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拉鏈滑扣的拉頭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形狀扁平或圓的系帶拉頭連接在拉鏈滑扣上的拉頭連接器。
現(xiàn)有技術附
圖11示出了此類常用的拉頭連接器。該拉頭連接器包括片狀拉頭30′,此片狀拉頭一端有連接孔70′用以與滑扣體的連接凸塊相連,另一端具有梳狀夾住部分31′,此梳狀夾住部分上設置有一些通孔11′,扁平系帶從這些通孔中迂回穿過固定。
日本實開平6-50514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的拉頭連接器,如附圖12所示。該拉頭連接器包括夾持件20",此夾持件形為一對矩形固定片22",這對固定片的一側通過領圈27"相互連接在一起,并且在他們彼此面對的內表面上設置有一對帶有帶凸塊的槽,該連接器還包括連接環(huán)7"和圓系帶4",連接環(huán)7"連接在夾持件20"的領圈27"上同時又適于與滑扣體相連,圓系帶4"的端部置于槽內并被夾在夾持件20"的固定片22"之間。
根據(jù)圖11所示的第一常用拉頭,盡管拉頭30′能以非常簡單的方式制造,但是,很難實現(xiàn)系帶4′相對拉頭30′平滑的轉向并穿過。同時,穿過拉頭30′的夾住部分31′的系帶4′從拉頭的兩側表面部分突出,這就使拉頭不能被看到。
根據(jù)圖12所示的第二常用拉頭,盡管圓系帶4"的端部可以緊固且簡便地固定在夾持件20"上,但是將系帶4"連接到夾持件20"上的過程則既費力又費時。此外,一旦將系帶4"的端部連接在夾持件20"上后,更換系帶4"就很困難了。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拉鏈滑扣用的拉頭連接器,這種連接器可以借助簡單操作把使用扁平或圓系帶的拉頭連接在滑扣體上,而且連接后的系帶可以根據(jù)需要方便地換作其它系帶。更具體地說,在使系帶穿過該連接器的"U"形支架在其內折回并將系帶的端部對齊后,通過拉拽就可將系帶固定。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鏈滑扣用的拉頭連接器,這種連接器,通過采用系帶轉向桿和系帶插入桿,這兩桿中至少一個由支架可轉動和/或可滑動支撐,系帶就可以簡便且平滑地繞穿過"U"形支架并在其內轉向。
本發(fā)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鏈滑扣用的拉頭連接器,這種連接器,通過采用系帶轉向桿和系帶插入桿,這兩桿中至少一個固定在"U"形支架上,系帶就能以穩(wěn)定的姿態(tài)繞在支架上并在其內轉向。
本發(fā)明的第四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鏈滑扣用的拉頭連接器,這種連接器,由"U"形支架所支撐的系帶轉向桿和系帶插入桿都具有適于尤其是穿繞圓系帶的結構。
本發(fā)明的第五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鏈滑扣用的拉頭連接器,依照這種連接器,已繞有系帶的拉頭連接器可以方便地連接到滑扣體上,并使滑扣的操縱和持握變得更容易。
本發(fā)明的第六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鏈滑扣用的拉頭連接器,這種連接器,已繞在"U"形支架上并已從其折回的系帶的自由端可被一緊固件簡潔且緊固地夾住,從而使拉動滑扣變得方便。
本發(fā)明的第七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鏈滑扣用的拉頭連接器,這種連接器可使已繞穿過"U"形支架并已從該支架折回的系帶的自由端可被緊固件以簡單的咬接動作簡潔且緊固地夾住。
本發(fā)明的第八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鏈滑扣用的拉頭連接器,這種連接器可使已繞穿過"U"形支架并已從該支架折回的系帶的自由端可被一緊固件簡潔且緊固地夾住而不會發(fā)生意外的松動。
