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拖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拖鞋。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拖鞋包括鞋幫、鞋底,所述的鞋幫的邊緣部與所述的鞋底的邊緣部相連接,連接的方式一般是用線穿透整個鞋底把鞋幫、鞋底縫在一起,但是這種縫制的結(jié)果是鞋底有部分線段露出,由于穿鞋時鞋底接觸地面,因此鞋底上的線段很容易被磨斷而導(dǎo)致鞋底與鞋幫脫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鞋底上開有一周淺槽,線段位于該淺槽內(nèi),此時地面不能與線段相接觸,故線段不會被磨斷,但是這種結(jié)構(gòu)不適用于彈性較大的海棉狀鞋底,另外由于拖鞋的鞋底很厚,線穿透整個鞋底也使得縫制費時費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縫制省力、連接牢固的拖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拖鞋,包括鞋幫、鞋底,所述的鞋幫的邊緣部與所述的鞋底的邊緣部相連接,下包皮把所述的鞋底的下底面及側(cè)面包裹,所述的鞋底的上表面覆蓋有上表皮,所述的上表皮的周邊與所述的下包皮在鞋底的上表面外側(cè)部周邊用縫紉帶相連接,在其連接處,縫紉帶穿過所述的上表皮的外邊緣部、鞋底的外邊緣部、位于鞋底側(cè)面處的下包皮的邊緣部。在鞋幫與鞋底的連接處,所述的縫紉帶穿過所述的鞋幫的邊緣部、上表皮的外邊緣部、鞋底的外邊緣部、位于鞋底側(cè)面處的下包皮的邊緣部后,由縫紉帶把所述的鞋幫、上表皮、鞋底、下包皮相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由于通過連接上表皮和下包皮、鞋幫、鞋底,可實現(xiàn)鞋幫與鞋底的連接,其縫制的穿透深度淺、縫制容易,縫紉帶不經(jīng)過鞋底的下底面,因此使用壽命長。
以下結(jié)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jìn)一步的描述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鞋底面翻至上面時的俯視圖;附圖3為鞋底的截面圖;其中[1]、鞋幫;[2]、縫紉帶;[3]、下包皮;[4]、鞋底;[5]、上表皮;[6]、防滑皮;實施例參見附
圖1及附圖3,一種拖鞋,包括鞋幫[1]、鞋底[4],所述的鞋幫[1]的邊緣部與所述的鞋底[4]的邊緣部相連接,下包皮[3]把所述的鞋底[4]的下底面及側(cè)面包裹,所述的鞋底[4]的上表面覆蓋有上表皮[5],所述的上表皮[5]的周邊與所述的下包皮[3]在鞋底[4]的上表面外側(cè)部周邊用縫紉帶[2]相連接,在其連接處,縫紉帶[2]穿過所述的上表皮[5]的外邊緣部、鞋底[4]的外邊緣部、位于鞋底側(cè)面處的下包皮[3]的邊緣部;在鞋幫[1]與鞋底[4]的連接處,所述的縫紉帶[2]穿過所述的鞋幫[1]的邊緣部、上表皮[5]的外邊緣部、鞋底[4]的外邊緣部、位于鞋底側(cè)面處的下包皮[3]的邊緣部后,由縫紉帶[2]把所述的鞋幫[1]、上表皮[5]、鞋底[4]、下包皮[3]相固定連接。
由于下包皮[3]包裹了整個鞋底,因此現(xiàn)有的鞋底面上的花紋不能再起到防滑作用,此時所述的下包皮[3]的下底面跟部縫有一塊防滑皮[6],起到防滑作用。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拖鞋,包括鞋幫[1]、鞋底[4],所述的鞋幫[1]的邊緣部與所述的鞋底[4]的邊緣部相連接,其特征在于下包皮[3]把所述的鞋底[4]的下底面及側(cè)面包裹,所述的鞋底[4]的上表面覆蓋有上表皮[5],所述的上表皮[5]的周邊與所述的下包皮[3]在鞋底[4]的上表面外側(cè)部周邊用縫紉帶[2]相連接,在其連接處,縫紉帶[2]穿過所述的上表皮[5]的外邊緣部、鞋底[4]的外邊緣部、位于鞋底側(cè)面處的下包皮[3]的邊緣部;在鞋幫[1]與鞋底[4]的連接處,所述的縫紉帶[2]穿過所述的鞋幫[1]的邊緣部、上表皮[5]的外邊緣部、鞋底[4]的外邊緣部、位于鞋底側(cè)面處的下包皮[3]的邊緣部后,由縫紉帶[2]把所述的鞋幫[1]、上表皮[5]、鞋底[4]、下包皮[3]相固定連接。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包皮[3]的下底面跟部縫有一塊防滑皮[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拖鞋,包括鞋幫(1)、鞋底(4),所述的鞋幫(1)的邊緣部與所述的鞋底(4)的邊緣部相連接,其特征在于:下包皮(3)把所述的鞋底(4)的下底面及側(cè)面包裹,所述的鞋底(4)的上表面覆蓋有上表皮(5),所述的上表皮(5)的周邊與所述的下包皮(3)在鞋底(4)的上表面外側(cè)部周邊用縫紉帶(2)相連接,在其連接處,縫紉帶(2)穿過所述的上表皮(5)的外邊緣部、鞋底(4)的外邊緣部、位于鞋底側(cè)面處的下包皮(3)的邊緣部。其縫制時穿透的深度淺、縫制容易,縫紉帶不經(jīng)過鞋底的下底面,因此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A43B3/10GK2432797SQ0022130
公開日2001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0年8月3日
發(fā)明者馬娟娟 申請人:馬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