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兩熟制的旱地秋馬鈴薯玉米秸稈覆蓋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兩熟制的旱地秋馬鈴薯玉米秸稈覆蓋栽培方法,該栽培方法在南方旱地春(夏)玉米收獲后,就地使用玉米秸稈覆蓋栽培一季秋馬鈴薯,馬鈴薯出苗前及生長前期,玉米秸稈覆蓋可遮擋太陽輻射、降低地溫和減少蒸發(fā)、保墑的作用,使馬鈴薯出苗提前,減少爛薯,提高出苗率,從而提高馬鈴薯產(chǎn)量,還可緩解土壤板結(jié),馬鈴薯薯型漂亮,綠薯率低,提高馬鈴薯種植效益,同時馬鈴薯收獲后玉米秸稈還田,可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秸稈中的養(yǎng)分還田,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從而實現(xiàn)后作化肥減施,本發(fā)明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專利說明】
-種基于兩熟制的旱地秋馬鈴善玉米稻軒覆蓋哉培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 本發(fā)明設及農(nóng)作物栽培領域,具體設及基于兩熟制的旱地秋馬鈴馨玉米賴桿覆蓋 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 玉米是我國第二大糧食作物,年播種面積在2500萬公頃左右,西南山地玉米區(qū)和 南方丘陵玉米區(qū)是我國六大玉米種植規(guī)劃區(qū)之一,分布占全國播種面積的25%和5%,溫水熱 條件好,除高寒山區(qū)外,適合與其他作物進行間套輪作,但由于夏秋氣溫高,蒸發(fā)量大,降雨 分配不均,經(jīng)常發(fā)生夏潰秋旱。
[0003] 馬鈴馨是世界上僅次于小麥、玉米和水稻的第四大糧食作物,適應性強,產(chǎn)量高, 適合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栽培。西南山區(qū)和南方丘陵玉米收獲后,正值秋季干旱,深秋和冬季 溫度較低,離霜早霜只有3-4月時間,不適合種植需水量較多和生育期較長的作物。馬鈴馨 早熟品種出苗后60-70天即可成熟收獲,喜陰涼,地上部受霜凍死亡后,地下塊莖膽藏在地 里,不受霜凍影響,隨時可W收獲,因此,我國西南山區(qū)和南方丘陵地區(qū)有種植秋馬鈴馨的 習慣,但是,8月正值高溫少雨,丘陵山區(qū)灌概不便,基本上靠雨養(yǎng),不利于馬鈴馨的萌發(fā)和 生長,因此,秋馬鈴馨種馨爛馨現(xiàn)象嚴重,出苗率低,出苗歷時較長,馬鈴馨生長勢弱,產(chǎn)量 低,種植效益差。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兩熟制的旱地秋馬鈴馨玉米賴桿覆 蓋栽培方法,解決秋馬鈴馨生長前期高溫缺水引起的爛馨、出苗率低、產(chǎn)量低的問題。
[0005]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基于兩熟制的旱地秋馬鈴馨玉米賴桿覆蓋栽培方 法,該方法是在南方旱地種植一季春或夏玉米和一季秋馬鈴馨,前作玉米收獲后,用玉米賴 桿覆蓋種植一季秋馬鈴馨,其步驟如下: (1)前作玉米于7月底至8月上中旬收獲; (2 )賴桿砍到后,就地覆蓋、曬干賴桿; (3) 8月中、下旬將賴桿搬開,旋耕±地; (4) 播種馬鈴馨; 巧)施肥; (6) 起壟; (7) 覆蓋玉米賴桿; (8) 12月開始收獲馬鈴馨。
[0006] 上述的方法中,播種所用馬鈴馨品種為早熟品種,種馨為重40-60g的小馨,選擇無 病蟲害和傷口的種馨,不切塊,采用4~8%甲基托布津和多菌靈拌種;旋耕后按120cm左右劃 廂,廂內(nèi)平地播種,每廂播種2行,廂內(nèi)行距40cm左右,廂間行距80cm左右,株距20cm左右,每 畝密度5000-6000株。
[0007] 施肥采用在廂內(nèi)兩行馬鈴馨間行條施,每畝施N、P2化、Κ2〇含量分別為15%、15%、15% 的硫酸鐘型復合肥66.7kg。
[000引起壟在兩廂之間(寬行內(nèi))離種馨40cm左右處用13~15匹馬力的耕整機開1條40cm 左右寬的溝,機械同時將泥上撒向兩邊,覆蓋種馨和肥料,形成寬80cm左右、高25cm左右的 壟。
[0009] 本發(fā)明方法中,覆蓋是將玉米賴桿沿壟的方向覆蓋在壟面,賴桿首尾相接。
[0010] 收獲一般于12月至翌年1月進行,此時玉米賴桿已基本腐爛,收獲時先將玉米賴桿 和馬鈴馨賴桿移至溝內(nèi),再挖動±壤蓋住溝內(nèi)賴桿,W便翌年玉米播種前腐熟完全,同時收 獲露出地面的馬鈴馨。
[0011] 本發(fā)明具有W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針對秋馬鈴馨播種時及生長前期的高溫少雨天氣,發(fā)明了一種基于兩熟制的旱 地秋馬鈴馨玉米賴桿覆蓋栽培方法,可起到降低地溫和保墻的作用,減少爛馨,提高出苗 率,出苗提前,延長了生育期,提高了秋馬鈴馨產(chǎn)量,還可防止±壤板結(jié),結(jié)馨整齊漂亮,并 實現(xiàn)賴桿還田,改良±壤,培肥地力。本發(fā)明的應用前景廣闊。
【附圖說明】
[0012] 圖1不同覆蓋處理馬鈴馨出苗率。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來進一步闡明本發(fā)明,但并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 審IJ,僅僅作示例說明。
