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表帶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表帶扣,該表帶扣包括經(jīng)它們各自的端部中的一個彼此鉸接的至少兩個分支;用于將這兩個分支的自由端保持在交迭位置中的鎖定裝置;和在表帶的自由端和各自的端部之間的聯(lián)接裝置。
此類扣尤其在手表表帶的扣領域中很常見。在扣的打開位置中,扣的交迭分支用于非常實質地增加表帶的長度,這使手表表帶圍繞手穿過,而無需分開表帶。
背景技術:
對于此類扣,存在大量聯(lián)接或鎖定系統(tǒng)。它們多數(shù)利用扣的交迭分支的彈性。因此,這種扣的彈性特性是扣分支的材料和尺寸的結果。如果扣例如由鋼或金子制成,如果分支被加工成單件,或如果分支由壓制金屬片制成,同一個扣將不會具有相同的特性。
EP 1279349中提出了一種具有交迭分支的扣,包括一個或兩個柄,其圍繞垂直于表帶的一個分支的軸鉸接并由橫向放置到扣的葉片的彈簧返回到鎖閉位置,以便這些柄能夠在它們在其上突出的扣的兩個相對側表面上接近。這些柄每個都具有內部邊緣,內部邊緣在垂直于柄的各個旋轉軸的平面中延伸,并用于結合在被固定地附于扣的另一分支的一端的鎖定部件的互補邊緣上。通過克服彈簧施加的力由施加在它們上的壓力,展開柄的邊緣,當壓力從由彈簧的壓力返回到其鎖定位置的柄釋放時,鎖定部件可以穿在柄之間而被捕捉。
雖然這種解決方案能夠被用于使鎖定獨立于扣的葉片或分支的彈性屬性,但它具有多個缺點。其中一個涉及安全性??刂瓶鄣拈_啟的柄的驅動是僅是作用于從扣側向突出的按鈕上的壓力。因此,由于對按鈕的無意壓力,扣可能會偶然或無意地打開。這種危險顯然是不能接受的,尤其對于昂貴的手表。
在EP 1374716中提出了一種對這種缺陷的補救措施,其中聯(lián)接兩個表帶分支的裝置與包括用于鎖定按鈕的部件的鎖定系統(tǒng)相關聯(lián),防止它無意地被觸動。
由于復位彈簧作用于柄的力未作用于扣的分支上,引起了這兩個前述裝置的另一缺點,這樣當處于關閉位置中時,間隙會存在于后者之間,這會被表帶手表的佩帶者視為一種缺陷,而因此對于優(yōu)質產品是不能夠接受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糾正上述缺點。
因此,本發(fā)明主題是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給出定義的表帶扣。
不同于其中具有復位彈簧的力直接作用于其上的簡單按鈕的上述解決方案,可以注意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扣的柄明顯地作用于諸如柄的彈性復位裝置上,這使其獲得作用在其上的力的向下傳動,以導致彈性復位彈簧伸縮。由于作用于柄上以開啟扣的手動力的這種向下傳動,彈性復位裝置的力能夠被增加,從而可以增加作用于鎖定鉤上的力。這種力在關閉位置中繼續(xù)施加,保持分支彼此緊靠,從而占據(jù)了扣的分支之間的間隙。
本發(fā)明的附圖示意性地并作為實例示出了作為本發(fā)明主題的扣的三個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進行描述,通過閱讀下述描述,將發(fā)現(xiàn)幾個其它優(yōu)點。
圖1是第一實施例的分解視圖;圖2是在第一實施例的關閉位置中,第一斷面平面上縱斷面第一視圖;圖3是在第一實施例的關閉位置中,第二斷面平面上縱斷面第二視圖;圖4是在開啟位置中根據(jù)該實施例的扣的縱斷面視圖;
圖5是在扣的開啟位置中第二實施例的斷面視圖;圖6是第三實施例的縱斷面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到圖4中所示的扣包括由圍繞軸3其一個端部鉸接的兩個分支1,2(圖4)。分支1的自由端具有聯(lián)接件4,聯(lián)接件4在該實施例中具有平行于鉸接軸3的橫向件的形狀。該聯(lián)接件4位于向外彎曲的分支1的自由端的部分1a中。如后面所述,在該聯(lián)接件4和該彎曲部1a的底部之間形成空間,這使得可以將聯(lián)接部件插入聯(lián)接件4和彎曲部分1a的底部之間。此外,這同一自由端被固定地再附于與分支1,2的鉸接軸3平行的兩個鉸接軸5,6。這些軸的一個5被用于鉸接鎖定蓋7,而另一個用于鉸接一段表帶的一端(未示出)。
