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狀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應用于表帶或其類似物的帶狀物。
傳統(tǒng)地,一種與機殼相連并具有如下結(jié)構(gòu)的表帶已眾所周知。
該表帶由一個彈性橡膠制成的帶體和設(shè)在帶體一端部的一個環(huán)扣以及可與環(huán)扣分開的設(shè)在帶體另一端部的插扣組成。在插扣與帶體分離的狀態(tài)下,通過將帶體插入設(shè)在機殼上的兩個表帶連接部分的每一個插孔中,機殼可以被連接在帶體上。隨后,插扣被連接在帶體的另一端部。
在這種情況下,環(huán)扣包括一個連接孔,帶體的一個端部插入其中并折回。通過將折回并重疊部分夾在一起,環(huán)扣被連接在帶體的一個端部。
插扣具有兩個連接孔,帶體的另一端插入其中。通過將帶體的另一端部插入一個連接孔中,并將其頂端部分插入另一連接孔折回,插扣可以被可分離地連接在帶體的另一端部。
表蒙設(shè)置在機殼的上表面上,殼背設(shè)置在其下表面上,機芯包含在機殼內(nèi)部。
然而,在該表面帶中只有當插扣與帶體另一端部分離時,機殼才能從表帶上卸下來。進而,當機殼裝在另一帶體上之后,也需要將插扣連接在另一帶體的端部。其結(jié)果是,更換帶體既費時又復雜,因此,存在一個不能容易而迅速地更換帶體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在考慮了上述問題基礎(chǔ)上設(shè)計出來的。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容易而迅速地更換的帶狀物。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帶狀物,該帶狀物包括兩個帶狀部件,其彈性狀態(tài)可確切地調(diào)整,即使其中之一是由彈性材料制成,而另一個是由非彈性材料制成。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一種帶狀部件具有如下結(jié)構(gòu)。對于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相同或類似的零部件以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在隨后將描述的每個實施例的圖中均如此。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如
圖1至23所示,帶狀物包括一個第一帶狀部件(第一帶狀部件10);設(shè)置成重疊在第一帶狀部件的第二帶狀部件(第二帶狀部件11);和一個連接件部(套環(huán)12,第一加固件13,或支撐件27),該連接部件至少設(shè)置在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之一上,以將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連接在一起。
根據(jù)該帶狀部件,通過連接件使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的連接分離,以松開相互重疊的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因此可以容易地將一個連接在第一帶狀部件的腕件,如手表或其類似物摘下。還有可能容易地將腕件,例如手表或其類似物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上。其結(jié)果是,可以容易而迅速地更換帶狀物。
對于連接件,可以應用多種類型的部件,例如,如圖1至6,8,9和13所示,連接件為一套環(huán)(12,17或20),該套環(huán)在第二連接部件的一側(cè)并可在其縱向上移動。如圖9至14所示,連接件為一支撐件(27或30),該支撐件設(shè)置在第二連接部件側(cè)面。如圖1至6和8所示,連接件可以為加固件(13,15或25),該加固件設(shè)置在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相對的表面上,以可分離地將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固定在一起。
例如,第一帶狀部件可由彈性材料制成,而第二帶狀部件可由非彈性材料制成,如圖1至6,8,9和13所示。
例如,一個腕件(4)可分離地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上,如圖1至6,8,9,13,15,16,20和22所示。例如,腕件是一手表(4)且手表通過其表帶連接部分(5和5)可分離地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上。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表帶的截面圖;圖2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表帶的截面圖;圖3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表帶的截面圖;圖4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表帶的截面圖;圖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表帶的截面圖;圖6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例的表帶的截面圖;圖7圖6所示的套環(huán)的放大前視圖;圖8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七實施例的表帶的截面圖;圖9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的表帶的截面圖;圖10為圖9所示支撐件的放大透視圖;圖11為圖9沿A-A線的放大截面圖;圖12為本發(fā)明第八實施例中支撐件的變型例的透視圖;圖13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九實施例的表帶的截面圖;圖14A和14B表示圖13所示的支撐件;其中圖14A為支撐件展開狀態(tài)的透視圖;14B為環(huán)形支撐件在彎曲狀態(tài)的透視圖;圖15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實施例的表帶的側(cè)視圖;圖16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一實施例的表帶的側(cè)視圖;圖17為圖16所示表帶的平面圖;圖18為圖16所示表帶的仰視圖;圖19為圖17沿B-B線的放大截面圖;圖20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二實施例的表帶的側(cè)視圖;圖21為圖20所示支撐件的放大截面圖;圖22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三實施例的表帶的側(cè)視圖;圖23A和23B為圖22主要部分的截面圖;圖23A為圖22中右側(cè)支撐部分的放大截面圖;圖23B為圖23A沿C-C線的放大截面圖。
第一實施下面將參照圖1詳細解釋第一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
表帶T包括一個與機殼4相連的第一帶狀部件10;一個與第一帶狀部件相連并重疊在一起的第二帶狀部件11;和一個作為連接件的套環(huán)12,該套環(huán)12使第一帶狀部件的一個端部,即圖中右端部10a可分離地連接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如圖1所示。
第一帶狀部件10由非彈性織物制成。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插入設(shè)在機殼4上的兩個帶連接部件5的每個插孔6,機殼4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第一帶狀部件10的長度小于第二帶狀部件11的長度。第一帶狀部件10的一端部,即圖中的右端部10a,和第二帶狀部件11相互重疊一起插入套環(huán)12中,而另一端部,即圖中的左端部10b,則通過縫合或類似手段固定在第二連接部件11上。
第二帶狀部件11象傳統(tǒng)例子一樣,是由彈性橡膠制成。插扣3被可分離地連接在第二帶狀部件11的一個端部上,圖中為右端部11a,而扣環(huán)2連接在第二帶狀部件11的另一端部上,圖中為左端部11b。
套環(huán)12為一橢圓形環(huán)。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和與插扣3可分離地連在一起的第二帶狀部件11的右側(cè)插入套環(huán)12中而相互重疊,可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與第二帶狀部件11可分離地連接在一起。