[0014] 實施例1: 馬鈴馨種馨(品種名:費烏瑞它)購于山東滕州,于2015年8月29日播種,2015年12月11 日收獲,共設玉米賴桿覆蓋、黑地膜覆蓋、白地膜覆蓋和不覆蓋(對照,CKM個處理,每個處 理重復3次,共12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12平米。
[0015] 前作玉米于8月中旬收獲,8月下旬砍倒玉米賴桿,就地覆蓋,賴桿曬干后搬至田塊 夕h隨后用旋耕機旋耕1-2次,用石灰標記劃廂,廂寬幅120cm;播前選擇整齊一致,無病蟲害 和傷口、重50g左右的種馨,不切塊,用4~8%甲基托布津和多菌靈拌種;在廂面擺播種馨,每 廂擺兩行,廂內(nèi)行距40cm左右,廂間行距80cm左右,株距20cm左右,每畝播種5500株左右;隨 后在廂內(nèi)兩行種馨間條施肥料,每畝施N、P205、K20含量分別為15%、15%、15%的硫酸鐘型復合 月己66.化g;用山東山東華興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生產(chǎn)的TG4型耕整機在寬行的中間開1條 40cm左右寬的溝,機械同時將泥±自動撒向兩邊,覆蓋種馨和肥料,形成寬80cm左右,高 25cm左右的壟;最后將玉米賴桿沿壟的方向覆蓋在壟面,賴桿首尾相接。
[0016] 記錄始出苗日期、出苗率50%日期(出苗日期)和出苗率;收獲時進行小區(qū)測產(chǎn),每 小區(qū)5點取樣,每點取2株共10株,計算單株結(jié)馨數(shù)、單株產(chǎn)量、單馨質(zhì)量及小區(qū)總產(chǎn)量、商品 馨產(chǎn)量,塊莖按大小分級,不足50 g為非商品馨,50 g及W上為商品馨,并折合成每畝產(chǎn)量。
[0017] 結(jié)果表明,賴桿覆蓋始出苗時間最早,于9月20日出苗,不覆蓋處理于9月22日開始 出苗,黑膜覆蓋和白膜覆蓋始出苗較遲,分別為9月28日和9月29日。各處理出苗率變化見圖 1,賴桿覆蓋達到50%出苗率的時間比不覆蓋早4天,即出苗日期早4天;10月19日賴桿覆蓋的 出苗率分別為81.33%,顯著高于對照(75.33%),黑地膜覆蓋和白地膜覆蓋的出苗率分別為 56.33%和18.67%,顯著低于對照。
[0018] 于12月11日收獲馬鈴馨,從表1中可W看出,賴桿覆蓋塊莖總產(chǎn)量和商品馨產(chǎn)量 均為最高,分別為1394.01 kg /畝和1211.89 kg /畝,比對照增產(chǎn)30.22%,黑地膜覆蓋和白 地膜覆蓋產(chǎn)量分別比對照低22.01%和69.7%。賴桿覆蓋的單株馨重最大為502.59g,其次為 不覆蓋處理,黑地膜覆蓋的最低為363.95g;賴桿覆蓋的單株結(jié)馨數(shù)最多為5.33個,高于其 他處理。
[0019] 表1不同處理馬鈴馨產(chǎn)量
【主權(quán)項】
1. 一種基于兩熟制的旱地秋馬鈴薯玉米秸桿覆蓋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南方旱地 種植一季春或夏玉米和一季馬鈴薯,前作玉米收獲后,用玉米秸桿覆蓋種植一季秋馬鈴薯, 其步驟包括: (1)前作玉米于7月底至8月上中旬收獲; (2 )秸桿砍倒后,就地覆蓋、曬干秸桿; (3 ) 8月中、下旬將秸桿搬開,旋耕土地; (4) 播種馬鈴薯; (5) 合理施肥; (6) 起壟; (7) 覆蓋玉米猜桿; (8) 收獲馬鈴薯。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馬鈴薯為秋馬鈴薯,于8月中下旬播 種。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種所用馬鈴薯品種為早熟品種,種薯為 重40-60g的小薯,選擇無病蟲害和傷口的種薯,不切塊,采用4~8%甲基托布津和多菌靈拌 種;旋耕后按120cm左右劃廂,廂內(nèi)平地播種,每廂播種2行,廂內(nèi)行距40cm左右,廂間行距 80cm左右,株距20cm左右,每畝密度5000-6000株。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肥采用在廂內(nèi)兩行馬鈴薯間行條施,每 畝施N、P2O5、K 2O含量分別為15%、15%、15%的硫酸鉀型復合肥66.7kg。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起壟在兩廂之間離種薯40cm左右處開1條 40cm左右寬的溝,同時將泥土撒向兩邊,覆蓋種薯和肥料,形成寬80cm左右、高25cm左右的 壟。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覆蓋是將玉米秸桿沿壟的方向覆蓋在壟 面,秸桿首尾相接。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獲馬鈴薯于12月至翌年1月進行,收獲時 將玉米秸桿和馬鈴薯秸桿移至溝內(nèi),土壤蓋住秸桿,以便翌年玉米播種前腐熟完全。
【文檔編號】A01G1/00GK105917910SQ201610269449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發(fā)明人】周華蘭, 熊興耀, 胡新喜
【申請人】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