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園林綠化、果樹施肥器械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開溝施肥機。
背景技術(shù):
全國1400多萬公頃的果園絕大多數(shù)都是地處山地和丘陵地帶,果樹間距根據(jù)品種和樹木大小的不同分別在1至3米之間,成林的果樹根系之間相互交叉并盤根錯節(jié),山地和丘陵的地質(zhì)原因栽植果樹時很難將石頭清理干凈,而且高低不平,根本不具有廣大農(nóng)田的土質(zhì)條件,到目前為止全部果樹園幾乎沒有任何農(nóng)田的施肥機械可以進入并進行施肥作業(yè)。
眾所周知,水果要實現(xiàn)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每個生長周期都要根據(jù)不同的品種和肥種進行1至3次的施肥作業(yè),目前85%以上采用溝施,即:人工用傳統(tǒng)工具開溝、手工施肥、蓋土,其開溝方法:按樹冠直徑,一是圍繞樹干井字形開溝,二是以樹干為中心放射型開溝施肥作業(yè);另一種較現(xiàn)代化的方法是坑施:即用地鉆打坑、撒肥、蓋土;無論是哪種方法都需要組織大量的人工進行施肥作業(yè),不但生產(chǎn)效率低、體力消耗大、生產(chǎn)成本高,長時間作業(yè)隨著體力的下降還會影響施肥質(zhì)量,很難做到科學施肥、合理施肥。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開溝施肥機,其采用全自動化器械,有效地提高開溝和施肥的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
一種開溝施肥機,包括底盤、安裝在底盤上的機架以及安裝在機架上的挖土裝置、切割開溝裝置、升降裝置和施肥機構(gòu),所述底盤上設有發(fā)動機和底盤行走裝置,所述挖土裝置包括第一鏈條和安裝在第一鏈條外圈上的挖土鏟,所述切割開溝裝置設于挖土裝置后側(cè),所述切割開溝裝置上設有兩條相互平行且具有一定間距的鋸鏈,所述挖土裝置通過連接固定板固定連接切割開溝裝置,所述升降裝置可同步帶動連接固定板沿固定在機架上的導向柱上下升降,所述施肥機構(gòu)設于機架前端。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所述施肥機構(gòu)包括肥料箱、撥料器、肥料定量裝置以及下料槽,所述肥料箱呈凹型,所述下料槽固定連接在所述底盤上并位于肥料定量裝置底部,所述肥料定量裝置設于所述肥料箱底部,所述撥料器設于肥料定量裝置上方。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所述肥料定量裝置包括安裝在肥料箱底部的底板和插板,所述底板開有若干下料孔,所述插板設置在底板上方并相對底板位置可調(diào)以覆蓋部分或全部下料孔,所述插板兩側(cè)均開設有若干個可供卡簧定位的卡槽。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所述挖土鏟包括用于盛裝土料的鏟斗和若干設于鏟斗前端的鏟斗手指,所述若干鏟斗手指間隔平行設置。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鏈條為雙排滾子鏈,所述第一鏈條兩側(cè)均固定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與鏟斗固定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所述挖土裝置包括出土料板,所述出土料板傾斜設置在第一鏈條前側(cè),用于將鏟斗翻轉(zhuǎn)后掉落下的土料導落至底盤下方施肥溝內(nèi)。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所述挖土裝置還包括骨架和鏈輪,所述鏈輪通過鏈輪軸安裝骨架上,所述骨架包括短方管、長方管及夾板,夾板兩端分別通過螺栓與短方管、長方管固定連接,所述長方管安裝有方管臂,所述方管臂通過直線軸承套設在所述機架的導向柱上。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 所述切割開溝裝置包括主架、安裝在主架內(nèi)側(cè)的鋸鏈馬達、安裝在主架上端的挖土馬達、通過軸承固定在主架下端的鏈輪軸和通過連接軸安裝在主架下端的兩塊鋸鏈導板,所述鋸鏈馬達連接有驅(qū)動輪,所述驅(qū)動輪通過V型皮帶與安裝在鏈輪軸上的傳動輪連接,所述鋸鏈架設在鋸鏈導板外圈,所述鋸鏈一端與離心離合器鏈輪嚙合,所述兩個離心離合器鏈輪通過滾針軸承安裝在鏈輪軸的兩端,所述連接軸上裝有震動傳感器,所述挖土馬達連接有主動皮帶輪。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所述挖土裝置上部安裝有從動皮帶輪,所述主動皮帶輪通過皮帶可同步帶動從動皮帶輪轉(zhuǎn)動。
作為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改進,所述升降裝置包括第二鏈條以及安裝在機架上的主動鏈輪和傳動鏈輪,所述第二鏈條架設在傳動鏈輪與主動鏈輪之間,所述連接固定板與第二鏈條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開溝施肥機設有切割開溝裝置、挖土裝置及施肥機構(gòu),工作時切割開溝裝置、挖土裝置及施肥機構(gòu)協(xié)同作業(yè),能夠?qū)崿F(xiàn)開溝、施肥、蓋土的一次良性循環(huán),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機器化作業(yè),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附圖說明