在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相對的表面上,要安裝機殼4的位置上,設(shè)有一第一加固件13,其包括一對連接件。該對連接件的作用為,通過將其按壓在一起,可分離地壓緊連接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部件11。連接件是一對具有彈性鉤件和絨狀件的薄片(以“魔帶”或“VELCRO”為注冊商標銷售),它們具有相對的兩個表面,通過相向按壓相對面,可分離地壓緊。
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插入套環(huán)12中并向內(nèi)折回壓住套環(huán)12。折回的右端部10a位于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之間的一個位置,并與它們重疊。在第一帶狀部件10的折回相對重疊的相對的表面上,設(shè)有一個包括一對輔助加固件的第二加固件14。該輔助加固件的作用為通過將其按壓在一起,可分離地夾緊第一帶狀部件10重疊的兩部分。該輔助加固件也是一對具有相對兩個表面的加固片,通過按壓兩相對面可分離夾緊,正如第一加固件13那樣。
下面,將解釋更換表帶T的方法。為了將表帶T與機殼4分開,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被拉開以解除第二加固件14對其的夾緊作用。在被松開的第一帶狀部分10的重疊部分中,第一帶狀部件插入并壓住套環(huán)12的部分被從套環(huán)12中拉出。其結(jié)果是,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通過與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而變得不受約束。
隨后,當彼此相對的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的要安裝機殼4的位置位于夾緊狀態(tài)下,通過將第一加固件13松開,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被拉開。其結(jié)果是,解除了帶狀部件10和11對機殼4的固定作用。在這種狀態(tài)下,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從設(shè)在機殼4上的兩個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被拉出。
因此,可以容易地將機殼4從第一帶狀部件10上拆下。
相反地,為了將表殼4裝在表帶T上,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依次插入設(shè)在機殼4的兩個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第一帶狀部件10的被插入的右端部10a在套環(huán)12處折回插入套環(huán)12以壓住套環(huán)12。折回部分重疊在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之間以使重疊部分被第二加固件14夾緊在一起。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上與機殼4相對應的部分被第一加固件13夾緊在一起。然后,就可以將機殼容易地安裝在表帶T上。
如上所述,根據(jù)表帶T,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從套環(huán)12中拉出,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可與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其結(jié)果是,可以將機殼4從第一帶狀部件10上拆下而不用象傳統(tǒng)表帶那樣先拆下插扣3。同時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插入套環(huán)12并在套環(huán)12處折回壓住套環(huán)12,可以容易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連接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因此,可以容易而迅速地為機殼4更換表帶T。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在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的相對的表面上要安裝機殼4的位置可以被經(jīng)一加固件13的一對連接件夾緊在一起,所以可以將機殼4固定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而防止其滑出原位。
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被插入套環(huán)12中折回在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11之間壓住套環(huán)12。通過第二加固件14將折回的重疊部分相對的表面夾緊一起,可以通過第二加固件14使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必然而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因此,可以必然地將機殼4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
進而,因為第二帶狀部件11是由橡膠織成而具有彈性,且第二帶狀部件11和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彼此重疊一起插入套環(huán)12中,所以既使第一帶狀部件10是由非彈性織物制成,第二帶狀部件11也可彈性地穿過套環(huán)12。因此,可以將表帶T作為一個整體戴在手腕或類似物上以使其適合。
第二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2解釋第二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相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件號并省略了對其的詳細解釋。
在表帶T中,第一帶狀部件10的兩端部10a和10b通過套環(huán)12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
一個套環(huán)12被套置在第二帶狀部件11的一個端部一側(cè),即圖2中右端部11a一側(cè);另一個被套置在另一端部一側(cè),即圖2中左端部11b一側(cè)。第一帶狀部件10的一個端部,即圖2中右端部10a,折回夾住右側(cè)套環(huán)12并重疊在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之間,正如第一實施例那樣。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另一端部,即圖2中左端部10b,折回夾住左側(cè)套環(huán)12并重疊在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在第一帶狀部件10兩側(cè)的折回重疊部分相對的表面上,設(shè)有第二加固件14,其作用是通過可分離地按壓相對面,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重疊部壓緊在一起。
在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相對的表面上要安裝機殼4的位置上,設(shè)有一個第一加固件15,其作用是通過可分離地將相對面按壓在一起,使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壓緊在一起。
第一加固件15包括一鉤形加固件15a和一絨狀織物15b,該鉤形加固件15a位于第一帶狀部件10上要安裝機殼4的位置之間,該位置位于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相對的表面上;該絨狀織物15b位于第二帶狀部件11與第一帶狀部件10相對的表面上,與鉤形加固件15a相對的幾乎全部區(qū)域。通過可分離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上的鉤形加固件15a向位于第二帶狀部件11上的絨狀織物15b按壓,可以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壓緊在一起。