本發(fā)明的第九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鏈滑扣用的拉頭連接器,這種連接器的拉頭可被手指抓住而不會滑脫。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將拉頭的系帶連接到拉鏈滑扣上的拉頭連接器,該拉頭連接器包括具有一對邊框和在這對邊框之間延伸的中央框的"U"形支架;與該"U"形支架的中央框之外表面相連的連接環(huán),該連接環(huán)適于連接到拉鏈滑扣的拉頭連接凸塊上;系帶轉向桿,該轉向桿由"U"形支架中央支撐在兩邊框之間以便使系帶繞該系帶轉向桿折回;系帶插入桿,該插入桿由"U"形支架支撐在兩邊框的各自由端之間,此插入桿具有第一系帶插入通孔,系帶從其中穿過。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系帶插入桿可轉動地支撐在"U"形支架的兩邊框上,以使其可繞自身軸線轉動。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U"形支架的相對兩邊框上具有一對開口,系帶轉向桿可滑動并且可轉動地順著這對開口插入其中。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系帶轉向桿固定在"U"形支架的相對兩邊框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系帶插入桿固定在"U"形支架的相對兩邊框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六方面,系帶轉向桿具有一對橫向隔開的第二系帶插入孔,系帶從這對插入孔中穿過。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七方面,"U"形支架的中央框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對支撐凸耳,連接環(huán)可轉動地支撐在這對凸耳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八方面,其拉頭還包括系帶端部夾件,此夾件由基體和固定片構成。系帶先繞穿過"U"形支架的系帶插入桿,而后被系帶轉向桿轉向,最后其兩端被夾在系帶端部夾件的基體和固定片之間。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九方面,固定片具有一對彈性傾斜支柱,而基體則具有一對可與該傾斜支柱結合的結合孔。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十方面,基體和/或固定片的內表面上具有一些尖釘,當基體和固定片朝對方壓緊以夾住系帶時咬入系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十一方面,基體和/或固定片的外表面上具有一些槽。
附圖簡介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之用于拉鏈滑扣的拉頭連接器的“U”形支架的透視圖;圖2是與滑扣相連的第一實施例之拉頭連接器的透視圖;圖3A至3D是橫剖視圖,這些圖示意性地示出了系帶繞過“U”形支架并在其內轉向的各個步驟。
圖4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之拉頭連接器的透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之拉頭連接器的透視圖;圖6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之拉頭連接器的透視圖;圖7是與滑扣相連的第四實施例之拉頭連接器的透視圖;圖8是用于緊固系帶自由端的夾件之透視圖;圖9是系帶自由端已被圖8所示夾件所緊固的第一實施例之拉頭連接器的透視圖;圖10是與圖9類似的透視圖,但該圖示出了一改進的緊固系帶自由端的夾件;圖11是使用系帶的常用拉頭的局部透視圖;及圖12是使用系帶的另一常用拉頭的平面圖;最佳實施例本發(fā)明之原理如果應用于拉鏈滑扣的拉頭連接器上會特別的有用,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幾個最佳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拉頭連接器主要包括大體為“U”形的支架1和從該“U”形支架1之中央框5的外表面凸出的連接環(huán)7,該連接環(huán)7適于連接到滑扣體S上?!癠”形支架的兩邊框6,在各自的中央部分具有一對水平的矩形開口8,在其各自的自由端附近具有一對圓形的樞軸孔9。
圓柱形狀的系帶轉向桿2在其兩端具有一對樞軸10,這對樞軸10插入兩邊框6的各開口8內,從而由兩邊框6可滑動并可轉動地支撐。同樣,方形剖面的系帶插入桿3的兩端也具有一對樞軸12,這對樞軸12插入兩邊框6的各樞軸孔9內,從而由兩邊框6可轉動地支撐。該系帶插入桿3有矩形系帶插入通孔11,此孔11在該桿3的整個長度的大部分上延伸以便使系帶4可以按如下所述方法穿入該系帶插入孔11內。