下面結(jié)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側(cè)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施肥機構(gòu)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插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底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挖土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鏈條的主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鏈條的俯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鏈條的側(cè)視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挖土鏟的主視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挖土鏟的側(cè)視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切割開溝裝置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和圖2,一種開溝施肥機包括底盤1、安裝在底盤1上的機架2以及安裝在機架2上的挖土裝置3、切割開溝裝置4、升降裝置5和施肥機構(gòu)6,所述底盤1上設有發(fā)動11和底盤行走裝置12,本實施例中底盤行走裝置12為采用雙履帶輪的形式,便于在山林復雜地形下行走,所述挖土裝置3包括第一鏈條34和安裝在第一鏈條34外圈上的挖土鏟33,所述切割開溝裝置4設于挖土裝置3后側(cè),所述切割開溝裝置4上設有兩條相互平行且具有一定間距的鋸鏈41,所述挖土裝置3通過連接固定板7固定連接切割開溝裝置4,所述升降裝置5可同步帶動連接固定板7沿固定在機架2上的四根導向柱21上下升降,所述施肥機構(gòu)6設于機架2前端。
進一步參見圖3、圖4和圖5,所述施肥機構(gòu)6包括肥料箱61、撥料器62、肥料定量裝置63以及下料槽64,所述肥料箱61呈凹型,所述下料槽64固定連接在所述底盤1上并位于肥料定量裝置63底部,所述肥料定量裝置63設于所述肥料箱61底部,所述撥料器62設于肥料定量裝置63上方,所述肥料定量裝置63包括安裝在肥料箱61底部的底板632和插板631,所述底板632開有六排共七十八個下料孔633,所述插板631設置在底板632上方并相對底板632位置可調(diào)以覆蓋部分或全部下料孔633,所述插板631兩側(cè)均開設有多個可供卡簧634定位的卡槽635,當確定肥量時,往外拉動插板631一段距離,遮擋住的下料孔633數(shù)量減少,往里推動插板631一段距離,遮擋住的下料孔633數(shù)量增多,在插板移動的過程中卡簧634依靠自身的彈力可重新定位卡槽635,防止卡槽635移動。
進一步參見圖6、圖7、圖8、圖9、圖10和圖11,所述挖土裝置3包括骨架31和鏈輪32,所述鏈輪32通過鏈輪軸321安裝骨架31上,本實施例中鏈輪32與鏈輪軸321設置有三組,所述骨架31包括短方管311、長方管312及夾板313,夾板313兩端分別通過螺栓與短方管311、長方管312固定連接,所述長方管312安裝有方管臂314,所述方管臂314通過直線軸承315套設在所述機架2的導向柱21上,所述挖土鏟33包括用于盛裝土料的鏟斗331和五個設于鏟斗331前端的鏟斗手指332,所述鏟斗手指332間隔平行設置,本實施例中挖土鏟33個數(shù)為十九,所述第一鏈條34為雙排滾子鏈,所述第一鏈條34兩側(cè)固定有支撐板341,所述支撐板341與鏟斗331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挖土裝置3還包括出土料板35,所述出土料板35傾斜設置在第一鏈條34前側(cè),用于將鏟斗33翻轉(zhuǎn)后掉落下的土料導落至底盤1下方的施肥溝內(nèi),起到施肥后蓋土的作用。
參見圖12,所述切割開溝裝置4包括主架42、安裝在主架42內(nèi)側(cè)的鋸鏈馬達421、安裝在主架42上端的挖土馬達425、通過軸承固定在主架42下端的鏈輪軸43和通過連接軸44安裝在主架42下端的兩塊鋸鏈導板45,所述鋸鏈馬達421連接有驅(qū)動輪422,所述驅(qū)動輪422通過V型皮帶423與安裝在鏈輪軸43上的傳動輪424連接,所述鋸鏈41架設在鋸鏈導板45外圈,所述鋸鏈41一端與離心離合器鏈輪46嚙合,所述兩個離心離合器鏈輪46通過滾針軸承安裝在鏈輪軸43的兩端,所述連接軸44上裝有震動傳感器,該震動傳感器將鋸切時碰到的石塊產(chǎn)生的震動傳導至處理器,由處理器命令停車,確保安全。
參見圖1和圖2,所述升降裝置5包括第二鏈條51以及安裝在機架2上的主動鏈輪52和兩個傳動鏈輪53,所述第二鏈條51架設在傳動鏈輪53與主動鏈輪52之間,所述連接固定板7與第二鏈條51固定連接,所述挖土裝置3上部安裝有一從動皮帶輪36,切割開溝裝置4上部的挖土馬達連接一主動皮帶輪426,所述主動皮帶輪426通過皮帶8可同步帶動從動皮帶輪36轉(zhuǎn)動,從而實現(xiàn)切割開溝裝置4和挖土裝置3同步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當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操作者先根據(jù)不同樹種、不同樹齡、和土壤肥力確定施肥量,肥量確定后拉動插板631調(diào)整下料孔633數(shù)量,下料孔633確定后插板631外拉下料孔633增多、向內(nèi)推下料孔633減少,然后人控制本機向后行走,切割開溝裝置4上的兩條鋸鏈41根據(jù)需要下降到規(guī)定深度后可將土壤與土壤中的樹根整齊的切割成20-25厘米寬的條狀土埂,挖土裝置3上多個挖土鏟33會將條狀土埂不斷挖出地面并拋向位于第一鏈條34前側(cè)的出土料板35,待土埂被挖完后肥料通過下料槽64落入溝槽,進入出土料板35的碎土會自行滑落到施過肥的溝槽中將肥料覆蓋,實現(xiàn)了開溝、施肥、蓋土的一次循環(huán)。
當不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操作者可利用升降裝置5將連接固定板7及挖土裝置3、切割開溝裝置4一起提起離開地面一定高度。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效果,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