根據(jù)表帶T,當?shù)谝粠畈考?0左右兩端部10a和10b中之一,例如,右端部10a從被從套環(huán)12中拉出,可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與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正如第一實施例那樣。其結(jié)果是,可以容易地將機殼4從第一帶狀部件10上拆下。當機殼4要與表帶T相連時,通過將與第二帶狀部11分離的第一帶狀部件10的兩端部之一,例如,右端部10a插入套環(huán)12并在套環(huán)12處折回,可以容易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與第二帶狀部件11連在一起。因此,可以容易而迅速地更換表帶T。
因為第一帶狀部件10左右兩端部10a和10b分別插入套環(huán)12并折回夾住套環(huán)12,并且折回重疊的部分被第二加固件14壓緊在一起,必然可以牢固地通過第二加固件14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右兩端10a和10b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接。因此,必然可以將機殼4與第一帶狀部件10相連接。因為第一帶狀部件10左右兩端部10a和10b中的每一個均和第二帶狀部件11重疊在一起插入套環(huán)12中而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第二帶狀部件11可以比其在第一實施例中更具彈力。因此,可以將表帶T更為合適地戴在手腕上。
在表帶T中,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右兩個端部10a和10b通過套環(huán)12可分離地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左右兩端部10a和10b從套環(huán)12中拉出可以完全地使第一帶狀部件10與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因此,由于可以改變第一帶狀部件10與第二帶狀部件11,也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其種種不同組合做為表帶T。
因為第一加固件15包括鉤形加固件15a和絨狀織物15b,該第一加固件15固定于要安裝機殼4的位置,該位置位于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相對的表面上。該鉤形加固件15a設(shè)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并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對。該絨狀織物15b設(shè)在第二帶狀部件11相對于第一帶狀部件10的表面上,與鉤形加固件15a相對的幾乎全部區(qū)域,所以可以調(diào)整第一帶狀部件10的鉤形加固件15a向第二帶狀部件11的絨狀織物15b的按壓位置。因此,可以調(diào)整機殼4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的連接位置,并且將其連接在最合適的位置。
第三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3解釋第三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T。對于與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相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件號并省略了對其詳細解釋。
所示的表帶T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jié)構(gòu),只是第一帶狀部件10的一端部,例如,右端部10a的折回方向與第一實施例不同。
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和第二帶狀部件11右端部11a一側(cè)重疊插入套環(huán)12中,該套環(huán)12被第二帶狀部件11的右端部11a一側(cè)穿過,且右端部10a向上折回壓住套環(huán)12,在第一帶狀部件10的一個位置重疊。在這種情況下,在第一帶狀部件10折回相重疊部分的相對面上,設(shè)有第二加固件16,用于通過可分離地按壓第一帶狀部件10的兩重疊部,將其壓緊。第二加固件16為具有相對面的一對加固片,通過按壓兩相對面,可分離地將其壓緊,正如第一實施例那樣。
上述表帶T與其在第一實施例中具有相同功能。進而,特別地,因為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在插入套環(huán)12之后折回,所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的連接比其在第一實施例中更容易。當通過將折回重疊部分彼此拉開而解除第二加固件16的壓緊作用時,只需向上拉動重疊部分的上部。因此,可以比它們在第一實施例中更容易地彼此拉開,并且容易地使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
第四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4的解釋第四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3所示第三實施例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件號并省略了對其的詳細解釋。
一種表帶T與第三實施例結(jié)構(gòu)相同,只是套環(huán)17的形狀與第三實施例中套環(huán)的形狀不同。
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彼此重疊插入表帶T上的套環(huán)17內(nèi)部。第二帶狀部件11的一個端部,即圖4中右端部11a的折回頂端11C進一步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重疊一起插入套環(huán)17中,插扣3設(shè)在第二帶狀部件11的右端部11a上。
上述表帶T與其在第三實施例中的功能相同。進而,特別地,因為對于套環(huán)17來說,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插入其中而彼此重疊,而第二帶狀部件11的右端部11a的折回頂端部分11c進而也與它們重疊在一起,所以可以緊固第二帶狀部件11右端部11a的頂端部分11c而不使其擺動。因此,可以制造出適合使用的表帶T。
第五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5解釋第五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3所示的第三實施例中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了相同的件號且省略了對其的詳細解釋。
表帶T與第三實施例相同,只是除套環(huán)12之外,另一套環(huán)18也套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
在表帶T中,第二帶狀部分11的頂端部分11C通過下列步驟被套環(huán)18緊固將套環(huán)12套在第二帶狀部件11的一端部一側(cè),即圖5中右端部11a一側(cè);將另一套環(huán)18套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套環(huán)12右側(cè)較遠處;通過套環(huán)12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10a與第二帶狀部件11連接在一起;將第二帶狀部件11右端部11a折回的頂端部11c插入套環(huán)12右側(cè)的另一套環(huán)18上,插扣3設(shè)在第二帶狀部件11右端部11a的頂端部11c。
上述表帶T與第三實施例中表帶具有相同功能。進而,特別地,因為第二帶狀部件11右端部11a的折回頂端部11c被另一套環(huán)18緊固,可以緊固第二帶狀部件11右端部11a的折回端部11c以防止其擺動,正如第四實施例那樣。因此,可以制造出適合使用的表帶T。
在上述第四和第五實施例中,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在其插入套環(huán)17和12之后折回。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在套環(huán)17和12上部折回之后,右端部10a可以插入套環(huán)17和12,正如第一實施例那樣。在這種情況下,更好的是將第二加固件14置于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10a折回重疊部分的相對面上,正如第一實施例那樣。