為了容納鉸接軸8,分支2的自由端比該分支的剩余部分厚。如圖3所示,這種額外的厚度通過彎曲該分支2的表面取得,分支2向分支1旋轉,由于分支2比分支1短,這樣在關閉位置中,分支2的該彎曲表面實質匹配彎曲位置1a開頭的形狀。
聯(lián)接部件9圍繞鉸接軸8被鉸接在分支2的自由端處,這樣為了有利于該分支2展開用于手在開啟位置中自由地穿過它,聯(lián)接部件9能夠通過至少180°自由地鉸接。該聯(lián)接部件9包括兩個另外的軸10和11。軸10用于鎖定柄12的鉸接,而軸11用于連接蓋13。后者具有兩個平行的側壁,其中在其相對的內表面上,被制造了多個由圓形凹陷14形成的定位件對,根據(jù)期望表帶的長度,用于將棒(未示出)附于凹陷的任一對中。
聯(lián)接部件9具有接近蓋13的頂壁的內表面的表面9a。該表面9a用于防止蓋13圍繞軸11旋轉。位于分支2的自由端側的該蓋13的末端覆蓋鎖定柄或桿12的后端。
尤其是在圖3中可以看到,彈簧15的一端按壓在固定地附于聯(lián)接部件9的桿16上,圍繞該聯(lián)接部件9和鎖定柄12之間的鉸接軸10通過,而該彈簧15的另一端壓靠在鎖定柄12的頂壁的內表面上。因此,該彈簧在鎖定柄12上產生扭矩,扭矩趨向于使其在圖1-4中逆時針旋轉。事實上,優(yōu)選地,兩個彈簧15沿旋轉軸10放置在聯(lián)接部件9的每一側,聯(lián)接部件9在旋轉軸10的中央。
鎖定柄12支撐鎖定鉤17,鎖定鉤17的形狀能夠接合在固定地附于分支1的自由端的鎖定件4和該分支1的彎曲部分1a的底部之間,在其中其由彈簧15施加到其上的扭矩保持的位置。在該鎖銷位置中,經(jīng)聯(lián)接部件9,位于蓋13的前端之下的鎖定柄12的后端將扭矩傳送給蓋13。該扭矩用于將蓋13保持得很緊密,或甚至將其壓靠在扣的長度上,扣的端部被附于由凹陷14形成的定位件對的一對中,而防止它從那里脫離。這意味著蓋13不會具有在由佩戴裝配有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扣的表帶的人員運動期間被鉤住的危險。此外,由于其間隙,其蓋可從表帶自由移開的扣損壞了這種扣的外觀而成為其跌價的因素。
圖4上的點劃線用于顯示分支2圍繞其鉸接軸3和鎖定鉤17圍繞其旋轉軸10的各自軌跡??梢钥闯鰞蓷l軌跡以大于60°的角度交叉。借助于這種設置,在鎖閉位置中,任何施加在分支1,2上以將它們分離的力產生了經(jīng)過鎖定鉤17和鎖銷件4之間的接觸點,與這些分支的軌跡的圓相切的力,而鉤17的反作用力將是經(jīng)過同一接觸點在其圍繞旋轉軸10的軌跡處的切線的垂線。不管施加多大的力以分離分支1和2,該垂線經(jīng)過旋轉軸10,從而不會生成有助于開啟扣或開啟扣的扭矩。因此,這是一種真正的鎖定裝置。
只有抬起柄12的前部以使其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克服彈簧15的扭矩,才可以將扣開啟。理論上,當觀看圖1-4時,也可以對位于其鉸接軸10右側的柄12的部分施加壓力。然而,由于柄12的該部分的后端位于蓋13的下方,因此用于手動施加這種壓力可用的空間不夠。此外,需要直接克服彈簧15的力,然而,通過柄12的前端抬升柄12,用戶受益于減小克服彈簧力所需的力的柄臂。