具有支撐于“U”形支架之兩邊框6之間的系帶轉向桿和系帶插入桿2、3的拉頭連接器一并由模鑄金屬,如鋁合金或鋅合金制造。此拉頭連接器也可以由熱塑性合成樹脂,如聚胺、聚醛、聚丙烯或聚乙烯-末端鄰苯二甲酸鹽(Telephthalate),代替金屬通過注模法制出。
下面將參照圖3A到3D來描述呈扁平狀系帶4穿繞“U”形支架1的各個步驟。首先,將扁平系帶4的導向端穿過系帶插入桿3的通孔11,而后如圖3B所示將其從系帶轉向桿2的上面插入系帶轉向桿2與“U”形框1的中央框5之間的空間內。此時,系帶插入桿3會如圖3B所示朝系帶轉向桿2轉動或擺動。之后,如圖3C所示,將系帶4的導向端繞過系帶轉向桿2插入系帶插入桿3的通孔11內。最后,將系帶4的導向端從系帶插入桿3向外拉出直到該導向端與系帶的末端垂直對齊為止,然后再拉拽系帶4的兩對齊端以便通過系帶環(huán)將系帶轉向桿2朝系帶插入桿3進一步拉動,從而張緊系帶4。與此同時,將連接環(huán)7連接到滑扣體S上。這樣,圖2所示的拉頭就裝配完畢了。
圖4示出了第二實施例的拉頭連接器。此實施例在其它方面與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相同,所不同之處僅在于如圖3D所示系帶轉向桿2的兩端固定在該連接器之改進的“U”形支架1的兩邊框上,這樣就去掉了兩邊框6上的縱向開口。在系帶插入桿3其兩端有一對樞軸12,這對樞軸可轉動地容置于兩邊框6的對應樞軸孔9內。系帶插入桿3還具有一矩形插入通孔11,孔在插入桿3的整個長度的大部分上延伸,以便使系帶4可以插穿過該系帶插入通孔11。連接環(huán)7從“U”形支架1之中央框5的外表面凸出,以便連接到滑扣體S上。將系帶4繞穿過“U”形支架1的各步驟基本上與結合圖3A到3D所描述的第一實施例中的各步驟相同。
圖5示出了第三實施例之拉頭連接器。此實施例與圖1所示之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僅在于系帶轉向桿2和系帶插入桿3的兩端都固定在連接器之改進的“U”形支架1的兩邊框6上,這樣就省去了兩邊框6上的開口和樞軸孔。與第一實施例一樣,第三實施例之系帶插入桿3也具有一矩形的系帶插入通孔11,此孔也是在插入桿的整個長度的大部分上延伸以便使系帶4可以插入到該系帶插入通孔11內。連接環(huán)7從“U”形支架1的中央框5的外表面上凸出以便和滑扣體S相連。將系帶4繞穿過“U”形支架1的各步驟與結合圖3A至3D所描述的第一實施例中的各步驟相同。
圖6示出了第四實施例之拉頭連接器,此連接器適用于圓系帶。該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改進的“U”形支架1具有一對從“U”形支架1的中央框5的外表面凸出的平行支撐凸耳14。與滑扣體S相連的連接環(huán)7通過一對從該環(huán)7之環(huán)頸15的兩端凸出的樞軸16可轉動地支撐在支撐凸耳14上。樞軸16可轉動地容納在支撐凸耳14的各樞軸孔13內。
除系帶轉向桿2和系帶插入桿3外,該實施例之拉頭連接器的其它結構與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相同。亦即,在該實施例中,矩形剖面的系帶轉向桿2具有一對橫向隔開的寬度較小的矩形通孔17,圓系帶4穿過這兩孔17。另一方面,系帶插入桿3具有一改進的矩形系帶插入通孔11,該孔11在尺寸上比系帶轉向桿2上的通孔17略大一些,以便于圓系帶4可以穿過該系帶插入通孔11。該系帶插入通孔11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此通孔11相比寬度較小,而且與系帶轉向桿2的通孔17相比位于更靠近中央的位置,這樣就可避免插入的圓系帶4橫向偏移或彼此分開。系帶轉向桿2的各通孔17或系帶插入通孔11還可以是圓形或橢圓形的。
下面將結合圖7描述把圓形系帶繞穿過本實施例之“U”形支架1的各步驟。首先,將圓系帶4的導向端插入系帶插入桿3上的系帶穿過通孔11和系帶轉向桿2兩個通孔17中的一個,此時系帶轉向桿2和系帶插入桿3都會發(fā)生轉動。而后,將圓系帶4的該導向端,繞過系帶轉向桿2的孔間部分,插入系帶轉向桿2的另一個通孔17,然后再一次穿過系帶插入桿3的通孔11。最后,將圓系帶4的該導向端從系帶插入桿3中向外拉出,直到其與該系帶4的另一端對齊為止,接下來將圓系帶4的對齊的兩端拽離拉頭連接器以完成如圖7所示的拉頭的裝配工作。