第六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6和7解釋第六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件號并省略了對其詳細的解釋。
一種表帶T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jié)構(gòu),只是套環(huán)20的形狀與第一實施例中套環(huán)的形狀不同。
如圖6所示,表帶T的套環(huán)20的作用是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件10a可分離地連接在第二帶狀部件11的右側(cè)。第一插孔21和第二插孔22以數(shù)字8的形狀形成于套環(huán)20內(nèi),如圖7所示。第一插孔21具有足夠大的尺寸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重疊插入其中。第二插孔22供已插入第一插孔21的第一帶狀部件10進一步插入其中,該第二插孔22在尺寸上小于第一插孔21。
在表帶T中,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折回與第二帶狀部件11重疊插入套環(huán)20的第一插孔21中,第二帶狀部件11已插入第一插孔21內(nèi);將已插入的右端部10a進而折回插入第二插孔22中,再將插入的右端部10a進一步折回在套環(huán)20的上邊和第一帶狀部件10之間,可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因此,由于可以將第二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而不用象第一實施例那樣使用第二加固件14,所以可以減少表帶T的構(gòu)件數(shù)。
根據(jù)上述第三到六實施例,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另一端部10b,即圖3至6中的左端部,被緊固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端部10b通過將適用于每個實施例的套環(huán)12或20與第二帶狀部件11的左側(cè)相連,可分離地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其結(jié)果是,正如第二實施例那樣,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右兩端部10a和10b分別從套環(huán)12和20中拉出,可以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完全分離。因此,由于可以改變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也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其種種不同組合作為表帶T。
根據(jù)第三至六實施例,在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相對的表面上,要安裝機殼4的位置,設(shè)有第一加固件14,其作用是將它們可分離地固定在一起。然而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加固件15可以象第二實施例那樣被利用。該第一加固件15包括設(shè)在第一帶狀部件10被對著的表面上的鉤形加固件15a和絨狀織物15b。該絨狀織物15b設(shè)在第二帶狀部件11相對于第一帶狀部件10的表面上,與鉤形加固件15a相對的全部區(qū)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調(diào)整第一帶狀部件10的鉤形加固件15a向第二帶狀部件11的絨狀織物15b的按壓方向,正如第二實施例那樣。因此,可以調(diào)整機殼4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的安裝位置并將其安裝在最合適的位置。
第七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8解釋第七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件號并省略了對其詳細的解釋。
一種表帶T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jié)構(gòu),只是第一加固件25和第二加固件26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該第一加固件25包括一對連接件,其作用為通過按壓,可分離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固定在一起。該第二加固件26包括一對輔助加固件,其用于通過按壓可分離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折回重疊部分的相對的表面。表帶T的連接件包括一對加固片25a和25b,如第一實施例那樣,被設(shè)置在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相對的表面上,從安裝機殼4的位置至其右側(cè)套環(huán)12附近。
加固片25a設(shè)置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從安裝機殼4的位置延伸至其右側(cè)套環(huán)12附近;而加固片25b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從安裝機殼4的位置延伸至相當于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頂端的位置,該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在套環(huán)12處折回。
一對輔助加固件設(shè)置在第一帶狀部件10面對的表面上,即第一帶狀部件10在套環(huán)12處折回并重疊部分。第二加固件26包括一加固片26a,該加固片26a設(shè)置在第一帶狀部件10相對的面上,即在套環(huán)12折回并重疊的部分;和另一設(shè)置成與加固片26a相對的加固片。第一加固件25的加固片25a在右端部充當另一加固片,加固片25a設(shè)置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從安裝機殼的位置到套環(huán)12附近。
如上所述的表帶T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表帶T相同的功能。進而,特別地,由于第一加固件25設(shè)置在從安裝機殼4的位置到其右側(cè)套環(huán)12附近,即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從安裝機殼4的位置到套環(huán)12相重疊的部件,可以使彼此壓在一起的第一加固件25具有一個大的加固區(qū)域。其結(jié)果是,可以更必然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連接在一起。因為機殼4的表帶連接部分5被放置在第一加固件25中,所以可以將機殼4緊固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一預定位置。由于第一加固件25的加固件25a設(shè)置在第一帶狀部件10的一側(cè),延伸至套環(huán)12附近,加固片25a可以充當?shù)诙庸碳?6的另一加固片。因此,僅通過一個加固片26a就可以具有第二加固件26的功能。
第八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9至11解釋第八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的件號并省略對其詳細的描述。
一種表帶T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結(jié)構(gòu),只是表帶T包括一個支撐件27做為連接件,其作用是,取代加固件13與套環(huán)12一起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
支撐件27位于第二帶狀部件11的表面上,該表面相對于第一帶狀部件10的機殼4所處位置,如圖9所示。
支撐件27包括一個片狀件27a,通過縫合或類似方法,與第二帶狀部件11的相對的面相連,即圖10中上方;和一個緊固件27b與片狀件27a的上表面相連,如圖10所示。
在這種情況下,緊固件27b的兩則沿第二帶狀部件11的縱向通過縫合或類似方法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緊固件27b縱向上的兩端是敞開的,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插入其中,如圖11所示。緊固件27b縱向上的長度L3小于片狀件27a的長度L4。因此,片狀件27a兩端間的長度L4大于緊固件27b兩端間的長度L3,以使片狀件27a伸出。片狀件27a和緊固件27b由光滑織物或其類似物制成。
