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罩杯部的衣物,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相對于胸部的浮起。本實用新型的胸罩(1)具有覆蓋胸部的內側罩杯部(11)、覆蓋內側罩杯部的外側的外側罩杯部(15)、與內側罩杯部以及外側罩杯部連接并與穿著時的肩帶部(30)的提拉而將內側罩杯部以及外側罩杯部提起的部分即提拉部(31)。提拉部具有與外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15a)連接且不與內側罩杯部縫合的第一連接部(33)、與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11a)連接且不與外側罩杯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35)。提拉部和外側罩杯部在第一連接部連接。提拉部和內側罩杯部在第二連接部連接。
【專利說明】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胸罩等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背景技術】
[0002]在以胸罩為首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要求罩杯部相對于胸部的貼合性。針對于這樣的要求,公開有利用肩帶部的提拉效果能夠使罩杯部相對于胸部的貼合性提高的胸罩。例如,在專利文獻1?3中公開有如下的胸罩,其具有覆蓋胸部的內側罩杯部和以覆蓋內側罩杯部的前面?zhèn)鹊姆绞皆O置的外側罩杯部,通過肩帶部將內側罩杯部以及外側罩杯部提起。
[0003]在專利文獻1記載的胸罩中,肩帶部在兩處縫合于內側罩杯部以及外側罩杯部。一處為肩帶部的前端部的縫合部,在此,肩帶部縫合于外側罩杯部以及內側罩杯部二者。另一處為在穿著時比上述縫合部更靠上方部分的縫合部,在此,肩帶部僅縫合于外側罩杯部(參照專利文獻1的圖5)。
[0004]專利文獻2記載的胸罩將肩帶部的前端一分為二。被一分為二的一方的肩帶部沿著內側罩杯部及外側罩杯部的肋側部分連續(xù)地縫合。另一方的肩帶部在比一方的肩帶部的縫合位置更靠前方中心的位置將其前端縫合于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參照專利文獻2的圖5)。
[0005]專利文獻3記載的胸罩與專利文獻2同樣地將肩帶部的前端一分為二。被一分為二的一方的肩帶部沿著內側罩杯部及外側罩杯部的肋側部分連續(xù)地縫合。另一方的肩帶部在比該縫合位置更靠前方中心的位置縫合于內側罩杯部以及外側罩杯部二者的上緣部分(參照專利文獻3的圖2)。
[000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 — 7271號公報
[0007]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 - 102769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5 - 320659號公報
[0009]本申請的發(fā)明人們得到了如下的調查結果,S卩,在罩杯部相對于胸部的貼合性中,由于穿著者的動作而容易穿走樣,因此,對罩杯部上緣部分相對于胸部的貼合性有特別高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10]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相對于胸部的浮起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0011]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包括:內側罩杯部,其覆蓋胸部;外側罩杯部,其覆蓋內側罩杯部的外側;提拉部,其為與內側罩杯部以及外側罩杯部連接并且與穿著時的肩帶部的提拉連動而將內側罩杯部以及外側罩杯部提起的部分。提拉部和外側罩杯部在第一連接部連接。提拉部和內側罩杯部在第二連接部連接。第一連接部與外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連接但不與內側罩杯部連接。第二連接部與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連接但不與外側罩杯部連接。
[0012]在該具有罩杯的衣物中,作為肩帶部的一部分而形成,或與肩帶部直接或間接地連接的提拉部與穿著時的肩帶部的提拉連動而將內側肩帶部以及外側肩帶部提起。此時,提拉部由于具有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故而產生本申請實用新型特有的作用。即,在第二連接部中,提拉部與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連接且不與外側罩杯部連接。因此,通過提拉部的提拉,在第二連接部,僅內罩杯部被向肌膚側上方拉伸,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被向肌膚側拉近。另外,在第一連接部,提拉部與外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連接且不與內側罩杯部連接。因此,通過提拉部的提拉,在第一連接部,僅外側罩杯部被向肌膚側上方拉伸。內側罩杯部以及外側罩杯部通過提拉部的提拉分別被獨立地拉伸,故而例如通過使外側罩杯部的伸縮性比內側罩杯部高,或以在上下方向覆蓋到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的位置的更上方位置的方式設置外側罩杯部,從而外側罩杯部將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完全覆蓋,將內側罩杯部向肌膚側按壓。
