件的變形(可使彈簧件的自由端脫出軸向孔)的機構和止住撐骨端部移動(可使彈簧件的自由端脫出軸向孔)的機構。特別是,它包括停止彈簧件變形(該變形不同于撐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時所允許的變形)的止動件(法蘭面3b)和停止撐骨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進而使軸向孔通過彈簧件的止動件(槽5的基面5b),但是裝置并不一定需要限制為分別作用的構型。
即,防止彈簧件自由端從軸向孔脫出的裝置可以是防止所有變形(允許彈簧件的自由端脫出軸向孔)的裝置或是防止撐骨端部所有移動(允許自由端脫出軸向孔)的裝置,但這兩裝置并不是必須的。實現(xiàn)裝置的方式也不限于上述實施例的構型。
例如,盡管附圖加以省略,作為止住彈簧件所有變形(允許彈簧件的自由端脫出軸向孔)的裝置,可考慮一種可移動的止動件,當撐骨的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時該可移動的止動件縮回形成一個接近變形的空隙,便于彈簧變形以允許插入,然后,在彈簧已進入軸向孔后,止動件前移進入接近變形的空隙中以防止隨后的變形。當然,可提供固定的止動件以恒定地防止在其它方向上的變形。另外,作為防止插入撐骨夾持槽中的撐骨端部所有移動(允許彈簧件的自由端脫出軸向孔)的裝置,通過如上述實施例中的槽5基面5b這樣的止動件,可防止軸向孔通過彈簧件和通過一個可移動件而不是進入軸向孔的彈簧,以防止撐骨端部在其它方向的移動。
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彈簧件是板簧,它可在厚度方向變形而不能在橫向變形,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使用板簧,應該認識到即使是圓形截面的線簧也可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可提供一個止動件以防止彈簧在滑套的徑向向外變形。
這樣,本發(fā)明的滑套可以不同于上述實施例的各種構型實現(xiàn),但結構越簡單越好,上述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板簧最佳。
權利要求
1.一種傘滑套,滑套中夾持有軸向孔的撐骨端部的多個撐骨夾持槽徑向地圍繞著端部邊緣形成,其特征在于,樞軸支撐撐骨的板簧設置在所述的撐骨夾持槽中,通過將所述的撐骨端部插入所述的撐骨夾持槽中和在插入后與所述端部上的軸向孔嚙合,板簧的自由端變形,從而支撐所述端部。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包括一對自由端相對的板簧。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單片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具有其上帶有間隔幾乎與撐骨夾持槽間隔相同的狹槽的外環(huán)和與所述外環(huán)連接構成一整體的內(nèi)環(huán),該薄板被同軸地嵌入從而狹槽被位于各撐骨夾持槽中,所述的成對板簧通過狹槽相互相對地從外環(huán)件上形成。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包括一個單體板簧,其自由端位于靠近撐骨夾持槽的側壁處。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單片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具有徑向地從環(huán)形件向外突出的鉤形板件,板件間隔幾乎與撐骨夾持槽間隔相同,該板件被同軸地嵌入從而每個鉤形板件的自由端被位于撐骨夾持槽中,并且所述的單體板簧由鉤形板簧的端部形成。
6.按照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空隙的形成允許撐骨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時板簧變形,而止動件防止在所述變形相反方向的變形。
7.按照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通過插入模制,嵌入所述的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以形成單體件。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法蘭部分,其中,多個撐骨夾持槽圍繞著端部邊緣徑向地形成,還包括一個與法蘭部分成一體的同軸形成的轂部,所述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嵌入所述法蘭部分。
9.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法蘭部分,其中,多個撐骨夾持槽圍繞著端部邊緣徑向地形成,還包括一個與法蘭部分同軸和機械連接的轂部,所述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嵌入所述法蘭部分。
10.按照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法蘭部分,其中,多個撐骨夾持槽圍繞著一個端部邊緣徑向地形成,還包括一個與法蘭部分同軸和機械連接的轂部,所述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嵌入所述法蘭部分。
11.一種傘滑套,具有在圓柱形滑套體的端部邊緣以徑向模式形成的撐骨夾持槽和位于所述撐骨夾持槽中的撐骨樞軸支承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撐骨樞軸支承件包括一個其自由端位于所述撐骨夾持槽中的彈簧件,所述彈簧件變形允許撐骨插入所述撐骨夾持槽中直到所述撐骨端部的軸向孔到達所述彈簧件為止,彈簧件具有彈性允許它們回彈,從而它們可在所述變形后進入所述軸向孔中;所述滑套體具有一種裝置,在撐骨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和彈簧件的自由端與軸向孔嚙合后,防止彈簧件的自由端脫出軸向孔。
12.按照權利要求11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防止彈簧件的自由端脫出軸向孔的裝置包括防止彈簧件自由端脫出軸向孔的彈簧件變形的裝置和/或防止彈簧件自由端脫出軸向孔這樣的彈簧件移動的裝置。
13.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傘滑套,其特征在于,防止彈簧件自由端脫出軸向孔的裝置包括防止不同于撐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的變形的彈簧件變形的止動件,和防止撐骨端部插入撐骨夾持槽中使軸向孔通過彈簧件的止動件。
14.一種撐骨樞軸支承件,同軸地嵌入滑套中,其中夾持著有軸向孔的撐骨端部的多個撐骨夾持槽徑向地位于端部邊緣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和一對板簧;薄板由其上有間隔幾乎與撐骨夾持槽的間隔相同的狹槽的外環(huán)和與外環(huán)連接構成一個單體件的內(nèi)環(huán)構成,其自由端提供撐骨樞軸支撐的成對板簧由暴露在撐骨夾持槽中的外環(huán)部分形成,從而板簧通過狹槽相互相對。
15.一種撐骨樞軸支承件,同軸地嵌入滑套中,其中夾持著有軸向孔的撐骨端部的多個撐骨夾持槽徑向地位于端部邊緣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屬制環(huán)形薄板和板簧;薄板具有間隔幾乎與撐骨夾持槽的間隔相同徑向地從環(huán)形件向外突出形成的鉤形板,其自由端提供撐骨樞軸支撐的一個板簧由暴露在撐骨夾持槽中的鉤形板端部形成,從而自由端靠近撐骨夾持槽的側壁。
16.按照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撐骨樞軸支承件,其特征在于,通過插入模制插入滑套中以成為一體。
全文摘要
一種傘滑套,滑套(2)中夾持有軸向孔的撐骨端部的多個撐骨夾持槽(5)以徑向模式圍繞著端部邊緣形成,樞軸支撐撐骨的板簧(12a,12),通過將所述的撐骨端部插入所述的撐骨夾持槽(5)中,在插入后與所述端部上的軸向孔嚙合,板簧的自由端變形,從而可樞轉地支撐所述端部。
文檔編號A45B25/06GK1277542SQ99801623
公開日2000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1999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佐藤博已 申請人:三鈴精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