將上述表帶T從機殼4上拆下的方法如下首先如第一實施例那樣,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的重疊部件被拉開,以解除第二加固件14的加固作用。然后,將已松開的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從套環(huán)12中拉出,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就從第二帶狀部件11上分離,而不再受約束。隨后,自由狀態(tài)下的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從機殼4右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支撐件27內(nèi)、和機殼4左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依次拉出。其結(jié)果是,可以通過支撐件27容易地使第一帶狀部件10的連接分離。因此,可以容易地將機殼4從第一帶狀部件10上折下。
為了將機殼4安裝在表帶T上,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插入機殼4左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然后,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插入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的支撐件27中,隨后,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插入機殼4右側(cè)的插孔6中。其結(jié)果是,可以通過支撐件27使第一帶將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并且將機殼4安裝到第一帶狀部件10上。隨后,如第一實施例那樣,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在套環(huán)12處折回插入套環(huán)12以夾住套環(huán)12。接著,折回部分在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之間重疊,由第二加固件14固定重疊部件。因此,可以容易地將機殼4安裝到表帶T上。
根據(jù)上述表帶T,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從套環(huán)12中拉出,可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與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通過將已從套環(huán)12上分離下來的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從機殼4上的每個帶連接部件5的插孔6和支撐件27中拉出,可以容易地將機殼4從第一帶狀部件10上拆下。進而,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插入機殼4每個帶連接部件5的插孔6和支撐件27中拉出,可以容易地將機殼4從第一帶狀部件10上拆下。進而,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插入機殼4每個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再插入支撐件27內(nèi)部,接著在套環(huán)12處折回插入套環(huán)12以夾住套環(huán)12,可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因此,可以容易而迅速地更換表帶T。
因為支撐件27包括由光滑織物制成的片狀件27a和緊固件27b,所以盡管包括一對加固件的第二加固件14設(shè)置在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上,也可以順暢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插入片狀件27和緊固件27b之間。進而,因為片狀件27a兩端之間長度L4大于緊固件27b兩端間長度L3,以使片狀件27a伸出,可以平滑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插入片狀件27a和緊固件27b之間,通過片狀件27a的伸出部分引導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的頂端。
在第八實施例中,支撐件27的片狀件27a的兩端部伸出于緊固件27b的兩個端部之外。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片狀件27a的兩端部可以與緊固件27b處于相同位置而不伸出,如圖12所示。并不總需要片狀件27a,即僅有緊固件27b也可以被直接連接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
在第八實施例中,支撐件27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支撐件27可以與第一帶狀部件10的相對面相連,以便使第二帶狀部件11插入支撐件27內(nèi)部。
在第七和第八實施例中,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端部10b通過縫合或類似手段緊固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帶狀部件10的兩端部10a和10b都可以通過每個套環(huán)12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正如圖2所示的第二實施例那樣。其結(jié)果是,因為可以完全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則可以變換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因此,可以創(chuàng)造出它們各種各樣的組合做為表帶T。
第九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13和14解釋第九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2所示的第二實施例相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的件號并省略了對其的詳細解釋。
一種表帶T具有與第二實施例相同的結(jié)構(gòu),只是表帶T包括一支撐件30,該支撐件30包括一個連接件,其作用是,取代第一加固件15與兩側(cè)套環(huán)12一起使第一帶狀部件10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支撐件30在第二帶狀部件11的表面上與安裝機殼4的位置相連,因此與第一帶狀部件10的位置相對,如圖13所示。支撐件30的帶狀件31設(shè)置在與第二帶狀部件11縱向相垂直的位置上,如圖14a所示,其長度L6大于第二帶狀部件11的寬度L5。帶狀件31的中間部分通過縫合或類似方法緊固在第二帶狀部件11的相對面上,即圖14a中的上方。加固部分32與帶狀件31兩端部的相對面相連,當帶狀件31彎曲成環(huán)狀時,彼此重疊相對,如圖14b所示。加固部分32包括一對可分離地壓在一起的加固片32a和32b。
根據(jù)表帶T,當?shù)谝粠畈考?0的左右兩端部10a和10b中的一個端部,例如,右端部10a從套環(huán)12中被拉出,可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與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正如第二實施例那樣。在這種狀態(tài)下,通過松開第一帶狀部件10上的安裝機殼4的位置,并且將支撐件30的加固部分32彼此拉開以解除對帶狀件31重疊兩端部的加固作用,可以使支撐件30對第一帶狀部件10的連接作用解除。其結(jié)果是,可以容易地將機殼4從第一帶狀部件10上折下。