圖8示出了夾件20,此夾件20作為緊固件,用于將穿過“U”形支架1的系帶4的兩端夾在一起,如圖9所示。該夾件20由一個基體21和一固定片22構成,系帶4的兩端夾在兩者之間。固定片22具有一對彈性斜角支柱25,而基體21具有一對卡孔24,當固定片22與基體21被相互擠壓以形成一如圖9所示的封閉形狀時該卡孔24可以與斜角支柱25相結合。再有,基體21具有用于容納系帶4之兩端的凹槽23和若干位于凹槽23底部上的尖釘26,這些尖釘用于在系帶端部被夾在基體21和固定片22之間時扎入系帶4的兩相對端。
圖10是與圖9相似的透視圖,但其示出了改進的夾件20。在該改進的夾件20中,基體21與固定片22的接觸表面是相同的,并且基體21和/或固定片22在它/它們的外表面上具有一些橫槽線以便使拉頭可以被手指抓住而不會滑脫。
用于拉鏈滑扣的本發(fā)明拉頭連接器具有如下優(yōu)點。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既由于連接環(huán)7連接到“U”形支架1的中央框5的外表面上,也由于系帶轉向桿2和具有系帶插入通孔11的系帶插入桿3被“U”形支架1的兩邊框6所支撐,因此盡管本發(fā)明連接器結構簡單,但通過簡單的操作就可將扁平或圓的系帶4連接到滑扣體S上,并且所連接的系帶4可按需要以簡單方式更換系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由于系帶插入桿3可轉動地支撐在“U”形支架1的兩邊框6上,使其可繞自身軸線轉動,所以系帶插入桿3可以自由轉動,從而系帶4可以方便且平滑地繞穿過“U”形支架1。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由于系帶轉向桿2可轉動且可滑動地支撐在“U”形支架1的兩邊框6上,系帶轉向桿可以自由滑動和轉動,從而系帶4可以方便且平滑地穿過“U”形支架并在其內轉向。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和第五方面,由于系帶轉向桿2和/或系帶插入桿3固定在“U”形支架1的兩邊框6上,因此系帶4能以穩(wěn)固的姿態(tài)繞在“U”形支架1上并在其上轉向。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六方面,由于系帶轉向桿2具有系帶從中穿過的彼此橫向隔開的一對系帶插入孔17,并且系帶插入桿3具有中央系帶插入孔11,該孔比任何一個通孔17略大一些,因此被"U"形支架1所支撐的系帶轉向桿2和系帶插入桿3各自具有適于以穩(wěn)定且簡便的方式穿過一圓系帶4的結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七方面,由于"U"形支架1的中央框5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對支撐凸耳14,連接環(huán)7可轉動地支撐在這對凸耳14上,因此穿有系帶4的拉頭連接器能夠與滑扣體S相連接,使滑扣的操縱更加容易。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八方面,由于拉頭包括一個系帶端部夾件20,此夾件20由一基體21和一固定片22構成,以及系帶4繞穿過"U"形支架1的系帶插入桿3和系帶轉向桿2,被系帶轉向桿2轉向,并且其端部被夾在系帶端部夾件20的基體21和固定片22之間,因此繞穿過"U"形支架1并在其內轉向的系帶4的自由端就可以被夾件20簡便且穩(wěn)固地保持,從而使拉動滑扣更加方便。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九方面,由于固定片22具有一對彈性斜角支柱25,而基體21則具有一對可以與這對斜角支柱25結合的咬合卡孔24,因此繞穿過"U"形支架并在其內轉向的系帶4的兩自由端可以被夾件以一簡單的結合動作簡便且穩(wěn)定地保持。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十方面,由于基體21和/或固定片22在其內表面上具有若干用于在基體21和固定片22被相互壓緊以夾住系帶4時咬入系帶4的尖釘,因此繞穿過"U"形支架1并在其內轉向的系帶4的兩個自由端可以被夾件20簡便且穩(wěn)固地保持,而不會發(fā)生意外的松脫。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十一方面,由于基體21和/或固定片22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些橫槽線,因此該拉頭可以為手指抓住而不會滑開。