因此,由于使用者只是很難接近最接近軸的部分,而使用者越接近該軸,旋轉它所需的力就越大,尤其是因為使用者然后直接作用于彈簧15的力被施加在柄12上的地方,僅在柄12的右部施加力(參照圖1-4)實踐中不可能無意地開啟扣。反之,柄12的抬升使其可以借助于柄臂,這樣,借助于柄臂,為了打開,傾斜柄12所需的力被減小,彈簧15的壓力可被選擇以相對較高。因此,這種扣的偶然或疏忽的開啟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鎖定蓋7提供了附加的安全性。一旦鎖定鉤17被聯(lián)接到鎖定件4,它通過翻下用于覆蓋鎖定柄12。按照用于將表帶附于表帶的手表外殼的角(horns)的已知的活塞桿(piston bar)的方式,由于在其側壁的內表面上制造的兩個凹陷7a可以到達并吧嗒一聲咬合在該柄12的旋轉軸10的相對端上,該相對端然后從該柄12的側面伸出并且能夠克服設置在旋轉軸10中的螺旋彈簧的壓力再次縮回,該鎖定蓋7可以保持在按下的位置中。
第二實施例(圖5)與第一實施例的實質的不同在于少了第二鎖定蓋7。另一不同在于軸20用作柄22在聯(lián)接部件19上的關節(jié),并用于將蓋23連接到該聯(lián)接部件19。桿22由增加柄臂長度的蓋28覆蓋。完全如在第一實施例中一樣,該柄22支撐用于聯(lián)接到分支1的鎖定件4的鉤27。
在這種情況中,復位彈簧或多個復位彈簧25其一端按壓在固定地附于柄22的銷26上,而其另一端壓靠在聯(lián)接部件19的上壁的內表面上,從而沿逆時針方向,圍繞鉸接軸20向柄22施加扭矩。
由圖5顯示的第三實施例用于將扣裝入由至少三個縱向行的鏈節(jié)形成的鉸接鏈節(jié)表帶中,其中一行的鏈節(jié)從相鄰行的鏈節(jié)縱向偏置一半節(jié)距,該節(jié)距對應于同一行的兩個相鄰鏈節(jié)之間的縱向距離。
分支1的自由端被固定地附于至少一個鏈節(jié)29上,根據(jù)將被連接到扣的表帶包含的鏈節(jié)的行數(shù),幾個相似的鏈節(jié)能夠與鏈節(jié)29橫向對準。該或這些鏈節(jié)29包括橫向鎖銷桿34和與表帶連接的螺絲軸35(未示出)。
類似地,在分支2的自由端處,圍繞鉸接軸31鉸接的聯(lián)接部件30包括第二鉸接軸32,第二鉸接軸32上鉸接著的鎖定柄33,的鎖定柄33具有抓握件33b附于其上的鏈節(jié)33a的外部形狀。鎖定柄33的下部表面的前部凹下以形成鉤33c。外殼33d被制造在鏈節(jié)形柄33a的下表面的后部中,以容納包圍螺旋彈簧和由螺旋彈簧向外按壓的活塞37的圓筒36。該活塞37的行程在其后端、較大直徑部分被限制,以便在行程的末端處,經(jīng)其中活塞37的較小直徑的外部可見部分經(jīng)過的開口,大直徑部分鄰接圓筒36的前表面。該活塞37的外部端部壓靠在扣的分支2的上表面上,而圍繞鉸鏈軸32沿逆時針方向向桿33施加扭矩。
聯(lián)接部件的鉸接軸32還用于橫向地定位在采用鏈節(jié)33a的形狀的鎖定柄33的每一側的兩個聯(lián)接鏈節(jié)38的鉸接。這些聯(lián)接鏈節(jié)38包括用于連接一定長度的表帶(未示出)的一端的螺絲鉸接軸39。通過克服利用活塞37施加的復位彈簧的力抬起桿33或使其圍繞鉸接軸32沿順時針方向樞軸旋轉,鎖定鉤33c被聯(lián)接到鎖定柄34。
權利要求
1.一種表帶扣包括經(jīng)它們各自的端部中的一個彼此鉸接的至少兩個分支;用于將這兩個分支的自由端保持在交迭位置中的鎖定裝置;和在其自由端和表帶的各自的端部之間的聯(lián)接裝置,其中所述自由端的一個包括圍繞與所述分支的鉸接軸的平行的軸鉸接并固定地連接到鎖定鉤的桿,自由端的另一個包括聯(lián)接件,聯(lián)接件形成為允許所述鎖定鉤與其接合,以將所述分支保持在交迭位置中,所述桿包括在其上施加扭矩的彈性裝置;和鄰接裝置,所述鄰接裝置在至少對應于所述鎖定鉤與所述聯(lián)接件接合、其中所述彈性裝置在張力下的位置中,限制其在所述扭矩的作用下圍繞所述軸的旋轉,這樣在所述鎖定鉤與所述聯(lián)接件接合和脫離期間,所述柄必須抵抗所述彈性裝置而樞軸轉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扣,其中在聯(lián)接位置中,位于與所述分支的鉸接軸相反的、該桿的鉸接軸側的所述柄的部分之上,所述鉤沿彼此鉸接的所述分支的另一個的方向延伸,并沿這些分支的鉸接軸的方向彎曲,而由所述彈性裝置在所述桿上施加的扭矩,趨向于使所述鉤沿所述分支之間的鉸接軸的方向轉動,這樣所述聯(lián)接件的所述鉤的脫離與接合分別由相對于支撐聯(lián)接件的所述分支的、離開和向支撐所述鉤的所述桿的部分的運動引起。