當機殼4裝在表帶T上時,與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的一個端部,例如,右端部10a插入機殼4左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接著,在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與支撐件30的帶狀件31重疊的狀態(tài)下,支撐件30被卷起將帶狀件31彎曲成環(huán)狀,帶狀件31的重疊的兩端部被加固件32壓在一起。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插入機殼4右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可以通過支撐件30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連接在一起,并將機殼4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隨后,正如第二實施例那樣,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部10a插入套環(huán)12并在12處折回,可以容易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右端10a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因此,可以容易而迅速地更換表帶T。
在第九實施例中,支撐件30的帶狀件31通過縫合或類似方法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通過將一彈性織物通過縫合或類似方法連接在帶狀件31的中間部分,第二帶狀部件11可以插入織物和帶狀件31之間。
第十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15解釋第十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例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的件號并省略了對其詳細解釋。
一種表帶T包括第一帶狀部件10,在其一個端部,即圖15中的右端部10a,設(shè)有插扣35;多個調(diào)整孔36供環(huán)扣35插入,該調(diào)整孔36位于另一端部,即圖15中的左端部10b一側(cè),該調(diào)整孔36在縱向上具有相同距離間隔;一個第一加固件37,包括一對連接件,其作用為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可分離地連接在一起;和一第二加固件38,包括一對輔助加固件,其作用為將第二帶狀部件11的兩端部11a和11b可分離地連接在一起。除了上述部件,表帶T的結(jié)構(gòu)幾乎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在此第一帶狀部件10中,設(shè)有環(huán)扣35的右端部10a通過縫合或類似方法被緊固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而設(shè)有調(diào)整孔36的左端部10b一側(cè)則被插入機殼4的兩個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
第一加固件37包括一對加固片37a和37b,其中一個加固片37a與第一帶狀部件10相連,而另一加固片37b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第一加固片37a與第一帶狀部件10上的安裝機殼4的位置相連,而加固片37b則從安裝機殼4位置延伸至第二帶狀部件的左端部11b。
第二加固件38的作用是當?shù)诙畈考?1被彎曲戴在于腕上時可分離地固定第二帶狀部件11的兩端部11a和11b重疊部分的相對面。一個加固片38a與第二帶狀部件11右端部11a的下表面相連,而加固件37的加固片37b的左端部一側(cè)充當另一加固片,與第二帶狀部件11的左端部的上表面相連。
在此表帶T中,為了安裝上機殼4,將第一帶狀部件10左端部10b一側(cè)依次從機殼4右側(cè)插入機殼4的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機殼4與第一帶狀部件10一側(cè)上的加固件37的加固片37a相對,如圖15所示。然后,通過將加固片37a和37b壓在一起,可以容易地將機殼4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為了更換表帶T,先將第一加固件37的兩個加固片37a和37b拉開,然后第一帶狀部件10左端部10b一側(cè)從機殼4的兩個表帶連接部分5的每個插孔6中拉出。其結(jié)果是,可以使機殼4從第一帶狀部件10上拆下。因此可以容易而迅速地更換表帶。
為了將表帶T戴在手腕上,首先,將第二帶狀部件11繞在手腕上,第二加固件38的一個加固片與第一加固件37的加固片37a的左端部重疊,以便將第二帶狀部件11戴在手腕上。在這種狀態(tài)下,第一帶狀部件10圍著第二帶狀部件11纏繞,設(shè)在第一帶狀部件10右端部10a上的環(huán)扣35嵌入構(gòu)成在左端部10b一側(cè)的調(diào)整孔36中。其結(jié)果是,可以將表帶T戴在手腕上。在這種情況下,加固片37的加固片37b還充當?shù)诙庸碳?8的另一加固片。為達到此目的,加固片37b從安裝機殼4的位置延伸至第二帶狀部件11的左端部11b。相應地,可以調(diào)整一對加固片37b和38a的固定位置以使其適合手腕的尺寸。因此,可以使第二帶狀部件11適合手腕的尺寸。為了將表帶T從手腕上摘下,先將環(huán)扣35和調(diào)整孔36拆開,通過拉開加固件38,可以將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10和11從手腕上摘下。
第十一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16至19解釋第十一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15所示的第十實施例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的件號并省略對其的詳細解釋。
一種表帶T與第十實施例中表帶的結(jié)構(gòu)幾乎相同,只是表帶T包括一支撐件40和一第二加固件41。該支撐件40包括一連接件以連接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該加固件41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
支撐件40在第二帶狀部件11的表面上與安裝機殼4的位置相連,由此與第一帶狀部件10相對。支撐件40包括一片狀件40a,通過縫合或類似方法與第二帶狀部件11的相對面相連,即圖19中的上面;和一個緊固件40b,與片狀件40a的上表面相連,如圖19所示。緊固件40b在第二帶狀部件11縱向上的兩側(cè)通過縫合或類似方法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緊固件40b縱向上的兩端敞開,以便第一帶狀部件10插入其內(nèi),如圖16所示。片狀件40a和緊固件40b由光滑織物或類似材料制成。
第二加固件41的作用為,當?shù)诙畈考?1彎曲繞在手腕上時,可分離地將其兩端部11a和11b重疊部分的相對面固定在一起。加固片41a和第二帶狀部件11右端部11a的下表面相連,而另一加固片41b與第二帶狀部件11左端部11b的上表面相連,如圖16所示。加固片41b從第二帶狀部件11左端部11b向支撐件40延伸,以調(diào)整纏繞長度使之適應手腕的尺寸。
一個環(huán)件42可移動地套在環(huán)扣35附近,其作用為緊固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端部10b。環(huán)件42包括一個帶狀件,其長度大于第二帶狀部件10的寬度,并垂直于第一帶狀部件的縱向;一個織物,供第一帶狀部件10插入并與帶狀件的中間部分相連;和一個加固部分,該加固部分包括一對可分離地壓在一起的加固片,并與帶狀件的兩端部的相對面相連,在帶狀件彎曲成環(huán)形的狀態(tài)下,該加固片彼此重疊在一起,正如圖14所示的第九實施例的支撐件30一樣。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支撐件40所處的位置附近,設(shè)有多個切口43。
為了將機殼4安裝在表帶T上,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端部10b依次地插入機殼4右側(cè)的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的支撐件40的內(nèi)部,和機殼4左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如圖16所示。其結(jié)果是,可以容易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和容易地將機殼4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為了更換表帶T,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端部10b依次地從機殼4左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支撐件40內(nèi)部和機殼4右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拉出。其結(jié)果是,可以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二帶狀部件11分離并且將機殼4從第一帶狀部件10上拆下。因此,可以容易而迅速地更換表帶T。進而,因為可以完全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則可以改變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以創(chuàng)造出它們種種不同組合作為表帶T。
