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檳榔柯嫁接麻櫟容器苗的繁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植物無性繁殖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檳榔柯嫁接麻櫟容器苗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濱榔柯(Lithocarpusareca (Hick, et A.Camus) A.Camus),系殼斗科(Fagaceae)柯屬(Lithocarpus)喬木,高10?15米,小枝灰白色,無毛,有皮孔。葉紙質,倒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13?25厘米,寬3.5?5.5厘米,兩端狹尖,基部下延,葉緣上部有少數(shù)淺裂的銳齒或兼有全緣,中脈在葉面微凸起,側脈每邊9?15條,在葉面微凹陷,支脈明顯,兩面同色,無毛或脈腋上有叢毛;葉柄長0.5?1.5厘米。雄穗狀花序單穗腋生,稀有短分枝而成圓錐狀,長5?8厘米,花多而密集,花絲纖細,頗長,花序軸纖細;雌花序長4?10厘米,常雌雄同序,雌花生于花序軸的下中,故果序甚短;雌花每3?5朵一簇,通常1花結實,雌蕊卵狀三角形;殼斗幼嫩時小苞片短線狀,長2?4毫米,成熟時延長至8毫米;堅果橄欖狀橢圓形,或長圓錐形,高40?50毫米,寬20?35毫米,上部有3條縱向略呈鈍角的脊棱,頂端尖,栗褐色,無毛,果壁厚2?3毫米,基部平坦,果臍凹陷,深2?3毫米,口徑8?15毫米。花期10月,果次年11月成熟。檳榔柯產于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西部(那坡、龍州)、云南省東南部(麻栗坡),生長于海拔800米至1,500米的地區(qū),多生長于常綠闊葉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0003]麻櫟(Quercusacutissima Carruth)又名青同、橡椀樹,系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米,樹皮深灰褐色,深縱裂。生于海拔60-2200米的山地陽坡,成小片純林或混交林,陽性喜光,喜濕潤氣候。耐寒,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濕,不耐鹽堿,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長最好,排水不良或積水地不宜種植。與其它樹種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干形,深根性,萌芽力強,但不耐移植??刮廴尽⒖箟m土、抗風能力都較強。壽命長,可達500?600年。產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
[0004]目前,檳榔柯資源仍處于野生分布狀態(tài),但隨著保持植物多樣性的需求,規(guī)?;斯ぴ耘鄼壚瓶沦Y源勢在必行。由于檳榔柯種子屬硬實種子,自然萌發(fā)過程中有很多因素導致種子萌發(fā)成功率低,種子的自然萌發(fā)遠遠抵不上資源的減少量。而傳統(tǒng)生產中不經(jīng)過任何激素藥劑處理的檳榔柯種子發(fā)芽率往往只有50%左右,而且發(fā)芽時間晚、出苗不整齊,限制了檳榔柯的規(guī)模化種植。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能將麻櫟與檳榔柯的特性結合在一起,得到根系發(fā)達,生長快,成活率高,適應性廣的檳榔柯嫁接麻櫟容器苗的繁殖方法。
[0006]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檳榔柯嫁接麻櫟容器苗的繁殖方法,包括接穗采集、嫁接時間、嫁接和嫁接后管理的工序,選擇麻櫟容器苗木作為砧木,從檳榔柯母樹剪取健壯無病蟲害的半木質化至木質化枝條作為接穗,采用切接法進行嫁接,進行嫁接后管理,至次年春得到的檳榔柯嫁接苗可出圃造林;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接穗采集:從檳榔柯母樹剪取健壯無病蟲害的半木質化至木質化枝條作為接穗;穗條上的每張葉片剪去一半,每50條一捆包扎,用濕毛巾或塑料膜進行保濕;
(2)嫁接時間:四季均可進行嫁接;
(3)嫁接:以圃內地徑為0.3cm以上的麻櫟容器苗苗木作為砧木,采用切接法進行嫁接;