[0013]這樣,通過提拉部的提拉,不僅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被向肌膚側拉近,而且通過外側罩杯部向肌膚側方向的按壓,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也被壓靠在肌膚側,故而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相對于胸部的浮起。
[0014]另外,由于外側罩杯部覆蓋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故而也起到遮擋的效果。
[0015]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中,外側罩杯部在上下方向以至少一部分覆蓋到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的位置的更上方部分的方式設置,第二連接部在上下方向位于第一連接部的下方,在提拉部的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之間形成有與內側罩杯部以及外側罩杯部均不連接的自由部分。
[0016]根據該具有罩杯部的衣物,與肩帶部的提拉連動而被向肌膚側上方拉伸的外側罩杯部更大范圍地覆蓋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故而更有效地將內側罩杯部向肌膚側方向按壓。
[0017]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中,提拉部既可以為帶狀部件,也可以為布狀部件。
[0018]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中,提拉部既可以作為肩帶部的一部分而形成,也可以直接與肩帶部連接或者經由緊固件與肩帶部連接。
[0019]如以上說明地,根據本實用新型,能夠更加有效地抑制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相對于胸部的浮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胸罩的正面圖;
[0021]圖2是放大表示圖1的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的背面圖;
[0022]圖3是表示圖2的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的剖面圖;
[0023]圖4 (a)是從斜前上方觀察到的具有本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的胸罩的穿著狀態(tài)的圖,圖4 (b)是從斜前上方觀察到的具有現(xiàn)有的連接構造的胸罩的穿著狀態(tài)的圖;
[0024]圖5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胸罩,將罩杯部的上緣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圖;
[0025]圖6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三實施方式的胸罩,將罩杯部的上緣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圖;
[0026]圖7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四實施方式的胸罩,將罩杯部的上緣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圖;
[0027]圖8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五實施方式的胸罩,將罩杯部的上緣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圖;
[0028]圖9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六實施方式的胸罩,將罩杯部的上緣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圖;
[0029]圖10是表示圖9的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附圖的說明中,對同一要素標注同一標記并省略重復的說明。附圖的尺寸比例不必與說明的一致。另外,為了便于說明,“上”、“下”、“左”、“右”等表示方向的詞語為以穿著時的狀態(tài)為基準的詞語。
[0031]〔第一實施方式〕
[0032]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正面圖。如圖1所示,作為具有罩杯的衣物之一例的胸罩1為左右大致對稱的,故而以下僅對左右的一方進行說明。
[0033]如圖1所示,胸罩1具有罩杯部10、肩帶部30、基部40、背部50。
[0034]罩杯部10具有覆蓋胸部的內側罩杯部11、覆蓋內側罩杯部11的外側的外側罩杯部15。在此所說的外側是指與肌膚側(內側)相反的一側。內側罩杯部11由難伸縮性或非伸縮性的布料形成。作為難伸縮性或非伸縮性的布料,例如使用有無紡布、聚氨酯泡沫、雙層透氣面料(夕' Ο 7 -fc >)。外側罩杯部15由伸縮性比內側罩杯部11高的布料形成。作為具有高伸縮性的布料,例如使用有合成纖維及天然纖維的織造布、針織物(包含蕾絲)等。另外,通過對外側罩杯部15進行裝飾,提高美觀性。
[0035]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朝向上方凸狀地緩緩彎曲,上緣部分11a的前中心側端部與下緣部分lib的前中心側端部附近連接。另一方面,下緣部分lib以沿著胸部的下胸廓線的方式緩緩彎曲,下緣部分lib的肋側端部與內側罩杯部11的肋側部分11c的下端部連接。內側罩杯部11的肋側部分11c為將上緣部分11a的肋側端部和下緣部分lib的肋側端部連接的部分。在肋側部分11c的外側縫合有外側罩杯部15的肋側部分15c,在內側縫合有具有伸縮性的帶部件12。