為了將表帶T帶在手腕上,首先,將第二帶狀部件11繞在手腕上,第二加固件41的一個加固片41a與另一加固片41b重疊以緊固第二帶狀部件11,以便第二帶狀部件11可以戴在手腕上。在這種狀態(tài)下,第一帶狀部件10圍著第二帶狀部件11纏繞,設(shè)在第一帶狀部件10右端部10a上的環(huán)扣35嵌入構(gòu)成在左端部10b一側(cè)的調(diào)整孔36中。其結(jié)果是,可以將表帶T戴在手腕上。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加固件41的加固片41b從左端部11b向支撐件40處延伸。相應地,可以調(diào)整一對加固片41a和41b的加固位置以使其適合手腕的尺寸。因此,可以使第二帶狀部件11適合于手腕的尺寸。
在此種表帶T中,當通過將環(huán)扣35嵌入設(shè)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的調(diào)整孔36中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的兩端部10a和10b連在一起時,可以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調(diào)整孔36一側(cè)的左端部10b插入環(huán)形件42中將其緊固。起初,當難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端部10b插入環(huán)形件42中時,環(huán)形件42的加固部分可以被拉開,帶狀件被展開。在這種狀態(tài)下,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端部10b置于帶狀件上,并通過彎曲帶狀件成環(huán)狀將在固定部分將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端部10b固定,可以必然地緊固第一帶狀部件10的左端部10b。為了將表帶T從手腕上摘下,通過拉開第二加固件38,將環(huán)扣35和調(diào)整孔36拆開之后,可以使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10和11從手腕上摘下。
在第十一實施例中,支撐件40包括片狀件40a和緊固件40b。然而,并不總需要片狀件40a,即僅緊固件40b就可直接地與第二帶狀部件11相連。
第十二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20和21解釋第十二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16所示的第十一實施例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的件號并省略了對其詳細的描述。
表帶T幾乎與第十一實施例結(jié)構(gòu)相同,只是支撐件45和第二加固件46不同。支撐件45構(gòu)成環(huán)狀,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插入其中并彼此重疊,如圖20、21所示。第二加固件46包括一個加固片46a,與第二帶狀部件11右端部11a一側(cè)的上表面相連;和另一加固片46b,與第二帶狀部件11左端部11b一側(cè)的下表面相連。在這種情況下,置于右側(cè)的加固片46a長于置于左側(cè)的加固片46b。
為了將機殼4安裝于表帶T上,第二帶狀部件11插入支撐件45中,支撐件45被置于幾乎是第二帶狀部件11的中間部分的位置。在這種狀態(tài)下,第一帶狀部件10左端部10b一側(cè)依次插入機殼4右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插入位于第二帶狀部件11中間位置的支撐件45內(nèi),和機殼4左側(cè)帶連接部5的插孔6中,正如第十一實施例那樣。其結(jié)果是,可以容易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連在一起并容易地將機殼4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
為了更換表帶T,依次地將第一帶狀部10的左端部10b從機殼4左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支撐件45內(nèi)部和機殼4右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拉出。其結(jié)果是,可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并將機殼4從第一帶狀部件10上拆下。因此,可以容易而迅速地更換表帶T。進而,支撐件45的結(jié)構(gòu)比第十一實施例中支撐件的結(jié)構(gòu)簡單,可以低價地生產(chǎn)表帶T。
在此種表帶T中,因為置于第二帶狀部件11右側(cè)的加固件46a長于位于左側(cè)的加固片46b,所以能夠調(diào)整該對加固片46a和46b的固定位置,以使其適合手腕的尺寸。因此,可以使第二帶狀部件11恰好適合手腕的尺寸。
在第十二實施例中,在第二帶狀部件11插入支撐件45之后,第一帶狀部件10插入支撐件45中。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當?shù)谝粠畈考?0插入機殼4兩個表帶連接部分5的每個插孔6中,第一帶狀部件10可以插入支撐件45中,以便支撐件45與第一帶狀部件10相連。在這種狀態(tài)下,第二帶狀部件11可以插入支撐件45中。
第十三實施例下面將參照圖22和23解釋第十三實施例,其中本發(fā)明應用于一種表帶。對于與圖20所示第十二實施例一致的結(jié)構(gòu)部件或其類似物,采用相同的件號并省略了對其詳細的描述。
一種表帶T具有幾乎與第十二實施例相同的結(jié)構(gòu),只是支撐件47不同。支撐件47包括一對支撐部分47a和47b,其作用是包住機殼4左右兩側(cè)的表帶連接部分5,通過縫合或類似方法緊固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右側(cè)的支撐部分47a從下面插入機殼4右側(cè)的帶連接部件5中,以便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能露出;而左側(cè)支撐部分47b從下面插入機殼4左側(cè)的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以便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能露出,如圖23a所示。
為了將機殼4安裝到上述表帶T上,通過將設(shè)在第二帶狀部件11上的支撐件47的每個支撐部分47a和47b與機殼4的每個表帶連接部分5相連,可以將機殼4安裝到第二帶狀部件11上,如圖22所示。然后,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露出的狀態(tài)下,第一帶狀部件10b一側(cè)被插入機殼4右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在機殼4和第二帶狀部件11中穿過,并插入機殼4左端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如圖23a所示。其結(jié)果是,可以容易地將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連接在一起和容易地將機殼4安裝在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10和11上。
為了更換表帶T,第一帶狀部件10左端部10b一側(cè)被從機殼4左側(cè)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拉出,在機殼4和第二帶狀部件11中穿過,并從機殼4右側(cè)的表帶連接部分5的插孔6中拉出。其結(jié)果是,可以使第一帶狀部件10和機殼4分離。隨后,通過使支撐件47的每個支撐部分47a和47b與機殼4的每個表帶連接部分5分離,可以將機殼4與第二帶狀部件11分離。因此,可以容易而迅速地更換表帶T。