(4)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搭拱棚蓋上透明塑料膜保濕,并蓋上遮陽網(wǎng)給苗木遮光,保持棚內濕度85?90%,當接穗抽出新梢后揭開塑料薄膜,及時除去砧木上長出的萌芽;待新梢老熟后逐漸揭開遮陽網(wǎng),在全光下培育嫁接苗;苗期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入冬后停止施肥,使嫁接苗充分木質化,至次年春得到的檳榔柯嫁接苗可出圃造林。
[0007]優(yōu)選的,以上所述的砧木培育方法如下:
(1)苗床及容器準備:選擇背風向陽、透水性好的地方建苗床,將育苗容器裝滿營養(yǎng)土,整齊擺放在苗床上,播種前1天按常規(guī)用重量濃度為0.2 %的高錳酸鉀對營養(yǎng)土進行消毒;
(2)種子處理:選用普通的麻櫟種子,播種前用清水浸種1天,再用重量濃度為0.2%的多菌靈溶液拌種,并蓋上塑料薄膜進行殺蟲,然后用濕沙貯藏種子,沙與種子的體積比為2:1 ;
(3)播種:種子貯藏催芽后于次年2月至4月發(fā)芽,將發(fā)芽的種子從濕沙中取出播種在已裝滿營養(yǎng)土的育苗容器中培育砧木,每個育苗容器播種1粒,表面蓋營養(yǎng)土 1?2 cm厚;
(4)幼砧管理:播種后定期淋水保濕,苗木出土后加強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麻櫟幼苗地徑達0.3cm以上可用于嫁接。
[0008]優(yōu)選的,以上所述的營養(yǎng)土的配方按原料體積比為:紅土:腐殖土 =1?2: 1 ;所述的育苗容器采用8?10 cmX 15?20 cm的可降解無紡布育苗袋。
[0009]優(yōu)選的,以上所述的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當苗木出土 20天后開始施肥,以常用復合肥的水溶液為主,每隔15天除草和施肥1次,第1次噴施復合肥的重量濃度為0.5%,隨后施肥重量濃度逐漸增加到1.5% ;經(jīng)常淋水保持營養(yǎng)土濕潤,每月用重量濃度90%的敵百蟲原粉加水800倍噴灑防治蟲害。
[0010]優(yōu)選的,以上所述的切接法嫁接首先用枝剪在離砧木基部10?12 cm處把砧木剪斷,用嫁接刀在砧木的橫斷面垂直切下,深度達1.5 cm,然后把穗條削切成3?4 cm長保留有1?2個芽的接穗,接穗兩端均切成45°斜口,頂梢只將下端切成45°斜口,在接穗下端的長面削一條1.5cm長的創(chuàng)傷面,削切深度達木質部,迅速插入砧木的切口中,接穗與砧木兩者的形成層相互對齊,用塑料薄膜帶捆緊。
[0011]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如下:
1、本發(fā)明是檳榔柯無性繁殖技術的一次突破,利用麻櫟砧木進行嫁接繁殖,大量快速繁殖保持有母本優(yōu)良經(jīng)濟性狀的麻櫟容器苗苗木,苗木根系發(fā)達;檳榔柯木苗憑借砧木麻櫟對旱、濕、冷等自然環(huán)境較強的適應能力的優(yōu)勢特點,穗條與砧木能快速愈合并萌發(fā)新梢,且萌發(fā)的新梢生長迅速。
[0012]2、本發(fā)明選用麻櫟作為砧木,并進行圃地培養(yǎng),麻櫟植株生長迅速、強健,根系發(fā)達,具有分枝多,萌芽力強等優(yōu)良特點,且圃地管理方便,操作簡單,造林成活率高。
[0013]3、本發(fā)明的成本低,操作簡單,擴繁快,繁殖系數(shù)高,獲得的檳榔柯苗木數(shù)量大,造林成活率高,并適合矮化密集栽培,促進檳榔柯優(yōu)質、高效、快速發(fā)展,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5]實施例1:
選擇背風向陽、透水性好的地方建苗床,將育苗容器裝滿營養(yǎng)土,整齊擺放在苗床上,播種前1天按常規(guī)用重量濃度為0.2 %的高錳酸鉀對營養(yǎng)土進行消毒。選用普通的麻櫟種子,播種前用清水浸種1天,再用重量濃度為0.2%的多菌靈溶液拌種,并蓋上塑料薄膜進行殺蟲,然后用濕沙貯藏種子,沙與種子的體積比為2:1。種子貯藏催芽后于次年2月至3月發(fā)芽,將發(fā)芽的種子從濕沙中取出播種在已裝滿營養(yǎng)土的育苗容器中培育砧木,每個育苗容器播種1粒,表面蓋營養(yǎng)土 1?2 cm厚。營養(yǎng)土按原料體積比為:紅土:腐殖土 =1?2: 1混合均勻制得。所述的育苗容器采用8 cmX15 cm的可降解無紡布育苗袋。播種后定期淋水保濕,當苗木出土 20天后開始施肥,以常用復合肥的水溶液為主,每隔15天除草和施肥1次,第1次噴施復合肥的重量濃度為0.5%,隨后施肥重量濃度逐漸增加到1.5% ;經(jīng)常淋水保持營養(yǎng)土濕潤,每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