[0036]外側罩杯部15的上緣部分15a與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同樣地朝向上方凸狀地緩緩彎曲,上緣部分15a的前中心側端部與下緣部分15b的前中心側端部附近連接。外側罩杯部15在上下方向上,其上緣部分15a以覆蓋到比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的位置的更上方部分的方式設置。換言之,外側罩杯部15形成為將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完全覆蓋的尺寸。另外,下緣部分15b也與內側罩杯部11的下緣部分lib同樣地以沿著胸部的下胸廓線的方式緩緩彎曲,下緣部分15b的肋側端部與外側罩杯部15的肋側部分15c的下端部連接。肋側部分15c為將上緣部分15a的肋側端部和下緣部分15b的肋側端部連接的部分。在肋側部分15c的內側縫合有內側罩杯部11的肋側部分11c以及帶部件12。[0037]在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的下緣部分lib、15b縫合有基部40?;?0的至少前中心部由非伸縮性、難伸縮性的織造部及針織物等材料形成。基部40的上緣部分40a沿著下緣部分lib、15b的形狀彎曲?;?0的下緣部分40b向左右方向延伸,沿著其延伸方向縫合有伸縮性高的帶部件47。在基部40的左右方向的兩端分別縫合有朝向背側延伸的背部50。
[0038]背部50例如由伸縮性的纖維材料形成,在背部50的背側的端部設有鉤51。左右的背部50通過該鉤51而相互自如地卡合拆脫。
[0039]另外,在罩杯部10 (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與基部40的邊界、即沿著下胸廓線的罩杯部10的內側縫合有由厚布料構成的帶部件43,其中安裝有鋼圈45。
[0040]在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的上緣部分11a、15a連接有肩帶部30。肩帶部30例如將伸縮性的布料成型并縫制成繩狀(帶狀)而形成,以將罩杯部10的背部50的上緣部分連接的方式設置。在肩帶部30的中間部分安裝有長度調節(jié)件71,穿著者能夠適當調節(jié)肩帶部30的長度。
[0041]接著,使用圖2及圖3對肩帶部30和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的連接構造進行說明。圖2是放大表示圖1的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的背面圖。圖3是表示圖2的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的剖面圖。
[0042]如圖2及圖3所示,肩帶部30與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連接,肩帶部30的一部分形成與穿著時的肩帶部30的提拉連動而將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提起的部分即提拉部(圖2所示的陰影部分)。后文中,也將該肩帶部30的一部分稱為“提拉部31”。
[0043]提拉部31在第一連接部33以及第二連接部35與罩杯部10(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縫合(連接)。第一連接部33與外側罩杯部15的上緣部分15a縫合,不與內側罩杯部11縫合。第二連接部35與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縫合,不與外側罩杯部15縫合。
[0044]另外,第二連接部35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連接部33的下方。換言之,外側罩杯部15以至少縫合有提拉部11的部分(第一連接部33)在上下方向上覆蓋到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的位置的更上方部分的方式設置。而且,在提拉部31的第一連接部33與第二連接部35之間形成有與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均不縫合(連接)的自由部分37。此時,能夠將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和外側罩杯部15的上緣部分15a的上下方向上的距離、即自由部分37的上下方向上的長度設定為例如2cm?4cm。提拉部31 (肩帶部30)的伸縮性比內側罩杯部11及外側罩杯部15高。另外,提拉部31的伸長程度(伸縮性)為外側罩杯部15的伸長程度的1.3倍以上為好。
[0045]接著,對具有上述構成的胸罩1的作用及效果進行說明。若將胸罩1穿著于人體時,肩帶部30被提起,作為肩帶部3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提拉部31也被向上方提起。利用該提拉部31的提拉力將罩杯部10 (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提起。此時,提拉部31由于具有第一連接部33和第二連接部35而產生本實施方式的胸罩1特有的作用。
[0046]S卩,在第二連接部35,提拉部31與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縫合,不與外側罩杯部15縫合。因此,通過提拉部31的提拉,在第二連接部35,僅將內側罩杯部11向肌膚側上方拉伸。由此,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被向肌膚側拉近。另外,在第一連接部33,提拉部31與外側罩杯部15的上緣部分15a連接,不與內側罩杯部11連接。因此,與提拉部1的提拉連動,在第一連接部33僅將外側罩杯部15向肌膚側上方拉近。在此,外側罩杯部15的伸縮性比內側罩杯部11高,并且外側罩杯部15以覆蓋到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的位置的更上方位置的方式設置,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通過提拉部31的提拉分別被獨立地拉伸,故而外側罩杯部15將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完全覆蓋,將內側罩杯部11向肌膚側按壓。