在第一至十三實施例中,本發(fā)明的帶狀物應用于與機殼4相連的表帶T。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本發(fā)明中的帶狀物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與計步器、羅盤及其類似物相連的附屬腕件。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一種帶狀物,包括第一帶狀部件10;設(shè)置成重疊在第一帶狀部件10上的第二帶狀部件11;和連接件12,13或27,其與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中至少一個相連,以使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連接在一起,如圖1至23所示。
連接件是套環(huán)12,17或27,其與第二帶狀部件的一側(cè)相連,并在其縱向上可移動,如圖1至6,8,9和13所示。
連接件可以是固定件27或30,其設(shè)置在第二帶狀部件一側(cè),如圖9至14所示。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可分離地與支撐件27的內(nèi)部相連,如圖9至12所示。
連接件可以是加固件13,15或25,其相對地設(shè)置在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的表面上,以便可分離地固定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如圖1至6和8所示。
連接件可以包括兩個部件,其中之一是套環(huán)12,另一個是支撐件27,如圖9所示。
連接件可以包括兩個部件,其中之一是套環(huán)12,另一個是加固件13,如圖13所示。
第一帶狀部件的端部10a通過連接件可分離地與第二帶狀部件相連,而第一帶狀部件的另一端部10b緊固在第二帶狀部件上,如圖1,3至6,8和9所示。
連接件包括第一和第二連接件12和12,第一帶狀部件的兩端部10a和10b通過第一和第二連接件可分離地與第二帶狀部件相連,如圖13所示。
第一帶狀部件的端部10a在插入套環(huán)20之后折回,并且折回的端部再次插入套環(huán)以暫時緊固套環(huán),如圖6所示。
第一插孔21和第二插孔22形成于套環(huán)20中,如圖6所示。其中第一帶狀部件10和第二帶狀部件11插入該第一插孔21中彼此重疊。第一帶狀部件的端部插入第一插孔后進而插入第二插孔22中。
帶狀物進一步包括輔助加固件14,16或26用于第一帶狀部件,其可分離地固定連接件并設(shè)在第一帶狀部件10的端部10a處,如圖1至6,8,9,和13所示。
帶狀部件進一步包括輔助加固件38或41用于第二帶狀部件,當?shù)诙畈考澢森h(huán)狀時,其將第二帶狀部件的兩個端部11a和11b可分離地固定在一起,如圖15和16所示。
加固件包括加固片13,15,25,或37,如圖1至6,8,9,13,和15所示。
加固片設(shè)置在從第二帶狀部件中間部分至其端部的位置,如圖15所不。
第一帶狀部件由彈性材料制成,而第二帶狀部件由非彈性材料制成,如圖1至6,8,9,和13所示。
一個腕件(4)可分離地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上,如圖1至6,8,9,13,15,16,20,和22所示。
腕件是一個手表4,并通過手表的表帶連接部分5和5可分離地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上,如圖1至6,8,9,13,15,16,20,22和22所示。
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將被連接件連在一起的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分離,可以將處在重疊狀態(tài)下的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松開。其結(jié)果是,可以將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上的腕件,如手表或其類似物,從第一帶狀部件上容易而迅速地拆下。還可以容易而迅速地將腕件,如手表或其類似物,安裝在第一帶狀部件或第二帶狀部件上。因此,可以容易而迅速地更換帶狀物。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帶狀物,包括一個第一帶狀部件;一個第二帶狀部件,該第二帶狀部件被設(shè)置成重疊在第一帶狀部件上;和一個連接件,該連接件與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中的至少一個相連,以將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連接在一起。
2.如權(quán)利要求1的帶狀物,其中,連接件為設(shè)在第二帶狀部件一側(cè)的一個套環(huán),并在其縱向上可移動。
3.如權(quán)利要求1的帶狀物,其中,連接件為設(shè)在第二帶狀部件一側(cè)的一個支撐件。
4.如權(quán)利要求3的帶狀物,其中,第一和第二帶狀部件中的至少一個可分離地與支撐件內(nèi)部相連。
5.如權(quán)利要求一的帶狀物,其中,連接件為一個設(shè)置在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相對面上的一個加固件,以可分離地固定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
6.如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quán)利要求的帶狀物,其中,連接件包括兩個部件,其中之一是一個套環(huán),另一個是一個支撐件。
7.如權(quán)利要求1,2和5中任一權(quán)利要求的帶狀物,其中連接件包括兩個部件,其中之一是一個套環(huán),另一個是一個加固件。
8.如權(quán)利要求2,6和7中任一權(quán)利要求的帶狀物,其中,第一帶狀部件的一個端部通過連接件可分離地與第二帶狀部件相連,而第一帶狀部件的另一端部被緊固在第二帶狀部件上。
9.如權(quán)利要求2,6和7中任一權(quán)利要求的帶狀物,其中,連接件包括第一和第二連接件,第一帶狀部件的兩個端部通過第一和第二連接件可分離地與第二帶狀部件相連。
10.如權(quán)利要求2,6至9中任一權(quán)利要求的帶狀物,其中,第一帶狀部件的一個端部在插入套環(huán)之后折回,且折回部分再次插入套環(huán)以暫時地緊固套環(huán)。
11.如權(quán)利要求6至9中任一權(quán)利要求的帶狀物,其中,一個第一插孔和一個第二插孔構(gòu)成于套環(huán)中,第一帶狀部件和第二帶狀部件插入該第一插孔,且彼此重疊;插入第一插孔的第一帶狀部件的一個端部進而插入該第二插孔中。
12.如權(quán)利要求2和6-11中任一權(quán)利要求的帶狀物,其進一步包括一個用于第一帶狀部件的輔助加固件,該輔助加固件被可分離地固定在連接件上且設(shè)在第一帶狀部件的一個端部。
13.如權(quán)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權(quán)利要求的帶狀物,其進一步包括一個用于第二帶狀部件的輔助加固件,當?shù)诙畈考澢森h(huán)狀時,該輔助加固件可分離地固定第二帶狀部件的兩個端部。
14.如權(quán)利要求5和7至13中任一權(quán)利要求的帶狀物,其中,加固件包括一個加固片。
15.如權(quán)利要求14的帶狀物,其中,加固片設(shè)置在從第二帶狀物的中部至其一個端部之間。
16.如權(quán)利要求1至15之任一的帶狀物,其中,第一帶狀部件由彈性材料制成,而第二帶狀部件由非彈性材料制成,
17.如權(quán)利要求1至16之任一的帶狀物,其中,腕件可分離地安裝于第一帶狀部件。
18.如權(quán)利要求17的帶狀物,其中,腕件是手表,且手表通過其表帶連接部分可分離地安裝于第一帶狀部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容易且迅速地更換的帶狀物。該帶狀物包括第一帶狀部件,其可分離地與機殼相連;第二帶狀部件,其重疊于第一帶狀部件上;套環(huán),第二帶狀部件與第一帶狀部件右端部插入其中彼比重疊以將第一帶狀部件的右端部可分離地緊固在第二帶狀部件上。通過將第一帶狀部件的右端部從套環(huán)中拉出或插入,第一帶狀部件的右端部可與第二帶狀部件分離或連接。
文檔編號A44C5/14GK1209307SQ9811738
公開日1999年3月3日 申請日期1998年8月2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7年8月25日
發(fā)明者北原政昭, 山崎修身, 飯吉正彥, 西山弘樹 申請人: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