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將拉鏈拉頭的系帶(4)與拉鏈滑扣相連的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拉頭連接器包括具有一對兩邊框(6)和在這對側框(6)之間延伸的中央框(5)的"U"形支架(1);與所述"U"形支架(1)之所述中央框(5)的外表面相連的連接環(huán)(7),該連接環(huán)(7)適于被連接到所述拉鏈滑扣的拉頭連接支柱上;由所述"U"形支架(1)中央支撐在所述兩側框(6)之間的系帶轉向桿(2),所述系帶(4)繞該系帶轉向桿(2)折回;及由所述"U"形支架(1)支撐在所述兩側框(6)的兩自由端之間的系帶插入桿(3),此插入桿具有第一系帶插入通孔(11),所述系帶(4)要從該通孔中穿過。
2.如權利要求所述的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帶插入桿(3)可轉動地支撐于所述"U"形支架(1)的所述兩側框(6)上,以便可繞其自身軸線轉動。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1)的所述兩側框(6)具有一對開口(8),所述系帶轉向桿(2)可滑動并可轉動地插在這對開口(8)內。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帶轉向桿(2)固定在所述"U"形支架(1)的所述兩相對側框(6)上。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帶插入桿(3)固定在所述"U"形支架(1)的所述兩相對側框(6)上。
6.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帶轉向桿(2)具有一對橫向隔開的第二系帶插入孔(17),所述系帶(4)要穿過此插入孔。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1)的所述中央框(5)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對支撐凸耳(14),所述連接環(huán)(7)可轉動地支撐于這對凸耳(14)上。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頭還包括系帶端部夾件(20),該夾件(20)由一基體(21)和一固定片(22)構成,所述系帶(4)繞穿過所述"U"形支架(1)的所述系帶轉向桿(2)和系帶插入桿(3)后,被所述系帶轉向桿(2)折回,最后其兩端部被夾在所述系帶端部夾件(20)的所述基體(21)和所述固定片(22)之間。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22)具有一對彈性斜角支柱(25),而所述基體(21)具有一對可與這對斜角支柱(25)相結合的咬合卡孔(24)。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體(21)和/或所述固定片(22)在它/它們的內表面上具有若干用于在所述基體(21)和所述固定片(22)被朝對方相互壓緊以夾住所述系帶(4)時咬入所述系帶(4)的尖釘(26)。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拉頭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體(21)和/或所述固定片(22)在它/它們的外表面上具有一些橫槽(27)。
全文摘要
一種能將扁平或圓系帶(4)與拉頭簡便相連的拉頭連接器。連接到滑扣體S上的連接環(huán)(7)連接在該連接器的“U”形支架(1)的中央框(5)的外側?!癠”形支架(1)的兩側框(6)有一對水平開口(8),系帶轉向桿(2)滑動且可轉動地插在這對開口內,此對側框還有一對軸孔(9),系帶插入桿(3)可轉動地容置其中。系帶插入桿(3)有系帶插入通孔(11)。系帶(4)能以簡單的過程連接在連接器上,需要時可與其它系帶互換。
文檔編號A44B19/26GK1214892SQ98118998
公開日1999年4月28日 申請日期1998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山崎美貴, 橫田雅人 申請人:Yk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