[0047]這樣,通過提拉部31的提拉,不僅將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向肌膚側拉近,而且通過外側罩杯部15向肌膚方向的按壓,也將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向肌膚側壓靠。結果,能夠更加有效抵抑制罩杯部(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的上緣部分11a、15a相對于胸部的浮起。
[0048]另外,由于外側罩杯部15由伸縮性比內側罩杯部11高的布料形成,故而在通過提拉部20拉伸時進一步向肌膚側上方伸長。由此,能夠更加大范圍地覆蓋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也起到遮擋的效果。
[0049]另外,能夠通過適當選擇外側罩杯部15、內側罩杯部11、提拉部31各自的伸長程度(伸縮性)來對在通過提拉部31提拉時使外側罩杯部15的上緣部分15a位于內側罩杯部11的上緣部分11a的上方進行調整。
[0050]接著,將本實施方式的胸罩1、和罩杯部110相對于肩帶部130具有現(xiàn)有的連接構造的胸罩101分別穿著于測試者而對其穿著狀態(tài)進行比較。在此,作為具有現(xiàn)有的連接構造的胸罩101之一例,準備有如下的胸罩。S卩,如圖4 (b)所示,胸罩101的肩帶部130被縫合在內側罩杯部111以及外側罩杯部115的上緣部分llla、115a雙方,不具有與內側罩杯部111縫合但不與外側罩杯部115縫合的連接部(在上述實施方式的胸罩1中稱為第二連接部35)。
[0051]如4 (a)及圖4 (b)表示各自的穿著狀態(tài)。圖4 (a)是從斜前上方觀察到的具有本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的胸罩的穿著狀態(tài)的圖,圖4 (b)是從斜前上方觀察到的具有現(xiàn)有的連接構造的胸罩的穿著狀態(tài)的圖。如圖4 (a)所示,在穿著了具有本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的胸罩1的情況下,與穿著了具有圖4 (b)所示的現(xiàn)有的連接構造的胸罩101的情況相t匕,罩杯部10 (內側罩杯部11以及外側罩杯部15)的上緣部分11a、15a相對于胸部的浮起不明顯。由此,在具有本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的胸罩1中,能夠更加有效地抵抑制罩杯部10的上緣部分lla、15a相對于胸部的浮起。
[0052]〔實施例〕
[0053]接著,作為實施例而制作本實施方式的胸罩1,進行以下的表1所示的基于23位15歲?45歲的測試者的穿著感受的評價。在該評價中,進行上述實施例和具有現(xiàn)有的肩帶部和罩杯部的連接構造的胸罩(比較例)的對比評價。
[0054]首先,將23位測試者的評價項按年齡、罩杯大小進行表格化的話,則如以下所示的表1。
[0055]〔表1〕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內側罩杯部,其覆蓋胸部;外側罩杯部,其覆蓋所述內側罩杯部的外側;提拉部,其為與所述內側罩杯部以及所述外側罩杯部連接,并且與穿著時的肩帶部的提拉連動而將所述內側罩杯部以及所述外側罩杯部提起的部分,所述提拉部具有與所述外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連接且不與所述內側罩杯部連接的第一連接部、與所述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連接且不與所述外側罩杯部連接的第二連接部,所述提拉部和所述外側罩杯部在所述第一連接部連接,所述提拉部和所述內側罩杯部在所述第二連接部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側罩杯部在上下方向以至少一部分覆蓋到所述內側罩杯部的上緣部分的位置的更上方部分的方式設置,所述第二連接部在上下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下方,在所述提拉部的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形成有與所述內側罩杯部以及所述外側罩杯部均不連接的自由部分。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為帶狀部件。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為布狀部件。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作為所述肩帶部的一部分而形成。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作為所述肩帶部的一部分而形成。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作為所述肩帶部的一部分而形成。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直接與所述肩帶部連接或者經由緊固件而與所述肩帶部連接。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直接與所述肩帶部連接或者經由緊固件而與所述肩帶部連接。
10.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罩杯部的衣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部直接與所述肩帶部連接或者經由緊固件而與所述肩帶部連接。
【文檔編號】A41C3/12GK203505599SQ201320597808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湯淺勝, 立入惠, 波多野伸子 申請人:株式會社華歌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