3.根據(jù)權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項的所述的扣,其中利用包括平行于所述分支的鉸接軸的至少兩個鉸接軸的連接件所述柄被連接在所述分支的自由端處,第一鉸接軸在該連接件和所述分支的自由端之間,而第二鉸接軸在該連接件與所述桿之間。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扣,其中所述連接件的第二鉸接軸也用作表帶的一端的鉸接軸。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扣,其中所述聯(lián)接件包括用于蓋的第三聯(lián)接軸,所述蓋具有兩個平行側壁,所述側壁的內表面包括相對的成對的桿定位件或定位部分,該定位件或定位部分用于將表帶的一端連接到所述成對定位件或定位部分的一對。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扣,其中鄰接裝置用于阻止所述蓋相對于所述聯(lián)接件樞軸轉動的幅度。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扣,其中在聯(lián)接位置中,位于相對于所述桿的鉸接軸,朝向所述分支的鉸接軸側的所述柄的部分在所述蓋之下延伸,所述蓋用作鄰接裝置,該鄰接裝置在對應于所述鉤與所述聯(lián)接件接合的位置中,限制所述桿在所述扭矩的作用下圍繞其鉸接軸的樞軸轉動,經(jīng)所述連接件,由桿傳送到蓋的扭矩趨向于沿表帶的方向按壓所述蓋。
8.根據(jù)權利要求5到7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扣,其中第二蓋圍繞與所述分支的鉸接軸平行的軸旋轉地安裝在包括形狀允許所述鉤與其接合的聯(lián)接件的所述分支的自由端處,以便在被按下朝向第一蓋的位置中,第二蓋覆蓋所述桿,并趨向阻止所述桿的開啟。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扣,其中所述桿的鉸接軸具有兩個可彈性縮回的端部,所述端部側向突出,并用于分別與在所述第二蓋的兩個相對側表面上制造的兩個凹陷接合,以將其保持在向所述柄上的第一蓋按下的位置中。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9中的一項所述的扣,其中所述鎖定鉤的聯(lián)接表面圍繞柄的鉸接軸描述的軌跡與所述分支圍繞其鉸接軸的軌跡相交的角度,至少等于60°,而形成所述鎖定鉤的聯(lián)接表面的形狀以便在聯(lián)接位置中,趨向于分開所述鉸接的分支的力的反作用力穿過所述鎖定鉤的鉸接軸。
全文摘要
該扣包括經(jīng)各自端部彼此鉸接的至少兩個分支(1,2)。分支(1,2)的自由端的一個包括圍繞平行于分支(1,2)的鉸接軸(3)的軸(10,20,32)鉸接并固定地附于鉤(17,27,33c)的柄(12,22,33),分支的自由端的另一個包括形狀允許鉤與其接合的聯(lián)接件(4,34),以將分支保持在交迭位置。柄包括在其上施加扭矩的彈性裝置(15,25,37);和鄰接裝置(13,23),以在至少對應于鎖定鉤(17,27,33c)與聯(lián)接件接合的彈性裝置(15,25,37)處于張力狀態(tài)的位置,限制其在扭矩的作用下圍繞軸(10,20,32)的旋轉,這樣柄必須克服彈性裝置樞軸轉動以接合和脫離聯(lián)接件的鎖定鉤。
文檔編號A44C5/24GK1768637SQ200510118660
公開日2006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1月3日
發(fā)明者阿蘭·阿奎隆, 瓊-馬克·德里亞, 丹尼爾·莫伊烈 申請人:勞力士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